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贴图]真菌王国 [复制链接]

1#

[贴图]真菌王国


     一种马来西亚发现的蘑菇,像炒好的白菜叶一样


         你吃过茭白吗?那其实是植物的病变组织。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禾本目禾本科菰属的植物,形似水稻,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本来收获种子做粮食吃,就是图上黑色的瘦长米粒,叫做菰米;但是后来发现,那些被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担子菌门的真菌)感染的菰虽不结籽,却会长出一个粗粗大大的肉棒来,非常爽口——这是因为菰黑粉菌会分泌吲哚乙酸刺激菰的细胞分裂长大,这就是茭白了。从此,人们种菰就只是为了吃茭白,那些健康的菰反而成了劣种要从田里拔掉。


“棉花糖蘑菇”,产自厄瓜多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19:50:0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图上是一只步行虫科的甲虫Dicheirotrichus gustavii的复眼,注意它的眼睛上长出了一些半透明的枝状物——那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这种甲虫身上的真菌,子囊菌门虫囊菌纲虫囊菌目的虫囊菌Laboulbenia giardii的子实体。虫囊菌纲只有虫囊菌目一个目,通常都寄生在固定种类的成年甲虫体表。这些真菌没有菌丝,用吸胞从寄主体内攫取养分,但性情很温和,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致命的伤害。





  粉木耳——Flickr上的一个用户在拍摄落叶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株鲜艳的粉红色真菌。据他考证,是属于伞菌纲木耳目木耳科的某种真菌,这一科真菌大都能吃,希望有更了解情况的同学进一步辨认。如果银耳能被叫做白木耳的话,那么下张和下下张都也都可以叫做粉木耳。


 



     这种桃粉色温润湿滑的真菌是盘菌纲柔膜菌目地舌科的肉质囊盘菌Ascocoryne sarcoides(带着颜色看,它的分类都变得邪恶了),被称为“软糖菌”,每一粒直径1厘米左右,最初是嫩嫩的圆盘,成熟后就舒展变平,成为杯状。一般认为不能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19:54:08编辑过]

TOP
3#

 



    鬼伞科的Cystoagaricus trisulphuratus,生长在热带的美洲,橙色的子实体长满了绒毛——这种蘑菇时可以吃的,不过要在刚出土还是白色的时候采集,熟透变色了就不能吃了——算了,还是别吃它。




    在哥斯达黎加发现的亮粉色真菌,像是珊瑚菌


 




    马勃属的Calvatia sculpta,子实体高10厘米,上面满是榴莲似的钉子,分布于北美的松林,嫩的时候可以吃,有的人说很好吃。老了以后内部的孢子会变成棕色的细粉,从顶端开口喷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19:57:01编辑过]

TOP
4#


   它是一种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emodensis,叫做毛头鬼伞,喜欢长在桉树林里,子实体有个红彤彤毛茸茸的表面,菌褶是米黄色布满小孔的。可以吃的




   这是一种奇怪的硬皮马勃calostoma cinnabarina,它们的子实体刚出土的时候包着一团黄色的半透明黏液,随后一个鲜红的球球会从黏液里拱出来,愈长愈大,头顶有几个褶子。最后破口,把孢子放出来。





小皮伞marasmius species的菌褶像极了包子、烧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04:17编辑过]

TOP
5#


   一种多孔菌,polyporus alveolaris,它的菌辙像蜂巢一样。这一属真菌可以提取单细胞蛋白,Single-cell protein,一种极富营养的补品,但不能直接吃。




  一种美国产的多孔菌polyporus tenuiculus,像座很有气魄的现代建筑。同属真菌Polyporus  Umbellatus是著名中药材,猪苓。





  这些老鼠药似的东西是红曲米,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发酵后的籼米。其中的红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对蛋白质染色能力很强,常被用于食品染色,比如北京酱豆腐的红色就是用它染出来的。人们认为它富含氨基酸,且能降低血脂,对健康有些额外的好处,不过也可能有轻微的致癌性。另外,红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们把蛋白质染红的特异功能也许会搞出些“化血”的恶作剧,比如“多年的母乳变成血”那个新闻——男同学也可以试试罐藏足量的精液,一周左右也会变红色,很值得研究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08:07编辑过]

TOP
6#



这些晶莹剔透的小玩意儿是真菌王国接合菌类群里的水玉霉Pilobolus sp.的子实体。它们顶端充满液体成为一个透镜,光被折射到颈部,这里因含有可感光得胡萝卜素而微微发黄,子实体根据感官结果向光生长,类似植物的顶端优势。膨大处的液压可达7倍大气压,最终猛烈喷发,将顶端的黑色颗粒状孢子囊像炮弹一样射出去,可达2米之远——加速度达重力加速度2万倍。这粒孢子囊很容易附着在植物上,如果被食草动物吃下去就可以穿肠而过——图上的背景是马粪里的植物残渣,良好的真菌培养基。


 



这个小丑脸是福氏耐格里变形虫,Naegleria fowleri,是变形虫界异叶足纲Heterolobosea的变形虫,单细胞生物,生活在25摄氏度以上的温水里,你看到的眼睛和嘴其实是它们的细胞用来摄食和固定时伸出的伪足,其实没有固定的形状,不过有的时候可以变形成鞭毛虫游动。它们俗称食脑菌、食脑变形虫(brain-eating amoeba),因为它们经鼻腔进入人脑后会造成原发阿米巴性脑膜炎,死亡率高达95%——不要随便在野水里游泳




松露是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Tuber所有真菌的通称,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本身吃起来并无特别的味道,但因为散发著特殊的气味,自古便有许多人为之着迷,与鱼子酱、鹅肝并列为欧洲人的三大珍馐,特别是法国产的黑松露Tuber melanosporum Vitt.与意大利产的白松露Tuber magnatum Pico。松露寄生在阔叶林土壤中的根系上,成为直径10厘米多的团块,采集很困难,要靠猪和狗灵敏的嗅觉发现,用猪效果很好,但是要注意别让猪把松露吃了。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是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下的食用蕈,异香浓郁,在日本被视为食用蕈的极品。松茸好生在干燥的松林,寄生在赤松的松根上,一般在秋季长出,如果在梅雨季节长出,就是更加名贵的珍品了。食用松茸必须在松茸刚露头的时候就连根挖出,否则松茸的香味就会迅速散失,价值大打折扣,所以采集松茸是一项要求高度的观察力与丰富的经验的工作。而且至今没有量产的栽培方式,主要靠野生采集,价格甚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11:18编辑过]

TOP
7#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是伞菌纲牛肝菌目牛肝菌科的物种,喜欢温暖潮湿的林间空地,与树木共生形成菌根——就是把菌丝伸入树根分担根毛的吸收功能,同时获得树木的糖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个头很大,单个能长到1公斤,味道鲜美肉质细腻,很受欢迎。




野生的草莓奶油起司蛋糕——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samsonvale湖拍发现的怪异蘑菇,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coccineus,是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的生物——这点很明显。它的同属物种在北半球广泛分布,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因为它们可以提取纤维素降解酶,用来分解纸张和原木中的木质素及多糖。


 



蓝绿乳菇Lactarius indigo,是担子菌门红菇目红菇科下的一种真菌。它们广泛分布在北美洲东部、东亚及中美洲。它们生长在落叶林及针叶林内,在多种树上长出菌根。子实体呈深蓝色至淡蓝灰色。当其组织破损时会流出乳汁。浮汁呈靛蓝色,当暴露在空气下会逐渐变成绿色。菌盖阔5-15厘米,蕈柄高2-8厘米及厚1-2.5厘米。它们是可以食用的,在墨西哥、瓜地马拉及中国都有出售。照片在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拍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13:57编辑过]

TOP
8#



红菇科真菌Auriscalpium vulgare的俗名叫耳挖勺蘑菇——因为它们长得像用过的耳挖勺。注意它们会分叉,而且背面不是一般蘑菇那样的褶子,而是密密麻麻的针头。它们在北半球的温暖地方分布,喜欢长在脱落的松塔上。


 




小鸡炖蘑菇吃过吗?这就是其中的野生榛蘑Armillaria mellea,伞菌目泡头菌科蜜环菌属,全球分布。这一属的真菌往往有特殊的香气,和肉焖在一起久炖极其宜人。榛蘑的菌丝喜欢寄生于植物根部,常造成严重的根部腐烂——除了这个神奇的植物


 



 


你是不是看到了几根钉子?其实那是真菌Camillea leprieurii的子实体,它们的菌丝在树皮中生长,最后冒出这么一个东西散发孢子。 Camillea这个属近出怪家伙,比如后面那个野生皮搋子


 




 


秘鲁的雨林里发现了这种蘑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38:56编辑过]

TOP
9#


老龙皮,Lobaria pulmonaria,是一种子囊菌门茶渍纲的地衣,拍摄于德国的森林里。真菌的气生菌丝编织成了树叶的形状,一些单细胞藻类生活在其中,就像真的绿叶一样。


 



一种石蕊 Cladonia fimbriata,它长成了小喇叭。


 


 



也是一种石蕊,Cladonia cristatella,它们的孢子有鲜艳的红色,很像火柴头。


 


 


如果你真的要采蘑菇,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还是可以一试的。它们很好认,特别是表面上一层一层很容易剥离。熬个汤炖个肉都很不错。说起来,有一件事儿很有意思,野蘑菇总是没有买来的蘑菇出数,一做熟就缩小很多。这部分因为野生蘑菇很容易吸引蕈蚊来产卵生蛆。这些蛆非常小,但数量庞大,占了野蘑菇鲜重不少分量,它们本来是要给蘑菇散步孢子的,结果被你做熟化进汤里了,于是野蘑菇很缩水——同时也有种特殊的高蛋白质美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20:57编辑过]

TOP
10#



一大丛野生的高卢密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它们生长在欧洲森林里的腐木上,被称作“巨型真菌”——你别看子实体好像很小,它的菌丝蔓延开来可占地十几公顷重达数吨,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此外,它们还会发光,是一种发光真菌,当它的生长受到干扰就会发出光来。最后,这东西还可以吃,不过建议煮熟,否则会狠辣,吃下去不舒服。


 



竹节虫伪装得再好,也逃不过不用眼睛的食肉真菌Cordyceps uleana,它死了,浑身长满真菌的子实体。


 



这个可不是恐怖电影的道具——记得我和你说过冬虫夏草吧和各种食肉真菌吧?是与冬虫夏草同类的食肉真菌Cordyceps 寄生了一匹大蜘蛛的的结果,子实体像鹿角或者火焰一样从蜘蛛身上穿刺出来。





这个可不是真菌啊——粉瘤菌Lycogala epidendrum是一种黏菌,它们的子实体最初是粉嫩粉嫩的,像右边几个那样;成熟之后就黑黢黢了,像左边那样。


 



 


你才是草莓呢!——这是一种黏菌圆锥粉瘤菌 Lycogala conicum的子实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44:28编辑过]

TOP
11#



 




一堆高尔夫球等你来打——或许是白柄黏菌属 Diachea sp.


 


 


变毛菌属的黏菌Metatrichia vesparium


 




长尖团毛菌Trichia decipiens,很像沙棘浆果的黏菌。


 



筛菌属的黏菌Cribraria cancellata,很像撒了麦粒素。


 


 



煤绒菌Fuligo septica是很常见的黏菌,这张图很好地展现了原生质体与子实体的变化:一眼看到很多金黄的毛绒绒,那是它正在发育的子实体,将来释放孢子;下面还有一层大肠油一样的网络,那是它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可以像变形虫一样移动摄食,攒够了营养就变身成子实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45:57编辑过]

TOP
12#



粉瘤菌Lycogala epidendrum也是常见的黏菌,它发育中的子实体像是粉红的饭团子——最后会变黑掉。


 




发网菌属的黏菌Stemonites sp.上下对比是它的子实体发育过程,就像白饭团子变成了蛋糕。


 




长尖团毛菌Trichia decipiens 黏菌除了用子实体发孢子繁殖,也可以用配子有性生殖,它们的配子即性细胞,决定于3个基因座(locus)上的基因,分别是matA、matB与matC。因此每一株黏菌皆可形成8种性别的性细胞。此外这3个基因座上的基因变化丰富,目前以知matA与matB各有13种变型,而matC则拥有3种变型。由这些已知的变化,可以排列组合出500种以上的性别。


 




棒形半网菌Hemitrichia clavata的老熟子实体,Trichiiformes目Trichiaceae科接着说一下上一张的500种性别——人有两种配子,精子和卵细胞,所以人有两种性别,所以人想结婚好难,至少有一半的人不能和自己结婚;但是黏菌有500种性别,这意味着它们的配子生殖就轻松多了,如果仅考虑数学可能性,只有0.2%的配子不能和自己结合——可惜它们理解不了这种感觉。


 




某黏菌的子实体,最初像麦粒素一样,最后突然炸开,原来是松露巧克力。筛菌属 Cribraria cancellata [Class Physariodes; Order Trichiiformes: Trichiaceae] (左侧为发育中子实体,右侧为老熟子实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7 20:49:34编辑过]

TOP
13#

 大开眼界!
TOP
14#

照片唯美,配合介绍的文字,认识另一个王国。
TOP
15#

小世界大美丽!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6#

学习了,长知识了。
TOP
17#

这串紫葡萄可算逮到学名了,Badhamia utricularis。这是一种原生质黏菌,黏菌纲黏菌亚纲Myxogastria。


TOP
18#

前面那些图可能没能将黏菌的“本质”说明白,这个是个好例子:啤酒里营养丰富,一团煤绒菌属Fuligo黏菌的变形虫形态“嗅到”啤酒洒了,里面有很多糖,于是爬到了啤酒罐子上,吸收其中的养分 ——想像一个史莱姆,它爬到你的啤酒罐上舔啤酒。这种黏菌是最常见的黏菌——说实话它们奇怪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介绍了。


TOP
19#

小菇科小菇属的炫蓝蘑菇,Mycena interrupta,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它们有一种晶莹剔透的蓝色,不过似乎不能吃。小菇科还有很多很多会发光的蘑菇,比如下一个。


TOP
20#

鳞皮扇菇Panellus stipticus ,通常为黄褐色,但是到了晚上就会显出明亮的荧光了——我真希望我家拖布上能长一朵。鳞皮扇菇直接食用会引起中毒,不过磨成粉之后可外敷,为治疗外伤出血之药效。

TOP
21#

小菇科不但有炫蓝的和发光的,还有罕见的通体鲜红。Mycena viscidocruenta是一种小菇科的蘑菇,直径只有七八毫米,喜欢长在枯朽的枝头。

TOP
22#

这些奇怪的小蘑菇是Favolaschia cyatheae,同样是小菇科的。它让我联想起“炸虾片”。




 


 


这个也是Favolaschia cyatheae。其实从正面看它们没什么特别的(见下一张),但是到了背面就发现他们好像被劈开了。这些空洞是为增加表面积,可以着生更多的孢子。




 


上一张的正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40:53编辑过]

TOP
23#

这几个很像小浆果的毛茸茸的东西也是一种肉杯菌,Microstoma floccosum,和那个野生皮搋子是一家,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肉杯菌科,它们的外表面长出了白色的绒毛,不太清楚是干什么用的。从日本到中国到欧洲到美国都有分布,出现在腐朽的树枝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43:37编辑过]

TOP
24#

出血齿菌Hydnellum peckii,又被欧洲人称为“魔鬼牙”。担子菌门伞菌纲革菌目烟白齿菌科血齿菌属。它们是刚钻出地表白色的小桩,但很快会“流血不止”,渗出鲜红的液体,仿佛动物洒下的血液。它们似乎没有毒,但是味道极苦,可以避免动物吃掉它们。红色的液体含有抗凝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44:42编辑过]

TOP
25#

地尘星Geastrum triplex是伞菌纲地星目的真菌,几乎全世界都有产出。它们本来也有一个蛋,但是那个蛋壳非常有责任心:干燥的时候,就向里卷,包裹住中央脆弱的乳房形子实体;湿润的时候,就使劲向外卷,变成许多条腿把这个丰腴的子实体举起来(参下一张),以便雨水能打到它,或者动物能踢翻它,这样就可以把孢子从那个小孔里倒出来了。美洲原住民把它当作草药,也用它的出现占算天象。


 


 



 


和上一张一样,这也是一种地星,Geastrum quadrifidum,因为空气湿润,外面花瓣似的“壳”向下翻转,它就站起来了,这个时候洒下孢子,就更有存活的希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46:01编辑过]

TOP
26#

又一种新加坡的发光蘑菇,由于养料充分环境适宜,它们亮得像小台灯一样,如果能在玻璃罐子里种上几株摆在床头,恐怕再也不会失眠了——应当是伞菌目。如果是口蘑科的,那它还能吃——你吃过发光的零食吗?该真菌可能是Mycena illuminans
TOP
27#

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的小皮伞科的小皮伞属大多颜色暗淡其貌不扬,而且能吃的种类很少,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可爱的鲜艳小蘑菇,比如这个Marasmius haematocephalus。




 


小皮伞属的Marasmius candidus,能不能让你联想起刚出笼的烧麦?这个属的名字Marasmius来自希腊语的干燥,因为这一属的真菌失去水分可以干透,但是湿润后又可以恢复原状。



 


再来一个小皮伞,Marasmius elegans,产于塔斯玛尼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49:57编辑过]

TOP
28#

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英文有个名字叫“仙女圈蘑菇”,“fairy ring mushroom”,因为它们会长在“仙女圈”里——某种现实中的“神迹”,参看下一张。它们单于北美到欧洲的大部,是可以吃的,熬个汤炖个肉什么的,而且它们富含甜味的海藻糖——这本来是要使自己耐受脱水,却因此更适宜烧烤甚至做饼干。




 


这就是上一张提到的“仙女圈”——蘑菇长成一个大圈,直径可达3米。也出现于草地,也有茂密的青草或者枯萎的青草构成的,颇似麦田圈。欧洲古人认为这种圈是进入不同的仙女或精灵王国的入口,所以有了这个仙女圈的名字。他们的形成与真菌很有关系,目前的一种解释是真菌从最初的孢子落地点向外扩张,就像在一张纸上点火一样最终成了大圈,最后子实体破土而出。而真菌和植物关系密切,所以植物也会表现异常了。还有其它解释,尚未完全定论。照片上是Clitocybe nebularis,能吃但是有人过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52:54编辑过]

TOP
29#

来来来,看看土耳其产的野生的足球——红笼头菌,Clathrus ruber,担子菌门伞菌纲鬼笔目的一种真菌,这是它刚刚拱出地面的子实体,6厘米左右。你别看它现在白白净净的,这家伙可是个“双重惊喜”,看下一张它的进化形态。




 


看,这就是上一张野生足球的进化形态。红笼头菌刚出土的子实体外部有一层和足球一样的壳,里面很多粘液。那层壳不久之后就会裂开两半,从里面生出这个东西来,刚出来的时候像足球烯C60的分子结构那样整齐,每条边都和外壳的一条凹陷对应,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塌掉——它们在拟态臭肉吸引苍蝇。而且苍蝇喜欢在尸体的伤口处产卵,这就会钻进这些洞去,把孢子带在身上了——和大王花计谋很相似。这东西也有可爱的,比如下一张那个。




 


 


红笼头菌的子实体从黄色到红色都有,有的子实体很精致,就像图上这个——但是千千万万不要觉得这东西可爱就捡一个,它们为了吸引苍蝇会释放出惊天动地越来越猛烈的恶臭并且不断腐烂。曾经有一个植物学家在野外发现了一个,就好奇捡回家去了,想做成标本——最后他不得不半夜爬起来把这个臭死人的东西扔出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3:56:22编辑过]

TOP
30#

 真菌的世界一样精彩。
一直努力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