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炜芳2019年暑假读书专帖 [复制链接]

1#

《左手责任 右手爱》读后感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当老师?怎样才能当一个好老师?走上教师的道路源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敬和喜爱。而对于怎样才能当一个好老师我却没有明确的答案。直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对做好老师提出四点要求: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时我才明白:啊!原来一个好老师是要有责任心的、要有爱的。这也正是我在假期中所看的一书《左手责任,右手爱》中提到的。(这是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陈海宁老师编写的一本书)


虽然教育存在于那些概念化、学理化的所谓理论当中,但从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感悟体会以及理性思考才是原生态的教育模样。陈海宁老师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一种人性,一种对学生爱的任性,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以真诚和善良善待每一个孩子。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的责任、爱心像阳光、雨露滋润着他们。有了爱和责任,学生才能喜欢老师,才能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和进步。




最后编辑我就是摩羯座 最后编辑于 2019-08-11 23:13:39
分享 转发
TOP
2#

毕业第一年,我在南京市将军山小学担任了一名科学教师。我发现每次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的时候是他们最开心、最喜欢上科学课的时候。记得科学书上有一单元是关于养蚕的,学生们都会纷纷来问我:“老师,我们什么开始养蚕啊?”“老师,你会发蚕给我们吗?”后来我准备了300多条蚕,给每个孩子们一人一只蚕。有些孩子还会问我要蚁蚕回家养。孩子天生是好奇的,总会提出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每天上班迎接我的就是一群群孩子拿着蚕问我一系列的问题。“老师,我的蚕怎么不吃桑叶啊?”“老师,我的蚕是不是快死了?”“老师,蚕蛾会不会飞啊”等等等等。每次我都是微笑着,摸摸他们的头,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碰到我无法解决的,我会要求孩子们回家查阅电脑、书籍,当然我自己也会去了解,等到第二天再告诉他们。因为我有责任让他们的疑惑得到解答。学生看到我一直笑着,没有不耐心,也就更大胆的跟我交流,那段养蚕时光是我和孩子们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其实让孩子喜欢你很简单: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不要流露你的不耐,摸摸他们的小脑袋,给予他们一个拥抱,相信孩子们也会很开心。

作为教师,坚守好自己的岗位需要一种责任,教育好学生更需要一份爱心。好老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心中永远藏着一份对学生的爱和责任。作为新教师,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缺乏教学经验,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充满朝气。所以我会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各位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勤学多问。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大声的说:我幸福,因为我是教师!

TOP
3#

《左手责任 右手爱》读后感

陈海宁老师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一种人性,一种对学生爱的任性,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以真诚和善良善待每一个孩子。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的责任、爱心像阳光、雨露滋润着他们。有了爱和责任,学生才能喜欢老师,才能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和进步。
我就是摩羯座 发表于 2019/8/4 22:24:34


以真诚和善良对待每一个孩子!——责任、阳光、雨露!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么做优秀的!
建议主题可以清晰明确一些,如:XXX的2019年暑假读书专帖
TOP
4#

标题语很经典
TOP
5#

抓住时代的机遇,勇于实践,乐于学习,多多反思,在责任中闯天地。
努力做好每一天,不断锻炼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专长,扬长避短,精耕细作,在成长中累积前进的动力!
标题还可更明确一些,期待楼主的后续呈现,
TOP
6#

爱和责任,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TOP
7#

读书开贴点赞!
TOP
8#

点赞
TOP
9#

毕业第一年,我在南京市将军山小学担任了一名科学教师。我发现每次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的时候
我就是摩羯座 发表于 2019/8/4 22:27:02

当老师是幸福的,是开心的。没有比看到孩子们喜欢学习更开心的事了。
TOP
10#

教育是等待的艺术,是育心的艺术,更是爱的艺术,赞。
TOP
11#

回复 2楼我就是摩羯座的帖子

相信你读了陈老师的著作后,也一定能做一位有爱心、有耐心和有恒心的好老师。
TOP
12#



在淘宝上买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只读过一遍,还需要继续深读。
陈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来源于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以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我感觉说来说去就是还是要实践。)
TOP
13#

“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直接经验)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7)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8)比赛的方法增进学习效率。(个人感觉同自己比最能体现一个人是否有进步)
(9)比较教学法
(10)替代教学法
(11)教学游戏化
(12)教学故事化
(13)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4)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TOP
14#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味的将新知识“填鸭式”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接受,忽略了学生本身是一个有思想、能自主学习的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或许能应对应试教育,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长此下去,学生往往在这样的课堂上体验到的是烦闷、是无趣,甚至会是痛苦。而“活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一、“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核心

“活教育”是由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它的思想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主张建立平等、互助、和谐、合作、自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为基础。批评传统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将死板、迂腐的教育转变为有生气的、有活力的、主动的教育。“活教育”的核心在于“活”,用“活”教材,建立“活”课堂,采用“活”方法。

二、小学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错误理解教育目的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考试考什么内容,便在课堂上教什么内容,有的教师甚至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传授学生高层次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为了应试而教育,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完全背离了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本质。“活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人,重视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学生在学习之后,教师会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来巩固知识,低段也不例外,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关注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


TOP
15#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变成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核心人物,而且教学活动的方向由教师把握,让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前进,“牵”着学生走。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样学习。

(三)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化

科学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教师在选择部分教学内容时,应该从生活中选材,接近生活。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往往按照书本内容教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与生活脱节,学生不是特别能理解,体验不到科学和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死板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而且教学方法单一,经常照着书本知识教,为死教书。现在的部分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时,不懂得创新,依旧在课堂上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有的教师会因为学校的条件等原因在课堂上不做实验)

TOP
16#


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为了解决课堂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寻求高质量的课堂,结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提出五点改进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仅仅为了考试,不能让“应试教育”禁锢教师的思想。教师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对教育要抱以敬畏之心,以教为乐。作为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理性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以分数论英雄。

(二)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利用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避免教师教授过多或过少。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创造。

联系到科学教学,以“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主角,让学生来独立实验,不管采取什么教学原则,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而教师在这时只起到协助作用。

TOP
17#


(三)教学内容灵活多变

“活教育”理论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科学书,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利用生活中的知识。科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遥远,并不深奥,它其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如:《不同材料的餐具》是二年级的一节探究活动课。餐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我们都在用不同的餐具吃饭。因此教学时我让孩子们从自身生活出发,回忆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使用的餐具是什么样的,由此启发学生认识不同的餐具,陶瓷碗、不锈钢碗、塑料勺子等等。然后我出示四种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等方法探究各种餐具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说一说哪种餐具隔热性更好?哪种餐具不容易碎?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餐具。

(四)教学方法创新多样化

陈鹤琴先生认为,“活教育”就是从大自然、社会中学习。他还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对动画、音乐比较敏感,热爱表演,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穿插,吸引学生的注意。高年级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的方式,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平板教学、希沃助手等等。

TOP
18#


(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教育”理论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原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处,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学生有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作为科学教学不能剥夺学生这样的权利,而要尽可能的去满足他们。即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如小组之间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不要立即否定他们的想法,结论,而是要让他们继续探究,找到错误的原因,得到正确的结果。

也许只是一些小小的活动,小小的实验,但是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经历,也为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TOP
19#

回复 13楼我就是摩羯座的帖子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包括很多方面,确实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更深理解。
TOP
20#

回复 17楼我就是摩羯座的帖子

从活教育思想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说明赵老师已经对“活教育”思想中有一定的领悟。
TOP
21#

教育是等待的艺术,是育心的艺术,更是爱的艺术,赞。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19/8/11 22:50:20
用期待用欣赏的心态去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真好!
TOP
22#

赵老师,慢慢的爱与责任,建议下期读书会让您去讲。
TOP
23#

教育,爱与责任同行!
TOP
24#

爱和责任是一个老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TOP
25#

l “活教育”的实施对象:一切教育在内,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l “活教育”的组织形式:年级编制和活动组织(儿童生活需要和学习兴趣)

l “活教育”的课程: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l “活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杜威博士的主张“寓学于做”)

l “活教育”的叫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实验、参考、发表、检讨

TOP
26#

l 做一个“活教育”教师的条件

(1)要爱护儿童

(2)要了解儿童

(3)要有积极的态度

(4)要有研究的精神

(5)要有改造环境的能力

(6)除具有国语修养外,需有一种专门学科的特长

(7)需有健全的体格

TOP
27#

l 训导原则

(1)从小到        2从人治到法治      3从法治到心理

4从对立到一体      5从不觉到自觉      6从被动到自动

7从自我到互助      8从知到行        9从形式到精

10从分家到合一      11从隔阂到联络     12从消极到积极;

13空口说教以身作则

TOP
28#

l “活教育”和“死教育”的区别

活教育

死教育

以儿童做中心的主体,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灌输许多毫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
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
儿童自定法则来管理自己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束儿童
课程和教材都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编订和选定的,课程具有伸缩性,教材具有活动性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
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恒生
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环境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
TOP
29#

l “传统教育”和“活教育”的区别

类别 传统教育活教育
目的 以获得知识,预备升学为目的

注重文字上的东西

注重培养儿童适应环境,控制环境,利用环境,怎样做人,怎样接待事物,接待人
课程 注重文字的知识,听得来的知识 注重大自然、大社会,以实际生活做出发点,观察事物,调查情况,是做的课程
学习方法 完全注重知识的传授

以教师为主

以社会为中心,教师权威,约束儿童

把学校和社会、自然隔离

注重实际的做,要学生自己做,注意分组学习,集体讨论,相互切磋

以儿童为主

以爱感化儿童

儿童与社会打成一片

TOP
30#

l “活教育”的特征

(1)中心是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儿童就是能动的核心

(2)目的是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举止和习惯,发现他内在的兴趣,锻炼他生活的艺术

(3)新的制度着重在做

(4)活教育促进分组学习,集体研

(5)在新的制度下,儿童在慈爱的气氛中成长

(6)在新制度下,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求来编订的,而且教学的材料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作变动

(7)在新制度下儿童靠自尊和自制来管理

(8)在新学校儿童快乐成长,在传统学校,儿童没有生气

(9)在新学习内,教师与儿童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

(10)在新制度下,学校是社会的中心,教师与儿童集中力量,重整环境,为社会服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