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杆秤的研究》教学课例有感
萧山区朝晖小学 金亚军
《小杆秤的研究》隶属于《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将《小杆秤的研究》拓展到课外,课堂上只是将小杆秤的制作做简要的原理分析,然后就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到课外完成。但是,事实的效果又如何呢?事实上在家做的同学少之又少。多年来我发现学生由于材料难收集、缺乏制作指导等原因而不能坚持进行。于是这问题就成为我近些年思考的话题。
经过对六年级科学多年教学的思考和盘算,我开始寻找解决的对策。
对策一:《小杆秤的研究》另起一课上。原因是六年级的教学进度比较宽松,本课内容丰富,时间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立成课的条件。
对策二:材料的重复使用原则。理由是如果不回收,班级一多,每年进行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实现重复使用呢?制作需要的材料包括:秤杆(一次性圆木筷子)、秤砣(螺丝帽直径2.5cm)、秤钩(铁钩2毫米粗铅丝自己加工)和较粗棉线。仔细分析我发现,螺丝帽、铁钩可以重复使用,木筷子标刻度时可以先后用两种色笔刻画(实现两次用效果),棉绳采用一次性使用。学生使用后,再请部分学生进行拆卸。这样重复使用的效率得到较好体现。
对策三:教师购买材料。圆木筷子直接向小饭店购买,价格是:50双筷子5元,也就是一毛一双。螺丝帽直径2.5cm,市面螺丝专卖店,价格是:30颗10元钱。粗铅丝市面有售,很便宜,多买一些没事,其他地方也有用的,制作时的主要工具是尖嘴钳。
对策四:课堂教学环节的预设。环节一,探知杆秤,主要从杆秤构造、使用和原理进行。环节二,简要介绍小杆秤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对绳子打结方法进行说明和演示,还有定刻度的方法。环节三,放手学生自主制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环节四,使用自制小杆秤称重物体。
我的课堂实践:
第一环节:探知杆秤,激趣明理
教师出示杆秤(很有幸,这是前辈留下的宝贵财产),相信学生看到过,但是在科学课堂上的出示,学生定会好奇不已。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工具?
生:杆秤,菜场里看到过。
师:是的,谁会使用它?用给我们看看。
学生上台演示使用,教师协助。
当学生承重达到平衡时,师问:如果秤杆可以延长,秤砣不断向外移动,秤钩上能够承受的力会怎样变化?
生:不断变重,能压千斤吧!
师:这是什么原理呢?
生:根据杠杆原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长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就越省力,阻力点就越费力。
生:有道理,这就是“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吧!
师:那么杆秤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中,统一认识,秤钩、秤杆、提绳、秤砣。
第二环节:研讨设计,自主制作
教师出示制作材料(两人一组,每组的材料包括:圆木筷一根、螺帽一颗、铁钩一只、棉线三段、每个组提供3-5个砝码)
师:拥有材料,我们该怎样制作?
生:可以模仿杆秤进行制作。
生:那还要知道如何打结?
教师图示介绍,演示打结方法。
生:怎样给秤杆标注刻度呢?
生:可以在秤钩出分别挂50克砝码,每挂一次,调平衡,然后在秤杆上秤砣线处用笔做一刻度,依次标注50克、100克、150克……刻度就可以了。
师:这方案很好。
大家明白制作方案后,小组成员领取制作材料,进行自主设计制作,教师做巡视指导。
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但是制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问题一:打结问题,这也是现代学生需要学习的必要技能。问题二:标注刻度的问题还是由若干组需要指导。这些问题通过利用组间合组交流演示,顺利地解决这一些难题。
看着学生有模有样的制作,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活动很是喜欢。当学生做好自己的小杆秤时,高兴的表情自然流露,课堂在忙碌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着。随着一把把小杆秤的制作完成,很多同学在小试牛刀,在给自己的铅笔盒进行称重。也有的在比较各自小杆秤的称重范围,他们发现提绳结和秤钩线结距离越远称量范围就越小。
第三环节:上台展示,交流汇报
经过制作,小组内已进行交流探讨,并建议学生可以进行跨组全班参观交流。
然后,教师事先留意有代表性5个组一起上台展示、演示和交流汇报,老师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
第四环节:拆卸零件,回收利用
每个班级下课后,我特意叫几位同学进行拆卸,我只是提供几把剪刀,随后进行分类整理。除了棉线一次性外,筷子采用两次使用原则(第二次用不同颜色标刻度)。这样回收工作就完成了,下一个班级又可以投入使用了。
我的教学反思:
1. 独立成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在教材设计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活用。一节课40分钟要完成整课,安排时间上远远不够,教学进度会出现蜻蜓点水的教学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由于五六年级课时安排较为宽松,在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思索下。发现《小杆秤的研究》一文完全可以独立成课,小杆秤的制作作为杠杆类原理的应用,集原理探索,设计、制作、展示等环节,独立成课后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本课课堂教学价值,学生的设计与技术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演绎。实践证明,独立成课价值很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2. 材料的重复利用。
《小杆秤的研究》一文的独立成课,材料是一个瓶颈。先前我也想过尝试,但是材料怎么来,学生带来材料将参差不齐,带来的可能性也不会太高。如果学校出资,这样一届一届的付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就想到材料的重复利用,如果能够实现,本课的教学将可以成为常态,省钱省事,效率会很高。经过细碎的盘算,我发现秤砣(螺帽)、秤钩(铁丝钩)完全可以实现重复利用。秤杆可以到饭店购买,耐用的棉线也不难办到。实践证明,重复使用时完全可以实施。每节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拆卸回收。
3. 课堂的有效预设。
如何实施课堂就成为关注的热点。材料的重复利用成为课堂的实施提供硬件保障,教学实施主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制作为重心。主要涉及杆秤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作为基础,然后经历模仿设计的过程,再到自主制作、教师指点阶段,最后再进行使用、展示、评价。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堂课有序有效,而课堂实践证明了预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设计与技术的教学演绎。
《小杆秤的研究》一课,包含着杆秤的研究,小杆秤的设计,小杆秤的制作和调试,再到展示交流。除了探究的科学课,还透露出浓浓设计与技术的味道。在探究、设计、制作中学生研究能力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课堂的实践看出,各环节得到较为有效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度高,小杆秤制作的质量较高,整堂课都在快乐,专注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学生因此经历了设计与技术的体验和探究,超过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24 22:05: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