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31#

     很荣幸能够作为第二期新蕊教师共同体成员参加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观摩了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这三节课,作为新老师,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形式,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连续三节公开课,知识连贯,形式新颖,同时也替学生捏了一把汗,这么难的三个内容,又是提前上课。在听完课后发现,这三节课绝对给大部分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执教过五年级下册,我觉得我的前科学概念应该和学生差不多,都是一无所知,上午听了3节课,3位老师的授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很有启迪。
     陈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整节课的思路很明确,先通过地球仪来感受地球,并简单得了解地球的一些小知识。接着直奔主题引出了课题,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学习单设计的合理巧妙,让学生能够立马画出昼夜交替的假说,并能迅速通过模拟实验去感受和验证,最后引出的地球的运动方式、时间等。充分暴露了并保留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错误处,让学生在思辨中更新自己的观点。
       陆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首先从一幅屋顶上的秋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回了课堂,再展示时间轴,重点人物的头像引入课题,整节课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让略显枯燥无味的科学史生动活泼起来了。但是作为小白,在听课过程中有几个疑惑,听不太懂。第一个疑惑的点是在讲解完日心说和地心说后,引出了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我和学生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在陆老师的讲解引导下才慢慢的明确了目的。第二个疑惑点是提出的行星逆行,本轮,金星盈亏等专业名词时,半天没反应过来,这个内容较难且没有知识基础,学生难以理解,也就无法当做证据去佐证日心说与地心说。      
      我们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让孩子觉得科学做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在最后的讨论和分析中,陆老师做的非常好,能够让学生明白,在没有新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对解释进行否定,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反思的机会,并非要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钟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感觉应该是三节课里最难的,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正如喻老师所说的,要学会深入浅出,作为老师我们要深刻理解研究透彻,而对于学生,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认识去了解去感受,而对于很好的理解并不是特别要求,能够产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这样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能加入新蕊这个大家庭,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有这么多的良师益友,为做好一个带着孩子玩的科学老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瓜沥二小赵熠)
TOP
32#

    星期二参加了在江南小学举行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的专题研训活动。观摩了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位老师对三节课知识的衔接,有承上,有启下,连贯性强,很有创新性。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由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堂课本是上起来非常难,内容也比较乏味。但是陆老师课堂设计的非常巧妙,总是能在和合适的时机点燃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想这这是一堂好的科学课最重要的地方。
    下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他对三节课的精辟点评让我们看到了课程中蕴含的革新理念,对于像傅科摆这样的抽象问题,应当我们应当去繁留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化成可见的实物,让学生自主理解、概括出科学知识。三位老师的课堂创新及喻伯军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也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向这些优秀的教师靠拢。(临浦一小高青)
TOP
33#

 

谁先迎来黎明——相对运动环节的反思



      虽然通过多次的试教但在今天的展示课中对相对运动难点的突破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由于让个别同学走路观察坐着的同学的运动状态,使多数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相对运动,从而不能很好的理解,更别说把这个抽象的知识点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动联系起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谈谈亲身体验过的实例,最开始学生联系不到例子教师可以展示汽车向前进,窗外物体向后移的视频。由于此知识点较难,可以在黑板上标注,车上的人认为的景物运动方向,车外看来车内人的运动方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我们观察的角度在哪里?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观察的角度又是哪里?从而就能把知识又回归解决核心问题——地球的自转方向。


 


                                                                                                              (江寺小学——张琴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4 20:00:22编辑过]

TOP
34#

第一次新蕊的独立活动,这一次在江寺小学。早上,三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三节各有特色的精彩纷呈的科学模拟实验课,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下面,我就第一节课“谁先引来黎明”中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这一教学环节说说我的理解与思考。首先,张老师显然对于这一环节这一教学内容作了前期非常充分的准备。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尝试走走观察,让学生观看视频—车上观景,来让学生充分得感知相对运动的物体的方向。而我觉得这是我们科学课上最大的也是最必要的特色,让学生动脑,动手,甚至动全身;让学生用眼,用耳,甚至用全身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科学的奥秘。在本节课的开展中,这些也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觉得任何有利的教学器材,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维思路出发。我们该思考的不是怎样更好的更有利的去完成教学目标,而是怎样更浅显易懂得让学生去学习学习目标。那么,在这里,1、我觉得在思考环节中,可以布置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但却明确的任务给学生,比如说:同学们在奔跑的时候,你觉得旁边树木是怎么在运动的?同学们在上学路上的过程中,你们旁边的路灯它又是怎么运动的?2、在行为感知环节中,也可以改变单独让某几个学生上来走走的环节,可以让老师当太阳,其他同学当成地球,绕着太阳走一圈,如果你从西往东(从左往右),那么老师的方向是怎样的?3、视频中展示汽车向前走,而窗外的景物向后移这一环节也非常好,正如杨老师所说的,可以在黑板上标注,车的运动方向,车上看景物的运动方向,这样也许更能帮助学生去理解,以及去影射地球公转和太阳的东升西落。这就是我对于这节课的一些小小的想法与感悟。

                                                                                                                  
                                                                                                                          (云石小学  邵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9:28:29编辑过]

TOP
35#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活动于2015年10月14日在江寺小学举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0:10:38编辑过]

TOP
36#

1.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2.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及学习单
3.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教案及记录单

1.张琴琴《谁先迎来黎明》.rar (, 下载次数:128)

2.李梦琼《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rar (, 下载次数:89)

3.张晓《月相变化》.rar (, 下载次数:1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0:24:31编辑过]

TOP
37#

10月14日,今天是第一次新蕊的独立活动。早上,张琴琴、李梦琼、张晓三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三堂非常生动的科学课,三位老师都以宇宙单元中的某一课为例,这是整一册也是3-6年级科学课的一个难点。
下面我就对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首先张老师充分结合实物和图物,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地球,分别标出了它们的自转方向,由抽象变具象,这比起凭空说教式的灌输给孩子要更加具体和形象。“相对运动”这一概念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张老师在讲解相对运动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让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去走了一下,针对个别同学,其实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不能够理解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墙壁一侧画一个太阳,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桌绕几圈,在走动的时候观察周围静止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张老师给学生看了汽车向前的视频,观察窗外的景物向后移动的这一环节非常好,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再提供更多的视频,比如说上下电梯,旋转木马的视频,并且在黑板上板书,车往前,景物往后;旋转木马逆时针,景物顺时针等,从而引出太阳东升西落,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这就是我对这一节课的简单理解。(金山小学 冯水金)
TOP
38#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在课堂舞台上展风采,势必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劳。这次在江寺小学举办的新蕊教师研训活动就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三位教师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位教师经过多次修改教案、磨课,将精彩的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为年级最难,单元最难的相对运动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张老师请个别同学转圈体验了相对运动,正如教研员杨老师所说,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了几位同学所诉说的感受,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如果让每位学生都经历这个过程,无论时间还是场地都有所限制,那么我觉得换做老师手持摄像头绕同学们转动,直接将镜头画面切换到屏幕上能让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眼睛来体验这个过程。

     另外,个人认为李老师学习单上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两个学说比较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整页资料后将异同点进行记录。由于学生书写速度、理解能力有差别,进行的时间比较久。那么我建议将题型改为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关键词,那样可以缩短学生书写所花时间。同时鼓励学生间进行结队互助,让完成速度快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位老师的课堂各有千秋,每次教研活动都是对自己的鞭策,看着同行们为了提升课堂而不断拼搏,我有何理由不奋起努力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1:01:57编辑过]

最后编辑凌启煜 最后编辑于 2017-09-29 09:10:44
TOP
39#

精彩!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活动报道和照片!
做有意义的事!
TOP
40#

     第一次新蕊的独立活动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团体可以说是藏龙卧虎。接下来我就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一课谈谈我的观点。张老师的模型建构可以说让我眼前一亮,就连我都有这个感受,更不要说学生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探索欲望也高涨;正如杨老师所说,最出彩的就是学生的长时探究活动,而在这一环节中,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将整面墙看做太阳,我觉得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解释一下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关系,让学生看窗外感受阳光的照射,感受阳光是从无穷远以平行光线的方式照射到地球上的,因此在黑板上黄色的太阳可以用红色的平行光线来表示更合理,并且在地上的图纸上也用红线标注阳光光线,帮助学生理解;其次,学生探究时手持月球所站的位置和月球真正所在的位置存在一定出入,应加以提醒。每一次参加活动可以说都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用心和付出,让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衙前农小 王冬丽)
TOP
41#

    10月14日,阳光明媚,愉快地参加了新蕊第一次独立研训,互相介绍并认识了以后两年共同学习的同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很高兴与君同行,携手成长。也非常感谢研训的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堂,用辛苦的准备,巧妙的设计,细腻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从张琴琴老师的坐标简化学生的认知难度,李梦琼老师的微课演示时间轴来讲解科学史,还有张晓老师的月相模拟学具,都为我们在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打开了一扇窗,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借鉴和模仿的。既然是研训那么就来说说对我感受最深的一节课中的一个环节——《月相变化》中的实验探究。在实验前张老师为同学们PPT展示了实验的要求,之后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才加入了月相的画法,因此在我们听课老师分组观看孩子画阴影部分的画法各种各样,斜线、涂黑、竖线、横线都有。在学生实验时排成一排观察这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后面孩子被遮住了看不到,所以后面的孩子不断歪着脑袋来看一眼演示的月球学具,对比几个同学的画法有较大的差异。能否让前面的孩子看完之后蹲下或是走到最后让后面的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角度来看月相,又或者让一个人画好,其他人在这个孩子的位置进行观察后纠正。毕竟一排五个人后面的人基本上已经站在了地球之外。有时候静置图片不能很好解释实验步骤,不如先让一组同学演示一次其中难点,或是如李老师一样制成视频播放。试验完成后是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组的观察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找找月相的变化规律而不是在后面直接校对实验结果。这是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还请老师指点,最后还是要谢谢三位上课老师和下午做报告的老师。(所前二小  丁灿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2:49:57编辑过]

TOP
42#

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在江寺小学举行


 


10月14日,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专题研训活动在江寺小学举行。来自全区各校的近20名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员汇聚一堂,研讨小学科学教学新范式之“模型建构课”教学,小学科学教研员杨春晖老师到场指导。


上午,与会者观摩了课堂教学。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层层深入,从表层问题逐步引导指向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把人类认识宇宙的时间线、视野线、感情线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和实验模拟中体验到寻找证据的重要性;朝晖小学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让学生摆脱常规课堂桌椅的束缚,以小组模拟实验观察绘画月相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寻找月相变化规律的这个难点。


课间,每个“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还进行了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加深了成员之间的了解。


下午,首先是新塘小学何佳明老师以《修于心 行于身》为题进行经验交流,他以前辈的身份与“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分享宝贵的经验。让大家明白,想要有所进步,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然后是李梦琼老师为大家作有关微课制作的讲座,详细解说制作技巧。大家对李老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赞叹不已。随后,教研员杨春晖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布置了近期的工作任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2:57:04编辑过]

TOP
43#

      由于近来代课较多,似乎每天是5节课的节奏,家里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娃,没看到活动通知,差点就错过了10月14日新蕊的独立活动。一直很纳闷,杨老师在群里招摄影人员,怎么就不见活动通知。于是活动前一天晚上忍不住就向我们的组员询问。幸好!幸好!果断拿起手机安排自己的课务,向学校请假。然后找来通知一看,一看有一分钟自我介绍,心里又不淡定了,有点慌慌的。我是一个胆小的,不善于表达或表现的人,每回上台发言前,总觉得像要上战场似的。虽然害怕,但是在介绍完了之后,我很想感谢杨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锻炼自己胆量的机会!
      我们新蕊组织就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上午听了三堂课,真是各有特色:张琴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学生踊跃发言,带领孩子们从表层问题聚焦到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李梦琼老师运用时间轴和资料阅读,层层深入,再用微课总结课堂;张晓老师摆脱桌椅的束缚,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就张晓老师这节课说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我觉得张老师用ppt图片示范操作改用视频更好,或者请学生代表示范一遍更具有操作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似乎对于用黄色圆形模拟太阳,月亮的亮面朝向有出入,觉得可以用红色光线代替贴墙上,把整堵墙作为太阳更容易理解呢?
      下午听了何佳明老师《修于心 行于身》的观点报告,杨老师的点评,以及李梦琼老师的微课制作技巧的分享,收获满满的。我们小科新蕊这个组织虽然作业有点多,不过我还是愿意尽力去完成的,因为这些作业都为了我们更快更好的成长!(大同小学   曹高凤)
TOP
44#

今天,我们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第一次研训活动——“模型建构课”的教学研讨在萧山区江寺小学展开。一上午听了三节课,第三节是朝晖小学的张晓老师上的《月相变化》一课。张老师教态自然,不紧不慢,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气氛,课上从一张日历表中的一个特殊日子八月十五引入,提出这一天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后出示各种形状的月亮照片,引出月相概念。张老师先通过具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日、月、地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及运动状态,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月相怎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而进行模拟实验,最后交流研讨,得出结果,整条线路非常清晰。其中在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历时17分钟,这样的长时探究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动手动脑,融入到了这一科学活动之中。不过这一活动张老师在实验前只交代清楚学生要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小组人员间如何协调合作,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干什么,先后流程如何却没提及,以至在实验活动中一些小组其中一个同学充当月球,其余五个同学都在一起观察,排队站到了地球圈子以外很远的地方,后面的一些同学因为视角的偏差,看到的月相就不准确了。而且这个充当月球的同学任务很重,一直要拿着月球移动到位置8的时候,最后其余同学都观察好了,他再这样来重复一遍观察。还有一些同学拿着月球是蹲下来的,跟观察者的眼睛不在一个高度,或拿着月球总不能白色的一边正对太阳,有一些偏离,这样的观察也是不够科学。因此这一块还需要再设计。我觉得可以弄一个支架,高度跟人眼的高度差不多,把月球就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学生从1位置开始观察,一个同学观察好,走掉,第二个同学跟上,依次轮流这样观察,同时月球的位置也相应逐渐改变。这样就不会出现月球位置不准,小组成员任务分配不均,观察到的月相不准确等问题,又省时间,可以尝试一下。(湘师实验小学  沈华燕)
TOP
45#

 


        2015年10月14日我们迎来了新蕊的第一次独立活动,紧凑的一天行程中,获益良多!三位老师都非常优秀,诚如杨老师所说,这么年轻,能上出这么好的课,已经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了。张琴琴老师充分结合实物和图示,把抽象的地理转化为具象,带领孩子们从表层问题聚焦到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李梦琼老师运用时间轴和资料阅读,层层深入,最后再用微课总结课堂;张晓老师将地点设置在音乐教师,脱离空间束缚,并让学生进行了长时探究。


      由于刚好上个学期执教过《月相变化》,所以我对于张晓老师的研讨环节有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想和张老师以及分享。画月相可以改变为贴月相,首先是考虑到学生“画”的规范性,个别学生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或者忽视了PPT上的画法提醒,画出不科学的错误的月相图;其次,研讨环节中张老师单方面的灌输学生8个位置的农历日、名称的方式,可以改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资料阅读或者其他形式,寻找出来,增加趣味性;最后,个人建议可以将一个人的实验记录单的投影改成全班性的记录展示,准备一面大的板,将大部分同学的记录单都粘贴上去,让大家自由观察、比较,最后寻找相同和不同,让研讨更有活力和深度。


【闻堰小学   凌华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6:20:39编辑过]

TOP
46#

     2014年10月14日,我们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第一次活动在江寺小学开展。这一天紧凑而充实,让我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感受到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精妙。

     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整节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谁先迎来黎明,板书图文结合,列举了探究中的各种可能性。再从北京先迎来黎明这一现象探讨本质原因——地球自转方向,难点是相对运动的概念建构,这里的处理可以把教室内比作车厢中,观看前进的车窗外的景物视频,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相对运动的现象。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用时间轴将历史串联,在生动形象的微课中回顾和总结。在学习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请学生演示解说之后,对于科学探究精神的情感升华如果能让学生脱口而出,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将前人的努力铭记于心。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张老师用亲切自然的语态将月相的变化娓娓道来,将课堂的形式做了改变,课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大大的月相变化位置图。模拟实验中,让学生们亲历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过程,从地球上的视角观察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并随时做好实验单的记录。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月相变化及其原因都有了清晰明确的印象。(劲松小学 邵晨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6:58:00编辑过]

TOP
47#

     2015年10月14日,参加了新蕊共同体的首次活动,听取了三节课,学习了两讲座,认识了一帮人。                             听取的第三节课是来自朝晖小学的张晓老师带来的《月相的变化》,整节课以提出问题——探索方法——模拟实验——交流结论为主线,较好的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欣赏赵老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有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始阶段提出了好多紧扣课题的问题,张老师也同时给予了极大的正面评价,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的发展。                                课堂中有一点我一直在思考,其实月亮一半亮一半暗是不变的,只是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不一样罢了,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要重视强调我们人观察月相的地点。第一,张老师为了让小组模拟实验进行顺利,之前是有演示一个农历初一的月相的,并且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在这时可以在黑板上的地球卡片上贴上一个竖直的塑料小人,这样可以更好的说明我们人在地球上进行观察。第二,最后的学习单交流是否可以让学生来说明。而且在学习单上,因为观察地点的不同,小问题又出现了。学习单上右边太阳光照射过来但是下半月的结论确是由圆变却,亮部在左。明明太阳在右,为何亮部会在左?其实,模拟时我们一直地球上观察,得出的结论是没错的。但当将学习单展示的时候,我们作为观察者观察的地点变到了宇宙中,所以就会出现学习单上的问题。要不要和学生讲这个问题,怎么和学生讲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长沙小学方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18:29:22编辑过]

TOP
48#

     昨天的活动与90学时的时间冲突了,但又不想错过这样难得的活动机会,故向90学时老师说明情况后,急急忙忙赶去江寺小学。很遗憾还是错过了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不过还好赶上了李梦琼老师执教《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张晓老师执教《月相变化》。两位老师都上得很精彩,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下面我就主要来说一说月相变化这一课,观察月相变化这一环节的设计。张晓老师别出心裁,在每个小组的下面都有一张方位图,让每个小组分别来模拟。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全员实验,又解决了全班实验时每个学生之间位置上的视觉差异问题。实在是一举两得!但在实验的过程中,整个班级看起来还是有点乱,组太多,一个老师很难照顾过来,我也发现身边的一个组没有实验,而是直接通过想象画月相,这是很遗憾的。我想老师可不可以在实验之前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再跟学生强调一遍。让组里每个学生都边观察边画。
TOP
49#

       2015年10月14日,我们在江寺小学进行了“新蕊”的第一次独立活动,非常高兴结识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
       上午听了三节精彩的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在三位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我们受益良多。下面我就张晓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月相变化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老师难教,学生难理解,而在张老师悉心引导下,感觉变得非常有意思。张老师在出示月球的时候先让学生看到整个白色的月球,在讲解由于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后,再拿出半黑半白的月球,一个简单的细节,显示了张老师的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张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新月所在位置的时候用的是立体的月球,再让一位学生观察看到的月相,现实中我们看不到新月,在这里利用了立体的月球,成功破解了学生对新月的陌生感,让学生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有一个“全黑”的月亮。在长时探究的过程中,张老师设计的地上的大的模拟图非常巧妙地把学生置身到观察的角色中,深刻的体会到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感受到月相变化的原因。不过我觉得应该更加强调观察者的位置是在地球上,面向月球观察,也应提醒举着月球的同学,模拟时把月球应处于相应的圆圈内。尽管张老师强调了贴了太阳的整面墙都是代表的是太阳,仍有部分学生不理解,导致在模拟的过程中,有学生讲月球的亮面朝向贴着太阳的位置,而对观察的结果有所影响,是不是在大的模拟图上标出太阳光线更加合理,值得考虑。这是我的一点点思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衙前二小   邹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5 21:46:03编辑过]

TOP
50#



10.14在江寺小学参加了“新蕊共同体”第一次的独立活动——“模型建构课”的教学研讨。上午三节课中有几个地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李梦琼老师以时间轴为主线制作的微课来回顾和总结关于地球运动的探究史,脉络清晰,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科学家从古至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第二个是张晓老师改变课堂的形式,直接用一张月相变化位置图,把抽象的月相变化转为具象。另外,第一节课张琴琴老师的《谁先迎来黎明》通过聚焦问题-模拟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生活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谁先迎来黎明,张老师在黑板上用箭头标注学生提出的两种自转方向,化抽象为具象,方便后面排除自东向西的可能性,对学生而言通过相对运动排除自东向西转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是否可以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压缩时区教学的内容。这一天的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都带来很新的上课思路,午后的两个讲座何佳明老师的“修于心行于身”和李梦琼老师微课的制作,涉及内容跨度大,信息量也颇大,但是回来后整理笔记,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TOP
51#







20151014,我们第二期的“新蕊”教师共同体教研活动在江寺小学举行。上午听了两节精彩的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最后本人执教了《月相变化》一课。看了同仁们对我的课作了中肯的评价,并对课中的某些环节提出了修改意见,本人非常感谢。首先,我简单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从谈话开始以农历十五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月相的感知,产生月相与农历之间的联系,课的导入引出两个问题,也是本课的重点,因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在没有上前一课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这是为下面月球的模拟作的铺垫,从白球到黑白球,从球体的模拟到黑板的平面模拟到最后的小组立体模拟,使学生脑海建立起整个月相变化的模型。其次,说说我在设计中的困惑:1)在讲解小组模拟时,考虑过用图片还是视频,图片需要对实验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讲解清楚,若用视频则太直接,显得模拟失去了一些探究性;2)小组在观察实验时,是一个接一个地观察还是一起观察,因为在观察过程中是要画月相的,不知学生观察完月相后离开是否还能将看到的月相画下来,若一起观察后面的学生被前面学生有些挡住了观察的视线,使得观察的角度会有些偏差;3)交流,这部分困惑最大,如仅仅是从所画的月相来得出规律也不难,将所画月相贴出来进行交流,但是还需对所画的月相的一个名称与时间的认知,这是学生的一个空白,需要讲授但形式需要改进。最后是一个不到位的地方,忘跟学生讲讲画图的技巧,这是很有必要的。谢谢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继续努力,多向你们交流与学习!  (朝晖小学张晓)



 



TOP
52#

2015年10月14日,跌跌撞撞地参加了新蕊第一次独立研训,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希望能够在接下去的两年内共同成长。非常感谢研训的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堂,让我思考良多。三节课中,对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印象深刻,这节课内容多,学生难以理解,对于月亮亮面的朝向和变化很容易搞混,特别是下半月的观察。十分欣赏张老师的课,精彩纷呈,教学效果良好,亮点突出,听完后发现了几个小问题,第一,在分组观察实验中,张老师才加入了月相的画法,孩子画阴影部分的画法各种各样,斜线、涂黑、竖线、横线都有,对于认识亮面变化有一定的阻碍。第二,在学具上能否加上农历日期,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农历其实不是很了解,农历与月相对应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实验中不断强化,也有助于最后汇报时候的理解和升华,更容易总结出规律。第三,在实验讲解完之后,学生这时候的模型还没有完全构建好,可以让一两组同学来演示一下,针对学生演示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强调,让学生完成模型建构。通过听课反思,我觉得这些问题也是我在自身教学上存在而未改变的。(瓜沥二小赵熠)
TOP
53#

2015年10月14日,我们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第一次独立研训活动——“模型建构课”的教学研讨在萧山区江寺小学展开。听了两节精彩的课,自己也非常荣幸参与执教了一节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本人(宁围小学李梦琼)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下午还和同仁们分享了微课制作经验,非常感谢杨春晖老师给我的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更开心的是从杨老师和其他同僚们的交流和建议中学到了很多,真是收获满满,本人非常感谢!下面我来简单谈下自己这堂课中存在的问题: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时用到了“预约”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公平的感受,以后课堂上我会避免出现类似情况。2.辩论环节中引导语的指向性有待增强,思想碰撞的效果不明显。比如“托勒密和哥白尼分别是如何来论证自己的学说的?”此外,资料中给出的三个观点我只挑了2个观点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我是希望学生在共同观点的不同解释以及不同观点的不同解释中体会学习,而在此环节没有让学生感受透彻的情况下,其实可以让学生继续辩论第三个观点的。3.部分原本设计好的小环节忘记加入,比如学生了解天圆地方说后本打算问学生:“如果人们生活的环境不是平原居多,地球在他们的眼中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于现象和观点的建构意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课,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而我做的课前努力还远远不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朝着专家型教师靠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宁围小学李梦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6 8:52:14编辑过]

TOP
54#

      10月14日,很高兴参加了在江寺小学举办的第一次新蕊的独立活动,通过自我介绍我认识了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更多的人,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能有这个机会加入这个大家庭。虽然有的老师教龄已经好几年了,有的老师还只有第二第三年。但是大家想相互学习的心是一样的。也确实是每一次听课都能有所收获,每次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三位都是新老师,却都上出了自己的特色,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张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模拟实验后交流汇报结果,每个小组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地球自西向东转时北京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后,这时,张老师紧接着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一致认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你有什么样的证据?”有学生说“因为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是怎么将太阳的东升西落联系到地球自西向东转这是每堂课的难点。张老师是采用叫几个学生上来行走体会相对运动,这一活动很不直观,也很局限,仅仅只有在走的同学有所体会,况且上去走的有个同学第一次还说错了,可见这个活动没什么效果。而且,张老师在讲这个的时候采用的是语言描述,我认为学生的想象力有限,语言也不直观,学生无法一下子转化过来。我认为可以直接看车子行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观察点    观察到
车内           景后退
车外           车前进
地球           太阳由东到西运动
太阳           地球由西到东运动
由车和景的相对运动迁移到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并且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现,这样我想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一些。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大园小学 胡璐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6 11:37:17编辑过]

TOP
55#

     10月14日,第一次新蕊的研训活动在萧山江寺小学举行,似乎每次活动的时间总是很不巧地发生冲突,第一次由于调动原因需在那日办好凋令,第二次由于学分原因参加了短期培训,一次次错过了新蕊的活动,也错过了各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但对于刚入科学学科的新手来说,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如何处理重难点,把握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度,学生会在怎样的教学方式下对科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尽管如此还是时刻关注着新蕊的动态,在空余时间学习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对第一堂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很有感触,真正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模拟探究中帮助学生理解,涉及到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地球仪模拟地球转动观察拉萨和杭州哪个地方的人先看到阳光有没有自然现象可以支持这两种猜想的其中一种?地球自西向东转,我们居然看到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的。”在探究中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相信学生会掌握地更好。
TOP
56#

 

20151014日,因故我未能参加现场的听课活动,但是我们整个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却是一个非常有心的团体,把上课的过程都录制下来,让我能够身临其境,进行学习。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团队中默默付出的他们,也感谢教研员杨老师的细心指导。这次教研活动分为三节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


回顾着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我不难发现,在张琴琴老师的课上的坐标简化学生的认知难度,李梦琼老师的微课演示时间轴来讲解科学史,还有张晓老师的月相模拟学具,都为我们在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打开了一扇窗,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借鉴和模仿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课的使用,现在全民微课,教师的微课比赛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在运用的却不多,因此李老师的课上,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我们不是因微课而微课,而是为了学生而微课。


此外吸引我眼球的还有张晓老师的实验器具,自问自己是不会为了一节课而如此精心准备,自己也学习到了,以前总是觉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问题多多,没有按照要求实验,却没有从自身出发,也许自己的指令就没有清楚。在实验前张老师为同学们PPT展示了实验的要求,之后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才加入了月相的画法,因此在我们听课老师分组观看孩子画阴影部分的画法各种各样,斜线、涂黑、竖线、横线都有。这是自己应该学习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金山小学  倪弯弯

TOP
57#

      我想10月14日那天,我错过了很多,很遗憾没能在现场听到这么精彩的三节课。还好多谢方佳老师将教学视频放到了网上,供我们观看。视频中的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缺乏灵感闪现,活动有序而不缺乏科学趣味,真的很想到现场一起参与。下面我就张晓老师的课发表一些观点。1、在画图表示看到月相时,孩子有用到斜线、涂黑、竖线、横线等,有点眼花缭乱,事先可以统一标准。2、学生接触模拟实验的次数还不是很多,对黄色圆形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了月亮的亮面朝向半段出错,我觉得何不在墙上挂一副太阳的画像,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懂。哈哈,不过我就纸上谈兵,张老师上课上的比我棒多了,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        
                                                                                党湾二小   吴彬
TOP
58#

      非常遗憾没能参加2015年10月14日的第一次新蕊教师研训活动,错过了张琴琴,李梦琼和张晓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幸好,新蕊教师成员把上课的过程都录制下来了,供大家学习,探讨。在此,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上午三节课分别是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下面我就以张琴琴老师的课堂发表下自己的看法:1.教学引入合理。张琴琴老师以旅游西部城市作为引入点,展开课堂--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对于旅游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2.活动一,6个问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知识水平。3.我觉得活动一中讲到得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对基础差的孩子未必能搞懂两个转法的区别,如果讲解下会不会更好?4.相对运动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我不知道如何讲解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看了张老师视频及上面几位老师提到得杨老师点评,让我收获很大。
     每一次活动可以说都让我受益匪浅,三位老师的精彩表现鞭策着我要更加努力。——临浦一小 高青
TOP
59#

2015年10月14日,第一次新蕊的研训活动在萧山江寺小学举行,因故我未能参加现场的听课活动,但是我们整个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却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他们把这三节课都录制了下来。这次教研活动分为三节课,第一节是江寺小学张琴琴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第二节是宁围小学李梦琼老师执教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三节是朝晖小学张晓老师的《月相变化》。
三位老师都在各自的课上展示了他们的特点。在第一堂课上张琴琴老师利用坐标简化学生的认知难度;第二堂课上李梦琼老师的微课演示时间轴来讲解科学史;在第三堂课上张晓老师所使用的月相模拟学具,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湖滨小学孙超)
TOP
60#

昨天在新街小学举行的研训活动,三位上课老师都各有风采,令我又学到了很多。针对富老师的《种子的萌发》,整节课结构清晰,主要有两个环节:1.认识种子内部;2.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性。两个环节两个活动的开展使得本堂课的科学概念落实到位。学生通过粘一粘、画一画、认一认自主探究种子内部结构,教师设计的学习单完美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经历从解剖、观察到记录的过程。中间通过完成第一个活动才能领取第二个活动的材料这一手段,通过实验材料的有效控制,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有效调节。整节]课让学生感受到种子萌发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经历了生命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发展的兴趣。                      (衙前农小        王冬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