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到底该不该作假? [复制链接]

1#

我到底该不该作假?

我到底该不该作假?

在上《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时,我造假了!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发现分层现象,我在土中拌入了一定量大小不一的沙石。

我到底该不该作假?

分享 转发
TOP
2#

   是不是有点无奈?
   我是这样处理的:找一个青霉素的小药水瓶,放水和土壤,用力摇晃后静置观察,我和学生做的效果都不错.你试试看行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2:12:58编辑过]

TOP
3#

我觉得这和造假有明显的不同。

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其实那些最平常的土壤只要充分搅拌,有足够的时间来沉积,效果也是不错的!

TOP
4#

这和造假不同,泥土本来就是混合物。各地的土质不同,完全符合教学需要的也不易找。
一直努力中……
TOP
5#

不是造假,是造土壤。

在找不到合适的土壤的时候,还是有必要这样处理的。

TOP
6#

生活在城市里要找块土壤都不容易啊!
TOP
7#

科学老师的不易
TOP
8#

这是科学老师找不到土壤,但却非常用心的做法!
TOP
9#

科学老师要找到合适的上课材料也太不容易了
TOP
10#

实验结果更清晰了,不算做造假,应该是有效处理了实验
TOP
11#

回复 2楼anjihubin的帖子

这个没试过,谢谢分享,下次试试
TOP
12#

科学材料里面要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有时确实不得不“”造假“”,但这并不算无中生有,只能说是为了明显的现象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TOP
13#

我们课堂上是取了比较普通的土壤,然后充分静置,在临近下课的时候也看到明显的分层了
TOP
14#

回复 2楼anjihubin的帖子

好办法!土壤太少的时候,看不出分层,就烧杯底薄薄一层。
TOP
15#

学生说,为什么沙砾空隙里不会有黏土漏下来?
TOP
16#

这是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这节课实验分层现象确实不太明显
TOP
17#

选的土有一定的选择性,成份要注意,这不是造假,这是让现象更明显,有利学生的认识。
TOP
18#

觉得是好的办法,让实验更明显,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
TOP
19#

按比例配置,土壤模型
TOP
20#

这里就是有关于土壤的界定了,我们实验中需要的是典型土壤
TOP
21#

选用更合适的材料,让现象更清楚明确,这只能说明老师准备充分,这和造假有本质区别。
TOP
22#

可能取到的土壤中沙石比例小,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加入沙石,并不能算作假,这形成的就是不同种类的土壤。沙石比例更高的土壤,也是真实存在的,而刚好能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
TOP
23#

土壤内容的讲解中,合适的实验材料的选取很麻烦,科学老师要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麻烦
TOP
24#

这个没事的吧,实验条件控制可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