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3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余沁专帖(二年级) [复制链接]

871#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6)

181125魏明贵、袁朝安、陈丽《夏令营活动项目开发与实践》网络讲座

        迄今为止我还没参加过夏令营,给别说自己开发一个夏令营活动了。听着讲座,由衷感受到三位老师对科学教育事业的热情与热爱。看老师们暑假参加夏令营活动,去不同的城市给那里的孩子播种科学知识的种子,心生羡慕。老师开发的关于岩石学习的夏令营活动真的很丰富多彩且务实,岩石课是挺难上的,自己都认不全这些岩石。老师们结合当地岩石、化石多的特点,在活动中准备好许多大大小小的岩石和化石,给了学生非常好的观察机会。此举对我有所启发: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活动课程。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3 15:58:19
TOP
872#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7

181228沈晓英《低段科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点》网络讲座

   我今年是二年级的科学老师,去年是教一年级。听本次讲座感到特别有感触,学到的教学技巧非常实用。基于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做到走入学生的语言系统、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尽量全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低段课堂以观察为主,观察环节结束的汇报环节,沈老师为我们低段老师支了一些小妙招:要重视师生互动,巧用“追问”的手段帮助孩子接近事实的真相、加工和整合已有信息;为学生做好汇报句式的示范。听完讲座,跃跃欲试,想把学到的技巧用到我的课堂中。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3 15:49:49
TOP
873#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8

190126邓玉琳《科学文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探索》网络讲座

       邓老师是一个兼科学的语文老师,她的优势就是文字功底很好,她将她的的优势放到指导小学生写科学探究的小论文中去,取得了非常直观的效果,带出了一批批会实验、会记录的小能手。自己写得好不难,教别人写得好很难,邓老师做到了,并把她的做法无私地分享给我们,真的很感谢。听听容易,做做难,要培养自己的学生像她的学生那样好,还是路途漫漫,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好的探究文章,首先要有真实的探究过程,没做个活动,怎么写得出记录的文章?所以在辅导学生写文章之前看来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次探究实验呀。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3 15:58:02
TOP
874#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9

190226孟令红《日本小学科学教育概况》网络讲座

    听了很多国内小学科学教学的培训,第一次“走出国门”,学习日本的小学科学教学。虽然国家不同,但是我相信优秀的教学方法是不分国界的。取其精华,融汇贯通。学习他国教育方法可以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他国教育方法也可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另一种促进作用。

     从孟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科学教学跟中国的科学教学还是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比如课程目标都有“亲近自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说明不管哪个国家,对想培养一个怎样的人、对现代学生所需的素质定位是差不多的,这毕竟,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所拥有的能力也是相仿的。

     课程目标相似,体现到的具体课程中,也能感受到课程开设的相似。拿讲座中举的例子——《如何使小灯泡更亮一课》。日本老师用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之后,提问:如果要让小灯泡更亮一些,会有什么办法?日本学生回答:用两节小灯泡。然后通过实验,引出两种连接电路的方法——串联和并联。课例介绍到这,四年级的科学老师应该很熟悉了。这课跟四年级的《点亮小灯泡》是差不多的。所以当我听完孟老师的这个课例之后,脑中自动储存了日本教师上这节课的一些做法,以备今后上课不时之需。




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听各种各样的讲座是很有必要、很有收获的。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3 15:57:49
TOP
875#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10

190326张军霞《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网络讲座

     思维能力在科学教育中很重要,在科学老师比较关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都提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张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要请合理设计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比如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按“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的环节设计活动。之后张老师结合具体的课例向我们介绍她是如何具体设计的。整个讲座听下来,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3 16:04:18
TOP
876#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11

190426包士娟《我的STEAM研究之旅》网络讲座

       新世纪以来,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STEM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开展了STEM课程的教师培训。我国也适时引进STEM,尤其是近两年特别盛行。我们上虞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多STEM的培训课程。我知道,开发和打造一节自己的STEM课程是每位有追求的科学老师迫切想做的,我亦是如此。但苦于无章可循,无计可施。通过讲座,我更好地了解了STEM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更好地学习了STEM课程的实施环节。包老师分享的《DIY酸奶》STEM课程是她分享的几个课程中我比较感兴趣,暗想,下次也可以给班里的学生做。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3 16:02:19
TOP
877#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12

190526杨荣华《先动作,大收获——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例谈》网络讲座

    下学期,我就要任教三年级科学课了。因此今天的讲座我把它看做预习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学习环节。杨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它在种植凤仙花和养殖蚕宝宝方面的经验。我办公室隔壁桌的老师就是三年级的老师,这学期一直在捣鼓这些小植物、小动物,看得我很是羡慕。同事说,不要羡慕,你也会有的。可是同事的养植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老师念叨,我的蚕卵怎么还不孵化,不会死了吧?我的凤仙花怎么焉了?学校里的桑叶不够我们班的蚕宝宝吃呀......杨老师的讲座让我预见到我下学期养殖时的困难,也能让我从容应对遇到的困难并加以解决。

TOP
878#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记录(13

190626林建锋《22年科教路——林建锋科学教育探寻例谈》网络讲座

    听着林老师的讲座,亲切感横生。林建锋老师使我们上虞的老师呀!他是如此优秀,上虞的老师都喊他“林特”。科学老师做校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科学氛围。林校长是一个有情怀的科学教师,即使当了校长,日理万机,也坚持做好一名科学教师基本的工作——那就是为学生上足科学课、做足科学实验、玩足科学活动。林校长“为乌鸫鸟筑巢,让学生观察”和“蝴蝶探究”课程真的让人感受到了城东小学的办学理念——呵护童心,为了呵护学生的童心,林校长真是太用心了。

TOP
879#

几日不见,余沁老师的转帖上慢慢的观后感了
TOP
880#

余老师做的好用心。
TOP
881#

每一则观后感用心、用情
TOP
882#

几日不见,余沁老师的转帖上慢慢的观后感了
润羽 发表于 2019/7/13 20:30:14
暑假里没有“教后感”,只能传“观后感”了
TOP
883#
TOP
884#
TOP
885#

回复 884楼yuqin0430的帖子

是的!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其实重要的是用心
TOP
886#

我敬佩,用心的老师。
TOP
887#

回复 882楼yuqin0430的帖子

厉害厉害,强将手下无弱兵
TOP
888#

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一样的成长收货。
吕坚
TOP
889#

徒弟暑假都逼着自己学习,记录,反思~~比师父意志力强多了
TOP
890#

回复 889楼章俐鑫的帖子

暑假10天了,没有一天不在码字、写字,科学的、语文的
TOP
891#
TOP
892#
TOP
893#

回复 888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TOP
894#

[网研]

190715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汪诘《科学教育不能只教科学知识——汪诘谈如何培养科学思维》网络讲座
TOP
895#

响应朱老师开读书专贴的号召,开了一个自己的读书专贴,附上连接。


最是书香能致远——2019年暑假余沁阅读专帖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4491.aspx
TOP
896#

花了不少时间写的读书体会,此处再放一下。字数有点多。
TOP
897#

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的一些读书体会

余沁

<>读怎么样的书

          “你讲书讲得这么好,平时看的书一定很多吧?”面对人们的夸奖,顿生羞赧。相对一些阅读达人,我的阅读起点既低又迟。大学以前,多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被推荐阅读的书自是本本经典,但因为是必读,带着做作业的心情,总觉得自己不算喜欢读书的那类人。到了大学,读书有了自由性,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感觉读书很有意思,更乐意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所以做个数学题,大学四年、工作两年,以每年读十本书计算,能拎出来与大家唠一唠的也就60本书。还算上了有些不得其法,读着收获有限的书。但想到自己今后还有数十年的读书时光,便不是很着急,因已然养成了读书的爱好与习惯。


        对自己比较宽容,觉得世间有看不完的景,读不完的书,而自己的精力是用得完的。于是就按自己的性子,读有用、有趣的书,知足而乐。


        读有用的书。


        温儒敏教授认为:“读书是分类型的,起码有四类,一是‘学习型阅读’; 二是‘职业型阅读’;三是‘检索型阅读’;四是‘消遣型阅读’。”我认为前三类阅读——‘学习型阅读’、 ‘职业型阅读’、‘检索型阅读’。都是旨在读有用的书:能促进知识和能力提升;能促进成年人的业务;能通过浏览检索获取信息。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职业型阅读”的书籍,帮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孩子们,你们好》、《教师阅读地图》、《薛瑞萍班级日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等教育学的书籍为我顺利步入教师行业奠定理论基础。同行经过现实教学整理出来的案例、感想比起大学课程里的纯理论要更接地气。


        “学习型阅读”的目标是促进知识和能力提升。大学以前我看的书多半是这类,为人生做准备,为今后更广泛的阅读打下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虽然站在我现在的角度,我觉得大学以前读得书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其作用是无形的。我现在能够读完一本书,当即写下百把字条理清晰的读后感,有赖于彼时的阅读。


        “检索型阅读”,当我需要写一篇教学论文时,那段时间我便会读大量此类书籍。比如《科学课》、《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


        读有趣的书。


        读有趣的书,也就是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慢慢地就可能读出自己的个性空间了。


        总有熟人说我都20几奔30的人了,感觉还是个小孩样。我觉得那与我喜欢读“小人书”——即儿童文学有关。读儿童文学真的会让人变得开朗、活泼,你会觉得书中的一个个小主人公真的太可爱了。同样一本书,不同出版商出版,一本纯文字,一本配以精美的插图,我定是被那些插图迷得神魂颠倒,我最近读过的《我是白痴》、《小英雄雨来》都是插图特别精致的童书。人靠衣装,感觉我读书也看“衣装”了。而且这些书也特别受我学生的喜爱,我觉着好,推荐给学生人手一本。来一次师生共读,然后互相分享读书心得,读书的喜悦经过分享而扩散。教室中氤氲着满满书香。在此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林帝浣的《初相遇·若重逢》的漫画集,一页一句暖心话加一小幅简笔国画,阅读完全无障碍,但是你能接受到一句句简短话语带给你的感动、感悟。我把这类“有趣”的书细归为“有意思”的书。


        但这类书算是温儒敏教授所分的四类阅读中的第四类——消遣型阅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读有意思的书,内容一般都比较浅显,读出来比较轻松,你不会去想很多,不太费脑,是人们喜欢呆的阅读舒适区。但这类作品读多了,无法挑动思绪,推进思考,会磨蚀读者的思考能力,着实算不得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好书”,登不上豆瓣TOP250的好书书单。用上虞区语文教研周颖老师的话来说,成年人得读“难”书,这样你才能想很多,用其分享的余秋雨的话来解释什么叫“读’难书’”——“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择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我对二战还有文革时期的书籍特别感兴趣,它们是符合“难书”标准的。当然,我喜欢读这类书不是因为它难才喜欢,只是它正好是“难”的,我喜欢的原因是可以从这些书中我了解自己不曾经历过的历史与生活。比如讲述二战的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文革背景下的余华的《活着》。这些有深度的书有时会翻拍成电影,文字与画面结合着看,体会更深。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我当时是与奥斯卡影片《至暗时刻》一起看的,看书看到丘吉尔所做的决策后,在电影中看到丘吉尔在战略部署关键阶段顶着压力做决策的表情时,更细腻地感受到了丘吉尔当时的心情。除了看情节,在“啃”此类难书时,因不短的一段时间都与书中的人物“朝夕相处”,你会感受到人物的精神与魅力,人物好的做法、思想会影响你在遇到类似情境时,选择与之类似的做法,算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在某个黄昏,漫步图书馆,静静地面对那一排排书架,你会发现有些书注定这辈子都没时间阅读,有些书记录了某些故事,有些书则时时翻检,有些书可能还有要来占个新位置。我们的价值理念是由我们的出身、阅历和阅读滋养而成,读怎么样的书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成为怎么样的人。生命有限,我会读些让自己感兴趣的有趣书,读些让自己感兴趣的引发思考的书。认认真真地读,用切实的生命感悟精读一二作家,或许也能明白人生的努力方向。


文学更是一杯水,是我们的生活日常最是书香能致远,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慢下来,静下来,浸润在书香气里,让灵魂触摸经典,触摸文字,触摸思想,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怎么样读书


        作为一个小书虫,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相对高质量的书,跟着阅读达人读书是比较省心的一种阅读方法。周颖老师会在学期初给语文教师推荐一些书单,我有空的时候便会照着读书。


        旅游时见到格调别致的书屋,我会被吸引着进去,运气好的时候会在书屋自由转,随意翻时遇到合自己口味的书。 比如我去过宁波枫林晚书店、湖州图书馆、杭州钟书阁,都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仿佛掉进了一个与俗世隔绝的时空洞。印象很深的是在钟书阁待了很久就要走了,随手翻到沈熹微的《人生本来如寄》,瞬间被其清新的文字风格所吸引。因这一次缘分,回到家我把沈熹微的很多本文集都买来看了。


        我也会与小伙伴结伴阅读,开展专题性阅读。参加读书分享活动,看看志同道合的阅读之人最近有在读什么,有什么心得。阅读的收获经交流而扩大,阅读的喜悦经分享而加倍。


        我还会与我的学生一起阅读,阅读同一本书,互相交流体会。阅读的方式真的是很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看书时我经常会将word放在边上,遇到自己喜欢的句段便会打下来做笔记珍藏。读完,深有感触的也会写篇笔记,梳理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我总觉得,读完一本书,不留下只字片语,这本书总似没读过一般,当时读完或澎湃或悲悯的心情不被记录,一段时间以后,那感触便会淡化至无痕。尤其当遇到与人分享书籍的时候,便无从交流。


        看完书,我会把书名记在自己制作的《已看书》文档,算是一种看完书的仪式感。方便自己回忆自己看过哪些书,算是一种整理习惯。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6 14:51:12
TOP
898#

回复 897楼yuqin0430的帖子

有了孩子之后就会和孩子一起阅读了
TOP
899#

回复 898楼润羽的帖子

哈哈,是的呢,果然,角色决定视角。
TOP
900#

回复 897楼yuqin0430的帖子

有了孩子之后就会和孩子一起阅读了
润羽 发表于 2019/7/16 16:40:46
一定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