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跳出过程看目标,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评《抵抗弯曲》 [复制链接]

1#

跳出过程看目标,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评《抵抗弯曲》

    标题取的有些大,其实想说的话没什么含量。


    今天听了一节《抵抗弯曲》,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听这节课了,但听了今天这节课,我觉得有些想法与大家探讨,或许自己所处的水平比较低,以致于看问题的角度有些低,仅当抛砖引玉,听听前辈门的意见。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应该有这三个:


1、增加宽度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目标在学生的前概念中是已经形成了的,所以个人感觉那些猜测宽度与抗弯曲有没有关系,什么样的关系活动都是多余的。第三个目标才是关键,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今天听了这节课之后,最后老师问学生:横梁应该怎么放?异口同声的回答:平着放。然后老师又解释,立着放厚度大,学生又改口说:横梁应该立着放……我们发现,在这节课中,横梁应该立着放的结论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来的,是老师的最后一句话告诉他们的,这就有悖这节课的设计初衷了,如果跳出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是没有达成的。我的想法是前面的猜测可以去掉,数据的分析时间花的多一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的效果更好。或者像来文老师说的那样,用二张相同的纸,一张对折变成两倍厚;另外两张纸,一张折成四倍厚,然后做完实验后再展开,会很容易发现增加厚度的效果更明显……


[此贴子已经被影随心动于2014/6/27 14:15:0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开心教书,快乐育人
TOP
2#

哈哈,我来学习的。虽然不知道你听的那节课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我赞同你对学生前概念的分析和定位。
TOP
3#

我觉得就像姜老师所说的那样:一开始就抛给学生问题“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有影响吗?谁的影响更大呢?”可能设计后实施起来会更好的实现目标!
杭州富阳市富春七小:陆丽华 QQ:77463766 网名:风铃草
TOP
4#

不能对折纸,必须裁开成纸条,研究厚度时叠加!


 

杭州富阳市富春七小:陆丽华 QQ:77463766 网名:风铃草
TOP
5#

我超级不赞同学姐上课时的解释:我用胶水粘过了。


要么不要粘,粘了就不要讲,讲了后学生该坚持什么呢?前面的厚度实验取得的数据难道不都是假的了吗?索性隐瞒到底。

杭州富阳市富春七小:陆丽华 QQ:77463766 网名:风铃草
TOP
6#

感觉前面的活动就是“启发”或铺垫,后面的活动则是“发现”或发展。觉得启而不发的关键是对前概念还是没有突破。关键在于实验的成果——数据,没有很好的利用。很有想法。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7#

觉得猜测还是需要的!让学生有依据地猜测,能更全面地呈现学生的前概念,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至于楼主所说的横梁应平着放还是立着放?学生异口同声说“平着放”,我想是学生把“平着放”理解成“横着放”了,顾名思义,横梁当然横着放!这里问题还在于教师,觉得提问时应该有一个类似横梁的“实物”,边演示边说,效果就会不一样。
TOP
8#

学生对于立着放和横着放是什么样子的不理解,最好配图,这样学生可能就明白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

     对学生的前认知的想法不很精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认为增加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这样认为。


    横梁横竖放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学生明白横立如何放,二是要问清楚问题。就问怎么放,那么横放也对,因为稳定不易倒,等等。或者让学生具体分析,或者问“从增强抵抗弯曲能力方面来看,如何放好”。这样似乎更贴切!

享受教育
TOP
10#

可能这位教师前面的“改变厚度”实验没有与“改变宽度”实验数据没有进行有效对比吧。
TOP
11#

以下是引用zj123在2014/6/26 19:56:00的发言:
最后老师问学生:横梁应该怎么放?异口同声的回答:平着放。然后老师又解释,立着放厚度大,学生又改口说:横梁应该立着放……我们发现,在这节课中,横梁应该立着放的结论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来的,是老师的最后一句话告诉他们的,这就有悖这节课的设计初衷了,如果跳出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是没有达成的。

是不是学生由于这个问题回答错误而断定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打成?


我们为什么总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去判断一堂课的目标达成度??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2#

如果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的老师能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研讨,可能效果会更好。
蜗牛快跑吧
TOP
13#

什么叫“横梁立放”   可能孩子没有理解。

怎么选择不同厚度的纸梁?我看到最好的方法是:不用胶水,用双面胶粘。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14#

杨君说得对,小学生需要直观。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15#

以下是引用火柴盒在2014/6/27 9:19:00的发言:
可能这位教师前面的“改变厚度”实验没有与“改变宽度”实验数据没有进行有效对比吧。

你说的太对了!对比了,但是不够明显!

TOP
16#

赞一个,为葛同学!
TOP
17#

以下是引用玉米飞飞在2014/6/27 20:21:00的发言:
什么叫“横梁立放” 可能孩子没有理解。 怎么选择不同厚度的纸梁?我看到最好的方法是:不用胶水,用双面胶粘。

怎么能允许用双面胶呢?

杭州富阳市富春七小:陆丽华 QQ:77463766 网名:风铃草
TOP
18#

我觉得有必要分别对宽度和厚度实验,学生自己思考着写一写方案,不用讲,用写。你觉得呢?
心的季节,细细品味。
TOP
19#

建议大家可以看看科学课杂志2013年第六期「用劣构问题让学生探究真实世界--<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尝试」这篇文章,文中的设计让人有所启发。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20#

慢慢前进
TOP
21#

学生第一反应是平着放,要再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观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