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科学梦? [复制链接]

1#

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科学梦?

作者:记者 操秀英 张盖伦  来源:科技日报

    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24.5%的均值。

    记者随机以“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身边的8个孩子。除了1个从小学习乐高课程的一年级孩子表示愿意当工程师外,其他的则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
    “上世纪80年代,当科学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这也是之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研究员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不无遗憾。
    对此,孙云晓忧心忡忡:“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不尽早重视并着手解决,不久我们就将感受到科技人才荒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巨大损失。”
孩子年龄越大,想当科学家的占比越少
    愿意从事科学、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
    孙云晓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年底对全国5696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2.3%)的高中生将来想从事科学相关工作,比美国和韩国少17和12个百分点,这两个国家的数字分别是49.3%和44.6%。纵向看,中国小学生将来想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有52.5%,初中生有47.5%,可见,孩子年龄越大,想当科学家的占比越少。
    求学期间的意愿直接决定了毕业后的求职。智联招聘等机构几年前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3%的女性希望“成为技术专家”,男性选择指数稍高,但也只有7%。需要指出的是,调查中“90后”选择“成为技术专家”的占比更低。
    中科院一位研究员前些年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更能说明问题:在9个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中,选择“科学家”的人数居倒数第三,只比工人和农民排名靠前。
“当科学家”缘何失去吸引力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主要受到内心的召唤、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很多人可能会因为社会评价而放弃了内心,比如,以名利来衡量的话,当明星可能比当科学家更光鲜。
    孙云晓认为,学业和职业选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高中生未来选择职业的标准,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是收入、稳定性、能力发挥、工作环境等。按照这些标准,科学技术职业的吸引力不如那些与经济相关的职业,比如企业管理人员,也不如那些时尚的职业,比如设计师。
    “价值观的变化可能是一个更深层的影响因素。”孙云晓分析,一些青少年不愿意从事工作负担重或需要做出牺牲的职业,而学习科学专业或从事科学技术职业恰恰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还有一些青少年越来越倾向于优先考虑金钱,科学技术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回报率足够高的职业。另外,为了适应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未来社会,许多青少年可能会认为掌握更多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知识要比科学更加重要。
    别让“教育”把科学兴趣“教”没了
    是否还有其他地方出了问题?
    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以及是否从事科学领域工作有预测作用,而大部分人的科学兴趣是在14岁前建立的。
    知名创客教师、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表示,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老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带他们走进科学之门。

然而,事情不尽如人意。
    每三年进行一次的PISA测试,主要针对全球15岁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的评估。“情境化”是PISA的特色,每道题都是一个蕴含多种科学知识的社会情境。我国此次位居总分榜第十,拿到高分的学生比例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运用知识解决情境中“真问题”的能力不足。
    吴俊杰说,在我国,科学教育向来以“教”为主,只有小部分科学老师会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空间。“科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究,像工程师一样动手实践,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依据证据得出结论。同时,让他们对自然中更多的事情感兴趣。”吴俊杰说,“千万不能在‘教’的过程中把他们的科学兴趣弄没了。”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秘书长蔡矛表示,让孩子爱上科学,需要从中小学课堂做起。全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应该从中小学科学课抓起。

最后编辑金亚军 最后编辑于 2017-01-16 19:31:27
分享 转发
TOP
2#

科学家,离孩子们还是有点远,所以也难怪
TOP
3#

教育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家的向往确实比以前淡漠了许多。
TOP
4#

****所谓的家太多了,尤其是伪科学家也太多了。
TOP
5#

让孩子脚踏实地是关键
TOP
6#

科学家曝光率太低了。以前宣传比较多,现在少了。孩子的选择肯定是听得多的,看得多的。小时候的选择不作数的。
TOP
7#

回复 6楼谢勇波的帖子

现在,社会舆论在娱乐上过度,科学类的变冷门了!不过,习总认命了好几位科学界杰出贡献的出任某某省部级,也是一个好开端
TOP
8#

小时候很多小伙伴被问到梦想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科学家,那时科学家是伟大的象征,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偶像是科学家的确实少了。
TOP
9#

希望科学家能成为孩子们奋斗的目标。
TOP
10#

反过来说,科学梦可以是每一个孩子的梦,但科学家梦还是和先天智力因素有关系。让我们点燃每个孩子的科学梦,也发掘一些孩子的科学家梦。
TOP
11#

衢州叶升华
科学家工作辛苦,工资薪水不高。当然没几个人愿意。这是社会制度偷的。

省教育技术中心 任老师 2017/1/16 6:57:30
不能忽视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科学家的成长动力是靠什么?或许在成人后是社会责任,但是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是对科学的爱好。不能忽视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心理动力。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当孩子感到学习的巨大压力和看到明星们光鲜的形象,想当明星是自然的。
TOP
12#

看到了这个新闻确实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们长大了,想当科学家的真是越来越少,不像我们那个年代。
TOP
13#

现在教育的强功利性,使得孩子暗淡了理想的色彩。
TOP
14#

主要是现在家太多了。
TOP
15#

这个理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其实还是太遥远。
TOP
16#

从童贞出发,从生活着手,回归自然
TOP
17#

我觉得主要不能怪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到初、高中,升学的压力、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会让孩子和父母回归现实:当科学家的梦想很遥远!即使当不上明星,也不如读个好的专业,找个实在、稳定,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