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三下&五下科学 [复制链接]

1#

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三下&五下科学


       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三下&五下科学


 


 1楼:五下: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9楼: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7楼:五下: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8楼:好香的教室——记三年级寒假作业


   22楼:三下:3.1温度和温度计  


   23楼:三下:3.2测量水的温度


   27楼:三下:3.3水结冰了


   28楼:五下:1.4造一艘小船


   29楼:五下:1.5浮力


   32楼: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33楼:三下:3.4冰融化了


   36楼:五下:1.7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9楼:三下:3.5水珠从哪里来和3.6水和水蒸气  合并上


   43楼:五下:2.1热起来了


   44楼:加班训练航模


   45楼:五下:2.2给冷水加热


   46楼: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


   47楼:五下:2.4空气的热胀冷缩


   48楼: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


   49楼:三下:4.1我们知道的磁铁


   50楼:三下:4.2磁铁有磁性


   51楼:三下:1.2种植我们的植物


   55楼:航模比赛告一段落


   56楼: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


   57楼:五下:2.7传热比赛


             五下:2.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58楼:五下:3.1时间在流逝


                      3.2太阳钟


                      3.3用水测量时间(一半)


  59楼:三下:4.3磁铁的两极和4.4磁极的相互作用两课整合上


  60楼:三下:4.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7 10:17:1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前面两张图片不能显示。注意在论坛发帖,图片不能从其他网址直接粘贴,需要重新上传才能正常显示。
TOP
3#

很会思考,能这样写教后反思,如果坚持一个学期,那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另外有个建议:如果这个主题帖都是收集你自己三年级、五年级的教学反思贴,建议在一楼建一个分年级的目录,把相关楼层是哪个年级?课题是什么?整理一番。方便其他老师选择阅读,也方便自己查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1 23:15:44编辑过]

TOP
4#

五下科学: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困惑)



 材料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一根蜡烛、一个带盖空瓶、一枚回形针
学生自带:小石块、泡沫块、苹果、橡皮、小刀、透明胶带(小组四个同学分头准备)(下图)



给老师自己准备一个水槽、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下图)



学生正在进行实验▼▽▼
实验一:1观察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下图)



实验二:2-3-4把橡皮的体积和重量变小,观察沉浮(下图)



              5-6-7把苹果的体积和重量变小,观察沉浮(下图)

  

实验三:用四个回形针逐个穿在一起,把体积和重量变大,观察沉浮(没拍)
              用大小相同的三块木块,分两次把体积和重量变大,观察沉浮(没拍)
                                          

本课的困惑以及我的处理方案▼▽▼
       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过渡到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很自然的,活动二的实验我想对教材做一个小小的处理。
       先让学生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且要写出预测的理由。我觉得这步完成了,是否,可以: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一个梳理。得出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是否空心、材料等有关。
       然后让学生再把七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得出结果后,让学生把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这时候有的学生会发现如果按轻重来预测物体的沉浮,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比如回形针比较轻,但是它是沉的,苹果比较重,但是它是浮的。有的学生会发现如果按体积大小来预测物体的沉浮,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比如体积大的苹果是浮的,体积大的石头是沉的,体积小的回形针是沉的,体积小的带盖空瓶是浮的。这时候,学生的经验与实验现象产生的冲突!
图片
       关键在这里!!!接下来却转而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认为接下来应该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也就是第二课的内容。这样比较有系统性!而把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安排在其他课时研究。同道中人有何高见,请赐教!
图片

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6 12:04:03编辑过]

TOP
5#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4-2-21 23:08:00的发言:
前面两张图片不能显示。注意在论坛发帖,图片不能从其他网址直接粘贴,需要重新上传才能正常显示。

谢谢指导!求教:前两张我自己怎么可以看的到的?用上传附件的方式添加图片吗?图片存在我的U盘里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2 15:26:48编辑过]

TOP
6#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4-2-21 23:11:00的发言:

很会思考,能这样写教后反思,如果坚持一个学期,那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另外有个建议:如果这个主题帖都是收集你自己三年级、五年级的教学反思贴,建议在一楼建一个分年级的目录,把相关楼层是哪个年级?课题是什么?整理一番。方便其他老师选择阅读,也方便自己查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1 23:15:44编辑过]

谢谢海儿的鼓励!根据你的建议,我来做一个调整!


一楼我已经用掉了,还能建一个一楼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2 16:19:40编辑过]

TOP
7#

欢迎开帖,加油!前面两张照片还是看不到,要以附件形式上传的。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8#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4-2-22 15:24:00的发言:
欢迎开帖,加油!前面两张照片还是看不到,要以附件形式上传的。

哦,我是从QQ空间一起复制过来的,真奇怪,后面的图片又能显示的?


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


照片重新上传过了,能正常显示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2 16:15:55编辑过]

TOP
9#

五下科学: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意外的幸福)
材料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四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每个小球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共11个小组。▽
图片
四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并不能直接把工具箱里的圆柱体直接拿来用,四个圆柱体是可以改变体积的,但是不管把体积变大还是变小,放入水中都是浮的,所以需要进行改造。我把每个学生学具袋里的3颗小弹珠收集起来,往每个圆柱体里面填充9颗小弹珠,少一颗都不行。少一颗,把可改变体积的圆柱体缩到最小也不能下沉。每个圆柱体里9颗,44个圆柱体共需396颗小弹珠,需要132个学生的小弹珠,可见这个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发给学生之后,学生必须小心使用,如果改变了体积,每个小组做出来的沉浮情况会不相同,虽说也不要紧,可以解释的通,但出现这种变数没什么必要。终于准备好了。▽ 




偶然间,发现实验室里有一个沉浮盒,里面的材料就是为第二课准备的,和科学书上的一样,尤其那个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最给力。此时,真是有一种武士拥有一件自己称手兵器的痛快感,我们科学老师就
是需要有结构的材料。如果每节课都有如此专业到位的材料准备,那当科学老师该有多幸福啊!▽
图片 沉浮盒
 

图片盒内清单

图片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

图片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图片重量不变体积可变的圆柱体

图片这个圆柱体里面有三个螺帽

图片重量可变体积不变的透明带盖空瓶

我的思考

      第二课,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第一课当中同学们检测了七种物体,七种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这里两个“不同”学生容易混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指的是一种物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构成。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课教材的第一部分作了一点改动。第一部分再次出示第一课的七种物体,我认为没有必要,当时在预测沉浮理由的时候,学生已经发现根据轻重来预测不完全正确,根据体积大小来预测也不完全正确,所以看不出规律。

      我先回顾前一课的内容。

      拿出一个苹果,问:苹果在水中是(浮的。)把苹果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把苹果放入水中,苹果(还是浮的。)

      回形针放入水中是(沉的。)把回形针的体积变大,重量变重,放入水中,回形针(还是沉的。)

      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与它们的体积大小、轻重是无关的。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与它们的体积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呢?导入新课

      看老师手里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了半瓶水),这个物体是由哪几种材料构成的?(塑料、水、空气)这就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上节课,我们用七种物体做了沉浮实验,很难看出规律,不能说轻的浮,重的沉,也不能说小的浮,大的沉,我们来学学科学家的方法,往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一个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要研究轻重对沉浮的影响,那我们把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做成相同的体积,出示小球。这四个小球请大家来掂一掂,按从轻到重排列起来。学生领取材料盒。

      以上是我作改动的部分。后面根据教材进行教学。不知这样改动妥当否?自己觉得挺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7 8:50:29编辑过]

TOP
10#

配发的学具袋中的同样可以进行体积大小和重量对沉浮影响的探究。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11#

首先握你的手,我们都教五年级。其次,对一位新成员开的主题帖表示关注!相信会越做越好。第三,提一点小意见,发现每组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感受,可不可以把每次的主题分成两个部分,既课堂直播和课堂所得,条理会更清晰一些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2#

以下是引用辉杨杨在2014-2-23 15:27:00的发言:
配发的学具袋中的同样可以进行体积大小和重量对沉浮影响的探究。
我们的学具袋是金华本地一个厂生产的。里面没有相应的材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3 19:24:02编辑过]

TOP
13#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4-2-23 19:12:00的发言:

首先握你的手,我们都教五年级。其次,对一位新成员开的主题帖表示关注!相信会越做越好。第三,提一点小意见,发现每组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感受,可不可以把每次的主题分成两个部分,既课堂直播和课堂所得,条理会更清晰一些


谢谢前辈的关注!在浙江小学科学网,我感受到的是一群科学教师扑面而来的正能量,我身在其中,也备受鼓舞,我会努力坚持的!根据你的意见,我尝试着进行改变,谢谢!

TOP
14#

以下是引用高丽萍在2014-2-22 14:41:00的发言:

    
    
    

谢谢海儿的鼓励!根据你的建议,我来做一个调整!


    

一楼我已经用掉了,还能建一个一楼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2 16:19:40编辑过]


    


无法再建一个一楼,你现在在四楼建目录也无妨。如果为了更完美些也可以把一楼的内容重新修改到四楼,把一楼空出来作为目录。
TOP
15#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4-2-23 22:58:00的发言:

无法再建一个一楼,你现在在四楼建目录也无妨。如果为了更完美些也可以把一楼的内容重新修改到四楼,把一楼空出来作为目录。
嗯,这样也可以。谢谢!
TOP
16#

建议分类整理。辛苦了!


一楼目录!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7#



五下科学: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准备
▼▽▼工具箱里的橡皮泥,这不是普通的橡皮泥,这种橡皮泥不溶于水,方便这节课的教学。
图片
▼▽▼100ML的量筒。
图片
▼▽▼我在80ML——100ML之间贴上了刻度,每个小格代表2ML。量筒并不是一种精确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自己加上刻度之后便于学生比较准确的读出数据。


学生实验
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后反思

      这课上得不轻松。

      工具箱里配了四块橡皮泥,4个班的科学由三个老师任教,所以一个班一块橡皮泥,一块橡皮泥要分成12份,可见橡皮泥不大,不大的橡皮泥要让学生看出排开的水量,那就需要选用小一点的烧杯,我选择了100ML的烧杯。并在烧杯上贴上了精确到2ML的刻度。我装入80ML 的水,然后测量实心的形状和能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效果还不错。但是给学生做的时候,他们感觉烧杯太小了,不容易放。让他们做一种能浮在水面的形状时候,各个小组不容易成功。所以我考虑下次是否应该换用大一点的烧杯做实验。或者给他们的橡皮泥还太大一点,好像比我自己试的要大一点。(思考用多大的烧杯,怎样贴刻度这部分内容就用了一节课时间。)

       有几个小组做出来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两种实心形状排开的水量一样,三种能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一样。

      不成功的小组,做实心的形状用整块橡皮泥,做空心形状的又取一半的橡皮泥来做,或许做成空心的形状就太大的,不方便放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实验指导还不够到位。还没有让他们明白,始终是同一块橡皮泥在改变形状,不能改变橡皮泥的轻重。

      我还有一个疑惑:第一课规定了要将物体放入水中再松手观察物体的沉浮,而这一课,将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状是要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沉浮,这标准不是改变了吗?如果空心形状放入水中那它也照沉不误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 0:13:26编辑过]

TOP
18#



好香的教室

          ——记三年级寒假作业

      上学期任教三年级科学,我给他们布置的科学寒假作业是:养一株风信子。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植物,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种凤仙花,那么养风信子就是植物单元的一个纽带,从认识植物到亲自种植植物。二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热爱生活,把学习和生活快乐的结合在一起,培养他们的情商。
       这学期开学,学生将自己寒假养的风信子带到了科学教室,有其他年级的学生经过我们的实验室,总会被里面飘出的香味吸引,说一句:好香的教室啊!哈哈,那我这个科学教师泡在里面,不是要成为一个好香的科学教师了!o(∩_∩)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6 21:00:35编辑过]

TOP
19#

这个沉浮实验盒真的很好啊,比我们配的要好很多,确实幸福!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0#

老师动足了脑筋。赞一个!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1#

又香、又美、又有创意的科学教室。当然这个科学教师是最香、最美、最有创意的。
TOP
22#

三下科学:3.1温度和温度计


课前准备




 


课后反思


      用教材教,我对教材第一部分作的调整:本课第一部分,我没有按照教材上采用四杯水,我用的是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让学生上来用手指感受,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冷水和热水,有的说冷水和温水,顺势小结:同学们感受到两杯水的冷热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刚才有同学说冷水和热水,也有同学说冷水和温水,看来我们的触觉并没有那么灵敏,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我们可以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忙。引出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后续按照教材内容。


      家常课我认为这样就足以达到效果了,又简便又有实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7 9:48:22编辑过]

TOP
23#

三下科学:3.2测量水的温度


课前准备


      要准备四种冷热不同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来的烫水。


     我准备分成四个大组,第一大组三个小组测三杯自来水,第二大组三个小组测温水,第三大组三个小组测烫手的热水,第四大组三个小组测热水瓶里热水。一个小组测一杯水,而且需要连续测量,每个人都有机会测量水的温度。上课的第一个班级试过,同桌两个人测一杯水,但是倒水太费时间了,后来还是调整为四个人测一杯水。


      自来水准备起来比较简单,100ML的杯子装了80ML自来水,2月24日测自来水温度是14摄氏度(一般情况下,低于20摄氏度的水温就会感到凉或冷,这个温度比较合适)。其他三杯可不是随便倒的哦。因为教材有一个意图是让他们感受凉、温、热、烫。所以我要将温度控制在人体的这个感觉范围内。第二,每个大组的三个小组的数据尽可能的保持一致。通过试验,温水是60ML的自来水+20ML热水瓶里的水,热水是30ML的自来水+50ML热水瓶里的水,烫水是80ML都是热水瓶里的水,不过热水瓶里的水等学生开始测量的时候再倒,不要上课前就倒好,因为要先教测量水的方法再测量,需要好几分钟。      



80ML自来水


60ML自来水+20ML热水
30ML自来水+50ML热水
80ML热水


 


学生实验




 


课后反思


      本课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第一部分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来测量水温,主要根据温度计的量程来测量,而并非简单的告知是水温计、气温计、高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温度计,所需时间并不短。后面不仅要测出四种水的温度,而且还要连续测量10分钟内四种水温的变化。四个班级都是测量完了以后,没有时间对数据进行汇报分析,需要留到下一节课分析。还需要思考如何让课堂更高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 23:48:41编辑过]

TOP
24#

写的很深刻,赞
TOP
25#

希望高老师继续努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早日成为精华帖!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6#

以下是引用草帽呀呀在2014-2-28 13:40:00的发言:
希望高老师继续努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早日成为精华帖!

谢谢版主的鼓励,相信有了你们大家的支持,我会努力的!

TOP
27#

三下科学:3.3水结冰了


课前准备


      上这课不容易呀!


带到学校马上放食堂冰箱 


砸冰的榔头 



装碎冰的杯子,我选了100ML的烧杯,可以减少冰块的使用量 



包杯子的毛巾,向总务处的老师借的,答应不弄脏 


小号试管,装了自来水


自己先来试试看




结冰的时候温度维持在0摄氏度,实验成功,好开心哦!


 


学生实验




 


课后反思


       虽然我自认为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了,但课堂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时我做的时候,感觉很快就结冰了,可学生做的时候,需要5分钟以上,而且温度降到-1℃、-2℃还没有结冰,后来结冰了,但是观察到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就是-1℃、-2,而不是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 0:07:53编辑过]

TOP
28#

五下:1.4造一艘小船

TOP
29#

五下:1.5浮力


课前准备


      这课关于材料的选择,可以说伤透了脑筋!根据教材是选用泡沫,但是泡沫太轻,用弹簧测力计测不出重力,总不能忽略不计吧。转到仪器室,发现里面有这样一组有结构的材料。立马决定拿来用!


可以用它来代替小泡沫、中泡沫和大泡沫。▽▼▽



经试验,吸盘定滑轮使用起来不方面,线刚好在轮子上还好,如果线在轮子边上,摩擦力增大,不方便拉动,可以把轮子取下,使用起来更方便。▽▼▽



为了测排开的水量,准备500ML的烧杯,装450ML的水,在450和500之间平均分成5份,每份1.5毫米。▽▼▽ 




这是一个小组的材料▽▼▽



这是全班的材料▽▼▽ 



 


学生实验




 


教后反思


     在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用的是100ML的烧杯,自己贴上去的刻度每个小格代表的是2ML;而这节课我改用500ML的烧杯,自己贴上去的刻度每个小格代表10ML。有的学生弄错了,依然认为每个小格是2ML。


      这节课实验操作是很有难度的,需要四个人的配合,最好是1号同学来控制测力计,看好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1号同学就不要去读测力计的读数了,让2号同学看测力计的读数,3号同学看排开的水量,4号同学负责记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3 20:09:16编辑过]

TOP
30#

四种不同温度的水,每组学生都测量的话,工作量很大,并且有不安全因素,高老师这样处理也不错。坚持每堂课让学生分组实验,负责的好老师,严重表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