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战争与和平”拓展影片,只看了几次,暑假里看完了。)
《拯救大兵瑞恩》,奥奖影片中的翘楚,战争片的里程碑影片。此后的战争片不断在模仿,但从未有超越——


下图,从左到右:米勒上尉,瑞恩,机枪手。


出品: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主演:“汤叔”汤姆汉克斯,和“阿汤哥”齐名。其他的角色:瑞恩,上尉的副手胖中士,虔诚沉着的基督教狙击手,高大英俊的机枪手(经常在跑动中扫射),文气而依恋医生母亲的卫生兵,胆小怯懦的翻译兵,犹太裔士兵,伊斯兰教裔士兵,(就差日裔华裔美军士兵了,)瑞恩妈妈,被俘后逃脱又投入战斗、最后被翻译兵一枪打死的德军中年士兵,两个别的部队的上尉,少校、上校、独臂将军,打印阵亡军人报告的老阿姨、女士、姑娘……扮相各异,十分符合剧中角色,但其实,个个都是好莱坞的大腕影星。
战争场景“还原”的真实感自不必说。血浆当然的最好的血浆,海边的水被染红的样子太“真实”了。那种镜头的晃动感,很战争,是首创,是此后战争片的模仿来源。
虽然原始的故事是真实的,但影片的故事是需要重写的。这是为了表现影片主题,塑造里面人物的性格。而影片故事的改编无疑也是成功的。
总之,《拯救大兵瑞恩》中,制作人员和演出人员的艺术创造都是优秀而有突破的。观众和评论家都一致认为,这部电影具有深远的文化、历史和美学意义。在各个方面,目前的战争片是无出其右的。
不过,米勒上尉的右手为什么老是抖?我以为是帕金森综合征,但好像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