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保护器比赛获奖感言
萧山区江寺小学601班 孙怿楠 指导老师:戴军方
“孙怿楠,这两次比赛我们成绩不错。”戴老师带着微笑对我说。
戴老师说的这两次比赛是我们这两个月内进行的两次不同要求的鸡蛋保护器制作比赛,一次是区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的“鸡蛋飞墙”,一次是最近刚进行的区鸡蛋保护器制作比赛。这两次比赛,我们的成绩都不错,应该可以获奖了。
感言一:功夫不负有心人
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那是由我们几个同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多次设计、实验所取得的成绩。为了做好这个鸡蛋保护器,我们几个同学寻找了各种材料,从用筷子搭框架开始,先后找来了海绵、棉布、茶叶罐、气球、保鲜袋等材料。可以说老师和我们每天都在试验,每天都在不断的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虽然我们的多个方法都不会使鸡蛋破碎,但着落点的准确性还是一个问题,由于保护器外壳的弹性,保护器就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蹦就蹦出了着落区,于是有人想到用线拉住,控制他的活动距离,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根据要求这样做是违规的,所以只有放弃。我们陷入了沉思。困惑与焦急一次次的折磨着我们。我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在想着这个事。
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黄老师在投篮时要用手压一下,而篮球的运动轨迹像是一条弧线,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也好像得了至宝一样,在图上一次一次的画,一次一次的改,最后决定让张仕迎潮着高墙前1米的位置上空一次又一次的投射。成功了,保护器落入了规定的区域里,但还是与原先一样最后落在得分区外。看样子,保护器的弹性还是太大,如何减小保护器的弹性,我们又一次开始了方案的修改。我们用纸包裹,用麻绳捆绑,甚至是用橡皮泥加重都无济于事。到底还是老师厉害,科学又一次战胜了蛮干,老师找来了两片纸板,并在两旁剪了许多锯齿,绑在保护器两侧,刚好露出一部分锯齿。这一招还真灵,保护器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落在哪里就定在哪里。
正式比赛那天,队长决定让张仕迎一个人扔,这样有利于改进用力大小和方向。我们在另外两个同学的指挥下完整地按照剧本进行风格表演。到了张仕迎扔,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有什么闪失。终于到他扔了,我们直盯盯地看着,他第一次没扔到,我们的希望都在第二次扔了,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第二个的身上了,这个是我们几天努力的心血啊!他扔了,他扔了!“砰”地一下,碰到板了并且还得了90分!我们一跳三尺高,努力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把剧本演完,我们毕竟是第一个有分的学校啊!
事后想想,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科学,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我们能发现许多科学奥秘。
感言二:熟悉材料性能,才能取胜于无形这中。
原本以为区鸡蛋保护器比赛,我们可以把原来的那套方案拿出来就可,所以我就用用一个大的盒子,用泡沫把周边塞满,再用布把鸡蛋包起来塞入盒内,用泡沫填满有空隙的地方,使整个盒子有较好的避震作用。当初我的想法是来自于家中的新买的高压锅,周边均用泡沫垫着,问了妈妈才知道泡沫可以避震,我想这不就可以用来做我的鸡蛋保护器。泡沫本身既轻又可以避震,鸡蛋又用布包裹塞在盒子内,只要把整个盒子塞满泡沫没有空隙了,效果一定很好。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鸡蛋保护器不合格,原因是太重了,又没有创新意义。这个被淘汰了。第二个方法是从“机遇号”登陆火星的方法中得到的启发,我们用两个充足空气的气球包裹,但气球很容易破,所以我们放弃了这个方案。有没有一种材料跟气球类似但不易破呢?我们想到了用保鲜袋,于是我们找来了保鲜袋,充满气后把它捆绑紧了,再把鸡蛋放中间。因为本来这个袋子很轻,充满气后,就有了弹性,这样就能弹而不瘪了,就能够起到保护鸡蛋的作用,当然还要再捆绑一圈,把它捆结实了。
比赛前一天,我们把做好的塑料袋都弄好了,就准备在比赛时用了。
到了比赛,我们很快地做完了,因为我们步骤少,又准备好了,所以不用多花多少时间。检验的时候到了,这次是从四楼上往下扔,我们几个早就试过了,所以都充满信心,果真我们几个的鸡蛋都没破,而且都掉到了规定的区域!我一蹦三尺高,真是高兴极了。
这一次比赛让我认识到如果要取得胜利,就必须知道要求,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解决问题。
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 14:16: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