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七月流火在2008-1-2 10:03:31的发言:
我觉得科学至少目前的科学并不能解释世界上所有事物。如果目前理论无法证明,并不表示可对其持否定态度。
________如果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正如硬币上投后落下的面是什么面的道理,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了偶尔出现的机率而较真!诚如孩子们所判断的"麻雀是有害的"是一个悖论一样,正是有了足够的认识,我们的判断能力才得以提高.我唯一一次在班级内的谈话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结论,只是引导孩子们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如何慎重地得出一个实验结论.
__________如果江本胜仅仅做了水实验,拍了水照片,我们估且可以信之,因为相对而言,他得到的证据比我多;但是,当你仔细研究他得出的一系列"发现",包括远在千里之外进行虔诚的祈祷,他的助手也拍到了美丽的水晶体等发现,而所有不符合这"规律"的一律以"不虔诚"解释时,我才不由得对他最基本的发现进行"质疑"式"否定"_____因为质疑本身包含肯定及否定两个内容.
"我遇到的唯一一个人,他把整本易经背了下来,甚至能够倒背如流,钻研透彻,而他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鉴定一下易经是否真的能够用于占卜。"______能不能告诉我,它背下来并钻研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对待未知的最合适态度就是承认自己并不知道,不知道即既不是肯定它,又不是否定它。"______嘻,这是不是就是一种"不作为"态度呢?
"如果说什么功让人自焚于人于国是极其错误的,但是并不能在这里用作米饭实验的否定理由,毕竟做米饭实验并不是自焚,它是可以操作的。划清事与事的疆界,是比较科学的分析。"_________昨天我听一个佛教徒说"佛说,什么皆有可能",又说"别太执着"______用这两句话来论证米饭实验,她们的逻辑是"既然什么都有可能,米饭当然是听得到看得懂文字的,包括远在千里之外的感应;既然别太执着,所以我说什么你都得信,别质疑,更别否定",那不就是人云亦云了?所以我的孩子们在做了三次实验后就一厢情愿地相信米饭实验,尽管存在着逻辑上的问题也不质疑!诚如美苏之间的"游戏"!
"就香臭转变来说,的确很难解释。但如何解释前面香臭分明的现象呢?
而且香臭转变发生在科学老师干预的情况下,如果让他们继续满怀期待的“爱”“恨”米饭呢?没有尝试怎么知道?"__________我已经有了照片证据,因为霉菌的品种截然不同的原因.前周我说起这事,有乡下老师提到这么一个现象:酿酒之初的气味是非常难闻的,但是并没有对它说坏话呀,后来变得越来越香,也并没有说好话,这样的自然现象需要加入人为的"因素"吗?能说北极熊长得圆圆的是因为没人关心的缘故吗?
我发表以上看法,并不是赞同米饭真的能在爱的环境下肯定变香,恨的环境下肯定变臭,但我认为科学老师对其不作为的否定态度和方法值得商榷。________我的不作为其实是"作为",比如,我看了差不多5万多文字并把相关文字转帖上来,比如,我的不停调查,比如,我请其它老师也去做实验;但是,当两个并列的条件之一被彻底否定时,即贴着文字的米饭并没有虔不虔诚之分,却自动地由香变臭,那么,所谓的听到虔诚的祝福话会变香的因果关系就不攻自破了,而这仅仅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明朗的,这样的一次现象可能是偶然因素,但是要证明一个论题是否成立,其证伪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还是认为如果在坚定的爱一瓶饭20次,同时恨另一瓶同样条件下的饭20次。看看最后的结果才是我所想要的。事实上,从我最初的关注后实验开始变味了——否定(而非怀疑)变成了主旋律。_______不需要20次实验哦,其实是第3次实验中就出现了相反的现象,机率已然存在了!还有必要继续"不作为"地"怀疑"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4 12:41: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