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要结合学段特点,平衡“从零探究”与“学习式探究”:
• 低年级(1 - 2年级):以学习式探究为主,依托简单趣味活动,像“观察植物种子形态”,老师提供种子,引导看形状、颜色,简单描述记录,重在激发兴趣、建立探究意识,别追求深度。
• 中年级(3 - 4年级): 两者融合,学习式探究打基础,如学“电路连接”,先跟着步骤连简单电路,再尝试改变元件,自主发现“怎么让灯泡更亮” ;也可小范围自主探究,像“探究哪种材料隔音好”,老师给材料,学生设计简易实验。
• 高年级(5 - 6年级): 增加自主探究比重,围绕生活问题,如“探究小区垃圾分类效果及改进”,学生自主规划(查现状、设计问卷、分析数据 ),老师引导把控方向。同时,学习式探究作补充,接触复杂科学概念(如“生态系统” )时,先通过模拟实验、案例学习理解,再拓展自主探究。
这样既保证知识学习效率、拓宽知识面,又培养探究能力,贴合小学生认知,逐步提升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