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61#

4月19日,我们新蕊、骨干教师在新街小学参加了研训活动。一上午听了三节课,分别是《污水和污水处理》、《种子的萌发》以及《掌上花园》。第二节课《种子的萌发》富老师主要进行了两个活动:一是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二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种子萌发后生长的过程。整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通过对种子剥一剥,粘一粘,画一画,认一认,学生很好了掌握了种子的内部结构:包括种皮、胚根、胚芽、子叶。通过资料阅读的活动,学生很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种子的发育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也很好地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如果在最后子叶的发育过程能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到,效果可能会更好。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沈华燕
TOP
62#

       4月19日,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团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又是内容丰富的一天,通过一天的学习,我又学到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三堂观察探究课,令我感触比较多的是凌老师的《掌上花园》。出于个人喜好原因,我也是比较喜欢多肉植物的,家里也在养,因此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充满了期待。
       凌老师的观察探究活动设计的很有层次性,由外在的观察到通过解剖去观察叶子的内里,再由观察所得去思考多肉的结构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最终指向的核心概念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进度条的形式既是一种即时评价学生的方法,也很好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利于把握整节课的节奏。最后的四个锦囊给学生提供了有用的养殖多肉的技巧,让学生对养殖多肉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听了课以后,我认为有几个地方还可以改进一下:
       1.课堂的开始阶段节奏太快,不仅是教师的语速太快,在介绍多肉品种的时候也太快了,而且介绍的种类个人认为可以再少一些,播放图片的时候可以再稍加停留。所以我认为介绍多肉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先放三张漂亮的掌上花园的图片,再拿出其中一盆,认识这一盆中的几种多肉,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
       2.教师在本课开始就把这堂课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介绍,这样设计很清爽,但是学生听的不是很明白,我认为课件上可以把接下来的流程单独做一页,这样听课的老师也会很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
       3.学生活动完后就是汇报交流了,这一环节交流形式比较单一了,就是一位学生照着他们的学习单念,一位学生把他们的植物绕教室展示一圈,而且这样的展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没办法认真仔细的听汇报内容了,可以借助投影仪展示学习单,植物图片放大贴在黑板上。我认为这里挑选4—5组学生汇报就差不多了,可以不一样的选几组,一样的选几组,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例如提问共同点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哪里,你喜欢哪一种……
       以上只是我在听了这堂课以后的一些所思所想,我们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进步。(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63#

        4月19日在新街小学举办的教研活动,让我们领略三位优秀女老师的教学风采,李梦楚老师执教的《污水与污水处理》、富燕飞老师执教的《种子的萌发》、凌启煜老师执教的《掌上花园》,三堂课都是以“观察”为主的探究课。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三位教师的基本素质高,她们在授课过程中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高;教学理念先进灵活,面向全体。 再者三堂课都是精心设计, 教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备教材备学生还备教具,教具的准备相当充分,实验过程中教具的发放也很高效。最后,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精致, 纵观整个过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充分预设,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形成科学的概念、技能、情感。(闻堰小学   凌华华)
TOP
64#

新蕊活动(新街小学)有感

   19日一天的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李梦楚老师执教《污水和污水处理》的课堂让学生体验了滤芯的设计和制作的乐趣;富燕飞老师执教《种子的萌发》的课堂中设置了一些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两位老师的课堂值得我好好学习。    课堂设计分为多肉植物名称认识(7分钟)、一种多肉植物的观察描述与汇报(26分钟)和种植技巧(7分钟)三个部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预留给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有老师觉得本节课的知识点浅显,选择四年级的学生更合适。之所以选择五年级,他们学习了三年级动植物观察、四年级油菜花解剖,这些知识都是观察多肉植物时所需要的。观察活动分为两个项目:“体检”和资料学习,一个活动:多肉植物叶片解剖。学习过程有递进性,也具有验证性,学生可以更加了解多肉植物叶片肥厚的特点及原因。
    《掌上花园》是我第一次挑战观察拓展课,主题是多肉植物的观察和描述。小组讨论和杨老师的点评指出了课堂中存在的不足:课堂导入过于急躁、成果展示形式单一、知识普及缺少互动性。我会对教学设计进行再设计,同时也要多锻炼自己,避免出现在众多老师面前上课时会紧张而语速加快的缺点。              
最后编辑凌启煜 最后编辑于 2017-09-29 09:11:31
TOP
65#

       4月19日在新街一小举行了研训活动,这也是我们新蕊共同体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这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以小学科学教学新范式之“观察探究课”位主题的教学研讨更是激起了思维的火花。三位老师执教的探究课各具特色,思路别具一格,过程清晰明了,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富燕飞老师执教的《种子的萌发》不论是从教学过程的处理还是概念网络的建设都环环相扣、入木三分。教学环节从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各部分的变化,层层递进,节奏紧凑。在这节课中,我的收获和体会如下:
      1、方向明确。通过富老师的细心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观察探究,并且在观察时认真专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
      2、概念明晰。通过板书图文结合,学生能从观察和阅读中发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
      3、情感升华。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富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粒种子,一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喜悦的惊呼,其他的学生也翘首以盼。小小的非常常见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十有八九会被孩子们忽略,但在课堂中细细探究之后,种子的形象被赋予了科学的色彩,仿佛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此外,在探讨种子各个部分的变化时,一部分学生对子叶的变化不是十分清楚,如果能够结合实例或者图片视频或许更有说服力。(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66#

      这次的活动内容很丰富,三节课,小组评课,读书交流,每一项都特别出彩,我也收获良多。首先三节观察探究课,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上这类课的方向。第一节课污水与污水处理由李梦楚老师执教,李老师对污水处理器的设计特别好,很方便学生开展设计研究。今后教学中可以借鉴。种子的萌发一课富燕飞老师让学生对对种子进行解剖,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看到了种子的内部结构,一举两得!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另外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种子的各个部分最后发育成什么,最后还把蚕豆种子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探究,更是科学的延伸,掌上花园这一课,作为拓展课其实执教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凌启煜老师还是完成的非常好,让学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多肉,还通过多多肉的解剖,让学生了解到多肉的内部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后面的小组评课也对三节课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TOP
67#

     4月19日,来自全区50多位新蕊、骨干共同体成员参加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活动,观摩公开课和分组讨论。杨春晖老师莅临指导,总结本次研训活动,并对下阶段的工作作出了布置。其中第一节课《污水和污水处理》给我印象最深。李梦楚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清晰,一环紧扣一环,教态很自然,上课的气场很强大,当然图文结合的板书对学生的生成性效果也比较好。另外看的出来李老师很用心,教学设计很精致、材料准备很充分。关于这一课的公开课,我第一次听,也学到蛮多,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个滤芯来完成对水的初步净化,通过这一活动的安排,很好得突破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能比较清楚的了解水净化处理的各个环节。最后,提下个人小小的建议,在情感培养方面可以有所拓展,对于净化处理过后的水未必都可以直接供人类使用,通过体验自己制作的简易净化器的不易体验生活中对污水净化处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也让学生感悟我们需要保护水资源。
TOP
68#

  4月19日,作为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员,我参加了在新街小学举行的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活动动。一天下来活动满满的。上午我们听取了李梦楚老师执教的《污水与污水处理》、富燕飞老师执教的《种子的萌发》、凌启煜老师执教的《掌上花园》,三堂课都是以“观察”为主的探究课,三位教师也各有各的风格与特点,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主要讲讲第一节课《污水和污水处理》,李老师把整节课主要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自来水和污水,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第二是讨论导致污水产生的污染源,了解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第三则是制作简易的污水处理器,或者说进行污水处理实验。而最后一部分也则是这节课的重点和亮点,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的材料,自己讨论来设计自己的方案,最后来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出相对而言最好的方法。当然,我觉得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与探究,分析反馈后的对于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学习,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因此,整节课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而我们科学课就是希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与思维的目标。
                                                                                                                    
(云石小学  邵林)
TOP
69#

        4月19日,我们新蕊、骨干教师在新街小学参加了研训活动。上午三节课,分别是李梦楚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富燕飞老师的《种子的萌发》以及凌启煜老师的《掌上花园》。三节课都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主要谈谈李梦楚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李老师的课堂轻松大气,环环相扣,学生的参与度高,在制作滤芯一环节中可以看出学生有较多的思考,思考选取哪几种材料,思考按照怎样的顺序才能更好的把污水过滤干净......通过建议滤芯的制作设计,可以看出李老师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用容易的到的原材料:塑料瓶,细沙,碎石,活性炭,棉花,棉布等把严重污染的水初步过滤,从视觉上来看,实验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实验后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老师提到有的小组净化的效果不好,建议强化滤芯制作方法的指导,我倒是觉得像李老师这样让学生自主选取材料和排列顺序就非常好,充分体现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的小组净化效果好,有的小组净化效果不好才是真实的反应,才能在后面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才会主动寻求改进的空间。
                                                                                                                                                                                                                      衙前二小         邹婷
TOP
70#

4月19日,我们新蕊、骨干教师在新街小学参加了研训活动。上午三节课,分别是李梦楚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富燕飞老师的《种子的萌发》以及凌启煜老师的《掌上花园》。三节课都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主要谈谈李梦楚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每位教师都各有特色,李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富老师的课堂体验的生命教学,凌老师的课堂感受了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金山小学倪弯弯
TOP
71#

4月19日,参加了新蕊和骨干共同体的活动,一共听了三堂课。现在主要对第三节课,凌启育老师的《掌上花园》做一定的思考与分析。
优点:1、《掌上花园》主要的内容是有关于多肉植物的观察探究学习,属于科学课本之外的拓展内容,利用已有科学观察技能去探索未知并且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科学概念与科学技能的目标完成到位。课堂中学生对于种植多肉真的是跃跃欲试,可见有效把握学生兴趣是科学教学的比较关键的方面。
2、课堂中利用简单的几个磁铁,起到激励学生认真快速安静完成实验的作用,简单的操作,作用很大。
3、实验中,时间较长,但从学生汇报的成果来看,观察是认真的,给予学生资料阅读,在遇到问题时,资料起到关键作用。
思考与改进:1、在科学概念和科学技能的基础上,教师教授养殖多肉植物的方式方法,再升华一些环境问题知识可能更有利于科学情感态度的发展。
2、课堂中的激励措施,到最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长沙小学方佳)
TOP
72#

    4月19日,我在新街小学参加了新蕊和骨干的共同体活动,一共听了三堂课,收获不少!三位老师自身素质都比较高,值得我学习借鉴。下面我就李梦楚老师执教的《污水与污水处理》作一些思考和分析。
    李老师的课堂大气,思路十分清晰,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目的性很强。评课时听到不少老师建议课的内容再丰富些,我个人觉得一堂课40分钟有限,想要学生在课堂里真正有所收获,那么老师必须事先定好这堂课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将要训练的技能落到实处就好。一节课要同时保证厚度和深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十分高。我觉得我目前先要学习的,就是将课的核心目标努力落实。
    另外,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困惑:难道课堂实验一定要成功的吗?就像李老师这堂课,先放手让学生做,再进行指导,不正是在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的表现吗?这个污水处理我个人觉得学生应该很少人有体验,李老师这样先给孩子们创设体验,实验结果有的小组成功,有的小组没有成功。李老师机智地将这一现象先回避,到最后再引出问题。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
    为什么非得保证实验成功呢?
我反复想了之后,觉得有这样两点是我们要努力创设成功实验的理由:
    1、多给孩子们带去实验成功的愉悦感,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2、搜集证据,秉持观点,科学论证。                                                  
如果是站在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那么我认为努力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努力保证实验成功,万一失败了,老师也不必慌了阵脚。科学家的实验也是在失败中一步步迈向成功的。给孩子一些失败的体验,反映出科学家在实验中的一些真实情况,也是可以的。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我们老师给孩子们创设的实验体验,要成功的次数多于失败的次数更好。 (大同小学  曹高凤)                                                                                                                                                                                                                                                                                                                                                                                                                     













最后编辑曹高凤 最后编辑于 2016-04-22 13:36:55
TOP
73#

       新街小学的教研活动紧凑而活跃,是一次让人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观察探究课的教学,分别展示了《污水与污水处理》、《种子萌发》、《掌中花园》这三课,都各有亮点,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拓展性课程的《掌中花园》让我印象深刻。《掌中花园》不是科学课程中已有的,而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的,这是以后我们都将面对的,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和示范。下面讲讲我对这节课的几点感受:一、流畅。执教的凌老师通过简单介绍名称,观察一株多肉植物,阅读多肉百科,解剖一片多肉叶片让学生了解了多肉植物,明白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道理,知道了多肉植物的生活习性。整个过程环环紧扣,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二、竞争。凌老师运用黑板一角设置的三条进度条,很好的管控和评价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老师没有说比赛,但是每个组的学生都在暗自竞争,课堂积极,快速紧凑,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材,凌老师的学习材料反映出老师的多才,十二种之多的多肉植物,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实物比图片的效果要好的多,也在另一方面激起了学生认识更多多肉植物的兴趣。可惜由于实物投影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全面地看看其他多肉植物。                                                                                                                                                
反思:既然我们通过整合三四年级内容来认识多肉植物,是否可以在课结束之前提上一句,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一下你家里面的一种植物,也不一定要限制在多肉植物。利用学过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所前二小  丁灿标
最后编辑八爪鱼 最后编辑于 2016-04-22 13:41:47
TOP
74#

4月19日,参加了新蕊和骨干共同体的活动,一共听了三堂课。现在主要对第一节课,《污水与污水处理》做一定的思考与分析。
       李老师台风大气,设计思路清晰,材料准备充足。特别欣赏李老师污水的处理这个设计,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设计中,课堂都是尽善尽美,保证学生实验一定要成功,给与学生过多的指导,探究变成了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做实验去验证。李老师给了适当的指导说明后,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尝试。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的出现错误,积极动脑,马上改进。尽管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有很多组没能完全设计制作好,但通过李老师分析成功小组经验,孩子们想法在别的组得到了实现,课后也保持着高涨的探究热情,李老师的板书设计精美,利用磁贴,直观的展示了孩子们的设计,一目了然,协助突破重难点。
       当然实验中更多的还是需要给孩子一些成功体验,设计改进好实验材料,帮助孩子突破思维的难关,减少无关的干扰,系统化的呈现材料,放手让孩子去做。

任伯年小学赵熠

TOP
75#

4月29日,在新街小学开展了小学科学研训活动。我聆听了三节课,分别是李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富老师的“种子的萌发”,以及凌老师的“掌上花园”。这次研训活动研讨的是观察课,我在这次研训中受益颇多,对观察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
“污水和污水处理”亮点:1、重视学生小组合作观察
                                       2、观察时采用对比方法使现象更明显
“种子的萌发”亮点:1、科学知识掌握扎实
                                2、素材提供丰富
“掌上花园”亮点:1、选题新颖
                            2、学生观察积极性高
而且这三节课都让学生课外在持续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观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江寺小学   张琴琴
TOP
76#

         4月19日,我们在新街一小参加了有关“观察探究课”研讨的教研活动。首先非常感谢李梦楚、富燕飞、凌启煜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3堂精彩纷呈的科学观察课。三堂课都有各自的特色,这里我主要对第一节《污水和污水处理》讲讲自己的一些看法。从知识概念的方面来讲,学生们先通过观察污水和自来水能过发现污水在颜色、沉淀和气味上具有一定区别。然后通过观察污染源的资料框架图知道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净水器滤芯的选材、设计、制作、使用以及交流知道了污水是可以净化的并且滤芯材料的孔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安放效果最好。但在最后进化后的污水与自来水比较的环节中没有展开,沉淀和过滤只是物理处理,要达到饮用的标准还需要进行消毒灭菌这个步骤。从技能能力方面来讲,学生们通过净水器滤芯的选材、设计、制作和使用掌握了用过滤和吸附的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杂物,通过各小组净水实验成果的分析提高了科学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从情感态度方面来讲,学生们通过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框架体会到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通过自制净水器进行净水实验发现了污水的处理有着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珍惜水支援保护好自然环境。         (党湾二小   吴彬)
TOP
77#

       4月19日,参加了小学科学新蕊、骨干共同体的研训活动,听取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观察探究课,很有收获。特别是富老师《种子的萌发》一课,整个教学设计流畅:从认识不同种种子进行课的导入,具体以蚕豆种子为例,出示种子和植株两图,很顺畅的揭示了课题。富老师设计的记录单精致巧妙,学生观察、解剖认识种子的结构,把观察种子的结构的所有内容给予这张记录单。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经常把胚根和胚芽的结构和种子的结构与植物的各部分联系混淆,而富老师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了胚根、胚芽和子叶,教学效果明显。富老师的上课思路清晰,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值得学习的。(朝晖小学  张晓)
TOP
78#

     4月19日,我参加了《新街小学承办的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骨干教师共同成长体》研训活动,上午三节课,分别是李梦楚老师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富燕飞老师的《种子的萌发》以及凌启煜老师的《掌上花园》。
     李梦楚老师执教《污水和污水处理》的课堂条理清晰,引入直截了当引人入胜,让学生体验了滤芯的设计和制作的乐趣;富燕飞老师执教《种子的萌发》的课堂中设计非常巧妙,设置了一些列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同时准备了很多种子发芽过程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种子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过程,看得出来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非常值得学习,而且教态亲切,全程微笑面对学生,让本来烦躁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课程最后给每个学生布置了课后任务,还送了学习资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凌启煜老师的《掌上花园》内容不是教材中的,很有新意,教授了多种多肉植物,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只是开头引入过快,不够足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发言机会较少,如果语速再放慢点,开头引入再多加设计点,相信效果会更好。                                                       【宁围小学   李梦琼】
TOP
79#

       “观察探究、接近生活”是我4.19参加了在新街小学举行的小学科学研训活动以后最大的感受。三位老师准备三堂耳目一新的观察探究课是《污水与污水处理》、《种子萌发》、《掌中花园》,各具特色,都为我们展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特别是《掌中花园》选择的观察对象贴近学生生活,基本都有护养的经验,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整个教学设计流畅:从开门见山导入介绍多种多肉植物,给出学习单,明确观察任务,再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与阅读资料,每个组上台展示小组观察成果,一气呵成。整个过程利用黑板上的进度条显示每个组的观察进展,有效的评价各个组的观察过程。这个内容是对于书本知识的拓展与开发,值得我借鉴和学习,今后我也会以此为榜样,努力开发拓展性从课程。    萧山区金山小学 范益飞
TOP
80#

4月19日,参加了小学科学新蕊、骨干共同体的研训活动,听取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观察探究课《污水与污水处理》、《种子萌发》、《掌中花园》。
      我主要对第二节《种子萌发》一课讲讲自己的一些看法。整节课结构清晰,从认识种子内部到.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性。通过粘一粘、画一画、认一认自主探究种子内部结构让学生很好地动手动脑,对观察实验做到了很好的诠释。对种子,教师设计的学习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们经历从解剖、观察到记录的过程。通过完成第一个活动才能领取第二个活动的材料这一手段,通过实验材料的有效控制,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有效调节。对于种子的解剖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生命起源,发展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情感。                                      (新街四小  孙林建)
TOP
81#

        4月19日参加了在新街一小举行的新蕊骨干研训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以课堂观察探究为主题。三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各有特色,但都紧紧的围绕着一个主题,如何观察。我们的科学是一门启蒙课,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手段,对于小学的孩子们而言,正确的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是学好科学的关键第一步。三堂观察课基本都是观察并完成设计表,即观察和记录是连在一起的,记录是为了让观察更有意义。我想如果每堂课都能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并有效记录,四年下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大大提升。只是平时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纪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总有那么一些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天性使然,会无法收放自如,观察有趣,记录却无意。这就导致了实验课的有效性打折扣。因此上好这样的课,在平时真的很需要老师和学生极好的配合。也是考验老师很大功力的一件事情。

                                                                                                                                                                                                                                                                                        新街四小  孙芳华
TOP
82#

4月19日,参加了新蕊和骨干共同体的活动,一共听了三堂课。三位老师准备三堂耳目一新的观察探究课是《污水与污水处理》、《种子萌发》、《掌中花园》,各具特色,都为我们展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我主要对第三节凌老师《掌上花园》一课讲讲自己的一些看法。
出于个人原因,我非常喜欢这堂课,因为我也喜欢养多肉植物,在家也有养。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充满了期待。
凌老师的观察探究活动设计的很有层次性,由外在的观察到通过解剖去观察叶子的内里,再由观察所得去思考多肉的结构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最终指向的核心概念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同时,凌老师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多肉植物”,让学生明白要了解多肉植物,不仅要观察细微,更要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我个人觉得,这样一堂拓展课,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心思缜密的科学态度等,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掌上花园》这类题材值得选的非常好。
       听了课以后,我认为有几个地方还可以改进一下:
1.    实验单字太小。虽然实验单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但是,我觉得实验单的展示是有必要的,有必要引导学生如何填写,以防学生填写实验单无从下手。
2.    课堂引入太快。凌老师上来就是对多肉植物介绍,交流相对较少。
3.    学生活动完后就是汇报交流了,这一环节交流形式比较单一了,就是一位学生照着他们的学习单念,一位学生把他们的植物绕教室展示一圈,而且这样的展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没办法认真仔细的听汇报内容了,可以借助投影仪展示学习单,植物图片放大贴在黑板上。
TOP
83#

2016北干之行

        今天在北干小学听课,对于下沙景苑小学特级教师李霞老师的课,深有感触。感触的不是她对该课内容的编排,而是她上课的姿态和气场。我发现她开口说话,不光孩子们爱听,我这个旁观者也不知不觉被吸引了。温和的语速,柔和的夸赞,都沁人心脾。只要她和孩子们说话,她的姿势一定是猫着腰的,让自己和孩子们平视。这种做法不是刻意,可以感觉出来是李老师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在她的课堂中,很多的启发都在不经意间。她对这堂课的目的,已经不仅仅站在完成课堂任务上了。她的目的很深远,她无时无刻都在启发着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我觉得特级和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她的课堂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没有任何的刻意,却让人回味无穷。

                                                                                                                                                                                                                                                                                                           新街四小  孙芳华
最后编辑hzxssunfanghua 最后编辑于 2016-05-12 17:26:47
TOP
84#

今天的两堂课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丁老师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开展,帮助学生纠正前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丁老师向我们说明了学生众多的错误其实来源于他们的不完整的前概念,要有好的教学效果,科学老师需要研究课本,更要研究学生,从一点出发,慢慢积累成长,形成自己的课程。而李老师的《生活中的静电》课堂气氛愉悦,学生在李老师的谆谆善诱下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科学的课堂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此以往的过程,而这正是在每节课的活动中得以体现。而后李老师的讲座带来了小学科学当前的最新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儿童的科学素养。
最后杨老师布置了各个团体的任务。作为新蕊一员,这只是一个开始,期待可以和科学同仁们一起学习成长。(衙前农小王冬丽)
TOP
85#

        5月12日的教研活动让我感触良多,丁老师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和李特的《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我们展现了精彩的课堂。丁老师的课堂立志于概念完善,李老师的课堂完成了概念转变,都属于拓展课,却又是不同形式的拓展课。李特的课堂充分展现了她的课堂魅力,无论是对学生“孩子“的称呼、与学生交谈时弯着腰、听学生讨论时坐到学生中间等等都让学生,也让我们经历了一次独特的课堂。
       之后,李霞老师的专家讲座《基于科学核心素质的小学科学模式研究》围绕着科学素养和模式展开。讲座间,她拓开了拓展课的定义,强调了问题引导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半天的教研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对于我的启迪确实久远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是那么举足轻重。教师的道路上,要大步向前迈进。
最后编辑凌启煜 最后编辑于 2017-09-29 09:12:32
TOP
86#

        5月12日的北干之行让我获益良多,两位老师的课都别具特色,给大家展现了新思路、新方法。
        丁老师执教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和熟的特点,再通过探究加热不同时间肉片的特点来深入认识由生到熟的过程,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
        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静电》一课,生动的语言、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李老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们精妙的回答更是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整节课的设置围绕着培养孩子的科学核心素养展开,让每一个学生在活跃的探究中感受到科学的奥妙,也让我们体会到教学思维的变革。(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87#

         5.12在北干小学的教研活动,也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聆听特级教师的课,李特的课的确别开生面,和我们平时的课完全已不在同一个层次,做为一名从教三年的新手教师,我平时的课堂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常常整堂课上下来给人一种赶节奏的感觉,而李特的课完全是思想的引领,精神的引领,每一位学生甚至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被她深深吸引。既和蔼可亲又调控得当,感觉自己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么给学生框定的太死,少了对学生自主性的体现,要么课堂太过活跃,该收的时候一下子收不起来,像李特这样轻声细语的引导又使得整堂课都在其掌控的范围里面,这样的境界太高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衙前二小     邹婷
TOP
88#

  5.12在北干小学的教研活动,首先丁老师的课堂上在每个环节上的连接非常的自然,科学探究的每个流程都十分的准确,但是对于李老师的课堂,我发现把科学探究的流程无形的渗透到课堂中。这也许就是在武侠世界里的最高境界,及随心所欲,不受招式约束,无招胜有招,化腐朽为神奇,让人大开眼界。对于学生的调控更是松弛有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模拟科学家的探究,了解到科学并不是那么的高大上,也是很平易近人。

                                                                          金山小学     倪弯弯
TOP
89#

今天参加了北干小学举行的小学科学“生本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2位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可谓收获颇丰。
    丁燊杭老师执教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很高,对食物由生到熟的观察活动细致入微,丁老师的预设和生成也非常到位,指导学生对于发行猪肉从生的到熟的一系列变精准、到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对食物的生吃、熟吃有了更客观的认识。
李霞老师执教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特级教师的超高水准得到了充分体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咋李老师的引导下,对静电现象展开探究,特别是在最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生与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到位!
  

金山小学        冯水金
TOP
90#

5月12日,来到北干小学领略了两种不一样的课堂。
丁老师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丁老师精心备课,也准备了很多的实验器材,学生通过有趣的观察活动丰富了自己已有的知识,李特评价说“这是一堂典型的概念生成课”。
另一堂就是李霞老师的《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李霞老师,可谓是久仰大名,第一次聆听她的课堂,让我心生敬佩,不愧是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愧是特级教师,她的个人魅力尤其让我敬佩,对学生是那样的亲切,课前几分钟的谈话瞬间拉进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在课堂中,李老师能对学生很及时的作出评价,并且都是用积极向上的语言,这才真正做到了“爱每一个孩子”,这份包容心是我要好好学习的,我这种急脾气控制欲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年的磨练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她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只有认真钻研才能吃透教材,才能因材施教,当然,李特不断学习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