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二组湖南一师杨淑琴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小活动:我们来造一张纸

三年级的小鬼们有时候真让我觉得他们是一群大神哪。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微课一起学习了如何造一张再生纸。通过我鬼灵精孩子们的共同商讨,不仅确定了材料的选择,我给他们布置了任务:1.带一个广口瓶或杯子,把卫生纸撕碎放进去,用水浸泡好。2。带一支圆圆的,长长的铅笔,用于擀纸浆,捣碎纸。3.带吸水性强的毛巾,棉布或者纸。

不过,一上课,我还是发现了问题。

我们首先通过视频,复习了制作再生纸的步骤,再由同学说出步骤,说出以后再补充注意事项。

1学生带了广口瓶子,但是也还有带纸杯子的,这就说明还不明确,纸杯子一用铅笔捣就破了。

2.学生泡的纸虽然撕碎了,但不是很碎,有些不听要求的,来了学校以后才开始泡纸,这就导致浸泡的时间不够长,不容易捣碎,课上,就因为捣碎花了很多时间,有的还不容易捣碎。有些泡好带到学校的,普遍泡的水太多了,纸少了。

3.用吸水性强的纸还是不行,用毛巾最好,棉布太薄了,吸的水不多。

4.学生在实验前还是没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知道了步骤不会处理细节。

5.学生实验时,主要因为没有捣碎和擀匀,导致制作的纸张比较粗糙。制作完了以后,我和孩子们一起痛定思痛,思考总结了原因并决定下节课再做一次。不过,下节课是把纸捣成纸浆以后再带来科学教室。

分享 转发
TOP
2#

声音会发生什么变化?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要发声,首先要怎样?

给一个力就够了吗?

还要振动。什么叫振动。——物体来回运动。

通过实验还发现,有些物体发声时振动还非常明显,用眼睛就可以看到它的来回运动,比如尺子,橡皮筋。有些物体振动不明显,眼睛看不见或者看不清,需要借助其它物体说明它在振动。比如,音叉振动和气体振动。

今天我带来了一面鼓,让它发声,能不能清楚地看到它在一上一下来回运动?——也不能,怎么办?



那我先轻轻地敲,再用力地敲。轻敲有什么现象,重敲有什么现象?(强调,声音的变化)

为什么轻敲时泡沫跳起来的高度小,重敲时高度大?

振动物体来回运动的宽度,我们叫它振幅。敲鼓时,用的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越强。用的力越小,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除了鼓,其他的发声物体是不是也有这个特点?

还是用上节课给你们的物体,钢尺和橡皮筋。要怎么做,才能让它们自己发声并观察当振幅和用力越小时,声音越弱,用力和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

不仅是尺子,橡皮筋和鼓,其实生活中所有物体都有这个特点。

声音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听到。现实生活中,强弱是不是声音唯一的变化,还有其它变化吗?——高低。那你发一个高音试试,再发个低音。

高音有什么特点?低音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就要用相同大小的力,让这把尺子发出高低不同的两个音。

请你观察,在发出高低不同的两个音时,这两把尺子,它在振动时是不是一样。不是。

那到底是振幅不一样导致了音高不同还是振动快慢导致了音高的不同?振动快慢。
TOP
3#

1、围绕声音单元的有关实验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教科版为主
  在《声音》的单元中,我觉得最难上的一课是《声音的变化》;第一,尺子和橡皮筋的两个实验,效果不好,尺子伸出来振动以后听声音的高低,学生还是很难分清楚。第二,四个杯子,加不同高度的水,敲它们的声音,有时实验难以成功,这个实验的变量实在太多。声音的强弱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尺子还是理解了,但声音的高低理解起来就非常难。
尺子实验改用吉他:
实验方法指导:先轻轻拨动琴弦,观察琴弦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再用力拨动琴弦,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理解“幅度”:学生试着有用手比划“幅度”,比划幅度的大小。
但讲解声音的高低时,我上课没讲清楚。

1.自选某个版本的科学教材,围绕声音单元的有关实验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教科版为主) 教科版声音单元课题和主要实验归纳如下: 1. 听听声音 敲打音叉和铁钉,轻击和重击,描述听到的声音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比较使锣鼓、钢尺、橡皮筋不发声和发声的不同,借助水面和铁钉观察钢尺和橡皮筋的发声状态 3. 声音的变化 分别轻、重拨动钢尺;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水杯;拉紧或放松橡皮筋,拨弹;不同粗细的管子;吉他 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振动尺子 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振动的音叉引起水波;土电话;借助振动的音叉研究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性能;响铃放在玻璃罩内,渐渐抽空空气听声音 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用气球皮或薄橡胶、口杯和橡皮筋做一个鼓膜模型,在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够发声的物体在其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细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装置¬——发声罐 苏教版声音单元课题和主要实验归纳如下: 1. 声音的产生 用各种方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用自己的身体发声;弹拨尺子发声;敲击放了豆子的鼓面;吹放了细盐的空瓶;用手摸喉部发声;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 2. 声音的传播 摇晃烧瓶中的小铃听声音,往烧瓶中加水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听声音;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土电话;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者消失 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在纸屏吊一个塑料泡沫小球模拟鼓膜;一张大纸卷做成圆锥状,制作助听器 4. 不同的声音 各种乐器;弹松紧、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声音这一单元教科版和苏教版都是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如何听到声音、减少噪声污染、音量和音调展开的。对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点两个教材都借助了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转化法观察水波的形状感知振动,这个实验非常经典、直观。敲击放了轻小物体的鼓面也是两个教材都采用的实验,同样使用转化的方式凸显正在发声的鼓面的振动。声音的传播两个教材版本都进行了土电话的活动,不过比较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苏教版比较沙子、水和空气3种介质会使学生更易感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区别。真空状态下声音的传播教科版抽空空气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而教科版通过加热水的形式,效果好不好还有待探究。鼓膜的模拟制作我觉得苏教版的器材更加简单、制作也更加容易。 2.交流有关声音主题的改进实验。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改进实验:因为教科版和苏教版的实验都是将轻小的物体放在鼓面上,这容易造成轻小物体的掉落,无法保持教室的整洁也不利于课堂的控制。改进的话可以在小鼓一侧的鼓面上吊一个乒乓球,当敲击无球一侧的鼓面时,可看到乒乓球在跳动,同时听到鼓面发出的声音,改进后的实验不仅直观,也避免了轻小物体掉落的问题。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改进实验:固体可以传声的小实验,在教材中是以“土电话”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该小实验只能让个别的学生去体验,要实现全体学生体验探究,很不现实。可以换成让学生写字,学生趴在桌上听写字的声音,学生之前没有留心听过写字声,会感到好奇,这样也能吸引学生。

声音单元要注意纪律
我上过这个单元的课,我觉得在上声音的产生时,橡皮筋的振动不是很明显,而且如果学生纪律不好,声音也不好,我把这个现象录制下来,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可以给学生播放,效果很好!声音的高低    这一节可以采用七色琴(一种玩具)让学生体验声音的高低,喻老师曾经上过!我看过这个视频!
下周一我们继续探讨实验,自己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个实验,表现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请主持人杨淑琴积极准备!各位同学加油! 小婷为简报加油,制作好发到群文件中,谢谢!

声音的主题其实很普通,它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要善于寻找和发现身边的材料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简单说,这些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1 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
2 震动可以不同
声音也就不同,因而,如何表征声音就是个问题
进而出现音高和音量
这3个问题是核心
固定的物体的震动的频率是相同的
造成同一个物体震动的力量有大小
因而,音高和音量就出来了
概念必须搞清楚
让小学生能够建立这些概念,对这些概念有认识,就是核心
在教学中,就是要把概念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突出出来
如,震动的音叉
钢尺的震动
琴弦的震动
如何观察到这些震动?
就要设法放大震动现象
就要设法放大震动现象
你要是找到竖琴的特写画面,就能看到,非常清楚
所以,实验设计要抓住教学目的来创设
吉他可以用,也要考虑没有吉他怎么办。 另外,教材中的实验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建议大家要首先把教材上面的实验吃透。 然后再结合自己和有经验教师的创新设计来改进。 比如,买G炫和E炫,自己模仿吉他做简易琴弦。 大家也要多在音乐、艺术作品中找素材。 电影电视中的特大鼓面的震动的视觉效果,都是很好的素材。 再说另外的话题。科学课不仅仅是为了好玩。 要在激发的孩子的科学兴趣之后。 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他们的科学素养。 如科学思维。 用数据说好。 教材中的几个学生活动,就是为了 让学生能有目的的观察 获得一定的现象及数据。 帮助他们得到科学的结论 数据的表征方法,是用记录。 甚至图示。
因为在我们这,一个吉他可以让学生兴奋很久。自我反思 :很多实验我自己都没做过,所以我说不上来。这个星期,把声音这单元的所有实验做一做。
因为在我们这,一个吉他可以让学生兴奋很久。自我反思 :很多实验我自己都没做过,所以我说不上来。这个星期,把声音这单元的所有实验做一做。


用吉他:先轻轻拨动琴弦,观察琴弦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再用力拨动琴弦,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理解“幅度”:学生试着有用手比划“幅度”,比划幅度的大小   再说明音量。
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有关,振动物体短,声音高。
因为在我们这,一个吉他可以让学生兴奋很久。自我反思 :很多实验我自己都没做过,所以我说不上来。这个星期,把声音这单元的所有实验做一做。
TOP
4#

“授之以渔”就够了吗?
我们常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过授之以渔真的就够了吗?此问题一出,想必又是一愣,细细品咂,一堆理还乱的思维观念。
我觉得不够。
比如,我在第一次带着孩子们造纸时,要求,做法都已经十分明晰了,孩子们对制作方法也了然于心,不过,真正做得好的,依旧寥寥。满手纸浆龇着牙兴冲冲让老师打分,令人也是哭笑不得。
有了第一堂课造纸的失败,孩子们第二堂课明显就造得好多了:纸浆捣得很碎,擀得也很平,做起来速度快了很多。许多同学还为纸染上了不同的颜色,真漂亮!材料也带得齐全多了。
我想了想,人总会成长,但真正令人成长最快的东西不是经验,而是教训!很多时候,教训,比经验重要得多。失败没关系,再来一次!
TOP
5#

十分不喜欢声音的变化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不是为了学生而设计。无趣。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杨淑琴 最后编辑于 2016-03-14 18:34:38
TOP
6#

1.《声音的变化》课后反思。
原来,四一班上课状态稀烂是出了名的。这就意味着,对老师我的要求真是高,一不小心就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亲亲的熊孩子。
1.力大,振幅大,是现象。声音大是结果,两者应该分开来写。
2.本堂课的重点应该是: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分析,得出结论才是本堂课重点。
3.学生通过看盘子振动令泡沫跳跃。力小,振幅小,声音大。力大,振幅大,声音小,这只是他们的猜测。真的是不是这样,还得靠尺子和皮筋发声的观察。
4.本堂课我太急功近利了,急于让学生知道振幅和振动快慢。我一开始当然也不是想这样,可是我以为导师的意思是非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不可,好烦,我觉得好无趣!还是不得不这样上了。下课以后导师才告诉我,虽然是最终会知道这个,但最终这堂课的重点应该落在锻炼他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说出现象。原来如此,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杨淑琴 最后编辑于 2016-03-14 18:35:27
TOP
7#

三年级终于进入了新单元的学习:水和空气。第一节课是三一班的课。我发誓,这堂课真心是没有认真准备过啊!!!因为这些天学弟学妹马上就要去参加第四届全国教学技能创新展示大赛了,要是这时候老师们拉你去帮忙还不去,简直就是视仁义为粪土嘛,好歹去年巴心巴肝儿带你出去见了世面,如今白眼儿一翻,真真说不过去。于是乎,我的周末成功费在了给后生们磨课上。然,本宝宝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于是乎,星期三的上课时,本宝宝差点哭出来。好在有位强大的导师在身边,本宝宝包了一包泪,硬生生咽了回去。
这节课我一开始准备这样:1.先让学生说,说出水的性质并填好书上的网状图。再让他们比较,说,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什么是气体。本来准备了许多有意思的课件上课,结果是今天还停电了。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没兴趣,疯也似的讲话。网状图填好了就开始静坐了。
我开始反思课的问题。先不说,看看老师怎么上课的。
水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物质。我们知道它,却不一定真正了解它。
亮出四个杯子,分装:牛奶,醋,盐水,水。这四个杯子里哪一杯是水,你能用眼睛直接看出来吗?我们怎么把水找出来?用什么方法?
看,闻,尝。
用眼睛看,哪杯可能不是水?——牛奶排除。还剩下三杯水,找学生上来闻。闻到醋时,发现它一定不是水,所以排除。还剩下两杯水,找学生尝,发现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水。
刚刚我们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找出来了。用看的方法可以看到水的——颜色。谁有颜色吗?是什么颜色?
总结水特征:无色,无气味,无味道。 还有一个特性你们没发现——倒水——发现水可以流动。
根据水的特性描述醋的特性。我们把这种可以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亮出木块,比较木块和液体的不同。最大区别:硬度和流动性。一个袋子里装上空气,空气是不是液体,它和液体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把像空气这样摸不着,可以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
说说你身边的液体固体气体有哪些。
水和人类有密切关系,说一说大自然中哪些地方有水:地面,天空,动植物体内都有水。
水和人有什么关系?
不多说,填好第60页的表格。
TOP
8#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水有哪些特性?
会流动,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没错,科学上我们把这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两种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釉。你能分辨出哪杯是水哪杯是由吗?透明的是水,黄色的是油。看来他们颜色不同,水是透明的,油有颜色。对比水的特性,油还有什么特性和水不一样?有气味,有味道,流动慢。(当学生说出油轻水重,放木块一浮一沉,流速不一样,吸水性不一样时直接做实验看。)
虽然水和油有许多不同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液体,证明他们有相同点。那他们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都会流动。
以上内容是修改过后的内容,刚上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我是直接拿出水和食用油让孩子们说他们的不同点再做实验,没有先复习,列出水的特性。这样比较起来就比较乱,板书也是一团糟。另外,学生提出不同的时候,直接做就可以了。本来这节课是可以给学生做比较水和油被纸吸收的实验和比较液体流速的实验,然而器材太少了,于是就没有让学生做了,直接演示实验,说来郁闷。
TOP
9#

声音高低与振动速度的关系这堂课真心难出来。用一个尺子去拨一拨有什么意思呢?烦躁,郁闷,纠结。导师说,虽然材料少,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关键词:逻辑推理。关键就是逻辑推理这个过程。就是觉得他们对尺子好像兴趣不大的样子。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杨淑琴 最后编辑于 2016-03-14 18:37:11
TOP
10#

《声音》单元中让我最为头痛的就是通过观察尺子振动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速度的关系。首先,尺子他们用了好几节课,而且本身就是个无聊的东西,他们兴趣根本就不浓。另外,尺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高时,振动的幅度小,但是声音大!音调低时,振动幅度大,但是声音小?虽然上节课我们就已经学过了振幅与音量大小的关系,但尺子的这种表现很不科学嘛!!到底是振幅影响音高?还是振动速度影响音高?而且大多数同学观察时不怎么注意得到振动的快慢。这可以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但我认为,这种推理本身就存在了许多的不科学,而且,很乱!
宝宝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啊。。。。
我认为,附小的孩子们本身音乐素养是非常高的,声音的强弱及高低他们从小就有了非常好的把握。之前我看喻伯军老师的课,很有意思,我觉得表面看起来虽然比较浅,但是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性格思维特点。当然,如果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上,那要思考的就更多,不过,,绕个大圈回来,小学科学作为启蒙课程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我想,这堂课已经很多人上过了,而且现在孩子们科学素养还都不错,如果要进行进一步发掘,培养孩子逻辑推理能力是避无可避的。也就是说,如果作为公开课要推陈出新,落在推理上也许是个很好的途径。然而他们一看到尺子就觉得郁闷啊。。。。。
基友和我说,曾有一位老师拍摄过高清慢镜头下的振动,这样,快慢对比就非常明显了。这个好,科学教育确实少不了现代技术。另外,我记得实验室示波器也是个好东西吧,但如果高清慢镜头看的很清晰的话,示波器就没必要了。但是我认为,这两节课上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振动波形,自己说出示波器的显示屏示意。
宝宝是个小天才!!!!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杨淑琴 最后编辑于 2016-03-14 18:38:2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