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在天宁小学...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在天宁小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017年11月7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之教学实践活动在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进行,丽水学院张启伟教授、丽水市教学名师陈建秋及30多位研训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的活动围绕两节研讨课展开,分别是天宁小学陈建秋执教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和丽水市实验学校陈华佩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陈建秋老师从学生对恐龙的认识导入,让孩子们认识到有各种不同的恐龙,再从课本图上找一找不同的恐龙,在找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了“不同”和“相同”,接下来,给学生分发了恐龙模型,利用前一个活动中的经验,在这个游戏中观察到了恐龙的不同特点,感受到了认识的不断深入。陈华佩利用维生素B在冷水和热水中不同的溶解速度,让孩子们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进行验证,引领孩子们在不断地尝试和改进中认识到还有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溶解的快慢。课后,二位老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中材料准备等方面进行了说课。丽水学院张启伟教授从课程设置角度解读了一年级的科学课,对陈建秋老师和陈华佩老师的课,从实验材料的合理选择、实验设计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合理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

中午时间,陈建秋老师还组织大家进行科学拓展活动的体验,包括“象棋叠高塔”、“磁悬浮小车”和“增加磁铁测磁力”等内容,使大家在动手实践中对科学拓展活动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下午,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徐冬明、丽水市老竹民族学校吴柱芬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两节研讨课。课后,二位老师进行了说课,徐冬明老师是唯一一位上课的学员代表,他将培训的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吴柱芬老师把自己磨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了分享。丽水学院张启伟对两位老师进行了精彩评课:徐冬明老师的课注重对学生很有启发性,从提问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中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吴柱芬老师上课的语言简洁、对学生的指导细致,教学过程流畅。

最后,陈建秋老师做了《开展有效活动,追求简约课堂》的专题讲座,并组织大家进行互动研讨,“赞一赞”和“议一议”的研讨方式新颖有趣,老师人人参与,大家纷纷都表达了自己对课的看法,并交流日常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为本次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徐冬明

分享 转发
TOP
2#

天宁小学陈建秋执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



学生进行恐龙高低的比较



丽水市实验学校陈华佩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



“象棋叠高塔”体验活动



“磁悬浮小车”体验活动




学生进行摩擦力的测量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徐冬明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丽水市老竹民族学校吴柱芬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学生进行小车运动的实验

TOP
3#

图片打开比较慢。
最后一张牛筋小车实验应该出现打滑现象了吧!?
TOP
4#

陈老师板书画得相当好啊
TOP
5#

陈老师联系这么大的活动,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名校很多时候是名师成就的。
TOP
6#

TOP
7#

教学实践活动在各地开展,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TOP
8#

在对比实验中,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对学生讲的时候到底应该叫公平?还是科学?
TOP
9#

陈老师板书画得相当好啊
翁昌舟 发表于 2017/11/17 10:18:05

真正的内幕是课堂上电路三次跳闸,原来的课件基本上不能使用,无奈之下只能是临时作画,于是有了图中的那一幕。

这样的事,我在学校使用该会议室近4年,从来没有遇见过,后来让其他老师换了一路开关,后面老师的课就正常了:)
TOP
10#

20171107听课笔记陈华佩溶解的快与慢

                                                        
  

课题名称

  
  

溶解的快与慢

  
  

册数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

  
  

上课时间

  
  

2017117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306

  
  

活动主题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之教学实践活动

  
  

执教老师

  
  

丽水市实验学校  陈华佩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451028,共用时43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讨论溶解快慢因素(4分钟)

  

0945师: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大家看,这是——

  

生:杯子。

  

0946师:老师在这里加点矿泉水,接着放一颗水果糖,接着,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尝尝,这个杯子里的水,甜不甜?

  

生体验:不怎么甜。

  

0947师:为什么不怎么甜呢?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这个糖还没有溶解。

  

[评点:用水果糖导入环节设计的不错,老师的组织还可以更有鼓动性。比如:这是什么?糖。想不想尝?想。这么多人一颗糖,怎么办,把它放在杯里吧!再倒出几杯,每杯几小口,分给几个学生喝,问甜吗?]

  

师:那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想出方法,让这个糖快点溶解呢?

  

生:用热水。

  

师:用热水是很好的方法,还有吗?

  

生:用筷子捣碎。

  

0948师:还有吗?   

  

生:还可以用筷子搅拌加快它的溶解。

  

师:很好,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

  

二、温度对溶解的影响(10分钟)

  

0949师:首先,我们先来研究,热水对维生素B溶解快慢的影响。这是老师带来的维生素,知道为什么老师带维生素吗?等一下大家就知道——哦,你知道,你来说。

  

生:维生素可以让我们……

  

0950师: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维生素 B来研究,溶解快慢的影响。

  

师:那我们先来提出第一个问题,热水会对溶解有什么影响?

  

生:会溶化掉。

  

生:会嗤嗤地冒泡。

  

师:他的想像力非常丰富,那我们等会看看,是不是会这样。

  

0951师:那怎么比才比较公平呢?谁来说一说。

  

生:颗数要一样多。

  

生:维生素的大小也要一样。

  

生:放入水中的时间也要一样。

  

师:还有没有?

  

生:水的温度也要一样。

  

师:水的温度也要一样,关于这点,大家有没有意见?你来说。

  

生:比赛中有热水,如果其他也是热水,这样就不公平了。

  

师:我们来看一下,要研究的是热水和常温的水,改变的条件是什么?谁来说一下。

  

生:水温。

  

0954师:我们来看一下,一号杯是常温的水,二号杯是热水。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有,水量相同,维生素颗数相同,同时加维生素B

  

0955师:要怎么放?

  

生:同时放。

  

师:那老师把维生素放进去,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边有点融化了。

  

师:科学上我们说,有点溶解了。我们再给点时间,看一下,有什么变化?

  

生:……

  

生:黄色素已经蔓延出去了。

  

0956师:他发现,黄色素已经蔓延出来了。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0957师:老师走到前面,放一张白纸,是不是更清楚了?

  

生:是的。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实验现象。我们看到——

  

生:1号杯……2号杯子……

  

师:那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0958生:热水能加快维生素的溶解。

  

[评点: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模仿和掌握。关于变量和不变量的讨论比较到位,但学生在做的时候还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这主要是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制约,另外就是平时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

  

三、搅拌和碾碎对溶解的影响(25分钟)

  

师:那我们下面来分小组,热水已经讨论了,还有“捻碎”和“搅拌”还没有讨论,那我们分小组,15小组讨论“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6-9小组讨论“捻碎”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我们用三分钟的时间讨论怎么做这个实验。(要怎么比才公平?)

  

0959生分组进行讨论。

  

[评点:考虑到时间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是可以的。但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而且在设计阶段一定要让每个小组都进行全设计,不能就对其中一个方案进行设计,以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1003师:已经讨论好的小组,安静在座位上坐好。老师发现,全部小组都已经坐好了。

  

师:那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怎么比才比较公平?你来——

  

生:……

  

1004师:很好,请坐。刚才他说到维生素B的外壳,其实维生素B没有外壳,就是一颗小药丸。刚才他说到了一个要点,放入的水有什么要求?

  

生:水温要一样,水的多少也要一样。

  

1006师:很好。还有什么补充的?

  

生:把维生素捻碎。

  

师:刚才第五组提出,要把维生素捻碎,大家支持吗?

  

生:不支持。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五组研究的是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所以不要捻碎。

  

师:恩,很好。那我们来研究一下,搅拌和碾碎对维生素B溶解快慢的影响。

  

[评点: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发现对比实验的根本要求,也就是改变要研究的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这个概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008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发实验材料,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拿到以后先不要动手。

  

师一桌一桌分发材料。

  

1009师:每一小组都拿到了实验材料,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都准备了小烧杯,里面都有一样的水,还有两颗维生素B,大家想想,两颗维生素B怎么用,还有6-9小组有一根搅拌棒,该怎么做,都明白了就开始进行实验。

  

1010生分组进行实验。

  

1011师:一边做,一边完成我们的实验记录单。

  

1016师:大家完成实验和记录,把东西整理好。下面我们请第二小组,来分享他们的实验,你们观察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生:因为这个——我先做搅拌,最外层已经被剥离了,很容易被溶解……最外的那层壳,很不容易被溶解。

  

1017师:那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搅拌能加快维生素的溶解。

  

1018师:老师再请一个组来说说。

  

生:我们发现的是……

  

师:你好,你观察到什么?

  

生:搅拌过的杯实验较深,没有搅拌过的颜色较浅。

  

师:很好。老师也听到一个组说,老师我们组失败了,那我们来听听,总结经验,你说。

  

生:我们两个杯都搅拌了。

  

师:两个杯都搅拌了,所以就没有办法比较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了。

  

1019师;那我们来交流一下,碾碎的实验有什么现象?

  

1020生:我们发现,被碾碎的维生素更快溶解。

  

师:刚才说的,碾碎能加快溶解是实验结论,那我们问的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要记录什么?

  

生:实验现象要记录看到什么。

  

师:恩,很好。相信以后你们就知道怎样去记录了。

  

1021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组,你们看发现什么?

  

生:第一杯还没有消化掉,第二杯已经消化掉了。

  

师:很好,那我们知道,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1022师:那老师问一下,热水为什么能加快溶解呢?

  

生:水的温度。

  

师:很好,那我再问一下,碾碎为什么能加快溶解?

  

生:碾碎之后,分成了许多小维生素B,所以能加快溶解。

  

师:他刚才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分成了许多小维生素B,这说明和什么有关?

  

生:颗粒大小。

  

1024师:那搅拌和什么有关?

  

生:……

  

师:也就是液体是否被搅动有关。

  

[评点:用维生素B做溶解实验,有好几个优点,其一是黄色现场比较明显,第二个碾碎也比较方便,比用白糖或方糖更直观和合适。]

  

四、总结拓展(4分钟)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热水,碾碎,搅拌。

  

……

  

1025师:那我们利用最后几分钟,说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加快或减慢溶解的例子?

  

生:放在冷水里,都不搅拌,就可以变慢。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老师奖励棒棒糖。

  

师:感冒了,泡冲剂的时候,要怎么泡?

  

生:没有筷子的时候,可以振荡和摇动,也可以加快溶解。

  

师:生活经验好丰富。很好。还有吗?

  

生:把药弄成小颗粒,只有充分溶解了,才能更发挥药效。

  

师:很好。

  

1028师: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把凳子放好。

  

[评点:总结环节,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若能安排一些具体的体验活动,刚好运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体验之后再进行原理的解释,效果一定会更好。]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热水   搅拌  捻碎

  

水的温度  物体颗粒大小   液体是否搅动

  
  

评课:作为一个任教年限还不满一年的新老师,应该说这节课还是相当不错的,整节课设计中规中矩,比较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TOP
11#

20171107听课笔记吴柱芬用橡皮筋作动力

                                                        
  

课题名称

  
  

用橡皮筋作动力

  
  

册数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

  
  

上课时间

  
  

2017117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6

  
  

活动主题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之教学实践活动

  
  

执教老师

  
  

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吴柱芬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4201504,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弹力(5分钟)

  

1420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橡皮筋。

  

师:这是什么?

  

生:弹簧。

  

1421师: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大家可以拿出桌面上的材料,拉一拉,压一压。

  

生体验。

  

1422师:同学们,橡皮筋,压簧,拉簧,有什么发现?

  

生:变长了。

  

师:全部都变长了吗?

  

生:压簧变短了。

  

师:当你手松开之后,又看到什么?

  

生:缩回去了。

  

1423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课件)

  

[评点:利用多种器材感受弹力的存在,自然引出弹力的概念,导入设计合理。]

  

师:生活中,你哪些时候运用到弹力的物体?

  

生:……

  

生:拉力器。

  

生:弓箭。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你们看……这些物体都运用了弹力。

  

二、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6分钟)

  

1425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小车,一个橡皮筋,能不能利用弹力让小车动起来呢?……

  

师:想不想试试看?

  

生:想。

  

1426师:那请小组长用桌子上的材料,来换小车,试试看怎么让小车动起来。

  

[评点:发放材料有许多种方法,其中利用新材料换取旧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实验器材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充分体现了骨干教师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许多年轻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随便把材料提供给学生,然后来补充实验要求,或者是没有对材料进行限制和整理,导致交流时学生被材料所吸引,没有认真听讲。]

  

生领材料分组进行实验。

  

1429师:刚才,吴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让小车动起来了。那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橡皮筋的方向不动,小车的方向会变。

  

1430师:也就是说,运动方向会变。能说清楚点吗?

  

生:……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

  

生:没有。

  

师:那谁能说的更清楚?

  

生:如果橡皮筋往车头方向缠绕,就往前面,如果往车尾缠绕,就往后开。

  

师:你们都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三、研究圈数和小车运动的距离关系(22分钟)

  

1431师:老师还发现,有些组的小车开的比较远,有些小车开的比较近,大家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生:橡皮筋的圈数。

  

师:圈数多,小车的距离就——圈数少,小车的距离就——

  

生:远,近。

  

师:确定吗?

  

生:确定。

  

1432师:我们科学上,要用实验来证明。大家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要求。

  

……

  

1433师:为了使大家的实验比较成功,吴老师还有建议,1——2——3——4——5——。

  

生听看。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1434师:吴老师还一个注意事项,万一这个小车的橡皮筋搭在车轴上,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重新做一下。

  

师:好,那我们分一下场地,第一二组,在这个位置,第三四组在这个位置……下面请大家领材料,进行实验。

  

1435生分组进行实验。

  

1450师:完成好的小组,坐在位置上,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还没有完成的小组抓紧。

  

1453师:同学们,请坐好,第八组同学,请把你们的数据拿上来。

  

四、交流和研讨(6分钟)

  

1454师:同学们,请看一下你们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吗?谁来说说?

  

生:橡皮筋的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远。

  

师:也就是说,和你们的前面猜测是一样的,对吗?那我们看一下,哪些小组的数据符合猜测?……

  

师:剩下的呢?

  

生:都符合。

  

师:那我们发现,圈数多,距离远,圈数少,距离近。

  

1456师: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竖着看,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小组的数据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

  

生:有些小组的圈数错了。

  

师:还有什么猜测?

  

生:测的方式不一样。

  

师:什么方式不一样?哦,有些以车头为起点,有些以车尾为起点。这个会影响吗?

  

生:不会。

  

师:还有什么可能,我们看一下,同样的圈数,为什么距离相差这么大,比如第八小组是250,第三小组是77,为什么?

  

生:技术不一样。

  

1458师:那你决定哪个组技术好一点?

  

生:第八组。

  

师:还有什么?

  

生:地面不一样。

  

师:恩,刚才大家说了许多想法。其实,并不是每个小车的动力都一样的。那老师有个问题了,为什么橡皮筋的圈数多,弹力就不一样呢?

  

生:圈数多,弹力就越大。

  

……

  

五、总结拓展(4分钟)

  

1500师:吴老师这有个图,你发现了什么?(橡皮筋挂重物)

  

生:越重的物体,橡皮筋就越长。

  

师:哦,越重的物体,橡皮筋就被拉的越长,那如果把橡皮筋当成人体的话,你觉得谁最不舒服?

  

生:第三个。

  

1501师:它觉得不舒服,就会想恢复自己原来的状况。……课上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除了用橡皮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

  

生:用气球。

  

生:用手推。

  

1502师:……还有什么?

  

生:可以用斜坡。

  

师:恩,还有什么?

  

生:后座力。

  

师:后座力是什么力?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开枪的时候。

  

1503师:大家都很棒,你还想说?你说——

  

生:利用重力。把重物挂下来。

  

1504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下节课大家可以继续研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收拾好你自己的东西。

  
  

板书设计:

  
  

评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的语言简洁准确,比较完美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TOP
12#

20171107听课笔记徐冬明运动与摩擦力

                                                        
  

课题名称

  
  

运动与摩擦力

  
  

册数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

  
  

上课时间

  
  

2017117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505

  
  

活动主题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之教学实践活动

  
  

执教老师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徐冬明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32——1415,共用时4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感受摩擦和摩擦力(8分钟)

  

1332师:同学们看这里,有张图片,它是什么?

  

生:轮子。

  

生:车轮。

  

师:给你们猜中了。这里还有一个图片,是什么?

  

1333生:车轮。

  

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前面的磨损很厉害,后面的还是新的。

  

师:很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磨损的呢?

  

生:地面。

  

师:在生活中,什么方面还有摩擦力?

  

生:汽车,汽车的摩擦。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1334生:窗帘。

  

师:你们想不想感受摩擦?

  

生:想。

  

师:那我们感受一下摩擦。

  

生搓手感受。

  

1335师:你们感受到摩擦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感受到怎样的摩擦?

  

生:两只手相互摩擦。

  

师:很好,还有吗?

  

生:擦桌子。

  

师:还有什么?

  

生:脚,在地面上摩擦。

  

1336师:我们都感受到了摩擦,那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发热。

  

师:为什么会会觉得发热呢?

  

生:因为摩擦产生了热量。

  

师:还有什么?

  

生:有点痛。皮有点破了。

  

1337师:其实啊,在摩擦的时候,有力产生,这个力,是怎么样的力?

  

生:推力,拉力。

  

生:摩擦力。

  

师:有没有摩擦力?这个是帮你运动,还是阻碍你运动啊?

  

生:阻碍运动。

  

生:有点不方便运动。

  

师:徐老师也发生了这个问题,我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有什么力?

  

1338生:推力。

  

师:如果我把手往回拉,会感受到什么?

  

生:阻力。

  

1339师:在科学上,我们运动的物体会有一个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与摩擦力。

  

[评点:通过观看图片和活动体验,引出磨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十分自然。]

  

二、学习测量摩擦力(9分钟)

  

1340师:这个力是可测量的,你们想不想测一下?

  

生:想。

  

师:那我们来测一下。

  

1340生领测力计,进行测量。

  

1343师:同学都测量好了,谁来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测量的?请你上来——

  

1343师拿出木板,当桌面。

  

生上台来操作,把文具盒拉。

  

……

  

1345师:这个物体往那边拉,有个拉力,拉的时候,往哪个方向?

  

生:前。

  

师:用手指一下。

  

生手指拉力的方向。

  

师:那摩擦力是往哪个方向?

  

生:后。

  

1346师:科学家已经研究过了,匀速地拉,拉力的大小就是摩擦力的大小,非常棒。

  

师:谁还愿意来测一下?好,高个子男生,东西拿上来。大家看一下,他测出来是多少?

  

生:0.2

  

其他生有惊讶的表情。

  

师:再来测一下,我们要求要准确。

  

生:0.1

  

1347师:你测量出来是多少?

  

生:0.1

  

生:0.5

  

[评点:让学生分组测量摩擦力,初步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同时出现了数据不同,为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设下了伏笔。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时,还要适当进行规范操作的指导以便保证数据的合理性。]

  

三、讨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分钟)

  

1349师:徐老师有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摩擦力有大有小?

  

生:表面光滑和粗糙。

  

师:哪里表面?

  

生:物体的表面。

  

师:就是物体的接触部分,徐老师把它叫接触面,行不行?

  

生:行。

  

师:那我们就把它称为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1350师:还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生:接触面的大小。

  

师: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物体的重量。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物体的大小。

  

1351师:物体的大小,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就是接触面的大小。

  

1351师:那我们说,摩擦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有关,这是我们的什么?

  

生:猜测。

  

师:那要检测猜测是不是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做实验。

  

1352师: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先做2个实验。好吗?

  

生:好。

  

四、测量摩擦力和接触面光滑度、物体重量的关系(19分钟)

  

师:那我们来推测一下,和接触面有什么关系?接触面光滑——

  

生:摩擦力小。

  

师:接触面粗糙——

  

生:摩擦力大。

  

1353师:那该怎么做呢?

  

生: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1354师:老师这有个砂纸,它的面就比较?

  

生:粗糙。

  

师:如果用木板来做,就比较——

  

生:光滑。

  

师:那你还能从身边找到接触面不同的方法吗?

  

生:地面。

  

1355师:那我们来讨论一下,物体的重量这个实验,该怎么做?

  

生:一个轻,一个重。

  

师:老师这有盒钩码,你怎么改变它的重量?

  

生:加水。

  

师:这个不能加水。

  

1356生:从中拿出几个。

  

师:对,拿出两个,就变轻了。

  

1357师:那大家怎么知道做了吗?我们看一下这个实验记录单。看一下该怎么填。

  

师:那大家能不能完成这两个实验啊?

  

生:能。

  

师:下面请大家来领材料和记录单。

  

1358生领材料和记录单,进行分组实验。

  

[评点:从课堂观察上看,学生的操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无法做到匀速拉动小车,以及读数比较随意。所以前期的实验指导还是需要的。另外接触面光滑和粗糙实验的材料还不是很理想,可以尝试用地毯和地面。]

  

五、交流和总结(3分钟)

  

1412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记录,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的摩擦力小一点,重的摩擦力大一些。

  

师:这个规律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那这个实验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了没有?

  

生:可以。

  

师:轻的摩擦力——重的摩擦力——

  

生:小,大。

  

1413师:那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光滑的,摩擦力?

  

生:小。

  

师:粗糙的,摩擦力?

  

生:大。

  

1414师:我们有个词语,叫学以致用。那这个发现在生活有什么用?大家看(轮胎,链条)

  

生:接触面越光滑,磨擦力小。

  

1415师: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评点:总结交流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交流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板书设计:

  

 

  
  

评课:教学设计合理,每个环节的过渡自然,教师的引导比较细致,学生都能较顺利地达成目标,在实验方法和要求的指导上还需要加强。

  
TOP
13#

感谢分享
TOP
14#

玩起来,动起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