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话新课标——2017版课程标准学习研讨 [复制链接]

1#

2017 2 月,期待已久的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 2017 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7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继承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科教育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是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它的颁布,将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让我们开启一场新课标的阅读交流会,精读课程标准,与课标制定核心成员隔空对话,写下你的思考、感受和展望。

附:相关资料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201702发布)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1957.aspx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研读、培训、讲座资料汇总贴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1996.aspx

“喻伯军名师工作室”对话新课标(教师发言http://yun.zjer.cn/index.php?r=studio/activies/activiesdetail&sid=200&aid=4590

2017.6.15每月研修 喻伯军 新课标特点与教学建议(讲稿与视频下载、互动环节教师提问)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1874.aspx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年级科学课——你来了,我来了!

和2001版课程标准比较,新课程标准有许多变革,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从一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这一内容。也因为此,我专门向学校申请担任一年级的科学教师。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对一年级科学课教学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一直在中高段开展教学,现在突然要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怎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我们好好地去思考、准备和学习。在前期的国家和省级教研活动中,我观摩了部分老师对一年级教材教学的理解,以及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从孩子的的认知水平,开展他们能理解、能接受的教学,并让他们觉得有意思的学习,还需要我们仔细揣摩。

有些遗憾的是,今年的一年级教学来得太匆忙。离开学只有一个月了,大部分老师还没有看到一年级科学教材,相关的教师用书也没有发行,学校征订科学书和其他资料都还在等待或观望。一年级开设科学课了,课时从哪里来?任教老师有什么要求?这些方面都没有权威部门给予公布。老师们只能在网络平台上互相询问,有些老师期待有现成的教学辅助资料。我组织创建了教科版一年级QQ群, 希望能组织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做好一年级科学教学研究工作和资料分享活动。
TOP
3#

新课标发布以后,对我们小学科学课和科学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新的课标,去掉了一些偏、烦、难的内容,加入了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大概念理论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论,挖掘丰富了工程与设计的内容。不论在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教学上,都有了很大的空间。下半年我将主动申请执教一年级的科学课。
TOP
4#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觉得它更接地气了,首先教学目标从原来的三维目标变成了现在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四维目标,这四个目标是以培养会思考、勤动手、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主,这一点比较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其次新课标注重以“大概念”为核心,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不是说以一课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科学概念的教学,而是通过跨学年的递进式学习,让孩子们对于科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和延伸;最后我觉得新课标指导我们在教学中不应以科学知识为重点,而要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还有一点对于这些年一直教高段孩子的教师,对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是比较期待,同时也有些忐忑,这要求我们要经常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交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进行教学。最好大家多交流教学感想,同时多上传精品课件。
TOP
5#

新天地新挑战。
TOP
6#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按照阶梯状呈现,而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TOP
7#

一年级的科学老师大多数都是兼职,一年级上册一共两个单元,是植物和测量。是不是考虑第一单元让语文老师兼,第二单元更适合让数学老师兼。
TOP
8#

新课标对科学探究进行了新表达和阐述,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我觉得大家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且从广义和侠义的角度来理解科学探究,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应该是不一样的。科学探究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新课标从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孩子们在大任务、大问题驱动下的自行交流、分工合作、收集证据、处理信息等等等等是一个完整的、主动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某个要素为重点,以“制定计划为例,在铁生锈了这一课,我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讨论、来研究、来制定、来评价、来反馈我们的计划,这样的活动,也是一种科学探究。
TOP
9#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对此我在实践中深有体会,许多科学的的理论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些科学的现象也需要通过实践去再现。比如“水果电池”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生物能源,也已经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其实产生这种电能的物质并非是“水果”,而只是水果中的“水分”,其实单纯的水就可以产生电能,其他带有水分的物质都同样能够产生电能,所以,学生在用水果去做这种实验,实在是一种浪费,而且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了限制,如果用带有水分的物质或者纯粹的“水”去实验,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现象和开展更深入的探究。
因此“实践”是一种无法替代的过程,也是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 环节。
TOP
10#

        谈一点简单的理解。我认为从知识层面,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性知识;从学生层面,从小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习惯、科学思维。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怎么吸引每个孩子参与,在课中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和双手都动起来。在每次课结尾,让孩子多说,谈收获,这个不是简单知识点的总结,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制的“话筒”,这个话筒可以只是一支笔,而这个说是要真正地去说,哪个环节特别喜爱,哪个环节觉得还想继续,哪个环节不是很满意等等,听听孩子的心声。课前也可以“科学小报道”,把自己最近的发现来说说,这个发现是孩子自己观察、实践得来的。让孩子的这种对科学的关注持续。
TOP
11#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科学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普适性,通用性,新课标的理念在原有课标基础上进行完善,而不是推翻。
新课标对科学课的定位是基础性课程,挺好的,学科地位可见一斑,其实科学课的地位本就是重要的,地位不低于语数。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怎会不重要呢?至于实践性和综合性,尤其综合性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也是社会生活技术的大综合协同互进的体现,独木不成林,唯有协同才能更好的解释和改造自然生活,综合性越高,科学技术越发达,综合化、体系化科学教学当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理念和精神,用教材教,创造性的演绎课标。把教师的个性化思考和实践,来实践、丰富和拓展课程标准,科学教学就大有作为。
最后编辑金亚军 最后编辑于 2017-08-10 15:59:3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