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坚持!煎熬! [复制链接]

1#

         坚持!煎熬!

                                ----临海市领航名师展示活动暨专家讲学观摩活动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忍受感冒+发烧+喉咙痛+5节课的煎熬,终于能在周三参加领航名师展示活动和专家讲学观摩活动。之前也非常遗憾没能成为黄申友启航班的一份子,所以难得可以看他上课还是很想去学习,尤其下午还有喻伯军老师的讲座,实在太具吸引力了!

  活动开始前一个小时就早早来到了现场,虽然之前没有见过喻老师,但是却看过他上的《声音的变化》的视频,实在太精彩了,导致我立刻在视频中听出了他的声音。

  活动在黄校长的主持下开始,在同学们全神贯注的设计与交流中,在同学们井井有条的实践与操作中,在老师们安安静静的记录与思考中,我们收获了一节与众不同的《纸船承重》,这节课虽然2015年在汶川夏令营活动中参加过,但是今天的活动更加具有研究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小小的一节拓展课,检验与考察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纸船体积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得以检测;在预测纸船承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和运用知识能力得以检测;在纸船承重的实验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考能力得到了考验。这节课让学生明白了科学理论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应用,但是还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材料,结构,造型等等都会影响纸船的承重量。听完这节课,当我还纠结于学生说的“底面积越大,排水量越大,承重量越大”,思考着究竟要如何纠正,喻老师的评课却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像个井底之蛙。针对黄老师这节课,喻老师从课程的角度给予我很大启发。第一:拓展性课程的设计,可以基于教材,从教材进行延伸,运用技术与工程来进行设计,但是注意培养能力而不是加深知识的难度,提前上初中知识。第二:课程建设可以放慢脚步,例如《纸船承重》这一节课,可以分为以下课时:

   船的历史
   折纸船
   体积计算
   体积不同,承重研究
   材料不同,承重研究
   未来之船(科幻画)

这样的点评,给予我们很大的空间去思考和操作,其影响力是无穷的。

   接着是黄校长的讲座时间,在黄校长的介绍当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词语背后的付出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这几年加入桂馨之后,也认识了很多名师,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荣耀的背后都影藏着无数的汗水和心酸,例如陈建秋老师,及时已经很优秀了,但是经常看到他凌晨更新空间,全部都是关于工作的,和他一起听课,他随身带电脑,将课堂实录录下来,比我们都认真,章鼎儿老师也是,能够从他的眼神中发现他很认真的在倾听思考,包括喻老师,也是满满的笔记,当学生实验活动开始时,我们可能在下面发呆,但是他们肯定第一时间过去观察他们的操作以及问题,黄老师也是很努力的在做,写论文会去查阅知网所有相关论文,翻看各种书籍,正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努力,才能得到这样的成绩。特别喜欢黄老师的话:“坚持!煎熬!”在煎熬中依然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我想才能获得成功,一旦遇到点点困难就却步,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最后是喻老师《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教学实践》的讲座,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我们所有人听得津津有味,喻老师分析了新课标目的的变化,记得之前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号有关于新课标的看法解读征集活动,我的留言还被评上了,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只有一年,让我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就是考试的一些题目。小学科学知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表面看似重复其实不然,因为不同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三年级其实表达能力很弱,对于很多知识只需要能够选择,能够指认,对于一些实验只要能够描述现象就可以了,可是经常看到题目让学生设计实验,这样的题目无非就是让学生背下来,违背了科学教学的初衷,但是新课标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课标把每个年级段对每一节课的要求都写得很清楚,让老师也明白什么时候应该教到什么难度,出卷老师也知道出卷出到什么难度就可以了,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还分析了课标中科学探究学段中目标的变化,将“”改为“、”,喻老师不说我还真的看不出变化,符号的改变告诉我们这8个要素不在有先后关系,让探究不必拘泥于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进行。之前美国王平老师也做过这么一个讲座,在美国,一节课的探究很难满足8个要素,所有教师会根据课程有所选择。例如在上一些我们无法通过实验探究进行的时候,可以采用收集证据的方法,这样的课堂也是一种探究的课堂。接着喻老师分享了几个教学案例,上一年级观察叶时,学生很难静下来听老师,老师拿出一把芭蕉叶,和学生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叶子,学生目光一下子聚集在老师身上,从无目的的看变成有目的的观察,听起来都觉得特别有趣!还有就是在上《水珠从哪里来》,当学生提出老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出方法,这样自己也能思考,一起解决。作为科学老师,我一直觉得我们很难所有问题都会,不会没关系,可以抛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记得我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拿来很多虫卵问我:“老师老师,这个是什么卵”,当时我就懵了,我怎么会认识啊,于是我说:“老师也不认识,你回去养起来,看看会孵出什么东西来”,没想到学生真的去孵了,过了几个月跑来告诉我这个是蜘蛛。

   今天的教研活动收获多多,感触也很多,希望以后能够更多这么有意思的教研活动!希望自己能够像黄校长一样,做到“坚持!煎熬!”

最后编辑赵雅珉 最后编辑于 2017-10-25 20:04:37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赵老师发文开贴!编辑时电子文档要小4、1.5倍行距,发表之后需要二次编辑一下,首行缩进一下,这样更加规范。如果需要发布表格,发文框右上角“html 代码”打钩,然后就可以发布完整表格了。
TOP
3#

回复 2楼金亚军的帖子

谢谢金老师,复制进来行间距不会设置
TOP
4#

回复 3楼赵雅珉的帖子

word文件时就编辑好,论坛发文框一般选择4号,标题选择5号。
TOP
5#

赵老师的感想很多也很有深度相信你获得也比较多,读了你的感想我也收获多多
TOP
6#

坚持、煎熬——是做任何行业都必须秉承的精神。量变会引起质变,大的量变会引起高质量的量变。还有就是,一个人会走的很快,但一群人会走的很远。一群人跟着大师走会又高又远。
TOP
7#

欢迎开帖,有付出有收获,反思深刻。也要注意身体哦!
TOP
8#

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身体都兼顾。
TOP
9#

写的真好,读着也跟着学习。
TOP
10#

回复 6楼松风明月的帖子

小学科学论坛里面就有着一群人,一起进步,特别好
TOP
11#

向雅珉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