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环节的实践反思
二下《磁铁》单元第一课《磁铁能吸什么》的探索活动,是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这也是这一课的主要学习活动。我按教材的要求,让孩子给材料进行编号,并且在后面进行预测实验,以及写出它组成的材料。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对于书写这些物体的组成材料时,有的字不会写,即使用拼音带,那么写的速度也比较慢,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在配套的视频当中,老师提供的记录单上,是把材料这一栏直接填写上的,可能就是考虑到了孩子书写的困难以及时间的问题。再加上要一个一个的进行预测,实验并记录,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不少是学生已知的验证,如水、塑料、木块,石头,纸等,较多时间用在了思维发展意义不大的活动上。
教学中,尝试减少一些学生已知的材料,增加铝瓶盖、铜钥匙、可吸不可吸的一角、一分硬币等学生有冲突认识的材料,希望可以使学习活动有兴趣,有挑战,有争辩,也让实验的必要性增强。
主要教学环节:1.将材料从框中拿出,能被磁铁吸的放在一边,不能吸的放在一边,小组成员有争议的放在中间。2.统计有争议的材料,说说论论。3.验证,预测对的放入框中,预测不对的放出。4.进行研讨:针对错的、争议的;解决,磁铁能吸什么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实际课堂中,学生的不确定主要集中在铜钥匙和铝盖及硬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到了一些共性认识:磁铁不是吸金属,而是铁。能吸和不能吸的硬币的组成材料虽然像,但是重量光泽有点不同,说明材料不同。铜钥匙不能吸,但实际生活中有些钥匙看起来是铜色的,可以吸,应该是里面有铁,光看外表有时看不出来,可以用磁铁试出来是不是纯铜的。(自然过度到用磁铁教室内找铁)还有个学生下课问我,如果钥匙中铁的成分多点,是不是可以吸的牢一些?
这样的教学活动取消了记录,直接用活动代替,规范性不够,但孩子的兴趣增强了,教学过程流畅了,思维的深度深了一些,我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可以多关注兴趣和思维呢?!
另外,增加一个练习题。这样既是应用记录也是练习,数学课上的做法,值得科学借鉴,同时也可以应对学校对作业的检查,下个班可以尝试使用。
科学随堂练习
班级:姓名
1.请将上图中的物品编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能被磁铁吸引的有( )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有( )
2. 磁铁可以吸( )类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