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样的方法科学吗? [复制链接]

1#

这样的方法科学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下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一课也N次被作为上示范课内容为大家所见,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实验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证据。特别是在产生气体的环节,我们常常借助两个经典实验,去探索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从而寻找可能气体的证据,这环节的寻找证据对孩子来说意义相当重大。

那么问题来了: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课本原话)

也就是说,这种气体学生并不知道,有待考证。存在这几种可能:这种气体比空气重、比空气轻,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本身可燃。

1.对于一不知名的气体能不能教孩子直接用火去试?如果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如果是高浓度的氧气,如果是高浓度的可燃气体……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这就是二氧化碳,没有问题,但学生学得是探究方法,下次如果碰到类似的不知名气体,该怎么办?

2.对于此类的实验,教师要不要告知前提,做“有罪推论”?也就是告知,这气体第一没毒,第二不会燃烧,然后再进行实验。或者有更好的方法。

元芳,你怎么看?


最后编辑玉苍山人 最后编辑于 2018-07-06 11:30:13
分享 转发
TOP
2#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对不知名的材料实验需要谨慎,值得思考,赞!
TOP
3#

同意楼主的观点,教材在这个部分设计上,有“用已经结论来设计实验”之嫌疑。

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那就不能随便点,万一有危险呢?也不可能马上就想到倒,如果比空气轻呢?

不仅仅是这一课,教材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
TOP
4#

和楼主想法一样,我认为不科学,我在自己的一篇论文中就提出过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2925.aspx
TOP
5#

这个想法曾经一闪而过,却被有心的老师抓住了,好!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TOP
6#

支持楼主观点,虽然这个现象已经被熟知,但从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事物的时候还是要按认识方法一步步做!
TOP
7#

会思考的老师!!!
TOP
8#

很会思考,也很有道理,赞
TOP
9#

的确如此,楼主好用心!
TOP
10#

回复 4楼曹文佳的帖子

向曹老师学习!
TOP
11#

对于基础一般,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采用比较保守的教学策略,对于一些有突出特点,理解科学能力较强的,能理解实验危险性的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告诉他这些方法。
TOP
12#

由于学科知识受限,我曾经思考过,是不是在所有气体中,比空气中,不支持燃烧,本身又不能燃烧的是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由老师告诉孩子。支持楼主的观点。
TOP
13#

其实也折射出一个问题,科学探究该怎样实施,其合理性该怎样把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