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61#

本次骨干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一上午,但是内容安排的十分紧凑,《月相的变化》的同课异构是相当精彩。许老师最开始让孩子试错,暴露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月相教学。这其中,用摄像头来代替人眼,现象直观明显,让孩子对月相的变化有直观的理解。但是个人觉得,许老师缺乏对孩子方向的的建构,会让孩子在理解时带来不便。金老师的课一步一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月相的变化,并且利用自制教具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何东老师关于《星空》的讲座,给在座的老师带来了宇宙新知识,也让我对星座有了全新的认识。
TOP
62#



1124在朝晖小学参加了本次骨干共同体的活动。这是一场关于天文的盛宴:首先是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和朝晖小学的金亚军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月相变化》是一节让大家都觉得教学难度较大的课,许老师运用画磁力贴的方法,在黑板上展示每组小组观察的记录,方便全班来进行探讨。而后运用摄像头让孩子们一起跟随镜头来演示模拟月相变化非常直观。金老师的课立足我们孩子的方向视角,强调孩子们的方位感,运用自己精致的教具,孩子们能够很快的将月相画出,错误率较低。汤永海老师的精彩点评更让我了解到《月相变化》的教学定位,孩子们的实际水平。而后,是戴村镇小的何东老师有关于星座的讲座,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星空可以这样看!



TOP
63#

24日参加了第二期骨干共同体研训活动,主题——模型建构。由湘师附小的许臻尉和朝晖小学的金亚军老师共同演绎宇宙单元的《月相的变化》,同课异构。2位老师从不同的设计思路出发,展开教学,深厚的教学功底展示出来的是对教材的不同理解,由于月相知识涉及比较抽象,因此实验演示也不同。许老师使用摄像头现场演示观察者所看到的月相,更直接、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对掌握月相变化规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老师则从地球视角、观察方位、观察时间等出发,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模拟实验对真实现象的解释。


课后,戴村镇小的何东老师给我们作了《天文》爱好者的讲座,不但包含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宇宙单元重要的难点和重点,还对科学教师如何有效观察星空,了解天文现象做了普及,使大家获益颇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64#

       1124, 骨干教师第二次教研活动在朝晖小学开展,虽然天气不好,活动也只有一上午,对于偏远地区的我们来来回回比较赶,但是活动充实,学到不少。湘师许老师和朝晖金老师上的是同课异构《月相变化》,这节课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我很头疼,主要因为一方面学生的方位感欠缺,外加判断月面的方向跟地面上判断方向有差异,另一方面这是一个长时间观察的一个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很难以持续。就算在课堂上弄懂了过个一两天又会弄糊涂。然后往往为了应付考试,会编口诀强记。我想这不是小学科学的本意。许老师通过实验后小组汇报,暴露学生前概念,再梳理知识和纠错,思路条理清晰,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月相变化过程。金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教具非常精巧,课一开始就强调方位,贯穿方位入手,通过不同的视觉角度来观察月相突破上半月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接着是何东老师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春季大弧线、夏季大三角、秋季大四方、冬季大三角等星空知识,最后介绍了星图的使用方法,虽然理论没有运用起来也很单薄,但确实也学习了。
TOP
65#

本月的24日在朝晖小学进行了结构模型的同课异构课《月相的变化》。先后有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和朝晖小学的金老师执教。相同的课,不同的构思上出不同的味道。许老师基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教学,在初次体验到不断纠错中提升学生的原有的科学认知。这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生成,也便于教学的合理深入。针对月相变化教学难的问题,许老师进行了教学简化,教学开始就直接把月相基本原理进行阐述,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深入的基本途径。第二节课金老师把内容进行的改编,在教材认知月相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设了地球人观测视角的认识,将观测视角与月相原理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月相教学的整体效能。对我来说金老师感觉是个很细腻的人,每件教具都做得很精致,反复研究琢磨,使我们今后的教学更加方便。
TOP
66#

11月24日,在朝晖小学参加了骨干共同体的研训活动,有幸学习了金亚军老师和许臻蔚老师执教的《月相的变化》。两位老师设计思路不同,许老师首先开门见上直入主题,通过说说学生见到过的月相,给学生一种感性经验的梳理,并直接点明月相变化基本原理。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演示和指导,一个学生在八个月相位置展示月球,其余三人观测月球并记录。金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发挥,在教材认知月相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设了地球人观测视角的认识,将观测视角与月相原理进行融合。何东老师的讲座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了解了如何观察星空,对于宇宙单元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TOP
67#

今天上午听了2节课,第一节课是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执教《月相变化》,许老师的科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许老师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教学,在初次体验到不断纠错中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这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生成,也便于教学的合理深入。针对月相变化教学难的问题,许老师进行了教学简化,教学伊始就把月相基本原理进行阐述,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深入的基本途径。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最后用到了高清摄像头,效果非常好。


第二节是朝晖小学金亚军老师执教《月相变化》,金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发挥,在教材认知月相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设了地球人观测视角的认识,将观测视角与月相原理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月相教学的整体效能。针对学生方位意识难确定的问题,金老师还研制了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装置,将原本抽象的观测方位与时间点进行具体的物化,非常佩服金老师的钻研精神。


上午第三个活动是戴村镇小的何东老师《天文知识——星座》讲座,对于星空和宇宙是现有科学教师所普遍疑惑的课程。但是何老师结合自己长期的星空观测经验,结合了个人在星空方面的学习心得。利用精美的课件展示,再配以严谨易懂的语言表达,在深入浅出中,引领大家经历了一个神奇的天文之旅。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星河的流淌中,体会着天文之美,探究之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6 17:27:08编辑过]

TOP
68#

11月24日在朝晖小学听了两节《月相变化》的课,分别由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和朝晖小学的金亚军老师执教。这两节课食同课异构,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关于宇宙的,都是模型建构的课。以前经常听老师们讲《宇宙》单元的课很难上,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的科学前概念了解的不多,缺乏空间的概念,宇宙空间的球体模拟缺乏真实性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探究任务,实验记录单的设计困难重重,究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更适合于我们的学生,更有利于孩子长远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外长时探究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等存在客观和主观难度,“星座”模型建立理论支撑少,开星空交流会、制作活动观星图实践难度高等等,最终都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这一单元学生整体掌握情况堪忧。今天许老师最开始让孩子试错,暴露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月相教学。金老师则从地球视角、观察方位、观察时间等出发,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模拟实验对真实现象的解释。第三个活动是何东老师关于《星空》的讲座,让我对星座有了全新的认识。
TOP
69#

 

     24日在朝晖小学参加了骨干教师活动,许老师和金老师分别执教了《月相变化》同课异构,这堂课,我觉得一直是比较难上的课,一是教师要把课给上清楚,二是学生要能接受,能理解。两堂课听下来,一扫来时风雨的寒冷,学到很多,第一堂课,许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深挖学生前概念,然后在用实验验证,打破学生原有认识,建立新的对于月相变化的认识,而且许老师的多媒体摄像用得特别直观高效,我刚开始一直纳闷朝晖小学这么会有这么灵活的多媒体摄像。不过许老师在后来让个小组上台纠错时,前两个小组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后面几个小组,一看前面已经纠正的结果,可能不一定是动了脑,也有可能是依葫芦画瓢,照搬前面小组纠正的正确的月相变化,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让各小组在台下纠正,纠正好的小组再贴到黑板上,然后第二次分析出错的小组出错的原因,把哪些脑袋里不清楚的学生的错误概念再次敲破,让学生建立一个月相变化的正确概念!第二堂课,金老师给让我感到,对于天文这块的比较抽象,比较难以搞懂的知识,如果能借助实用的教具学具,对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不过由于受到小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还是有学生在课堂结束后,没有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由此我不由想到一句中学时老师给的口诀:“上上上西天,下下下东边”,上半月,上弦月,上半夜,西边天空,月面朝西;下半月,下弦月,下半夜,东边天空,月面朝东。虽说口诀是死的,但是人是活动,当一位学生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观察月相时,口诀随口而出,天上的月相应证口诀时,我想一种掌握武林秘籍的感觉会不会让他油然而生!至少我那时候有这种感觉。咱们是不是在课堂结束前,把这秘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参悟,去应证!


     对于何东老师的天文学星座方面的观点报告,我觉得对于发掘培养学生的天文学爱好是一次很不错的尝试,如果学校有这个条件,老师和学生有这个兴趣爱好,天空不再被霓虹和雾霾笼罩,不失为一种终身的兴趣爱好,或许不经意间点燃了一个孩子科学探索的心。


     总之,出来听课,出来听优秀老师的课,是一种进修,是一种享受!

TOP
70#

    这次骨干培训主要是听了两节同课异构课《月相》,一位是许臻巍老师,一位是金亚军老师。两位老师都是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呈现出月相的变化过程,许老师主要通过展示月球绕着人转,金老师主要通过展示人绕着月球转。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初一到十五,从典型位置到连续变化,以及上下半月的月相方位(明暗面)。难点则是上下半月的亮面变化规律,并让学生会用到生活中。困难的地方则是生活中的观察与理论分析是脱节的,到时很多学生较难掌握,而且还要求学生要有跳跃性的空间观念。
    许老师直奔主题,将实验做清楚,抓住重点,从“试错”开始,从实验中验证想法,然后“纠错”,学生则会有一定的初步印象,然后梳理,最后呼应开头“再纠错”。
    金老师抓住方位入手,“东西”、“左右”等,从不同视角确定方位,然后出示自制教具让学生探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