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拓展阅读,我们的初次尝试—记湖州市爱山小学的教学评价 [复制链接]

1#

拓展阅读,我们的初次尝试—记湖州市爱山小学的教学评价


写在开贴之前:

        我似乎有一个通病,就是不知不觉的在开贴前,先唠嗑一样,嘀嘀咕咕几句。似乎这样做了,我就能顺利得飞速打字,记录下我想说的,我曾经做的事。似乎只有这样了,我才能在深夜中,哪怕没有一个看客的情况下,自得其乐,行云流水的回忆。

        已经很久没有夜里上论坛的习惯了。回忆2012年的那些日子,把论坛看成自己学习、工作的一部分,每天不来溜达几圈,就像少了一件事情没有完成一样。突然想起,那句“时间在指缝中溜走”,这应该是我当年泡在这里的真实写照吧。

        在当前掌上手机横行的年代,不用打开电脑,铺天盖地的信息,大量的涌入,也使得我们少了一份安静的心,坐在电脑前安安静静的敲击着键盘。

        我是个守旧的人,当年,电脑时代的横行的时候,我却不能接受电脑写教案,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对着冰冷的电脑,脑子蹦不出几个字。那时候,我上公开课,手写稿居多,一稿,二稿,甚至五稿。直到现在,我仍然保存着那些资料,它们始终是我教学生涯中最青涩的回忆。

      后来,慢慢接受了电脑。对着电脑,手指也能快速打下自己想说的话。内心的平静和思维的跳跃,让自己有独立的时间去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爱上这样的状态,觉得可以随想,随打,真好。

       新旧事物的更迭就是那样的迅速,让人猝不及防,微信的简单、快捷,在这两年,占据了我的碎片化时间。随着二宝的来临, 我似乎更加接受这样的方式,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反思碎片化。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写的能力在退化,也许是少了思考和记录吧。

        重新回到这里,审视自己,觉得,还有有必要,抽出整段的时间,去记录下自己做过的那些事。

        慢慢梳理,也是一种反思。

        且行且思吧。

       那就从我们这个学期的评价聊起。


最后编辑夏日蒲公英 最后编辑于 2017-01-17 23:55:27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17/1/22 16:25:3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

姐姐的文字细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反思,二宝,都说到我的心坎里了。我也需要改变,正改变.....
TOP
3#

期待中~怎么就断了?
TOP
4#

期待更多的精彩
TOP
5#

回复 3楼喻伯军的帖子

同等,这个开篇时间有点长
TOP
6#

回复 3楼喻伯军的帖子

碎片化记录,碎片化梳理。
慢慢等 啊!
TOP
7#

呵呵,一起期待……
TOP
8#

真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期待!
TOP
9#

这是剧透版吗?
是不是每周一更新两集啊~
TOP
10#

饥饿营销
TOP
11#

统一回复各位:对不起啊,久等啦。我会尽力完成的,一定不会成为烂尾楼哦。。。。
TOP
12#


这是我们本学期的学生期末成绩单,增设了科学阅读栏目。说起这次阅读,起源于悦读系列书丛。

TOP
13#




   关于阅读评价: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

    本学期,科学学科在学业评价方面做了提倡科普阅读的尝试。

    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只有像一块高效蓄电池一样,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借用了他人的话语。

    不过,说得挺在理。


    我们巴不得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可是,孩子却偏偏爱上游戏,我们盼着孩子多去书店,可孩子宁可在家里看电视。都说孩子是父母的投影,反观自己,一年又读了多少书?

    孩子是需要影响和兴趣培养的,只要我们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才能日久见真章。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想法推动下,我们有了给孩子做科学阅读的评价想法。

    在省教育出版社的悦读系列出版后,我们想着,如果从这里入手,是不是既可以做到每次课后,布置相应的回家阅读作业,即读今天课堂配套的内容,同时,也是慢慢让孩子每日花10分钟阅读科普书籍。如果能坚持,一年下来,也是一个很可观的阅读时间。

    在意见达成后,我们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就有了这样一本的科学配套书籍。本着立足课堂,伸向课外的原则,我们每次课后自然有了回家作业,一个单元结束,布置其中相应的科学动手实验。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阅读兴趣和阅读思考能力。

    当然,既然每日有阅读,如何评价,也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内容。

    经过组内商议后,我们进行了三到六年级科学阅读过关。

    提前告知学生阅读范围,然后针对范围出一张20题的选择题,利用15分钟的午香阅读时间,让学生完成。教师批阅,对于优秀学生给予颁发过关优胜者奖状,并在期末评价单中给予过关体现。

最后编辑夏日蒲公英 最后编辑于 2017-01-19 23:19:41
TOP
14#

黎黎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事情是繁杂的,有时候我可以想象,她凝神看着大宝、二宝,没有了一点想写的动力了,我就静静地等待着。。。。。。
TOP
15#

先转载一篇文章,也是截取了部分内容  :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有一本著作叫《低智商社会》,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这段话可能会触痛不少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有些甚至要气急败坏地咒骂小日本了:你怎么能这样损我们啊?不就是个读书吗?单凭这一点,你怎么就能判断“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呢?小日本就是见不得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一发展壮大起来,他们就要用恶毒的心理妄加揣测了。
   我能理解部分国人虚无发烧的民族感情,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日本人说得有没有道理?我们万万不可小看读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读书标志着一个国家精神发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走向,是文明和愚昧的分水岭,要想成为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舍此读书还真的找不到其它捷径。
  而反观当今中国,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而在这少得可怜的0.7本里面,我不知道是否包括青少年学生们最钟爱的教辅书籍,是否包括那些大行其道的励志书籍、商(官)场秘籍?
   当然,不读书的中国人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每天在麻将桌上修建中国“新的长城”,青年人和少年儿童除了看看电视,就是昏天黑地地上网,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不少人看电视也转移到网上了。
即便是在最需要读书的各级学校,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不少人已经弃读书如敝屣,大多数师生不是玩游戏,就是在聊天,或者是在购物。再看看领导,一天到晚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可怜的读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本来,以往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中国人,总还是读点书的,可是现在的我们为什么却不爱读书了呢?除了现实社会中劣币驱逐灵币,让读书获得的智慧和力量无英雄用武之地外,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得到盛行几十年不衰的“应试教育”身上去找了。应试教育的盛行,不但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更让孩子们从小没有养成阅读这一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我始终固执地相信,祖国的花朵们都是聪明的,都有读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但在应试教育肆虐横行于神州大地的时候,在各级教育官僚和各级学校只对分数和升学率情有独钟的时候,在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们都在为分数升学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学校里哪儿还有读书的时间!
  就算语文课本里难得有一两篇好文章,但被我们可爱的语文老师一施以大手笔的肢解手术,什么中心思想,什么段落大意,什么写作特色,什么对外国或本国腐朽黑暗现实的批判,呜呼!清纯善良的花朵们始则被吓得花容失色,继而则陷入麻木不仁之中,最后绝大多数花朵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加上政治课上时代传声筒们的照本宣科,历史课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糊其辞,花朵们除了坚强不屈地死记硬背些课本知识以便能为应试成绩添砖加瓦外,还读那些鸟书干啥!


    就这样,中国人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和动力,以至于我们越是叫嚷要创新,创新越是离我们远去。
  是啊,离开了读书所形成的智慧和力量,不要说成为文明的发达国家,就是想独立自主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难。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6#







科学阅读过关优胜奖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7#



    关于阅读评价的反思:
    虽说,本学期,我们仅仅用了一卷子大致评估了学生的阅读。可卷面的题型也还是值得商榷和思考的。
    下个学期,科学阅读项目会继续保持,但是,我们打算更新题型。
    还记得在2013年的暑期会议,我第一次见到PISA试题。
    回来后,我始终对这样的题型很感兴趣。
    经过查阅,获知国际PISA测试的基本理念和技术,试卷更注重考试内容的真实性,比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当前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热点中选取素材。在关注考试内容的同时,更注重试题的导向和教育性,重视学生课堂学习时参与教学过程的问题和情境,突出教材内容的思想内涵,进而考查学生以教材提供的范例为情境,形成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PISA测试题“长”什么样?
    大家可以自己问度娘。
    当然,如果想用这样的题型,那么出卷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8#



      关于三年级科学闯关评价的实践:

      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本学期对该学段的孩子新增了科学闯关的游考形式,先设置模块化,趣味化的游考内容,闯关集赞卡。如科学知识我来答,实验操作我能行,挑战不可能的任务,闯一关集赞两个,三关后,集赞四颗算闯关成功。期末考试当天,则采用画动植物结构简图的方式。通过这样多种载体记录学生的快乐成长轨迹,学生和教师都反响挺好,既满足孩子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需求,也激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边实践边思考。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9#





科学知识我来答,学生随机选择三题作答。




实验操作我能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预测、实验操作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0#





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1#









话说,我真的蛮佩服学生的。不仅评委助手当得一流,就连这样的海报也是仅仅一个中午,四十分钟就完成。


一般三个人合作完成一张海报。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2#









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对的,我们是在参加期末的独立练习时间,我们在画动植物的结构简图哦。很有趣的啦。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3#









秀一秀我们的作品,嗯,嗯,我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咯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4#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5#

后话:    每一种设想和实施都是在探索,在课程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迎着困难而上,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是我们在评价改革中需要做到的。
   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将有助于我们继续前进的步伐。
   比如,在科普阅读过程中,是否可以像语文学科那样,建立每个学段的必读书目,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评价方式促进孩子的阅读等。
   接下来,是我等你哦。。
   等~~~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6#

更新~~~~好模式~!
TOP
27#

原来是这样的一种阅读考核模式哦!是非常新的做法,而且多种做法结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多元化组合,开阔了我的思路。谢谢!
TOP
28#

评价做得如此全面,真的很佩服!期待更多分享!
TOP
29#

昨天听说如此让喻老师期待的帖子,今天细细读来,果然值得期待!
TOP
30#

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