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下《浮力》记录表中排开的水量如何记录 [复制链接]

1#

五下《浮力》记录表中排开的水量如何记录

中国人:排开的水量定性描述可否?小、中、大

分享 转发
TOP
2#

模糊数据不模糊
TOP
3#

定性为主吧,定量实验对测试物体也应该有形状要求,比如圆柱体(最好圆柱体上标注排水的量值),或者用排水杯进行测量。
小学受材料所限,还是定性较为合适。我们就用小、中、大词语进行描述的。
TOP
4#

这几课上的太累,一节课任务很难完成,几个活动,又要测拉力又要看排开的水量,我觉得定性就容易些。
TOP
5#

不是有溢水杯吗?
TOP
6#


TOP
7#

溢水杯制作比较麻烦,但排开的水量测量是最容易且直接的。
TOP
8#

我觉得写数据更直接,而且测量排开的水量还是容易的,数据一测,一比较,就知道浮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有关了
TOP
9#

试过用大口径量筒,水加多一些
TOP
10#

排开的水量还是用数据来说话,更有说服力。
TOP
11#

一般可采用大量筒进行演示使用(每组一个大量筒,材料要求过高),学生活动时候,以定性为主,采用大中小表示,有个感性认识。期待有一套更好更方便的实验改进材料。
TOP
12#

自己做个细刻度纸,贴在烧杯外面,可以看出刻度变化。以前论坛里有介绍过的。
TOP
13#

这组材料真好,很直观。
TOP
14#

其实排开的水量,还是能看出 来的,就是学生操作比较粗糙,定性还好,定量数据差距大。
TOP
15#

还是用数据说话比较直观一点,有没有溢水杯不要紧,科学老师对器材的使用要做到心中有数。
微信图片_20190314104628.jpg (, 下载次数:0)

(2019/3/14 11:52:14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0314104628.jpg

TOP
16#

回复 12楼喻伯军的帖子

感谢喻老师
TOP
17#

回复 6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这个溢水杯挺好,买现成的去,来年可用
TOP
18#

材料的收集是关键
TOP
19#

溢水杯爱牛的材料里面有吗?
TOP
20#

我也做了细刻度,复印了尺子的刻度,500毫升烧杯里的100毫升大约等于18毫米刻度,换算1毫米刻度大约5.5毫升,然后学生在实际读数时每次数几格就是几个5.5,不过有时不上不下,就会出现多计1格或少计1格,然后数据的误差就出来了。发现很多老师的刻度都是10进制的,这也符合我们的计数方法,不过误差也难免,不到1格的情况多看少看总是存在的。几节课上下来,学生的操作,读数也越来越熟练了。
TOP
21#

用溢水杯是正解!
TOP
22#

个人觉得能够定量更好,这个实验需要小组分工合作,一生提物(用手肘撑桌子)稳定一些;一生看物体进入部分;一生看读数,一生看水量上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