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实验预测活动的必要性探讨 [复制链接]

1#
         今天在萧山区高桥小学听取了磁铁有磁性的同课异构观摩课,看到有老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猜测活动,仔细想来预测活动的实际价值有多大。

       首先磁铁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学生未必会用磁铁去检测不同的物体,所以很多都是未知的。问题是未知的事情有没有必要进行预测,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检测一番,学生不就知道了吗!?这样活动多一点,现象也更真。
       对于未知的猜测到底有多大价值,无非是随机事件吧!对科学实证也没有多大意义。大家认为呢!?
最后编辑金亚军 最后编辑于 2016-11-16 21:16:09
分享 转发
TOP
2#

金老师说的有理,感觉现在的科学探究必须要按固定的六个步骤来,是不是太过死板...
TOP
3#

接近生活常识的直接试验应该来的更直接,或者简单的预测,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猜测上。
TOP
4#

磁铁有磁性这一课自己也上过,很遗憾昨天没有亲临现场,不知道昨天的猜测环节是怎样进行的?很期待
TOP
5#

工作第一年就上了这一课的公开课,当时也是花了很多时间摸索,个人的体会是,猜测要有,但是猜测的物体要有所选择,时间分配要缩减,重心应该放在用磁铁去检测。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可以暴露他的生活经验、认知、思维,而且当大家的猜测不一致时,他们才更加有欲望去尝试检测。
TOP
6#

预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借班上课,这是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方便展开下面的教学,知道学生的起始点,掌控好教学难度,让学生在哪里起跳摘到桃子。还有预测是不随意的猜测,不懂脑筋的乱猜,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已有的知识进行有理有据的预测。这种猜测是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建模,不断完善自己的科学模型的过程,有时可能会推翻以前的建模让他们重头再来,预测和实验一致使建模更深刻牢固,预测和实验有偏差会使建模更完善。
TOP
7#

我的观点与金老师恰恰相反,预测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我们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并有助于教师对后续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昨天方瑾老师以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前概念为基础,指导学生重点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金属,这一活动拓展了学生对磁铁和金属特性的认识,获得了新的知识。方老师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前期对学生认知的充分调查研究,是难以做到的。
最后编辑xsyubo 最后编辑于 2016-11-17 09:41:19
TOP
8#

总是说要关注学生前概念,关注幼小衔接,可是在实际教学时,往往又会陷入自我中心之中,把这些都抛到脑后。对于磁铁,小孩子在幼儿园,在生活中都已经玩过、上过相关的一些内容了,我们还是认为他们是一张白纸进行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TOP
9#

猜测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有意义的猜测才有价值。猜测环节过度演绎就没有大的必要了,这里磁铁吸什么物质的猜测我看意义不大。猜中又能代表什么,不猜中又能代表什么,与科学实证没有直接的价值体现。
TOP
10#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以及该课的特点安排
TOP
11#

回复 5楼胡小珍的帖子

赞同
TOP
12#

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可以暴露他的生活经验、认知、思维,而且当大家的猜测不一致时,他们才更加有欲望去尝试检测。
TOP
13#

个人感觉预测还是需要的,只不过不要为了预测而进行,或者强拉着孩子们去猜测,猜不到老师心中的那个点就继续,可能孩子们会根据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TOP
14#

猜测与预测是有区别的,猜测可以没有根据,但是预测必须要有依据。两者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都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得合适就行,不要过火。
TOP
15#

怎么预测,特别是在六年级上册的《抵抗弯曲》这一课,表格其实设计的非常有意思,我们在教学中,是引导学生三个预测一起进行还是测量好一个之后,再预测第二个,很值得探究。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也就是更有目的,更有根据的进行预测,而不是盲目猜测,只有有根据的预测才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在思维上产生碰撞,产生火花。
TOP
16#

预测的前提是感性认知,如果没有感性认知,猜测和预测都是雾里看花,不合实际的。
TOP
17#

科学探究活动的确存在了一些“程式化”的教学误区。不过一分为二的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无不可。关键还是因材施教,即从学生的原概念出发。但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怎样取舍,是这堂课中可以有所选择的。
TOP
18#

学习来了!预测能 暴露学生前概念,能引起争议,激发探究兴趣,当然不是所有实验之前都要预测,就像金老师所说,有的根本就是瞎猜,那就不必要浪费时间了。
TOP
19#

我们教学预设中的学生不是真实的学生,真实的学生包括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预测能力,即使瞎猜的能力也不大!
TOP
20#

有效的预测也时一个思维的过程,暴露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想法的过程,从事也对后续的活动有一定推动作用。
TOP
21#

我觉得这与上课老师自己的设计有关系,他的思考可能我们不了解真正的用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