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菰城绿苑团队活动汇总贴 [复制链接]

61#

3月6日的小组活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 11:08:09编辑过]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2#

小组成员执教的课例:


           六下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


                                   吴兴区白雀学校  楚淑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和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等


生:蜡烛、火柴、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5分钟)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体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这些物体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它们是实际存在的。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还有没有实际存在的但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


4、学生讨论,说说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


1、师引入:老师手中的纸是物质吗?


你能让它发生变化吗?有什么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并它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2分钟)


(可能会用到撕,揉,剪,烧等方法)


2、师演示:按照学生的想法当中可以操作的逐一实验(演示实验)。


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抛出疑问:纸还是纸吗?构成它的材料有没有变化?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发现:有些方法改变了纸的形状,大小,面积,和干燥程度。但是最终纸还是纸。


而烧过得纸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纸了,而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 观察易拉罐压扁的图片和水结冰的图片。找出相同点,与纸的变化对比。


4试一试让火柴燃烧,找出与纸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3#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
、教师提供的回形针,橡皮泥,蜡烛,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下来。


2、交流讨论,各种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并把它们归入A类和B(重点分析蜡烛的变化)最终可以分为两类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3、过渡引申:我们的周围还有其他的物质在变化吗?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五、感悟:


物质的存在让世界如此广大。


物质的变化令生活丰富多彩。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4#

老师们的课后点评: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朱颂伟


      课堂是我们学生校内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科学课要在让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的同时习得符合其年龄认知特点的科学知识,所以科学课的设计首先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能感到学习的快乐。


      就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中,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物质在老师手中发生变化后,第一兴趣点就是我也能使他发生变化,或者是我还能使它那样变……,所以索性把教材的第二个实践活动提上来,马上去让他们按自己心中的设想去动手,这样学生的注意点易集中,学习自主意识得以体现而感到快乐。


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充足活动时间的保障下,各种方法,不同的变化给了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分析,远比单一的问答精彩的多,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才得以显现。再利用感性认识基础上分析得到不同变化,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去辨别物质变化的不同,学生的感受会很深,想说的话会很多,这样的科学课就会感到快乐。


     本课是物质变化单元的起始课,其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不同的(是原来的物质和不是原来的物质)。课中提到变化不同用“纸还是纸”“纸不是纸”来分类有点太低估学生分辨能力,后面的归类描述也很别扭,所以可以用“还是原来的物质”和“不是原来的物质”加以区分更为明确。在使物质产生变化的方法上老师引导和对学生的点评应有所侧重,强调不同的方法使它发生变化。这样让科学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思维打开空间,分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会更多。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5#

有感 有思 有所得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王  露


                                   


      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渴望,2014年3月6日, 我参加了在白雀小学举行的小学科学学科共同体学习讲座。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众多优秀先行者对我思想上的冲击和各个主讲老师对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一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能感受到了太多思想火花的碰撞。


      具体以下几点:


一、 有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黎老师在讲解《岩石与矿物》的教学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将科学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的观点,并以“岩石的世界”为主题做了小调查。强调了教学的主线是观察-比较-描述,将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有思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各位老师的小讲座都充分展现了自己在科学教学中开展的有效科学探究活动,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同时,又从中发现了很多的疑难问题:“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蚕宝宝的一生”、“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划分”……在小讲座上讲解老师与自己的团队将各个疑惑的理解与大家分享,这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科学老师又一次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肯定的认可了: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有所得


     通过此次培训,收获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再一次认识到科学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科学课的课堂常规,特别是要注意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疑难问题和模棱两可的现象不能回避。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我更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6#

《我们身边的物质》听课体会


——弁南小学  张菊华


      楚老师从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开始本课的教学,从能直接观察到的和看不见但是实际存在的两个方面寻找,学生能很快的找到很多的东西,包括看不见的空气。并且用一个保鲜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证明了空气的存在,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师及时的进行拓展,并揭示课题《我们身边的物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使用一张纸让学生想办法让它发生变化,学生想到了折纸、用水弄湿、用火烧等办法,在演示用火烧的时候由于教师折的厚了一些,以至纸片只烧了一点点,学生看不出现象(这个实验太可惜了,如果实验前准备的纸片小一点,就可以不用折了,烧的时候能明显的看到纸不是纸的变化。)


      在学生实验前,教师没有明确要求实验要求,学生做的很开心,但是观察、记录方面做的不好,而且很多小组在烧橡皮筋,产生黑烟及刺鼻的气味,并且橡皮筋烧着了很难熄灭,看到有一个小组拼命的在上面泼水,是不是强调下橡皮筋不要在实验室用烧的方法让它发生变化呢?


      观看视频后教师问:水变成冰,是属于那种变化?很多学生都回答错了,有可能看视频的时候不够认真,也有可能学生还不懂。但是在学生实验的时候,他们在黑板上反馈了蜡烛——蜡油——蜡烛,是属于纸还是纸的变化,在这里教师能不能引用过来作解释,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呢?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7#

听《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的几点思考


                                         


                                                                   ——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作为本单元起始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部分: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2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3.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所以说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采取科学的探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课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课教学中,楚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一张纸在变化过程中”是发生了类似“纸还是纸”或“纸已经不再是纸”两条线。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用从纸延伸到“一支蜡烛燃烧时的变化”这一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张纸的变化分成两类。再类比到蜡烛,本来学生对蜡烛也许能凭印象说了一些变化,但这是建立在以往模糊的认知基础上的,他们不曾很认真很专注地观察过一支蜡烛燃烧时的一系列变化。课堂上楚老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经历这样的观察活动,他们发现了很多以往不曾关注到的现象。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也证实这项活动的意义。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既可以看到物质发生了形态、长短的变化,又看到某些新物质产生,如烛芯变黑、有烟上升等,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认识到了物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为下一课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个探究活动富有实效性,值得我学习。


      听了楚老师关于的教学,我收获很多,楚老师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便于观察的、有典型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质的变化。如观察线香的燃烧、观察燃烧的蜡烛、纸片的形状改变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观察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最后总结出物质变化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形状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种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楚老师指导学生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本节课中,楚老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来感知物质的各种属性;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外部的形状,用讨论的方法确定物质的内部属性;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感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方法运用恰当,针对性强,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探究成功之处在于小组合作实验前讲明了实验的要求,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这就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实效。也增长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于“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这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人为因素可以造成物质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当然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应该强调安全,注意不要把燃烧后的火柴放到桌子上,因为会烫坏桌面的。


      另外,在课后延伸这方面楚老师要求学生去做的可以更加细化。我觉得布置学生在课后用心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变化时,可以举几个简单地例子,如:铁生锈、水结冰、树叶的腐烂等。这样做的话就会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楚老师这节课的设计详细,思路清晰,层次性强,结构紧凑,组织有序。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活动多,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认真观察看到的现象,学生积极性很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教学原则,符合新课程理念,是一堂值得玩味的好课。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8#

把握学生基点  高效课堂教学


                             ——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但凡听过小学和中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老师们一定会发现,小学课堂的知识容量远远比不上中学,但中学的实验探究时间远远没有小学长。所以很多教过中学的老师回到小学上课,会难以适应,会感觉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要捣鼓一节课,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这也使得许多老师在小学课堂能听出中学味的原因之一吧?


     3月6日,白雀学校的楚老师为我们演绎了一堂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如果以前没有听过楚老师的课,会发觉,她的课有“中学味”,缺点小学的趣味性;但是,以前听过楚老师的课的老师们一定发现:这位中学下来的科学老师已经渐渐融入小学课堂了。那亲切的笑容,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那份融入学生的身影,那份简洁的教学设计……这都是楚老师极大进步的表现。


      或许是因为这堂课是我参与“导演”的,在上课前两天把我的“意图”灌输给她,让她去演绎我的思想,真的是难为她了。课堂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有的地方一定引起大家的思考。如何设计,如何组织语言才是最好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听课者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这也是研讨的价值所在。


      先说说我的设计思路:我还是那句老话,课堂要追求简约,环节讲究整合。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我将课堂环节整理为四步:第一步,概念揭示即什么是物质;第二步,以纸为例,区分:纸是物质,纸会发生变化,一种变化是改变大小、形状等,但纸还是纸,另一种变化是改变纸的颜色、样子,纸已经不再是纸了;有了这两种不同的变化为例来区分其他几种物质的变化,进入第三步,提供给小组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动手让这些物质发生变化,并按照纸的变化区分、记录;研讨部分重点解决蜡烛的变化、水变成冰的变化、铁钉生锈的变化等,从而小结区分:像“纸还是纸”这样的变化,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像“纸不是纸”的变化,变化前后的物质已经不一样了,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一堂课下来,有思维梯度,有新概念生成。课堂上,我们也可以明显的发现,楚老师的确是这样设计的,只是比较紧张,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到位,给人有瑕疵可挑。但不可否认,楚老师已经比较准确的把握住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没有给学生设置太大的思维障碍,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诸如“纸燃烧了,产生了光、热、灰等新物质”,而是以兴趣为主,以“找一找”、“做一做”、“议一议”三大板块展开,清晰,轻松、高效!


      只是个人觉得,课堂要高效,教师的语言也必须高效,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运用准确。诸如本次课例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判断变化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但是因为是第一课时,也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的概念,不可能直接抛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直观的熟悉的“纸”作为媒介,作为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这样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但是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不能干扰学生的试听和思维理解。


      教学永远是门有缺憾的艺术,唯有不断追求。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69#

5月29日 周四

共同体的成员们又一次聚集在一起,研讨、学习,收获很多!

亲历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发上这次活动的课堂实录、磨课交流、短信评课、活动照片等。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0#

 

菰城绿苑学习共同体课例展示研讨交流



 



凤凰小学:杨玲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声明一点,我今天,现在,在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交流、研讨、汇报,不是展示。做展示的是我们刚才听到的陈老师的课例,那是展示活动。我只是代表我们菰城绿苑学习共同体对刚才展示的课例做一些前期准备过程的汇报,以及今天课后的一些研讨交流。由于准备的比较匆忙,不当之处,尽请原谅,也请批评指正。



我把我今天汇报的内容分三块:一,挑战,二,研磨,三,学习



先来说说“挑战”。这所谓的挑战,是主要针对这堂课来说的,课的内容,刚才老师们都看到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对于今天执教的陈老师来讲,这是个很大的挑战,挑战一,这个内容不是她自选的,是我定的。而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因为我考虑的是,以我们这个共同体的主要涉及范围来看,化学类的,上次在白雀我们已经展示过一次了,而生物类的内容,上个学期在东林,我们也展示过两节关于人体的,至于植物类、动物类比如说“蚂蚁”啊,“蜗牛”啊,是上学期的主要教材内容,这个学期,我翻了教材,相对来说,三年级所涉及的生物内容最多,第一单元的种植凤仙花,第二单元的养蚕。算算时间,我就在想,尝试一下关于养蚕的课吧。这么一来,就又面临了第二和第三个挑战,穷尽我所有的听课记录,好像没有听过一次关于这一课的课例,上网查找,课例极少,换句话说,这不是一节经典课,也不是研讨课。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受材料的限制吧,这也成了我们试教的挑战和困难之一。说实话,当时定内容时,我只想到,估计到29号的时候,我们的蚕宝宝已经都结茧了,应该正好要上这一课,那就拿出来研讨吧,可是我没有考虑和预留的是,试教的时间啊!



要感谢的是,年轻的陈芳芳老师毅然接受了这次挑战。于是,就有了我们近一个月的研磨时间和经历。我把我们研磨过程按时间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一试教,二研讨,三细磨,四精炼,五展示。



我将用以下表格来呈现: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1#

第一次试教,我没有到现场去听课,只是在网络上跟陈老师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初步讨论,按照教材安排,按部就班的上课。最大的困难在于,当时没有蚕蛹,陈老师在网上只买到剪开一个口子的蚕茧。当时,陈老师说,当时是用视频、图片来教学蚕蛹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关键是自己要先走一遍教案,否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当时,用到的记录纸比较多,有这样三份,还有一张大大的蚕蛹绘画图。说实话,当时看到这张图很让我惊讶的,孩子们的绘画也让我佩服的。但是,这样的课上下来,第一感觉,时间很紧张,学生的记录太多,思维的训练感觉很缺乏,因为没实物仅凭图片、视频,有强烈说教感,学生的感悟没有,好像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因为没有蚕蛹,很多情况,我也不知道。18号那天,星期天吧,我和陈老师在一个茶室里泡了半天,就教学设计进行细化,对怎样抽丝进行实践。回去后,陈老师就重点去研究怎样浸泡抽丝效果好,我就去找一个学生,问她讨来了唯一一个茧,开始研究蚕蛹。519日,陈老师把她的第二份详案发给我。因为白天实在不知道忙什么,我们只能晚上在QQ里聊,又嫌一句句聊难以表达清楚彼此的意思,又煲电话粥。记得后来我给陈老师的教案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当时真担心她看不懂哦。同时,我们也商议决定把学生的记录单缩减为一张蚕蛹的观察记录表格和一个蛹的画稿,这张记录表格式参考了书本上,但又做了些许修改。521日,我们名师三带的几位成员特意赶到织里实验小学,听取了陈老师的试教,并坐下来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这一次试教后,我们发现有了蚕蛹的实物观察,学生发现的很多,但是交流汇报是难点,三年级学生的文字记录依然有困难。于是,当天晚上又进行了修改,教学流程基本不变,但想用“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话来贯穿上下,后来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几乎不知道这句话,还是放弃了。重点把记录单进行了修改,舍去了原来书写的部分,直接是观察对比,画一画,写写其他发现。
522日下午,陈老师又在学校教研节中试教了本课,教研员朱老师亲临现场听课,并作交流。感觉学生的思维不够顺畅,记录用图太大,学生记录有困难。于是,进入第四轮修改中。



这次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个调整,将观察蚕茧的活动提前,先观察了蚕茧,摇一摇之后发现里面有东西,猜一猜,然后剪开看一看,接着观察蚕蛹,最后再来抽丝。把记录单也在前一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对比图。527日上午,陈老师带着这份新设计在爱山小学再次试教。



试教后,我们认为,大环节不变了,但是教师的语言需要提炼,问题要到位,衔接要更自然,师生互动亲和力方面要再加点功夫。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2#

 

昨天晚上,我在整理前几次试教下来的学生的记录单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孩子们用彩色笔画蚕蛹的时候,因为笔粗,画错了就没法修改,而且在记录其他发现时,因为格子小,记不下什么,倒不如上次用大的记录纸效果好。于是,昨晚九点多,打电话给陈老师,跟她商量,是不是还是用大的记录单,方便孩子们画和写,而且汇报时直接贴黑板上。这就又有了今天这种汇报形式。今天课上下来,我们可以发现,用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直接进入,已经符合三年级孩子现在这个时间段的认知了,他们自己所饲养的蚕宝宝都基本结茧,只是有可能没有亲眼或者没有仔细的看到这个过程。这样的导入比较直接,也比较简洁。我个人认为可以借鉴。



三年级的孩子的上课的氛围很好,关注生命的这种可以多向孩子们渗透。让我今天觉得最大的遗憾的,或者说,陈老师今后要去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在课堂上,要善于总结,可以多多抓住学生的这种精彩发言,多多归纳孩子临时生成的信息。还要学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将这种情感态度多多渗透,今天的很多的蚕茧是和孩子们借的,我们让孩子们做完后,把蛹放回自己的“家”,学生对生命的感受更深,再加上我们课堂上的抽丝的蚕茧是去掉蚕蛹的,让我们的孩子们意识到,老师将活的蚕茧中的蛹去掉了,孩子就都可以能有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老师的顺势引导其实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这半个多月研磨课堂的时间里,我要感谢我们的团队,织里实验小学的,我都不知名的磨课团队们。因为,据我所知,他们学校有校级层面的各学科定人的磨课团队,他们对陈老师的帮助在我们面前是默默无闻的。还有感谢我们的名师三带的团队们,因为陈芳芳老师正好是我们这个团队成员之一,她上课,我们另外的几位盟友毅然调课、请假,赶到织里帮助磨课;当然还要感谢我们绿苑团队和专家团队,丁炼强老师从确定课题开始就帮忙找蚕茧、蚕蛹,动用了他许多的关系网,打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的电话;张红花老师那天实在调不出课,没法来听试教,但是她热情的说:教案可以发给我,我晚上帮忙看,希望有帮助。我很感动。还要感谢我们上强的王华老师,得知他有蚕茧,陈老师跟他一联系,他二话不说,鼎力相送。还要感谢我们的教研员朱老师,他几次亲临试教现场,帮助磨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当然,这所有的一切,还要感谢陈芳芳老师的敢于挑战和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不管最后的展示成功与否,陈老师是最辛苦,她今天的展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习的案例。我不再发表感谢的话,我最后想说,感谢的同时,这份经历,这样的挑战过程,这样的研磨过程,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历练的过程。我们一路同行,一路成长!



谢谢大家!



     



                                                     2014529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3#

感谢湖师附小施娟老师的全程实录!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74#

感谢杨老师的全程辅导。学习了很多~

TOP
75#

 辛苦组长了,反思还这么深刻,我们共同体成员要好好向你学习!
TOP
76#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实录


执教者:陈芳芳


实录者:王伟兰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初步感受到蚕丝很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2、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和抽丝。


三、教学准备:


学生:蚕茧,放大镜,手电筒,尺子,开水,烧杯,竹签,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吐丝结茧》)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蚕吐出了一圈圈蚕丝;


    先吐出蚕丝,转进去,封住;


    一圈圈把自己封起来。


师:最后变成了茧,蚕宝宝去哪里了?


生:在茧里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TOP
77#

 

二.蚕茧的观察


师:看来茧很神奇,想不想观察一下茧?


生:想


师:在你的抽屉里放了一个茧,一起来观察一下!


(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师:说一说我们小组的发现!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摇一摇茧有声音,茧有长有短,颜色不一样


    我想补充一个科学知识,如果蚕茧发出的声音有点催催


    我发现蚕茧外面是一圈圈的,密密麻麻


蚕茧是毛绒绒的,有点硬硬的感觉


测量了一下,我们的蚕茧是34厘米


师:其他小组测了吗?


生: 3.5厘米


     4厘米


师:看来蚕茧有大小,这可是决定产量的。有观察形状吗?


生:椭圆形


花生形


师:为什么认为是花生形?


生:中间凹进去的


师:我们发现的很多。刚才还说摇一摇有声音,是什么呢?


生:蚕蛹


可能是个蚕,可能还没变成蛹

TOP
78#

 

三.蚕蛹的观察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蚕茧,剪开来了(实物展示)是什么呢?


生:蛹


师:想不想近距离观察一下蛹?


生:想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我们的温馨提示:(ppt展示)


1)把蚕茧轻轻掰开,别伤到蚕蛹。


2)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想一想与蚕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再小组合作,画一个蚕蛹。


3)完成后,把蛹放回它的“房间”。准备交流。


 


师:下面请来领取材料,领到材料的小组可以开始观察了。


(小组领取材料)


(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师:完成的记录单贴到黑板上。我们刚才都有很多发现,我们先就一个问题来汇报:与蚕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学生上台汇报)


师:都是有气孔的,它的身体还是一节一节的。还有汇报的吗?


生:它们有很多的不同点,有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蚕宝宝是 长条,腹部与蚕宝宝是不一样的,有一条条的。


师:老师补充一下,这是蛹的头部,这是它的胸足


生:不是椭圆形,是纺锤形;


颜色变了,蚕宝宝是白色的,现在是黄色的。现在没有脚了;


现在很有光泽,蚕宝宝摸起来软软的,蛹是硬硬的;


尾巴上的凸起没有了;


相同点是中间还有一条线;


它们的不同点是少了一对气门


师:我刚才看到了这两片,是什么?


生:翅膀


师:我们把它叫盾片。有没有数过足有多少?


生:6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是不是说蚕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蚕


生:变了新模样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一块皮


师:刚才为什么要尖叫


生:蛹动起来了


师:动的就是活的,为什么要把自己关起来?


生:因为这样就能变成蚕蛾了


不包裹起来就不能完成变成蚕蛾的过程了


师:所以我们能打扰它吗?


生:不能


师:刚才我们摸的时候硬硬的,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硬硬的是因为它要保护自己


四.抽丝


师:做这个茧,丝有多长?


生:我估计有2千米到3千米


    几百米吧


师:怎么把蚕丝抽出来呢?


生:泡好了,把丝拉出来


师:就像这位同学说的那样,老师今天准备了泡好的蚕茧,里面没有蚕蛹,待会用竹签将丝挑出来,缠绕在纸板上。下面来领取材料

TOP
79#

 

(学生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Ppt展示:


1、把蚕茧放在热水中侵泡一下。


2、用竹签把一根丝的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


3、断了,可以重新挑头,再绕。


 


师:好,不管有没有抽完,请先回到位置上。大家意犹未尽,这些材料待会请你拿回去抽。


师:确实一根丝的长度很长,一般有1500米左右,最长可达到3000米。刚才的抽丝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ppt展示图片和文字)


师: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TOP
80#

再来学习一遍
TOP
81#

吴兴区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一波接着一波,多点开花,敬佩,学习!
TOP
82#

踏踏实实的开展一些活动的确收益很多,尽管很忙碌,但是忙碌辛苦有收获,那就值了。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83#

这样的课堂非常生动有趣,孩子们很快乐,收获也很多,赞!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TOP
84#

一花一叶皆世界!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TOP
85#

以下是引用花儿飞飞在2014/6/5 9:42:00的发言:

    
    这样的课堂非常生动有趣,孩子们很快乐,收获也很多,赞!
    

花儿飞飞,好听的名字,貌似是我们区新加入的成员哎!欢迎!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86#

生活中植物见到的太多了,说实话很多真的叫不出名字来,看来得来这多学习下,高手很多啊!
TOP
87#

      2015年4月7日,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又一次齐聚在月河小学浮玉校区,开展假期读书交流活动,现将部分老师的交流文本材料转帖于此,供大家学习。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88#

                        《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之观后感
                                                                  ——月河小学教育集团   陈琳
     六年级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为同学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之门,从洋葱表皮细胞到人体的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让孩子们大开眼界。的确,细胞世界有很多的奥秘。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铸造了人体身体的每一部位。
     我也是在偶然之间找到了这部影片,它从独特的视觉,以生动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人体细胞内部的世界,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科幻大片。同时我也感慨着科技进展的神速,让科学家得以观察细胞内部,也因此让我们见识到细胞内部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进行交流运作的情况。
      人体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也许会认为“我自己的身体自己还不清楚吗?”,而事实上,我们的确不了解自己的身体里有着怎样秘密。从小的细胞到大的系统来看看我们的身体,是不是还会觉得所有东西都是那么熟悉呢?纪录片里向我们展示的细胞就像一个个微型机器人,每时每刻都正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那样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人觉得人体真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里面藏着许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小小肉眼不可见的细胞内部,竟是这样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世界。
      早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了,细胞是人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人体内共约有40万-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这些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小东西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在人体中,尽管每一个细胞的功能受到整体的协调与控制,但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控制的、高度有序的代谢系统,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各种组织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单位协调地进行的。
影片中就较为详实地展示了DNA转录、翻译,及运输蛋白工作的情景。这比高中课堂有趣得多且十分形象。许多以前未能想象的画面一幕幕转换,直接冲击视觉感官,多年来遗忘得差不多的生物细胞知识在脑海里翻滚,让人直呼过瘾。更是激起了我对生物的兴趣好奇及对科学的瞻仰。
我们对人体探索一直在进行中,从所知的四大系统八大器官来分析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地发现和研究它们,为救治疾病,身体保健等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会由于病毒入侵而生病,我们每天都在遭受那些无形生物的频频轰炸,即便身体有多道防线仍然抗不住那些病毒细菌的入侵。病毒——一个神奇的存在,看似没有生命,事实上却并不如此,相反它目标明确,战斗力顽强,有团队合作的战斗模式,利用敌人,充满了智慧。它一步步进入细胞,目的只有一个,控制细胞为自己所用,这个最自私的生物用尽一切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破坏细胞,同时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繁衍自己的后代。然而它们的目的往往没那么容易就达成,因为人体有相较之下更加完备的免疫系统来对抗它。从抗体到吞噬细胞,再到细胞内的免疫物质,精准应对,面对病毒敌人的层层侵入,免疫系统分阶段的战争方式,一批批的消灭敌人,更容易赢得战争的胜利。即使有的时候让狡猾的病毒有可趁之机,但绝大多数病毒难逃免疫系统的反击,相应的,最终的绝大多数战争以病毒失败而告终。
正邪的对抗从生命的最初就已开始,病毒与细胞之间战斗永不停息。病毒与细胞之间的这场对抗经过了漫长岁月,这样的对抗塑造了我们,促成了我们的进化。双方都在不断提升自己,而这就是一种共同演化吧。这场悄无声息的斗争是否也是大自然的精心设计呢?它们相生相克,病毒和细胞是天生的敌人,然而,病毒确只能依靠细胞来生活,这是大自然导演的一部戏。它们在彼此的战争中成长、进化,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共同进化。 这都是从《人体奥秘之细胞的暗战》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能看到抗体及白细胞与病毒的一场场战斗,还能观摩到它们的战斗目标,领略到它们的作战方式,甚是精彩。
      人体免疫系统着实让人惊叹,它不断进化,能识别并消灭入侵的微生物。然而总有顽抗的病毒冲破了重重防线,侵入人体细胞,使得细胞开始衰败,并因此造成人体疾病。我想,人们知道病毒入侵人体的机理,必能研究出各种对抗病毒细菌的方法,懂得了理论基础,那么在我们遇到人身体的各种疾病时,就可以只得到是哪个地方除了问题,细化到某个器官系统去治疗,对症下药,健康则得有保障。但是通过我们的不断地研究,人类以后一定不会再害怕疾病的困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30 15:26:29编辑过]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89#

                             《微观世界》观后感
                                          ——东风小学  林秋莉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一部关于生物方面的电影,电影的名称叫做《微观世界》,这是国际著名电影制片人雅克?贝汉的作品,本片耗资巨大,历时4年,完成了无数令人无法想象的拍摄,在业界绝无仅有!这是一部没有人声的电影,多采用自然的声音,声音的快慢、轻重节奏和画面紧密结合,不同节奏的变化更加突显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和斗争场景,把微观世界中各种生物生存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不同角度的感官体验,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这部电影以独特的摄影技术和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到我们的面前,你会惊叹于在我们的脚下,竟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少会关注这些小动物,三年级上册我们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而《微观世界》里的小动物被我们更加清晰得观察到了。
      影片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队毛毛虫在地面上排着队前行着,它们首尾相连像一列行驶中的“火车”,井然有序,就算前方有障碍物,它们也能巧妙地绕行,以至于当队列中能够第一位的成员跟上最后一位的尾巴以后,整个队列就变成了一个环形,一直转圈行走下去,停滞前进,当有那么几只打乱了队形,后果就是乱成一堆了。当两只甲虫“偶遇”之后,挥舞着他们那巨大的钳子进行决斗,为了突出这震撼的效果,制片组动用了一个乐队为他们的战斗配音,给人的震撼可想而知。当提到蚊子的时候,你肯定会是一副厌恶的表情,但是蚊子的诞生过程在摄影师的拍摄下却是那么的美丽,一只蚊子的初生,挣扎着破壳而出,那动作像一名正在翩翩起舞的舞蹈家,当你见证一个生命的诞生的时候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午后,暴雨刚过,太阳从乌云后面跳了出来,到处还湿漉漉的,蚂蚁的家园被大雨冲得一塌糊涂,天刚放晴,蚂蚁们又忙碌开了,有的抓紧时间重建家园,有的外出觅食,忙得不可开交。这部影片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一只屎壳郎的故事了,话说一只屎壳郎风尘仆仆的运送着他那巨大的“果实”,走着走着,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他的“果实”被地上一根树枝扎了进去,开始他还不清楚是什么情况,费力的推动着,“果实”也只能越扎越深,过了一会,他貌似知道出了什么状况,只见他先在粪球下面挖了一个小坑,慢慢的将粪球推了出来,继续快快乐乐的向远方推去。
在影片中,导演的拍摄手法非常细腻,当镜头移动到一片叶子上的小露珠上面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么普通的露珠也是那么的可爱,这种细腻的镜头不计其数,给人静谧温馨的感觉。看过这部影片之后,真的觉得我们的世界真的很美好,记得有一句话,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蚂蚁搬家,蜜蜂采蜜,蜘蛛织网,星天牛打架,蚯蚓松土……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虫虫小事”,或许我们从未去注意过,观察过,但它们的世界、它们的生活是自然而美好的,它们的心灵、它们的工作是多么让人起敬。而我们人类呢?却只重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舒适,不顾后果地破坏自然环境,使许多可爱的动物们失去了家园……这是一部无声的电影,除了自然界的风声、雨声、虫鸣声,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句解说,但谁看了都会陷入深思。它在无声地呐喊: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90#

                   《动物运动会》介绍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刘海霞
      百度资料显示:《动物运动会》是2004年英国广播电台出品的一部3D动画纪录片,我看的是经过翻译的中文版,原版的应该更好看。关于这部纪录片,可能因为出得比较早,百度的图片很少,所以以下的图片是我从影片里面直接截图的。
     推荐的理由是:
1.    制作精巧,每一种生物都栩栩如生。在这场运动会里,为了公平起见,所有动物在各项比赛竞技时将被缩放成人类尺码,经过缩放后的动物,如放大的果蝇的幼蛆,感觉有点重口味,放大的独角仙,缩小的大象,在视觉上让人感觉震撼又十分的新奇。
2.    科普性。在这个神奇的动物运动会当中,运动员和观众们主要是以下几类:哺乳类、鸟类、昆虫类、两栖爬行类及鱼类,各类参赛选手将竭尽所能争夺射击、赛跑、跳高、举重、游泳等六个运动项目的奖牌。印象最深的是,放大后的独角仙在举重比赛中,战胜了大象。影片通过运动比赛,穿插介绍,具体分析了各种动物的特征,详细,具体,有趣,无意中就学习了许多动物的知识。
3.    趣味性十足。影片时不时地来一点冷幽默。像场上充满着各类动物支持者的欢呼叫喊声,又像射击比赛中,毛毛虫倒过来瞄准靶子,射出来的粪球,没有射中靶子,却射到了观众席上,吓得观众席上的檬狐四处逃窜。总之趣味十足,连我也看得入迷,小朋友们更加喜欢。
     《动物运动会》是一部兼备趣味性与科普性的优秀纪录片。赞最后一句旁白:人类的运动会每四年聚一次,但动物们为了生存,每天都在创造新的记录。美好的大自然!所以,去看看吧!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