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用盐水还是糖水 [复制链接]

1#

[讨论]用盐水还是糖水

五年级《沉和浮》单元中《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一个深受学生和教师喜欢的内容,许多教师非常喜欢选择这节课作为研究课。


有一位教师,根据自己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盐水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经验,采用糖水代替盐水引入本课的学习,以期达到出乎学生意料、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请大家分析讨论这个做法的利弊得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6 10:43:2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上课时采用糖、盐、味精三种晶体作为溶解材料,准备三烧杯的水将三颗马铃薯放入是下沉的,


然后由三位学生进行调制,采用小塑料瓢羹分别放置各类溶解物,一般每次放三勺即可,


溶解完后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然后继续往下,课堂场面非常热烈,


干苦力活的(搅拌),热切关注的,很是热闹,最终马铃薯都浮了起来。

TOP
3#

我个人还是在比较欣赏这个环节的!我还记得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溶解后颜色是差不多的!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前概念就断定是盐。我采用了让孩子们取一点点水涂在手上风干后发现,不是盐!孩子们的热情顿时被激发了。还有什么物质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呢?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添加物质不局限在食盐,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其他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物质,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这个环节不仅可以放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以家庭小实验的形式开展,这样材料更丰富多彩!
TOP
5#

我学校那老师也用糖做实验的。我是用盐的以前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2/17012/index.html欢迎您常去做客!
TOP
6#

根据我的经验,糖水学生能够明确看到颜色和清水不一样。


但从学生普遍认为是盐水的观点容易造成冲突,发散学生的思维。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7#

糖水颜色偏黄,盐水和清水比较难分别。糖水要加很多糖才能浮起来。用糖水最好清水也用浑一点的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8#

小小的改变,凝聚了老师的思想,学习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9#

1.糖水在蒸发实验中不太好操作,就是说结晶不太容易。
2.用食盐水应该也没有问题的。学生知道那就更好了,不是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概念吗?在他们已经有的前概念基础上再发展,应该是好的事情。不要太为难学生,出乎他们意料不见得一定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6 14:51:16编辑过]

TOP
10#

糖水跟清水的区别用肉眼就能看出来的,还是盐水比较好。我上这一课的时候在学生自己配置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环节时,有盐和糖让学生自己选择的。
TOP
11#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4-3-6 10:21:00的发言:

五年级《沉和浮》单元中《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一个深受学生和教师喜欢的内容,许多教师非常喜欢选择这节课作为研究课。有一位教师,根据自己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盐水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经验,采用糖水代替盐水引入本课的学习,以期达到出乎学生意料、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请大家分析讨论这个做法的利弊得失。


 


先说点旁外话——我曾经就这样上过。


 


 


评析:我欣赏这位老师的做法,课堂教学将富有生趣,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领悟到不仅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糖水、味精水、尿素水等许多液体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科学习惯。学生按自己思维方式认定是盐水,在后面的活动“制作一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加热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前面的液体(糖水)和现在制作的液体(盐水)是否相同,加热后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这两种液体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但它们的成分是不一样的。


 


3.若能把糖水的答案保密,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究“老师一开始提供的到底是什么水”,学生会找到更多的证据和方法,不断接近答案,从而起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要准备充分的材料,比如糖、味精、盐、面粉、碱面等,给学生自由选择和研究的空间,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6 15:13:19编辑过]

TOP
12#

选择糖水代替盐水实验,我认为最大的利是“可以让学生不迷信教材”。


 


至于能否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领悟到不仅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糖水、味精水、尿素水等许多液体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这个是否有利,我持怀疑态度,学生可能会形成另一个定势:认为只要在水中溶解了固体的物质,就一定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作为教材安排的这一课,我还是支持不用糖来代替的食盐的。


 


即使学生的前概念有食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认识,但多数是文本知识积累,很少会有真正体验的。学生猜到了是食盐是猜测,猜不到也是猜测,并不影响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老师何必太在意学生猜到了呢?后面的实验探究、寻找证据环节才是更关键的。


 


至于想让学生领悟到“不仅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糖水、味精水、尿素水等许多液体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在延伸环节可以涉及,相信学生会有很大的热情在课后继续研究的。

TOP
13#

 


1、让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断定某种物质。如果仅凭以前的认知来断定这就是盐水,不科学。


2、使学生认识到不仅仅只有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糖水可以,盐水也可,肯定一下他们的说法。


3、如果就如学生说的盐水,接下去验证(蒸发)的实验不是很有必要,学生不会沉下心来思考“使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在哪里?”即“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下一步的学习不是很有必要。



1、相比较盐来说,需要较多的糖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最重要的是加热蒸发不好做,白糖易发生化学变化,掌握不好火候,而食盐的白色粉末状颗粒明显。


综上分析,还是用盐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7 8:08:19编辑过]

TOP
14#

也可以,不需要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
TOP
15#

我觉得糖水的颜色确实有点偏黄,颜色不如盐水和清水来得接近,另外,蒸发实验的效果也不如盐水。至于让学生分组调制一杯糖水,经过自己操作,我觉得确实很费时间,不如盐水容易。如果引入非要用糖水,并且学生分组调制时也有糖水,为了节省时间,可否换个思路:干脆不做加热实验!当学生说浮起来是水中溶解了东西后,顺着学生的说法讲下去:那么你们也能调制一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吗?(糖或盐自己选择),接着就是调制过程。另外,我上本课时,不管引入部分用的是糖水或是盐水,加热观察后,只说溶解了某种物质,并不揭晓老师用的是盐水还是糖水。我认为这里让学生猜错,对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没有多大作用。总而言之,我还是主推盐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6 22:58:20编辑过]

TOP
1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在科学中寻找快乐!
TOP
17#

以下是引用唱山歌在2014-3-6 16:20:00的发言:
 


1、让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断定某种物质。如果仅凭以前的认知来断定这就是盐水,不科学。


2、使学生认识到不仅仅只有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糖水可以,盐水也可,肯定一下他们的说法。


3、如果就如学生说的盐水,接下去验证(蒸发)的实验不是很有必要,学生不会沉下心来思考“使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在哪里?”即“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下一步的学习不是很有必要。



1、相比较盐来说,需要较多的糖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最重要的是加热蒸发不好做,白糖易发生化学变化,掌握不好火候,而食盐的白色粉末状颗粒明显。


综上分析,还是用盐好。


 

分析得不错。


用糖水引入的想法很好,但接下来加热糖水使其蒸发的活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糖颗粒不会析出来,加热时间稍微长一点还会炭化,反而给学生的判断造成困难,影响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TOP
18#

 利:学生的前概念都知道在盐水中东西会浮起来,他们潜意识都认为是盐水,当知道是糖水的话,与之前认知发生冲突,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明白不仅是盐水会让东西浮起来,自然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中的知识。

弊:如果加糖水的话,会比加盐水更多些,比较浪费材料。

TOP
19#

我用糖、盐、味精都能浮起来,不过我用的是小番茄。小番茄效果绝对ok!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0#

让孩子通过多种材料里尝试,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1#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4-3-7 11:52:00的发言:

用糖水引入的想法很好,但接下来加热糖水使其蒸发的活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糖颗粒不会析出来,加热时间稍微长一点还会炭化,反而给学生的判断造成困难,影响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我不同意喻老师的观点。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教师准备了一杯浓糖水,虽然可能在色泽上偏黄,但因为没有盐水给他们对比,学生不大可能发现颜色不同。另外,他们的潜意识已经认定是盐水,于是当老师问,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是什么,学生一口咬定是盐水。


 


你确定是盐水吗?老师问。


 


确定!学生很有把握的样子。


 


老师追问:“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学生1:我们可以做一杯盐水,看看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学生2:可以加热蒸发看看。


 


老师:好,老师这就有些盐,大家可以做杯盐水试试看。


 


学生把大量的盐溶解在水中,果然让马铃薯浮起来了。


 


“是盐水!”有学生又开始叫了。


 


老师:“老师这杯液体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你们做的浓盐水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你就能确定这就是盐水?”


 


学生开始有些迟疑。


 


老师:你仔细看看两杯液体一样吗?


 


学生:好像颜色有些不同。


 


老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进一步确认,这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是不是盐水?


 


学生:加热。


 


老师:“好,那我们分2组,进行对比实验,一组取一些刚才大家做的盐水进行加热,一组对老师讲台上的液体进行加热。”


 


学生分组做实验,发现盐水加热有白色粉末物析出,而讲台上的液体则被烧焦。


 


老师:现在你还觉得,这杯是盐水吗?


 


学生1:不是。


 


学生2:可能是糖水。


 


老师:你确定是糖水?


 


学生又有些迟疑。


 


这时候上课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老师进行小结: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的研究只能暂时告诉一段落。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1: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学生2:其他的液体也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


 


学生3:盐水加热后,水分蒸发,会有白色的盐粒析出。


 


学生4:老师的那杯液体加热时间长了会焦,还有一股香味。


 


老师: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


 


学生:老师那杯液体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糖水?


 


老师;这个暂时保密,但我相信有人一定能解决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9 7:54:03编辑过]

TOP
22#

兔子老师的这个方法处理得好,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而且从学生的发展意义角度,无论是知识方面、兴趣方面、方法方面还是思维方面讲,都是很有价值的!佩服!
TOP
23#

用糖水、味精水都可以,不过糖的量需要偏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耐心。
TOP
24#

大家的讨论学习了!替换材料对学生兴趣激发确实有利,都能如果实践之下存在着问题,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有替换的必要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5#

      我认同喻老师的意见,用糖晶体很难析出,看不到晶体的结果是有些学生反而会糊涂了。不如在后面实验时多备几种材料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0 8:28:37编辑过]

TOP
26#

我一直用小番茄,效果很好。节省很多食盐,用小杯子做实验就可以了。
TOP
27#

学习了!个人认为用盐和糖都没关系。本课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让学生猜测这杯水是什么水,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一定浓度的某些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所以最终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调制一杯液体来观察到马铃薯的沉浮变化。什么水的谜底可以在调制后再揭秘,起到前后照应,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秘!
TOP
28#

以下是引用平淡的橙子在2014-3-10 9:25:00的发言:
学习了!个人认为用盐和糖都没关系。本课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让学生猜测这杯水是什么水,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一定浓度的某些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所以最终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调制一杯液体来观察到马铃薯的沉浮变化。什么水的谜底可以在调制后再揭秘,起到前后照应,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秘!

我同意楼上老师的说法,这节课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去证实老师的那杯水究竟是盐水还是糖水,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一定浓度的某些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所以我觉得盐水或糖水都没有关系,课的最后是什么水还可以继续保持神秘。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29#

今天刚上了这一课,我是这么操作的:


 


一、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演示:沉)


 


二、演示马铃薯在一杯液体中沉,在另一杯液体中浮。(质疑)


    


      很多学生说是食盐水,我没有发表意见。


     而是小结:不管它是什么液体,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同一颗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可能沉,也可能浮。


 


三、蒸发水


     想知道这水里有没有溶解进其他物质,你会怎么做?


     蒸发后,发现白色物质。学生进一步确定是盐,我:真能确定?你有几成把握?部分学生开始动摇。(有学生说可能是白糖)


 


四、调制食盐水和白糖水


 


      2平勺食盐就可以让马铃薯上浮,白糖则需要4平勺。


 


      小结:在100毫升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和白糖都能使马铃薯上浮。


 


五、再次蒸发


      食盐水和白糖水蒸发后,会留下什么?


      实验后,对比。


      发现食盐水蒸发后的现象与刚才的那种液体很接近。


      现在你有几成把握说刚才的液体是食盐水?


。。。。。。


 

TOP
30#

看了各位精彩的发言,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什么?


 


用糖是不想让孩子们盲目的确认,但这个目的有很多方法可以达成!


 


液体变化了,是不是变化的液体都是盐水呢?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