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51#

实验→小组汇报→初次纠错→梳理知识→再次纠错过程,这个流程很清晰,不错哦,有教案分享吗?
TOP
52#

 


这次骨干教师研训活动,围绕明确的主题——关于宇宙单元的教学。《月相变化》这一课中,单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大致归纳为几个方面:方位认知、空间想象、建立模型、模拟运动、变换视角、时间推演。金老师的课更重视体现学生这几个认知过程的发展,感觉逻辑严密,学习十分扎实。从实验活动结果看,学生对月相的变化顺序掌握得不错。但在时间推演方面,也因为进行的时间不够,而解释的过程较快,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明白,在动画演示的时候提了一下中午12点、晚24点、早晨6点、傍晚18点这几个时间点的位置。后来的一次提问中又提起早晨6点的位置,学生说是0点;最后结束时,也提到几个问题,比如“晚上24点能不能看到上弦月?”等,学生回答比较含糊不清。可能有两个原因:1、在给学生看动画模拟图的时候,没有完全明确整个模型图的视角是从北极点上方的宇宙空间中往下看去的。2、本节课讨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时,同时加入一天24小时的时空推演,难度有点大。另外,金老师自制的教具实用精致,深感佩服。在介绍使用教具的环节,能否改为教师演示清楚后再下发教具。全班起立一起边讲变演示的方式对于后面几组同学来说就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楚,在活动时,一组同学因为不明白要随着月球的运动而转自己的视角,画的月相亮面的位置朝向错误。


许老师的课重视学生前概念的暴露和汇报交流的方式,这两个方面做的非常充分。学生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也是掌握牢固的。许老师设计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是叫学生贴半个月的8个月相,而整堂课中讨论的是一个月的8个月相,所以学生最后修正前概念的环节仍出错。可能许老师是故意这样设置的,想暴露学生有点粗心大意、想当然的毛病,那么这个环节也可以做得更充分,让学生来说说贴错的原因,以后填图要注意什么。另外,在活动前的演示环节,请4位同学上午去演示时,下面有点看不清,可否让4位学生面对大家演示,并且每个人的功能在头上或身上都戴个标签。


最后,汤老师总结时提出,记忆月相的亮面朝向,是记左右,还是记东西?这个是学生记忆的难点和易错点,但是只要当学生理解,一般看地图等,面北,左西右东;而观察月相,面南,左东右西。那么记忆左右也没有问题,可以顺利转化为东西就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5 14:38:03编辑过]

TOP
53#

 

    今天在朝晖小学参加了本学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第二次活动,本次活动虽然只有一个上午,但是活动充实有效,分别是有湘师附小的许臻尉和朝晖小学的金亚军老师执教《月相变化》这一课和戴村镇小的何东老师带来的《关于“星空”》的讲座。许老师通过暴露学生前概念,实验验证,两次纠正学生原先概念来突破月相会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上半月下半月月相亮暗面朝向的本课重点;金老师通过精巧的教具和贯穿方位入手,通过不同的视觉角度来观察月相突破上半月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接着是何东老师的讲座,通过讲座可以体会到何在星空方面研究深入透彻,向我们介绍了春季大弧线、夏季大三角、秋季大四方、冬季大三角等星空知识,最后介绍了星图的使用方法,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也是最需要学习的。 


                                                                                         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54#

 

萧山区 “模型建构课”教学研讨活动在朝晖小学举行


2015年11月24日,来自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四十余位科学教师齐聚朝晖,来一起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新范式之“模型建构课”的教学研讨。虽然窗外小雨绵绵,但是会场内的科学教学氛围浓厚依旧。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执教《月相变化》,许老师首先开门见上直入主题,通过说说学生见到过的月相,给学生一种感性经验的梳理,并直接点明月相变化基本原理。接着又出示日历说明古人是怎样研究月相的,这促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月相。而后组织学生绘制初一到十五的基本月相,并贴到黑板上,目的是暴露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演示和指导,一个学生在八个月相位置展示月相球,其余三人观测月球并记录,学生经过小组配合在黄色塑料片上将一个个月相画下来。然后在黑板上展示每一组的月相图,但是很快发现贴上去的月相图有较多不统一的地方。许老师就带领全班进行每组纠错,在纠错中学生月相思路不断明晰。为了进一步明晰月相原理,许老师利用可动电脑摄像头在讲台上演示8个基本月相的演示效果。最后,许老师建议大家进行一个月的月相实地观测。


总体来说,许老师的科学课,基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教学,在初次体验到不断纠错中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这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生成,也便于教学的合理深入。针对月相变化教学难的问题,许老师进行了教学简化,教学伊始就把月相基本原理进行阐述,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深入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是朝晖小学金亚军老师执教《月相变化》,金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发挥,在教材认知月相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设了地球人观测视角的认识,将观测视角与月相原理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月相教学的整体效能。针对学生方位意识难确定的问题,金老师还研制了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装置,将原本抽象的观测方位与时间点进行具体的物化,由此研制的学具具有可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效果。


教学伊始,金老师首先让学生认知周围方位,而后在月相观测朝南观测的基础上,认知左东右西和东西地平线的基本原理。接着出示课件来认知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基本状态,以及昼夜面上的6、12、18、24时基本时间位置,还有地球观测视角面的认识,以及在地球自转下的观测视角面的相应转动。这为学生的月相观测视角认识提供了较好的认知平台。而后出示地球、月相基本运转动画,以建构学生的空间意识,也为学生深入学习做好必要的预设。


接着,金老师出示各种月相图,在学生观察中引出月相和月相变化名词含义,并组织学生讨论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在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装置。接着金老师首先让学生操作新月和娥眉月的模拟观测,而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在记录单的引领下,学生将一个个月相图绘制出来,学生还填写了上、下半月月相的基本规律分析。在交流汇报中,学生的月相认知得到梳理和提升。金老师又出示考考你题目“如18时能看到满月吗?”等问题,围绕学具功能进行操作,并较为容易的得出结论。最后,金老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建构模型勇于实地观测。


上午第三个活动是戴村镇小的何东老师《天文知识——星座》讲座,对于星空和宇宙是现有科学教师所普遍疑惑的课程。但是何老师结合自己长期的星空观测经验,结合了个人在星空方面的学习心得。利用精美的课件展示,再配以严谨易懂的语言表达,在深入浅出中,引领大家经历了一个神奇的天文之旅。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星河的流淌中,体会着天文之美,探究之美。


活动最后阶段,汤永海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带领大家一起反思本次活动的内在价值与成效。对今天的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点评,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汤老师对与会骨干教师提出近段时间的活动任务,鼓励大家勇于面对,不断前进!


一个上午的模型建构教学研讨与思考是温暖的,也是催人奋进的!因为星空的遥远,因为梦想的美好,于是我们这群人一起思考、学习和研讨。


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尽头,值得吾辈上下求索……

TOP
55#

 



许臻尉老师执教《月相变化



金亚军老师执教《月相变化》


何东老师讲座《天文知识——星座》


汤永海老师总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5 18:06:33编辑过]

TOP
56#

以下是引用思思在2015-11-25 14:34:00的发言:

    
    

 


这次骨干教师研训活动,围绕明确的主题——关于宇宙单元的教学。《月相变化》这一课中,单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大致归纳为几个方面:方位认知、空间想象、建立模型、模拟运动、变换视角、时间推演。金老师的课更重视体现学生这几个认知过程的发展,感觉逻辑严密,学习十分扎实。从实验活动结果看,学生对月相的变化顺序掌握得不错。但在时间推演方面,也因为进行的时间不够,而解释的过程较快,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明白,在动画演示的时候提了一下中午12点、晚24点、早晨6点、傍晚18点这几个时间点的位置。后来的一次提问中又提起早晨6点的位置,学生说是0点;最后结束时,也提到几个问题,比如“晚上24点能不能看到上弦月?”等,学生回答比较含糊不清。可能有两个原因:1、在给学生看动画模拟图的时候,没有完全明确整个模型图的视角是从北极点上方的宇宙空间中往下看去的。2、本节课讨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时,同时加入一天24小时的时空推演,难度有点大。另外,金老师自制的教具实用精致,深感佩服。在介绍使用教具的环节,能否改为教师演示清楚后再下发教具。全班起立一起边讲变演示的方式对于后面几组同学来说就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楚,在活动时,一组同学因为不明白要随着月球的运动而转自己的视角,画的月相亮面的位置朝向错误。


许老师的课重视学生前概念的暴露和汇报交流的方式,这两个方面做的非常充分。学生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也是掌握牢固的。许老师设计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是叫学生贴半个月的8个月相,而整堂课中讨论的是一个月的8个月相,所以学生最后修正前概念的环节仍出错。可能许老师是故意这样设置的,想暴露学生有点粗心大意、想当然的毛病,那么这个环节也可以做得更充分,让学生来说说贴错的原因,以后填图要注意什么。另外,在活动前的演示环节,请4位同学上午去演示时,下面有点看不清,可否让4位学生面对大家演示,并且每个人的功能在头上或身上都戴个标签。


最后,汤老师总结时提出,记忆月相的亮面朝向,是记左右,还是记东西?这个是学生记忆的难点和易错点,但是只要当学生理解,一般看地图等,面北,左西右东;而观察月相,面南,左东右西。那么记忆左右也没有问题,可以顺利转化为东西就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5 14:38:03编辑过]


    

这一课如果改成1小时,效果会更充分!最后阶段的考考你活动,如18时能看到满月吗?下午15时能否看到上弦月等问题,在模拟实验中不难得出的,这也是该学具的亮点之一。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值得切磋的!感谢思思的点评!
TOP
57#

 

11月24日上午在朝晖小学听了许臻蔚老师和金亚军老师执教的《月相的变化》,同课异构的形式让我学到了很多。《月相的变化》这篇课文听很多老师上过,每次都给我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许老师的课上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月亮入手,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实际,有话可说,通过老师的概括明白了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形状和颜色会发生改变,从而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相的变化》。老师通过让每个小组把分配到的月相图片贴到相应的农历位置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又通过细致的实验指导让学生亲身验证了上半月月相是如何变化的,紧接着让学生把各自的实验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从展示中找出各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对于不统一的地方教师通过演示进行全班纠错,再让学生归纳出上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最后又回到起初的问题上,让学生自己纠正一开始的月相与农历日期的配对,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金老师的课从让学生搞清方位入手,在解决了观察的空间问题后让学生用新颖的学具自主探究月相的变化,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由于课文内容较难,学生的观察与理论脱节,所以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两堂课上学生的思维感觉不是很跟得上,所以回答问题的学生较为集中。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高春雅

TOP
58#

 

24日,在朝晖小学听了2节《月相变化》的课,分别是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执教和朝晖小学金亚军老师执教,这两节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不同效果,在实验的呈现形式方便,老师采用人不动,月球绕着地球动来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老师利用教具采用月球不动,地球上的人在动这样的方式来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


老师的课简单,直奔主题,通过学生实验纠正之前暴露的前概念;老师的课精巧,方位入手,就如后来何东老师的讲座中提到星空图的使用中要定方位,我想老师也是这个意思,有了方位才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否则大家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就很难形成结论。


两节课都非常精彩,月相这个课题容量大学生通过课堂顺利能解决的是月相会变化,变化是有规律的,但是这个规律等待课上完后学生还是有错误的不懂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去实践去观察,去完成两位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连续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TOP
59#

       11.24在朝晖小学听了两节《月相变化》的课,同课异构,分别 由湘师附小许臻尉老师和朝晖小学的金亚军老师执教。这两节课的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关于宇宙的。金老师的课比较精巧,第一他从方位导入,让学生们先能知道方位,这是很重要的,同学们在上这种课时,对方位的认识很模糊,这种方法值得借鉴;第二金老师的课他的实验工具做的比较好,果然是做教具的能手。两节课上的都很好。下午何东老师做了关于星座的讲座,让我对星座有了新的认识。
TOP
60#

听课前,看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就对这两堂课产生了非常大的期待。两位老师的设计各有千秋,设计中体现出学生该掌握的重点也各有侧重,不过,两位老师对这节课的理解都很到位,同时教学中的教具使用也让我大开眼界。
《月相变化》这节课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也较抽象,要想通过一节课让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成因实属不易。如果是我设计这节课,我也会和许老师一样,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对于月相变化的成因,六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学以模拟实验观察为主,实验后进行规律的发现和总结。为了更好的汇报和总结月相变化规律,许老师使用摄像头进行演示,这个很有效果。
金老师一直是我特别敬佩的科学老师,他一直致力科学的教学和教具的开发,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对这节课的教材分析更是透彻。基于学生的水平,基于科学探究的实效,基于教具使用的创新,金老师设计的这节课与之前听过的课有很大不同。课前金老师对地球视角、观察方位,观测时间等做了大量的铺垫,为之后教具的使用和实验的观察做好了保障。金老师意在让学生更科学,更宏观的去发现月相变化的成因。有之前的一些视角等探究的铺垫,学生的头脑中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模拟实验的“原型”。这有想法,有心思的不同寻常的课堂,不失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角度,对我影响蛮大,在以后我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时,值得借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6 11:12:5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