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分享 转发
TOP
2#

新教师成长的摇篮,值得珍惜!
TOP
3#

新教师的成长是我们新的生命力。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昨天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联合共同体的教研活动,欣赏了陈佳丹老师《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位老师的精彩演绎,每位老师都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陈老师通过现象-疑问-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研讨,展示了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猜想及精彩的实验验证,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充分显示了学生为本的理念。陆老师则是不同的风格,通过一张趣味图片分辨真假揭示科学的严谨,需要讲究证据。老师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组织让学生气氛分外活跃,通过时间轴的展现让学生对科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行星逆行”“本轮”这种专业术语让我增长了天文知识。虽然超时但是听课好像意犹未尽。钟老师的课严谨而有序,通过模拟傅科的实验,揭示摆的方向基本不变的本质。利用摄像头制作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直接了解傅科摆的现象,并充分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来验证地球是在自转。三位老师为三节课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的课前功课,是我们上好每节课必须学习和借鉴的。收获满满,谢谢三位老师。


     下午喻老师的讲座通过课例和浅显的理论,深刻的讲述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科学教学的新方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窗。可惜时间太短,还要细细感悟。


 


 


                                                                                                        所前二小  丁灿标

TOP
5#

怎么没有排版好,在回复栏里怎么排版的?求教!
TOP
6#

    从萧山最南边开往最北边、开了近1个小时、但是今天有幸参加第二期联合协同体的活动,能成为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员感到非常荣幸,真的是不虚此行。今天的活动也非常的有趣,都是同一班学生、都是在探究宇宙中奥秘、都是对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前3节课连续完成。我相信给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的记忆中,都留下了很深刻的一笔。
    上午听了3节课,虽然没有执教过5年级。但是3位老师的授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很有启迪。陈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整节课的思路很明确,构思很简洁。先让孩子们从地球仪来感受地球,并简单得了解地球的一些小知识。然后就直奔主题引出了课题,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通过画画和模拟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相信这节课后,孩子们对于地球的交替现象肯定有了较深的记忆。最后引出的地球的运动方式、时间等。总体感觉还是非常顺利的,学生吸收得应该也是很到位的。陆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首先从时间轴,重点人物的头像引入课题,一下就把学生调动到课堂中去了。让一节可能会略显乏味的历史气息的课程显得很有活力。同时呈现2位人物的观点,让同学们自己去站边,寻找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同学们参与度高,积极性高。以及课堂中的一些活动,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地心说,日心说等估计也早已难以忘记了。钟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感觉应该是三节课里最难的,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正如喻老师所说的,要学会深入浅出,作为老师我们要深刻理解研究透彻,而对于学生,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认识去了解去感受,而对于很好的理解并不是特别要求,能够产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这样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下午的讲座中,喻老师首先就是针对最后一节课提出了他的想法。对于一些比较困难,难以拿捏的课的处理方法,我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考试考几分,尤其是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我觉得才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对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是一节课的线索和纲要,关键还是靠我们老师如何来把握,如何把内容弄得浅显易懂,如何把学生的脑海弄得铭记深刻。至于方法以及途径都是极具个性的东西,都是每个老师值得去思考去揣摩的地方,不然也就千篇一律,毫无生机了。(云石小学 邵林)
TOP
7#

作为第二期新蕊教师共同体成员参加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并有幸观摩了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连续三节公开课,知识连贯,形式新颖。
在陈老师执教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形成猜想、模拟实验和总结分析三个过程,对如何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进行整合,聚焦在谁绕谁转、转动轨道、转动方向和转动周期四个关键点上。陈老师对学生潜在的地球与太阳的大小关系,转动轨道、方向的表示方法等学习困难进行了预设性指导,并且对实验材料进行了精心准备,使学生们对于之后的课程抱有很大的期待和求知欲。陆老师创新的运用辩证图片来教授学生们需要用证据辨别真假,用时间轴来整理人类认识的历史。课堂上除了详细讲解“日心说”、“地心说”两种学说的异同点和人物介绍外,还拓展了“天圆地方说”,扩充了学生们的知识。个人认为,陆老师对于学说被推翻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到历史的细节,但对于时间轴的运用不够充分。《证明地球在自转》是我认为五年级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节课,但钟老师自行设计制作了实验器材,很大程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们发现不转动方位盘,摆的方向不变,并通过生活经验推导到对于相对运动的理解。
三位老师的课堂展示了自身特色,令我受益匪浅,有助于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喻伯军老师对于三节课的点评拓宽了大家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的课堂要做到深入浅出、具有较好的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喻老师对于课程改革文件精神进行传递、文件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我们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作为一名新教师,参加这么一次有意义的教研活动,收获颇多,对于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新的要求与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点滴收获、日月积累后,我的课堂也能像三位老师那样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3 15:14:58编辑过]

最后编辑凌启煜 最后编辑于 2017-09-29 09:08:46
TOP
8#

    今天,作为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员,我参加了在江南小学举行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的专题研训活动。一天下来活动满满的。上午我们听取了三位教师关于宇宙单元的三节课。首先是瓜沥二小的陈佳丹老师执教了《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从两张不同时间拍摄的江南小学操场的照片引出昼夜,提出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课中陈老师将学生的各种猜想以画图的形式展现在黑板的白纸上,在分析讨论的时候非常直观,并通过实验将一个个不合理的假设一一排除,思路清晰,并且在最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很好地为下节课作了铺垫。第二堂课是由城东小学的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节课不仅学生热情高涨,连作为老师的自己都感觉被好好上了一课,非常吸引人。陆老师在这堂课中反复强调事实需要证据,在两个学说的提出者之间反复让学生找出这些观点的证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推理过程,层层深入。
                                                                                                                    
(湘师实验小学  沈华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3 17:03:59编辑过]

TOP
9#

    昨天参加了在江南小学举行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的专题研训活动,非常荣幸可以成为了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员。
    上午欣赏了陈佳丹老师《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良多。陈老师开篇对于昼夜的解释简洁明了,而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于后面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甚至在提出猜想时提出了很多新奇而有依据的假说,这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为鲜明的体现。陆老师的课前引入很有新意,用两张图片生动有效果地将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测这一理念传达给了学生,非常可敬可佩,只是个人感觉中间行星逆行现象的解释于于复杂,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建议简化这一环节或者直接删除。钟老师的声音也特别宏亮,抑扬顿挫。钟老师的课结构清晰,主题鲜明,是一堂非常值得我们这样的新人借鉴的课,只是摆在罗盘上发生偏移这个视频是事先录好的,我上回听过徐春键老师的同一个课,他是用摄像头现场从学生的仪器上拍摄到摆的偏移现象,这样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一原理。
     下午有幸能听到喻伯军老师对于课堂案例的具体分析,喻老师深刻的讲述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科学教学的新方向,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教学道路上的明灯。最后他还介绍了几位用自己兴趣建设课程的教师以及他们为教学所作的贡献,我深有感触,很希望自己也能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向这些优秀的教师靠拢。(宁围小学  李梦琼)
TOP
10#

      昨天早上早早起来,为的就是去参加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没想到还是被早高峰堵住很长时间,万幸没有错过各种精彩。
      精彩之新型展示课模式。以往教研活动一般是一位老师一个班级教学,最多在教学内容上有前后联系。而这次在模式上大有不同,三位老师三节课,任教的都是同一班级学生,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连续的体验,也让我们观摩的老师思绪不断。这三节课是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起始三课,分别是《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证明地球在自转》。陈老师的课融合学生实际,以江南小学在地球仪上的位置为引子,将教学深入,引导学生对昼夜变化现象进行推测、模拟,留下开放性的结尾,使学生继续探索,不断求真。第二课与众多科学课不同,它没有科学实验,但凭借陆老师扎实有趣的课堂言语与巧妙的教学设计,没有实验的科学课依旧引人入胜。为了让学生分清楚年代,陆老师展示的时间轴清晰明白的做到了这一点。还有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博弈,能有这样的气氛让我佩服不已。第三课内容着实太难,钟老师的实验比较成功,再利用汽车和路边景物的相对运动,来比拟单摆和地球的运动,推理出地球的自转。三位老师的课有一条共同的线,他们仅仅围绕人们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们好好的经历了一番。
      精彩之新小科发展方向。下午喻伯军老师的讲座带来了小学科学当前的最新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向大概念的探究教学,探索儿童的科学学习,追求简约的课堂,建设科学拓展性课程。喻老师结合众多科学课堂的事例,向我们说明了学生众多的错误其实来源于他们的不完整的前概念,要有好的教学效果,科学老师需要研究课本更要研究学生。从一点出发,慢慢积累成长,形成自己的课程。
      精彩之新共同体新起点。最后杨老师布置了各个团体的任务。从昨天起,自己已是新蕊一员,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期待可以和科学同仁们一起学习成长。(长沙小学方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3 19:04:44编辑过]

TOP
11#

关注中
TOP
12#

萧山小学科学的明天都在这了,加油!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3#

星期二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联合共同体的教研活动,观摩了陈佳丹老师《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位老师的精彩演绎,每位老师都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


    陈老师通过现象-疑问-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研讨,展示了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猜想及精彩的实验验证,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充分显示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陆老师则是不同的风格,通过一张趣味图片分辨真假揭示科学的严谨,需要讲究证据。老师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组织让学生气氛分外活跃,通过时间轴的展现让学生对科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行星逆行”“本轮”这种专业术语让我增长了天文知识。虽然超时但是听课好像意犹未尽。


    钟老师的课严谨而有序,通过模拟傅科的实验,揭示摆的方向基本不变的本质。利用摄像头制作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直接了解傅科摆的现象,并充分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来验证地球是在自转。


    三位老师为三节课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的课前功课,是我们上好每节课必须学习和借鉴的。收获满满,谢谢三位老师。


    下午喻老师的讲座通过课例和浅显的理论,深刻的讲述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科学教学的新方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窗。


                                                                                                                              金山小学 倪弯弯

TOP
14#

作为新一届的新蕊教师共同体成员参加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有幸观摩了陈佳丹、陆祝林、钟琦钢三位老师的公开课。一上午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连续三节公开课,这样的公开课表现形式新颖,同时可以使学生连贯掌握所学知识。 在陈老师的课堂上,通过江南小学操场的图片引出昼夜交替的现象,接下来学生们通过对如何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测、模拟实验和总结分析三个过程,对如何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怎么样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进行整合。陈老师对学生潜意识里的地球与太阳的大小关系,转动轨道、方向的表示方法等学习难点进行了预设性指导,并且对实验材料进行了精心准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陆老师运用辩证图片来指导学生们需要用证据辨别真假,用时间轴来整理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课堂上详细讲解“日心说”、“地心说”两种学说的异同点和人物介绍外,和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扩充了学生们的知识。钟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是我认为五年级宇宙单元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节课,但钟老师自行设计制作了模拟的傅科摆,很大程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通过视频和实验使学生们发现不转动方位盘,摆的方向不变,并通过生活经验推导到对于相对运动的理解。 三位老师都展示了自己上课的特点。下午浙江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对于三节课的点评拓宽了大家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的课堂要做到深入浅出、具有较好的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之后喻老师对于课程改革文件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于我们提出了要求和建议。(湖滨小学 孙超)
TOP
15#

网络教研是你们这一代的优势,把握住成长会更快,更好!加油!
TOP
16#

新蕊教师——新词不断那!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7#

 

《昼夜交替现象》课堂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宇宙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在对现象进行猜测的同时学会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猜测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以后进一步探究天体的运动奠定基础。本节课由瓜沥二小陈佳丹老师执教,从课前小活动认识地球仪并找到江南小学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贴上小红旗,为下面模拟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引出存在昼夜交替现象之后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昼夜交替现象?教师举例用图表示自己想法的方法后,让学生独立描绘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是模拟实验,汇报排除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的想法。剩下的再引导学生对比,要确定哪个猜测是对的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最后鼓励学生采用其它途径获得证据,了解哪种猜想是符合实际的。


我的思考:


1、鼓励孩子积极多方面的猜想而不是仅仅限定于课本中的四种猜想。发现学生的不同想法后能找出来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模拟完自己的猜测后还要去模拟其他同学的想法。这个环节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模拟验证。


2、对于学生模拟结果分析完之后,能深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只有一个变量的猜测,思考:要确定哪个猜测是对的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要验证昼夜交替现象还需要很多思考和验证。


3、把重点放在了猜想的多面化和模拟实验的验证,引导学生不停的思考,最后并没有说明哪个猜想是正确的,而是让学生课后自己通过其他方式或经过后面课的学习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江寺小学 张琴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4 21:27:33编辑过]

TOP
18#

周二参加了江南小学举办的“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这次活动中,五年级第四单元三节宇宙空间的起始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探究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其实对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地位有一个前概念,然而并没有系统的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三节课中陈佳丹老师执教的第一节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模拟出各种可能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情况并自己实验淘汰一些错误的猜测,为第二节课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做铺垫。第二节课由陆祝林老师执教,娓娓诉说从古到今认识宇宙的前进过程及一路上的重重障碍,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第三节课钟琦刚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地球的确在自传,实验器材的改进促进学生思维更加方便直观的呈现。(衙前农小 王冬丽)
TOP
19#

 


有幸成为了第二期新蕊教师共同体成员,并参加了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本次活动观摩了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


首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三位老师对三节课知识的衔接,有承上,有启下,连贯性强,很有创新性。


其次说说三位的课:陈老师以“猜想——模拟-——分析”为主线贯穿了整堂课,本人觉得最后环节是一个亮点,从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来思考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有什么,对产生现象的总结和分类,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还有就是陈老师能应景,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陆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条理思路清晰,不仅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细致地分析,还对“天圆地方说”及行星逆行现象进行探讨,可见陆老师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宇宙之类的信息,并进行了研究,实在佩服;钟老师在我印象中是上课的实力派,教具的制作,视频的拍摄,无不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不下功夫的,不过课的后面环节钟老师没有通过傅科摆让学生弄清楚证明地球是在自转的,精神可嘉。学习三位老师的课,受益颇多。


最后感谢喻老师的评课与讲座,传递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将指引我们小学科学一线教师。作为一名科学道路上的新教师,我将扬帆起航,努力前行!    (朝晖小学 张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9:39:09编辑过]

TOP
20#

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以画图和建模的形式,引领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建模验证-分析归纳”的整个研究过程。在猜想环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好得暴露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大多只知道昼夜交替是和太阳、地球有关的,至于具体是什么关系很多学生是很模糊的。因而这时模型的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以模型的直观弥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在分析阶段,陈老师和学生以事实说话,遵循并尊重实验结果,没有依据现成的科学结论得出唯一的真理,而是保留所有能出现昼夜交替可能的假设。并进一步分析,要排除这些假设还要考虑到周期、轨道、谁绕谁转等方面的因素,提示学生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其实在最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网站,作为课堂的衍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党湾二小:吴彬
TOP
21#

    虽然从教已经第七个年头,但是阴差阳错一直没有任教过科学,现在又回归这个队伍还是有点小激动,在江南小学举行的研训活动也是第一次参加的科学教研活动,比较期待,作为“新老师”也希望可以学到更多,课堂观摩环节由陈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以本校位置为引子,白天黑夜照片为起点,引出昼夜,在各环节中以不断提问验证的形式探究假说的真伪,第三节由钟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转》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从而达到进行持续的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活动,一上午下来相信学生收获颇多,我也受到不少启发。下午喻伯军老师更是带来了振奋人心的讲座,一个全新的起点已经开启,在今后科学的道路上努力学习。(盈丰小学傅美林)
TOP
22#

         9月22日我参加了2015学年大萧山小科的第一次教研活动,虽然坐着听了一天的课和讲座,但是累并快乐着。《宇宙》单元是我最害怕上的一块内容,里面的有些知识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如何才能上的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明白一直困扰着我,而这次上课的三位老师正好给我提供了教学的思路,他们各有特色。本次教研活动也是像杭州一样对同一个班采用连续的“有效单元”教学,虽然上课的是三位不同的老师,但是孩子们上课的热情始终保持着,最棒的就是这帮孩子。从第一位陈老师开始,那张大大的白纸就始终贯穿了三节课,成为联系这三位不同老师的纽带。
    《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最终得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旨在激发学生提出多种猜想,利用实验仪器对假设进行模拟,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判断猜想正确与否。这是我们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训练中逐渐掌握这一基本科学方法。最后的讨论环节,陈老师对共同点不同点的总结我认为很有必要,这是对实验的一种梳理,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才能让实验探究不是仅仅看上去热闹,而是学生通过实验真正收获了知识。通过比较两个猜想来发现共同点,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指令性更明确,让学生知道要怎么思考怎么回答,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本来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课,但是陆老师却把它上出了另一番风味。以时间轴为引线介绍托勒密和哥白尼两位科学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对他们的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陆老师的慢慢引导,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学说中存在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明白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一个个的环节中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培养。
    《证明地球在自转》这其实是很难的一课内容,即使通过实验,通过两个事例的对比,学生最终还是不知道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内容。就像后来喻伯军老师说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去设定教学目标,不可把教学目标定的过高,在课堂上也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听懂。钟老师设计的车、景、人的运动关系和摆、地球、人的运动关系的类比我觉得很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去理解傅科摆,但是或许是学生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将观察角度进行转换,所以没办法那么快掌握这部分内容。
    每一次活动总能让我们收获满满,期待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大园小学 胡璐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10:45:45编辑过]

TOP
23#

      星期二在江南小学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联合共同体”的教研活动,有幸观摩了陈佳丹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转》。宇宙单元也一直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这一单元的内容相对比较难理解,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老师的所知转化为学生的所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这三位老师利用同一个班级,连续上三节课的新模式,让我在听课的时候保持了思维上的连贯性,也向三位老师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


     下午喻伯军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举的《点亮小灯泡》的例子,我才发现原来我上这节课的时候的问题所在,原来这节课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高效学习!还可以改变课本的内容顺序,让学生探究完后带着好奇心再学习小灯泡的内部结构,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要把探究变成活动”是喻老师对我们的忠告,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有几节课是真正能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呢,更多的时候只是挂着探究的名头进行的活动而已,学生看似开展的很热闹,但是效果却不好,收获也不多。喻老师的这个例子让我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


     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向这么多优秀教师学习!


                                                                    衙前二小      邹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11:43:08编辑过]

TOP
24#

      2015年9月22日是我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个新的征程,因为今天不仅是萧山区小学科学联合共同体的教研活动,更是我们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组建的日子,而我是这其中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和这么多人一起学习、成长。
      本次活动在江南小学举行,上午我们欣赏了陈佳丹老师《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位老师的精彩演绎,围绕“深化课程改革”这个主题,三节新课连续在同一个班级开展,听课老师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一个上午连续性的学,观察学生的接受性。
第一次听连续性的三节课还是在一个班级开展的,感觉很新鲜,三位老师凭借自己优秀的教学功底完美的演绎了课堂,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的。三位老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是要讲求证据的。
      而实证意识的培养也正是后来喻伯军老师讲座中提到的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点。今天听喻伯军老师的一席话,胜读我十年书。他以今天《证明地球在自转》的课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如何深入浅出地降低教学目标,同时从“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大概念的探究学习”、“探索儿童的科学学习”、“追求简约的课堂”和“建设适合的科学拓展性课程”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接下来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发展的几个方向。在喻伯军老师娓娓动听地讲述中,我都有一种马上去买并且仔细阅读他推荐的书籍的冲动。
     其实我也明白同样是这本书,我肯定无法做到像喻伯军老师那样,一看就明,一名就用,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在科学的这条道路上踏实前行,一步一脚印,坚定的笃行着。
     我很感谢“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这个大家庭,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好的一个学习平台。【闻堰小学  凌华华】
TOP
25#

今天参加了第二期联合协同体的活动,由于身体原因,经常请假,在上一期的联合协同体中没能积极参加,感到比较可惜,今年我依旧报了新蕊成长共同体,希望自己在这一个大家庭中能好好学习。今天的活动的三节课很有意思,是在同一个班对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前3节课连续完成,知识点紧扣在一起。
    首先是《昼夜交替现象》,作为同样上过这节公开课的我感受也比较深,感觉陈老师的这课更简洁些,从课前活动就开始让学生通过地球仪感知地球,了解地球是怎么样的。揭示主题后就直奔假说,怎么样可以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让学生通过画写到黑板上,然后是学生模拟验证,最后的研讨也比较好,激发学生观看自己的记录单,然后通过不同之处的对比,提出深层次的观点,地球运动与运动方式、时间、方向等有关,课后还不忘给学生指明继续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兴趣。
    第二节陆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中用到的时间轴也很有意思,我想如果用这个时间轴点名一下人类发展中,旧的知识被新的知识取代,工具的发展带来技术的更新找到更多的证据,或许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更推进一步。
    第三节钟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中关于其中的推理确实挺难的,车内车外的举例倒是为地球内和地球外做好了铺垫,但学生在理解摆动了,其实摆是不动的,而是地球在动,确实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下午的讲座中,喻老师针对傅科摆的教学也讲到我们小学科学中,关于课堂中讲到怎样的程度,让学生学到怎么样的程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这点十分有理。
TOP
26#

     9月22日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联合共同体的教研活动,观摩了五下《地球的运动》中前三节课,分别是陈佳丹老师《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宇宙单元的课堂,每位老师都为我们展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参与教学展示的都是同一班级学生,教师对于学生学情的把握更为直观。陆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中一开场,使用的时间轴,令人印象深刻。一根时间轴,学生重走一遍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科学史,意识到科学进步需要不断的搜索证据,培养“实证意识”,让学生像古人一样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发现问题,再提出猜想,并求证,从而提出自己的解释。陈老师关于逆行和本轮的解释非常仔细透彻,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会不会太难,他们的逻辑推理能不能理顺这些概念。
下午,喻伯军老师点评了《证明地球在自转》,并通过简单的例子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强调对于宇宙单元的知识应当教师要深入研究,教给学生应当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理念,是解决宇宙单元难教的解决方向。同时,对于拓展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喻老师介绍了几位非常有特色的老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今后我也会以此为榜样,努力开发拓展性从课程。(金山小学范益飞)
TOP
27#

9月22日能作为新蕊的成员参加这次研训活动,我感到十分幸运!虽然一大早找江南小学找得很辛苦,但是听了三位老师指教的关于宇宙的课,以及后来喻伯军老师的讲座后,我心里不禁感叹:亏得及时赶到现场,没有错过精彩。陈佳丹老师课上始终以学生的旧知为起点,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新知,学生学得轻松快乐。陆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巧用时间轴,紧紧围绕“证据”,带孩子们历史重现,别有一番滋味。我也是听得饶有兴趣,不过后来在讲行星逆行现象时,我有点云里雾里了,学生们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后来听了喻伯军的讲座,我豁然开朗了,我们老师在选择内容和制定目标时,完全可以指向小概念背后的大概念,当我们目标不一样了,设计的活动也会不一样。小学科学主要还是应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一定要把教材挖得很深。太深奥了,老师自己吃不消上,学生也没有收获。我要坚持下去,以生为本,研究学生知识生长的起点,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被纷繁复杂教学设计牵住鼻子。《宇宙》是我很不擅长的一块内容,或者说是我所惧怕的。不过听了三堂课后,我似乎没觉得那么难了!我相信,只要我用心研究学生,一定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
                                                 (大同小学   曹高凤)
TOP
28#

9月22日参加了新学期第一次的科学教研活动,这次的活动内容丰富,在江南小学开展。上午主要是三位优秀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三堂非常精彩的课。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由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堂课本是上起来非常难,内容也比较乏味。但是陆老师课堂设计的非常巧妙,总是能在和合适的时机点燃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想这这是一堂好的科学课最重要的地方。
      下午首先是喻伯军专家的讲座,喻老师总是能第一时间给我们带来最新鲜的科学教学理念。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不断进化自己的教学思想。同时也为我们年轻教师指明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喻老师就像一名引路人,不断的引领着萧山科学人的发展方向。
       最后就是我们亲切的杨春晖教研员的工作布置。听着一学期科学上的主要工作安排,顿时觉得亚历山大,我想这也是我们萧山科学人动力的源泉。杨老师就是这个动力的推动者,让我们这些新教师不断成长!
TOP
29#

 

      金秋时节,新学期伊始,我们在江南小学参加了一场思维的盛宴。此次活动是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为主题展开,由陈佳丹、陆祝林和钟琦钢三位老师连续执教504班三节科学课,学生们经过上午的时间,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更让听课的我受益匪浅。

      第一节课是由陈佳丹老师执教《昼夜交替现象》,为学生们展示了昼夜交替的猜想方法之后,各小组积极开动脑筋,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推理,展现出多种不同的猜想。最终,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判断的标准,对一部分猜想予以肯定,也为下一节课的进一步探讨做了铺垫。接下来是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通过建立时间轴,陆老师将大家带领进入了人们认识地球之初的世界,在学习单的帮助下,学生细读史实资料,和托勒密、哥白尼两位科学巨匠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人们科学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钟琦钢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转》,让学生重温傅科探究地球运动的历程,先用实验证明摆的方向是不变的,后引入相对运动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视角不同,观察到摆的方向在变化,将地球运动可视化,证明了傅科摆的理论。

      下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他对三节课的精辟点评让我们看到了课程中蕴含的革新理念,对于像傅科摆这样的抽象问题,我们应当去繁留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化成可见的实物,让学生自主理解、概括出科学知识。喻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通过阅读为自己充电,提高科学素养,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前行。(劲松小学 邵晨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8 9:39:02编辑过]

TOP
30#

 


8:40—9:20瓜沥二小 陈佳丹  执教《昼夜交替现象》


  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上过这节课,今年再次教五年级,再次听这节课,收益颇丰:


1.  别致的教具


曾经一直在找寻适合模拟太阳的教具,陈老师的这个手电筒,玻璃罩较大,而且外露,没有遮挡,非常适合模拟太阳。




2.  暴露充分学生前概念


短短五分钟,学生的想法都已经在学习单上了,陈老师不动声色,悄悄找同学去白纸上画上了自己的想法。在前概念充分暴露的情况下,有目的地进行展示,可谓简约高效。


 



 


3.  问题聚焦,凸显议点


通过两个简单的问题,这些想法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进行梳理,①都涉及地球与太阳的运动,②谁绕谁转有差异,③转的方向不同,④轨道不同,⑤周期不同。


 








9:30—10:10    城东小学  陆祝林  执教《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 典型的HPS 教学


陆老师以人类认识地球的科学史为线索,重现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历史背景,科学家探索发现的过程,充分展示了科学的文化课精神价值,使孩子们按照科学真正的发生方式来理解科学,科学的形象变得立体而巨像。


 



 


2.   HPS 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  科学史与科学知识结合生硬,只是形式上的附加


陆老师开始是请学生进行科学阅读,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当有个孩子说我两个学说都不认同时,陆老师另起炉灶,出现了天圆地方说等,较生硬。


 


② 强调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把握,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而非科学史的死记硬背


一开始用“是真的吗”的图片引导孩子,科学要用证据来证明,到伽利略因捍卫哥白尼日心说而受到罗马天主教教庭审判,为捍卫科学真理的执着与牺牲的科学精神,到后面发现越来越多的“行星逆行现象”来证伪地心说,整个科学史的内容渗透了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③    通过积极的思考或探究达到对于相关知识的较好理解,实现必要的观念转变,而非学生处于纯粹的接受者地位


本课中比较遗憾的事,整个科学史都有老师叙述,孩子很少有思考或探究的机会,学习者处于听故事的节奏,接受者的地位。HPS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话学生需要做更多的课前准备。


 


10:25—11:05  所前二小 钟琦钢  执教《证明地球在自转》


1. 难点一:教具——摆的方向不变


 钟老师的教具吸引了很多老师的目光确实很好用,记录单也是简单明快,学生实验完后,与视频作对比,引发认知冲突:摆的方向怎么会发生偏转?钟老师用很短的时间解决了第一个难题。





 


2.  难点二:相对运动的理解


  钟老师有用一个行车中景物倒退的视频,加板书来分析相对运动,时间颇长,逻辑过程繁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以至于有点晕,喻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可以在前面的摆的研究中添加相对运动的活动,增加相对运动的体验,基于学生的体验来理解难度更适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20:28:4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