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环节的实践反思 [复制链接]

1#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环节的实践反思


      二下《磁铁》单元第一课《磁铁能吸什么》的探索活动,是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这也是这一课的主要学习活动。我按教材的要求,让孩子给材料进行编号,并且在后面进行预测实验,以及写出它组成的材料。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对于书写这些物体的组成材料时,有的字不会写,即使用拼音带,那么写的速度也比较慢,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在配套的视频当中,老师提供的记录单上,是把材料这一栏直接填写上的,可能就是考虑到了孩子书写的困难以及时间的问题。再加上要一个一个的进行预测,实验并记录,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不少是学生已知的验证,如水、塑料、木块,石头,纸等,较多时间用在了思维发展意义不大的活动上。

    教学中,尝试减少一些学生已知的材料,增加铝瓶盖、铜钥匙、可吸不可吸的一角、一分硬币等学生有冲突认识的材料,希望可以使学习活动有兴趣,有挑战,有争辩,也让实验的必要性增强。

    主要教学环节:1.将材料从框中拿出,能被磁铁吸的放在一边,不能吸的放在一边,小组成员有争议的放在中间。2.统计有争议的材料,说说论论。3.验证,预测对的放入框中,预测不对的放出。4.进行研讨:针对错的、争议的;解决,磁铁能吸什么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实际课堂中,学生的不确定主要集中在铜钥匙和铝盖及硬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到了一些共性认识:磁铁不是吸金属,而是铁。能吸和不能吸的硬币的组成材料虽然像,但是重量光泽有点不同,说明材料不同。铜钥匙不能吸,但实际生活中有些钥匙看起来是铜色的,可以吸,应该是里面有铁,光看外表有时看不出来,可以用磁铁试出来是不是纯铜的。(自然过度到用磁铁教室内找铁)还有个学生下课问我,如果钥匙中铁的成分多点,是不是可以吸的牢一些?

    这样的教学活动取消了记录,直接用活动代替,规范性不够,但孩子的兴趣增强了,教学过程流畅了,思维的深度深了一些,我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可以多关注兴趣和思维呢?!


另外,增加一个练习题。这样既是应用记录也是练习,数学课上的做法,值得科学借鉴,同时也可以应对学校对作业的检查,下个班可以尝试使用。



    科学随堂练习
                 班级:姓名


 

1.请将上图中的物品编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能被磁铁吸引的有(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有(  

2. 磁铁可以吸(    )类的物质。

最后编辑空空 最后编辑于 2019-02-27 14:39:39
分享 转发
TOP
2#

     空空老师,改进了教学活动,让学生能通过实践来得出一定的结论,提供了一些学生难以判断的物体,使得学生对磁铁吸铁的性质有了提升。至少学生知道了磁铁不能吸一些像铁一样的金属。向你学习!
     同时我的思考是,如果你问二年级的学生,磁铁能吸什么呀?学生基本上都说会吸铁(学生从很多途径知道这一条,但仅仅是从文字上知道)。空空老师在课堂中达成的共识“磁铁不是吸金属,而是吸铁。”这句话是否真的达到了共识,值得商榷。反过来我们思考一下,是否所有同学对金属和铁的概念理解都一致,如果不一致,达成共识就无从讲起。事实上学生对金属和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学生为什么说外面看上去黄颜色的钥匙也能吸,说明这个钥匙里面有铁,你有没有发现因果倒置了。从结果因为能吸,所以他是铁。并不是归纳了。如果我是调皮的学生说:“这个钥匙凭什么说他有铁,我认为他没有铁。他就是铁以外的另一种金属,也能被磁铁吸引。”这时应该怎么处理呢?
      有时候学生会想老师期望的答案。当老师急于想学生说出一个答案时,这时可能就会忽略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本身的实证意识和逻辑。
TOP
3#

如果有学生在这个吸铁的实验中,其中有一个材料是不锈钢,学生预测时觉得可以吸,但实际操作时发现吸不住。
汇报发现时A同学说说:“老师,我发现磁铁不是所有的铁都可以吸。”
同样的现象B同学说:老师这个(指不锈钢)没有铁。
你认为谁的思维真正发展了呢?谁有更严谨的科学态度?你会表扬谁?
我们要反思啊!我们的教学是否脱离了学生低段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3-02 12:40:05
TOP
4#

从教材设计到学生已有基础、思维发展、兴趣培养等方面去设计教学活动,这才是优秀教师的做法。赞一个!
TOP
5#

自己上课发现材料偏多,学生思维混乱,内容偏多,课堂进度推进过快。应该分2堂课来讲比较合适。
TOP
6#

回复 1楼空空的帖子

这节课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有很多学生不知道金属和铁的关系,有的同学感觉早已知晓
TOP
7#

增加有认知缺陷的材料,减少明显知道的材料,我放的是铜片、铁片、铝片等等,来自导电性实验材料盒子。环节类似空空老师
做了记录,组织了研讨,拓展时间不够了。
TOP
8#

明天去上上看
TOP
9#

先来学习!
TOP
10#

我也觉得材料有些多,还要记录这么多,上课时间紧……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11#

从教材设计到学生已有基础、思维发展、兴趣培养等方面去设计教学活动,这才是优秀教师的做法。赞一个!
喻伯军 发表于 2019/2/28 7:11:04
谢谢喻老师鼓励。
TOP
12#

自己上课发现材料偏多,学生思维混乱,内容偏多,课堂进度推进过快。应该分2堂课来讲比较合适。
周王庙师 发表于 2019/2/28 7:55:43
是有些多,上不完。我尝试把形式简单一点,我们的课是35分钟,更是不足。
TOP
13#

回复 1楼空空的帖子

这节课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有很多学生不知道金属和铁的关系,有的同学感觉早已知晓
李尔敏 发表于 2019/2/28 9:09:57
孩子的认识差距好大,有些是看书来的,但不一定理解。铁和金属的关系,我也只是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金属,以几中常见的身边物体为例,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中,磁铁吸铁一类的物质,不能以此就说明磁铁一定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TOP
14#

增加有认知缺陷的材料,减少明显知道的材料,我放的是铜片、铁片、铝片等等,来自导电性实验材料盒子。环节类似空空老师
做了记录,组织了研讨,拓展时间不够了。
陈朋 发表于 2019/2/28 11:59:13
TOP
15#

回复 1楼空空的帖子

表格中如有图片,建议截屏成图片再上传。
14、给你介绍一个超快捷的截屏方式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2862.aspx
TOP
16#

用教材教的教学实践,有效是硬道理!赞!
TOP
17#

谢谢金老师的指点,学会了。
TOP
18#

深有同感。可增加对易混淆材料的探究,多点研讨时间,才能更有效的发展思维
TOP
19#

深有同感。可增加对易混淆材料的探究,多点研讨时间,才能更有效的发展思维
闲暇燕 发表于 2019/3/1 10:22:3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