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教学思考4.《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新设计 [复制链接]

1#

[原创]教学思考4.《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新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经典的设计经典的课堂时有呈现。前段时间,听了几位教师的课,很有感触,经典内容还可以继续探索发展。趁反思的机会,把本课稍作梳理,作为思考的结果予以保存,与大家共享。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设计有创意,把第一课的知识做了回顾,还有很多延伸的内容,下次我也试试!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3#

喻老师你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有几辑?或者还有这一类的大家的书推荐不?

TOP
4#

喻老师的听课笔记,字怎么能写这样好?


 


看了整节课,我特别欣赏的是中间环节,让学生去探测并想办法验证,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而不仅仅去追寻结果。至于后面的拓展环节,我担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9:13:01编辑过]

TOP
5#

我对那个把两种液体进行混合的环节比较感兴趣,去试试。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这是经过喻老师加工后的结果了,学习了,收藏了,谢谢喻老师!
一直努力中……
TOP
7#

先收藏了,以后实践一下!
享受教育
TOP
8#

这样的设计能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去探究,“盐水和糖水的混合效果如何”这个有创意啊,有个小疑问:蒸发验证液体是什么?这个活动有必要做吗?“用多种方法验证这杯液体是什么”我觉得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是否应该把这些删去而把时间集中起来用在重点处?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9#

首先就想来赞喻老师的字!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因为我写不出的。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0#

学习后觉得设计非常缜密,逻辑性很强,内容全面。担心的是我们执教起来会这么全面、都完成么?

谢谢喻老师亲自为我们示范教学设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10:31:56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1#

喻老师写的字,真是清楚,端正,有味!教学设计挺有创新意义的。
TOP
12#

喻老师的笔记赏心悦目,看完教学设计深受启发,可谓承前启后啊,后面的拓展环节做得很好。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13#

 


    被喻老师整理后的听课笔记,环节清晰,看的人一目了然,字迹赏心悦目,并且通过笔记的实拍照片,更有吸引人读完的兴趣啊,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在期末学校一定要我们手写评语的那种感觉,很真实,很人情味 。谢谢整理。


    看了整理,觉得,导入环节,回顾单元起始课的知识,材料性质不变,沉浮不变。这样联系的好处是,当出示不明液体时,学生会将关注点直接指向液体,从而开展这个变量的研究,也使得课前后都是有联系的,具有紧凑感。


验证液体的环节总共用时30分钟,这个验证并不是指向这个液体是某种液体,而是让学生感受到使得物体沉浮发生改变的液体种类也有很多,课堂放的较开,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学生逐渐发现这些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改变沉浮。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交流环节的把控引导很关键。考验教师功底哦。


    剩下的就是,时间,时间。。。。。。。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4#

黎黎的分析非常到位哦!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5#

这个是一条新路,感觉难度有点大,时间上也可能来不及,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好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6#

这字,赞!赞!过程真是扣得紧,设计太巧妙了,知识的连贯性无可挑剔,就是担心时间!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17#

收藏,学习中。
TOP
18#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收藏了。
TOP
19#

有知识回顾。有教学中的创新,无可挑剔。只是每个环节都做下来时间上应该不够。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20#

喻老师的设计精心到位,书法更是一种艺术。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1#

精彩!与众不同的一课!很开放的课堂,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赞!感谢分享,学习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20:45:17编辑过]

TOP
22#

这听课笔记,记得相当了得。吾家只能望本兴叹啦。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23#

真好!收藏认真学习。
TOP
24#

 

首先赞扬喻老师的书法,功底深厚!羡慕!这个一直是我心里过不去的坎——半途而废。


本课设计中验证液体环节使得学生思维充分暴露,只是有一个疑问,“水中溶解多少物质后,马铃薯就能浮起来。”这里的“多少”,指的是一个大概的数量用词还是需要学生测出相对精确的一个数据?如果是测量相对精确的数据,时间不允许,当然,教师可以想办法,尽可能提高效率的办法让学生来操作,比如小汤匙一勺抹平大约是多少克……等等。


另外,对于这一课中的水温,个人建议可以用温热水,那样溶解起来速度会比较快,而且越到后来,溶液的浓度也会变高……随之也有一些“文章”可以在这一课中实现,我已经教学完第二单元再来教这个环节就会比较连贯。


最后,对于喻老师将不同溶液混合的做法表示赞同,便于学生分析。我本单元正准备上第三课,接着好好整理一下后面几课有连贯性的教学思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23:21:10编辑过]

TOP
25#

喻老师:我等到下下周教学这一课时,按照您的教学思路实现一下,我的预计时间是1小时。
TOP
26#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4-3-18 23:21:00的发言:
 

首先赞扬喻老师的书法,功底深厚!羡慕!这个一直是我心里过不去的坎——半途而废。


本课设计中验证液体环节使得学生思维充分暴露,只是有一个疑问,“水中溶解多少物质后,马铃薯就能浮起来。”这里的“多少”,指的是一个大概的数量用词还是需要学生测出相对精确的一个数据?如果是测量相对精确的数据,时间不允许,当然,教师可以想办法,尽可能提高效率的办法让学生来操作,比如小汤匙一勺抹平大约是多少克……等等。


另外,对于这一课中的水温,个人建议可以用温热水,那样溶解起来速度会比较快,而且越到后来,溶液的浓度也会变高……随之也有一些“文章”可以在这一课中实现,我已经教学完第二单元再来教这个环节就会比较连贯。


最后,对于喻老师将不同溶液混合的做法表示赞同,便于学生分析。我本单元正准备上第三课,接着好好整理一下后面几课有连贯性的教学思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23:21:10编辑过]

这里做溶解物质的过程,并不需要精确的数字,只要让学生明白一定数量或浓度就行,不像《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那样寻找溶解度,所以选择大一点的调羹,3-5调羹就可以搞定,更不需要温水来做,徒增变量。


 

TOP
27#

一定要收藏下来,喻老师的设计太好了,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但环节非常的简洁,简约的课堂设计啊!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8#

认真阅读了喻老师的设计,被喻老师那种驾驭教材的游刃有余的凌驾感所佩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孩子们了解让马铃薯浮起来的原因是添加了新的物质,并不一定必须知道液体中真正加入了何种物质这是我读后的新收获。

TOP
29#

喻老师真认真呀,字写得如此好,汗颜
TOP
30#

简洁高效的设计,感谢喻老师的引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