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意外的幸福) 材料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四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每个小球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共11个小组。▽

四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并不能直接把工具箱里的圆柱体直接拿来用,四个圆柱体是可以改变体积的,但是不管把体积变大还是变小,放入水中都是浮的,所以需要进行改造。我把每个学生学具袋里的3颗小弹珠收集起来,往每个圆柱体里面填充9颗小弹珠,少一颗都不行。少一颗,把可改变体积的圆柱体缩到最小也不能下沉。每个圆柱体里9颗,44个圆柱体共需396颗小弹珠,需要132个学生的小弹珠,可见这个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发给学生之后,学生必须小心使用,如果改变了体积,每个小组做出来的沉浮情况会不相同,虽说也不要紧,可以解释的通,但出现这种变数没什么必要。终于准备好了。▽




偶然间,发现实验室里有一个沉浮盒,里面的材料就是为第二课准备的,和科学书上的一样,尤其那个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最给力。此时,真是有一种武士拥有一件自己称手兵器的痛快感,我们科学老师就是需要有结构的材料。如果每节课都有如此专业到位的材料准备,那当科学老师该有多幸福啊!▽
沉浮盒
盒内清单
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
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重量不变体积可变的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里面有三个螺帽
重量可变体积不变的透明带盖空瓶
我的思考
第二课,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第一课当中同学们检测了七种物体,七种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这里两个“不同”学生容易混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指的是一种物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构成。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课教材的第一部分作了一点改动。第一部分再次出示第一课的七种物体,我认为没有必要,当时在预测沉浮理由的时候,学生已经发现根据轻重来预测不完全正确,根据体积大小来预测也不完全正确,所以看不出规律。
我先回顾前一课的内容。
拿出一个苹果,问:苹果在水中是(浮的。)把苹果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把苹果放入水中,苹果(还是浮的。)
回形针放入水中是(沉的。)把回形针的体积变大,重量变重,放入水中,回形针(还是沉的。)
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与它们的体积大小、轻重是无关的。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与它们的体积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呢?导入新课
看老师手里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了半瓶水),这个物体是由哪几种材料构成的?(塑料、水、空气)这就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上节课,我们用七种物体做了沉浮实验,很难看出规律,不能说轻的浮,重的沉,也不能说小的浮,大的沉,我们来学学科学家的方法,往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一个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要研究轻重对沉浮的影响,那我们把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做成相同的体积,出示小球。这四个小球请大家来掂一掂,按从轻到重排列起来。学生领取材料盒。
以上是我作改动的部分。后面根据教材进行教学。不知这样改动妥当否?自己觉得挺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