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当下,坐看云淡风轻
萧山区径游小学 谢勇波
6月4日,我执教了自己在2014年度的第一节评比课,这是萧山区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第四轮。我把这次上课看作是我的一个新起点,一个心态更加平和,技艺更加娴熟的起点(2013年“练级”大大提升了我的经验值)。我们这组上的是六上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知道上课内容是在6月1日的上午,当时我还沉浸在愉快的假期中,所以没有什么紧张感,该放松就放松,不管它,就照自己的路子走。晚上空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搜索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又看了优秀教师的上课视频,好像每节课都有亮点,整体都很不错。前几次评比课经历给我的经验是:“安全第一,照着别人的上法,课不会差到那里去。”
6月2日那天我又在外面跑来跑去,只在晚上准备了点材料。6月3日,回学校上班,上午空课,自己做了下水实验,改进了材料。原来裁剪的纸太宽了,承重能力超强,减小一半刚好。第三节课试教,照着网上下载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走了一遍。下课后反思了一下,感觉不太好,难道我上课就是为了稳稳地拿个奖吗?这样功利,我的教学还会真正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吗?我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了吗?
这样一想后我就觉得一定要改教学设计了。我的设想是要整合探究环节,设计迎合学生需求的长时探究活动,预设一个有效的研讨交流思路。(想把自己从书中新学到的研讨方法运用到这节课中。)
吃过午饭一定要午睡。俗话说得好,“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果然,午睡过后,我的灵感就来了。想到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整合实验的方法。有了思路,就重新做了课件,改了教案,又找了个班级进行“分部”试教(这里给新教师提供一个试教的方法,试教不要整节课都走一遍,有时候可以走其中一个环节,“分部”试教,可以节约时间噢),基本上觉得可行。晚上做了两个小时的精细化工作,然后美美地吃了西瓜,留下一圈最大最圆的可以在上课时做西瓜拱用。
6月4日起了大早,打印好学习单,提前半个小时赶到汇宇小学。这次上课,我准备的材料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除了在自己学校上的《地球的卫星——月球》以外),就用一只小袋子装了一下,好轻松。以至于陪我来上课的教导主任曹老师也也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做了(径游小学对学校老师外出上课非常重视,我到径小4年,参加了4次评比课,都有团队成员陪同,一个人有时候还真搞不定这么多的材料)。材料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汇宇小学的瞿梦溪老师已经帮我准备了一大堆的科学书,这里也要向她说声“谢谢!”
汇宇小学501班的学生真的是既活泼又聪明,和我的长时探究活动很对口。我都不用怎么指导,他们就能很好地完成探究活动,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研讨过程也挺顺利。
下课后,我马上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学生的探究能力很强,我的设计略显低估他们了,他们其实还可以生成得更多;
2.研讨中,由于我对自己新设计的研讨流程不熟悉,学生又很会说,我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学生牵着走了,以至于在研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纰漏。这个就好像,我平时都是开着家轿,突然给我一辆F1赛车,驾驶起来,还真不习惯。
3.淡定。这次上的课我感觉已经是自己最接近章鼎儿老师的一次了,基本上就是照着《磁铁的磁性》这节课的流程来的。让学生表现,努力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上学生喜欢的课,不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牵线木偶。
杂七杂八
变得淡定了,好不好也难说。越淡定说明自己的动力可能越少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是“不睡觉的”,每天都是12点以后才睡。前段时间看了《菜根谭》,受“中庸”思想的启发,明白了跑得慢的也可以跑得很远的道理,还是细水长流好啊,不要透支了自己。打算从今年开始,我对自己每一年都要设一个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不超过最高,但也不低于最低,既可以不用很辛苦,又不至于产生惰性。
休闲看书法比较适合我这样的人。我用这个方法看了好几本书,想看多少看多少,有的书好看就一直看完了,有的书看了一半,有的书看了开头几页,看不下去就不看了。
关于第三轮的实验评比,有老师问我,你怎么这么快就做好了。其实这个很简单,这两个实验我都亲自下水做过。我觉得一个小学科学老师还是应该尽可能将小学阶段所有的实验都做一做,甚至初中的实验也可以做一做。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至少以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实验你就都心里有底了。
一个“巧合”。我在近三年里上评比课,居然连续三次抽到了“1号”,运气也太那个了。“1号”的课很有可能是评委听得最认真的一节课:
“1号”是个尺子,“1号”最新鲜!
2014年6月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