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小学科学教师QQ群”,作者:王平老师)
某qq群老师提到让学生收集长期的天气预报,出现数据不准,或学生偷懒抄别人的数据。
做长期的观察或探究需要多种条件,如:师生的课内外时间,耐心,资源,技能等,确实是具有挑战性。是否一定要学生亲历体验获取数据才是探究教学?答案是否定的。
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不必然导致探究式教学,使用二手数据同样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我在桂馨师范网络研修时曾经提到,探究式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科学问题,证据和解释,当然还有其它。
我在教室和在网上获得的信息是,我们老师常常忽略了提出科学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和基于证据的解释这两个环节,而主要关注做实验获取数/证据,以为有了这个环节就是探究式教学了,更有老师提出,没有学生的获取数据这个环节就不是探究。
桂馨网修时我曾经提到过一些常见的课堂探究活动和非探究活动。其中一个就是使用已有天气数据,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并解释/回答一个科学的问题。现实中的科学研究使用二手数据也很常见,如:DNA螺旋结构的确立,尽管普遍认为是华生和克里克发现的,但是他们的工作是建立他们的一个女同事的X-衍射结果的基础上的,是在分析了她的突破性的成果后才建立的
科学教学既可以是探究式,也可以是非探究式。尽管我们提倡探究式教学,但是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老师使用非探究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要多于探究式教学。所以,不要一味为了追求探究教学,就以为只要有个实验就是探究了,也不要以为没有学生做实验就不是探究教学。
开展探究教学要考虑到几个重要组成,问题-证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