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熊老师的挤水帖:.写在《人体百科》失踪之后 [复制链接]

41#

 

由费曼的话想到的


2014319日星期三 冷空气来袭,降温,春雷(上午三中开会)


“脑子空了,是因为没有足够真实的活动,没有挑战:你不跟做实验的那帮家伙接触,你不必思考怎么回答学生的问题。你什么也没有!”这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说的一句话,是从他的一本有趣的自传体式书中看到的一段话。


我们区域范围内,有部分老师有这样的认识(不一定是科学老师):做老师做到手下没有学生了,不用上课了,是一种成功!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道理,比方说领导管理才能被挖掘出来了,做行政工作了。但仅仅是为了轻松,课务越少越好,最好不用上课,不用面对学生,过这种“理想状态”的教师生活,却也是很多一线教师所向往的。


如果真的达到了这样一种轻松、安静的工作状态,我的理解,那是一种“死”,一种死寂的状态。矛盾和困惑应该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那是充满活力的东西,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只要还在参与学科教学,总要想方设法多和学生在一起,课前早接触一分钟,课后通过内容延伸和环境氛围“诱惑”一分钟,教学时间之外联系一分钟。这会让课堂充满欣喜,会让人觉得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成了一天中的幸福时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0 22:21:12编辑过]

TOP
42#

说得没错,我离开了教学一线总有一种鱼离开水的感觉,少了很多灵感。还在教研上干总要亲近学生的。
TOP
43#


如果真的达到了这样一种轻松、安静的工作状态,我的理解,那是一种“死”,一种死寂的状态。矛盾和困惑应该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那是充满活力的东西,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只要还在参与学科教学,总要想方设法多和学生在一起,课前早接触一分钟,课后通过内容延伸和环境氛围“诱惑”一分钟,教学时间之外联系一分钟。这会让课堂充满欣喜,会让人觉得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成了一天中的幸福时段!


 


哈哈,好有意思一段话。


不免让我想到这些话,也许有些扯远了,也许根本曲解了顾老师的意思,但我读完这些话,确实就是这么去想的:


人呢,总是这样,在一条道路上兜兜转转,有时,其实已经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因为没有尝试过新的生活,总是盼望着新的征途,可当一切如愿时候,却又想回到原点过着简单、充实的日子。就像顾老师说的,盼望着过轻松的日志,但是一旦轻松了,却又觉得少了点什么,还不如跟孩子们一起学习,走进他们来的真实,幸福。


 


或许,就像一个圆的轨迹,从起点到终点,虽然是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但是,途中的经历却让人阅历和思想充分成熟的过程。所以,哪怕最后回归的还是原点,但是还是应该去兜转一圈。当你再次回来时,珍惜的,看到的,想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如顾老师说的,让矛盾和困惑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再者,或许,这个就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心态问题吧。


犹如,穷人骑自行车上班,穷人会觉得很寒酸,因为他没有钱买汽车,骑着自行车会感慨,唉,我没钱,所以只能苦命的骑着自行车上班。


富人骑自行车上班,可富人却不会顾及他人眼光,因为,他骑自行车为了的锻炼身体,或者走着绿色环保路线。


 


额,,我怎么说了这么多。汗、汗~~~~~~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4#

以下是引用水熊在2014-3-19 22:31:00的发言:
 

由费曼的话想到的


2014319日星期三 冷空气来袭,降温,春雷(上午三中开会)


“脑子空了,是因为没有足够真实的活动,没有挑战:你不跟做实验的那帮家伙接触,你不必思考怎么回答学生的问题。你什么也没有!”这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说的一句话,是从他的一本有趣的自传体式书中看到的一段话。


我们区域范围内,有部分老师有这样的认识(不一定的科学老师):做老师做到手下没有学生了,不用上课了,是一种成功!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道理,比方说领导管理才能被挖掘出来了,做行政工作了。但仅仅是为了轻松,课务越少越好,最好不用上课,不用面对学生,过这种“理想状态”的教师生活,却也是很多一线教师所向往的。


如果真的达到了这样一种轻松、安静的工作状态,我的理解,那是一种“死”,一种死寂的状态。矛盾和困惑应该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那是充满活力的东西,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只要还在参与学科教学,总要想方设法多和学生在一起,课前早接触一分钟,课后通过内容延伸和环境氛围“诱惑”一分钟,教学时间之外联系一分钟。这会让课堂充满欣喜,会让人觉得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成了一天中的幸福时段!


人生道路起起伏伏,有时有些飘忽不定,但是活在当下,总要做些事情,对己对人都需要。


人生如果是一段旅程,又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不同道路,人与人的社会就变得丰富了,


但是活在当下,立足自身,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就需要不断的努力,人生就有了意味,


我认为不管选择了哪条路,坚定一些,稳重一些总是需要的。


 

TOP
45#

小女也在学语文,有时到我这儿来背课文,我倒是挺乐意,挺新鲜的。


不过细想一下,语文的文本总是停留在表述一个层面,一个个好词语镶嵌其中,


感觉有些浮华,缺少的是文本的理性,长此以往,学生的理性思维就会有所影响,


语文理性思维的缺失和科学教学形成较大反差,对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也不大,


中国教育和生活的脱节是最大的失败,这一点要向美国教育洗耳恭听!

TOP
46#

以下是引用水熊在2014-3-19 22:31:00的发言:
 

由费曼的话想到的


如果真的达到了这样一种轻松、安静的工作状态,我的理解,那是一种“死”,一种死寂的状态。矛盾和困惑应该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那是充满活力的东西,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


我的感想: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梦想和追求,有追求必然也会有放弃。


 


理想、价值观决定了每一个人的追求和命运,俗话就叫:命里注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0 22:24:00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47#

以下是引用支点在2014-3-19 22:41:00的发言:
说得没错,我离开了教学一线总有一种鱼离开水的感觉,少了很多灵感。还在教研上干总要亲近学生的。

支点老师好:你的理解是我要想表达的本意。只是我说得不够直白。让人开心的是,前面好多老师的回复,挖掘出了更有意义的内容,夏日蒲公英、金亚军、xsyubo都提到了人生意义高度,由衷佩服科学老师的人文情怀。

TOP
48#

来看看帖子,就是一种洗礼!精神上的!我们需要这种支持!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9#

一周更新三次的话,帖子天天在首页,这也难为情啊!两周不更新的话,帖子就掉到了第4页了。所以,还是一周更新两次吧,减轻负担,也有存在感!


 


《哈利·波特》——适合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


2014331日星期一 (又是月末,十二分之一又过去了)


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丰富认识,完善人格的意义,但要能通过亲子阅读使孩子真正从中受到积极影响,前提之一必须是孩子喜欢看的书,前提之二是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读出不同层次的含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在我看来,《哈利·波特》系列,就具备了这两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场景描绘,富有逻辑的悬念推理,都是引人入胜之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人物形象刻画手法,更贴近孩子的现实世界,哈利违反校规的正义举动能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和家长常用表扬语“乖!”后面还有更深刻的内容要去实现,而赫敏面对斯内普教授的百般刁难却依旧热爱学习,成绩优异,这也是对我们的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课。神一样的邓布利多的死和斯内普教授的角色“摇摆”,还有最终马尔夫孩子与哈利孩子又一起去上学的场景记叙,这与我们传统文学的立意完全不同。让我们感觉到的是切切实实的“真”!而不是我们文学手法歌颂下的称之为“美好愿望”、“理想主义”的那种接近于“假”的东西。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科学素养需要涵盖的其中之一,比方说客观,比方说真实,符合逻辑。如果能和同名的电影视频作一个对比阅读,能从故事情节改编、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去作比较、谈体会,那就更有意义了

TOP
50#

以下是引用水熊在2014-3-31 22:25:00的发言:

《哈利·波特》——适合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

本身蛮喜欢这个的,听水熊老师一分析,更觉得不错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