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首期“小学科学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专贴 [复制链接]

211#

 

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随想


沈佳丽


2014228日,尽管天公不作美,连续不断地下着雨,但是依然挡不住我们参加研训的脚步。本次活动在湖滨小学进行,总体分为课堂观摩和专家讲座两部分。感受最深的还是下午章鼎儿老师的《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讲座。


章老师提出了现在小学科学课的现状,认为一节课80%90%的教学设计环节都必须改革,要让教学设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让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得到更大的收获。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承担科学素养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实施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很多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和科学探究活动是不沾边的,如何使他们沾上边,让科学探究活动进入课堂教学,变成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这就必须开展以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目前的科学课一般都停留在观察活动水平,科学探究活动与观察实验活动有联系,有包含,观察活动应包含在科学探究中。“探究”精髓缺失,活动主体并没有进入探究层面,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活动本身欠缺探究过程。章老师给出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的三大标志,用于检验教师的课是否是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课。标志一:学生活动参与状态。是否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学生主体是观察标志。标志二:活动内涵,也称为活动空间。预留给学生活动空间是否过小?标志三:交流研讨。这属于活动结构层面。目前的科学课中活动数据直接指证课的结论,忽略了研讨,这是由于教学目标出现了问题。那么,如何整理数据呢?首先,关注、对比、归纳;其次,交流、质疑、研讨;再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认识、结论、性质、规律。在这样的过程中,科学态度的培养至关重要,要让问题数据成为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去忽略它,活动后的研讨才是重头戏。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这个活动不能超越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不要小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更不要小看了自己。章老师以自身执教的课《谁先迎来黎明》为例,给大家展示了如何上好一堂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课,给出了科学课的教学流程,即导入活动——主体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性活动)——整理小结。


听完这一个讲座, 有了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有一种原来我的课应该这样上的感觉,真心感谢章老师的指点,也感谢教研员杨春晖老师给予的这一次研训机会,让身为新教师的我有了成长的方向,有了努力的动力。

TOP
212#

 

20142月随记


谢勇波


忙忙碌碌的2013年,我很庆幸能在教研员杨老师、导师沈老师、张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自己在“协同体”中的思索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了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所担当,我在和导师的交流之后,对自己做了一定程度的反思,期望自己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再查漏补缺,打好基础,从而能再提升一小步。


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呢?得重新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当实践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不仅学习科学课教育方面的,还要看看科学课之外的书籍。各门学科的最终思想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做到以生为本。


开学后的这三个星期之中,我一共看了4本书,一本是关于趋势学的《世界大趋势: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三本是关于心理学的。分别是《3分钟爱上心理学(图解读本)》、《读懂孩子的心:青少年常见问题心理解析》和《儿童心理学》。其中三本书是国外的,一本书国内的。有的是写在近两年的,有的是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的。《儿童心理学》、《3分钟爱上心理学(图解读本)》和《世界大趋势: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误的》这三本书还是值得再读一读的。


我看书很快,看得也很不是很认真的,有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时就为了了解这本书大概写了点什么东西,有个什么事情。因为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有它的道理,但是也有它的局限,如果认为你看的书里写的那些都是对的,那肯定是大错特错的。书都是人写的,写的也不一定全对,不要太迷信书。我多看一些书,有时是为了相互印证。等我把书看得足够多的时候,我就能知道哪几本写得是有道理的,哪几本是东拼西凑、纯属扯淡的。有道理的,写得好的再去读读,收获应该会更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也希望自己能写一本书。现在读书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即学习他人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之中。我家小宝每天都在长大,而我又没有多少好的育儿经验,怎么办呢?那就只好从书中获取一些方法,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总比我摸着石头过河好。有前人搭好的桥,为什么还要去摸石头、走弯路呢!

TOP
213#

我觉得教师的发展,一定是有共性和个性。共性是树干,个性是枝叶。没有树干个头长不高,没有枝叶无法合成养料。
TOP
214#

 

课前课后的点滴思考


缪小杰


开学不久,学校三年级家长开放日就举行了,作为一门三年级学生的新学科,我将要在此次活动中执教《磁铁有磁性》一课,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是每堂课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


231日上午,我进行了我的第一次试教,我一直认为第一次的试教肯定是最没底的,所以在下午师父要来听试教课前,我先自己上了一遍,希望能在师父面前表现好点,第一次的试教和我预料的一样,因为前几天一直在准备材料和课件,对于课堂的流程还不是很熟悉,上起来很生硬,只是基本了解了环节。到了下午,课堂基本流畅,当然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后与师父的交流中,让我收获很多,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对教材理解的不够透彻,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不自然,那么,晚上又去翻阅教材,教参,希望能对本课有更深的理解。


34日,301班家长开放日,这次教完后,我感觉我的课堂还是过于生硬,过渡不是很自然,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板书不够整齐,学生的回答问题习惯不好,我想这些应该是我平时没有认真做起来的原因。


35日,302班家长开放日,在上个班出现的问题,基本注意了,但是新问题又出来了,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到大半节课后,很多学生都理解为含铁材料有磁性,而学生出现这个问题后,我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很好的引导纠正,我想这主要是概念学生还没有理解吧,看来这堂课对于磁性的概念教学没有做到位。


36日,303班家长开放日,这个班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班级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小组实验后很难安静下来,亏好我平时都对小组评价,但还是有几个小组过于兴奋,致使课堂被中断了两次,课后师父针对这个情况,给了我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这种情况更是对自己的磨练,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去处理,有了这次的经历,我想我以后会更有信心去面对此类课堂。


37日,304班家长开放日,本堂课,基本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井然有序,而我一直在上课时有话太多的缺点,在本堂课中,也有了进步,尽量让学生说,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经过此次活动,我会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常规教育,也希望科学能成为每个学生喜爱的学科。

TOP
215#

 

走向科学探究的科学课堂感悟


莫旭东


14年的218,车外雨淅淅沥沥,微冷。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一个科学教研活动,目的,除了听名师上课,主要是想听听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的讲座,他对科学课堂的见解。


章老师用三句话概括了我们小学科学的发展:尝试探索科学探究活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课堂主要活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课堂。分析了科学探究活动与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的不同。以及如何走向探究: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被动参与);活动蕴含“内涵”,有价值,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交流研讨!


我觉得要让科学探究走向课堂要从以下这几点入手:


培养探究兴趣


都说兴趣的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慧。缺少兴趣就是使学生丢失学习的动力。学生兴趣越强烈,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强烈,思维也更容易升华激发。我们在课开始时的引导语,演示实验,都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科学探究就可以开始了。


培养质疑精神


探究发端于问题,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学质疑提问。比如在传热实验中,教师把铁勺浸入杯子中,铁勺勺柄热了,教师提问热量是如何传递的?学生往往可以直接回答顺着勺子传递到柄,教师可以再问那杯子壁热量怎么传递的呢?给学生适当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传递热量。液体、气体能传递热量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是新发现新问题,但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值得探究的事物。


鼓励学生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是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和水平。


在科学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我们科学教育提倡“做中学”,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

TOP
216#

学习单有问题


——教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有感


36,萧山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活动由我们劲松小学承担,所以上周四我承担了一堂课,记得当天我执教的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导体与绝缘体》,因为准备的时间不宽裕,所以就按进度定了此教学内容。


整堂课基本上也没什么有创意的构思与设计,只是抱着一种常态课的心态,备课、设计教案,所以本堂课我的大致思路为:回顾电流在一个简单电路里流经线路→设计问题情境:电线断了,怎么样才能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学生自主探究: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能接亮小灯泡→交流研讨:明确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进而明白绝缘体并非绝对不导电→学以致用:分析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可行否。对于本堂课,我试教了两次,第一次我设计了这样一份自主探究学习单:


 





第一次试教下来,感觉非常不好,我自认已经把要求、注意事项等在学习单上体现了,却为何学生还是不停地说:“老师我们好了,下面做什么呢?老师我们可以领材料了没有啊……”“同学们,你们怎么还在磨蹭,为什么不动手记录,动手实验呢?”“老师我们还没拿到材料怎么动手啊?”“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学习单上的信息,他可以帮助你们得到需要的材料呢!”就这样,第一堂课就在这样的对话中下课了,很明显时间不够。课后我一直在纠结,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傍晚在给儿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猛然明白过来了。四年级的孩子说小不小,但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似乎还不是很能够接受这么多文字的学习单,也就是说我设计的学习单不能很好的被我的学生吸引,所以即使学习单上有很多有用的提示,还是信息,他们没有很好地去关注,原因在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透侧,所以我当晚就把这份学习单改头换面了:




 


      


如此一来,明显效果好了许多,因为现阶段的四年级学生,特别是他们的眼球由于网络、电视等玲琅满目渲染,对于纯文字的书籍胃口不大,即使是看书,他们也比较看的书本上面插图量大,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同时学习单上“先进仪器”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亮点,吸引力超级大,记得在场的老师也在私底下窃窃私语,到底是怎么样的“先进仪器”呢?呵呵,其实就是一台“人体导电球”,为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自己做的检测仪不够先进,如对人体、石头、水等物体的检测中,不能接亮小灯泡。进而让学生们明白绝缘体不是绝对的不导电,知识在某种场合下不容易导电而已。因为内需的缘故,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探究效率与质量,看来了解学生,不仅是要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还应该去把握他们的最新发展区。

TOP
217#

邵亚华小组活动花絮:


 



TOP
218#

邵亚华组活动花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7 21:54:16编辑过]

TOP
219#

  沈辽导师组活动报道


418,沈辽导师组在闻堰镇小进行了磨课活动。该组成员沈佳丽老师试教了四下食物单元第七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导师沈辽老师进行了细致指导。


本节课通过黑袋猜物引入课题,学生感知食品中的几种配料,用配料来制作一种食物,再将食物包装成为食品来探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通过对配料表的研究提升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科学饮食的认识。


在试教结束后,沈辽导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设计,突出实验探究的主题同时又把握食物单元的核心概念。


感谢闻堰镇小沈华梁老师和凌华华老师的安排与协助。尽请期待下周二正式活动的到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1 16:09:13编辑过]

TOP
220#

赵海军导师组活动报道


418,在赵海军导师的领导下,徐韩红老师小组进行了磨课。徐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磁铁有磁性》,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熟悉,而越是熟悉的课越想把它上好,上出特色绝非易事。


徐老师想法独特,直接开门见山,让学生把玩一些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哪些物品能被吸引,再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物吸铁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还学会对实验材料的整理分类,最终形成磁铁有磁性的概念。在这里徐老师注重三年级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学习。


在第二个环节,除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能隔着一些物品吸铁,接着将探究矛头指向物体厚度对磁铁吸引力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与通常的课程大相径庭,将科学书作为实验材料,科学书的纸张,作为厚度的标准,这让学生充满好奇。


结束后,导师赵海军老师对徐老师这节课,充分肯定,当然也提出了一些想法(不便透露哦),下周二22号,就是正式上课了,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徐韩红老师执教《磁铁有磁性》


 导师赵海军老师指导

TOP
221#

邵亚华导师组活动报道


417日上午,邵亚华导师组在宁围小学进行了磨课活动。该组成员汤永海老师试教了四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导师邵亚华进行了细致指导。


本课围绕着岩石在哪里、岩石是怎样的、岩石有什么特征、岩石如何分类四个问题展开研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8种研究的岩石样本。作为单元起始课,重在引发学生对岩石研究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着眼点将放在“从观察岩石找到其本质特征”并进行有效分类。在试教过程中发现维系学生持续兴趣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探究过程的把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在试教结束后,邵亚华导师迅速进行了全面指导。从课堂环节侧重点的调控,到学生兴趣的激发,观察实验习惯的养成,到小组研讨的学习单设计,到板书的设计,都事无巨细进行耐心指导。点点滴滴的指导,让各位参与者都觉得很有启发,也对下次的教学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另外,邵亚华导师还邀请了江南小学的寿建阳校长一起听试教课,为汤老师加油鼓劲,这份对小组成员的负责和关爱,令人感动。


  


 


  


感谢宁围小学陈荣林老师和李梦琼老师的安排与协助,为本次试教提供便利。


期待着经过改进之后,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紧密围绕探究的核心。不辜负导师的指导和大家付出的努力。

TOP
222#


教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岩石》


                                 萧山区进化二小   汤永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岩石是多种多样的,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2、能综合运用感官观察岩石,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能根据岩石的不同特征对岩石分类。


3、激起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岩石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难点:能找到一些接近岩石本质特征的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岩石、PPT课件、课前准备白纸、记号笔、记录表格(如下)


      切割过的玉石、收藏的石头、红石、浮石、铁矿石、雨花石


学生:分组岩石8块、观察记录单每人一张、分类记录单小组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辨认导入


师:拿出一块岩石,引出岩石的名称,   规范的 叫法是岩石,板书:岩石


师:在哪里能找到岩石? 到处都能找到岩石,我们地球的外部就是由岩石构成的,了解分布的广泛性


然后展示各种不同岩石,感受各种各样的岩石。师: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岩石是怎么样的呢?


再出示冰块、冰糖、砖头、瓦片等图片,辨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岩石,描述特征


师展示一块岩石,请学生上台介绍岩石的特征。(适当奖励)


师:谁还想来说说?想不想自己拿一块观察?


PPT说明观察要求。运用感官观察并记录


1、分发小组材料,每生选择一种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巡视。3-5分钟


2、奖励最先完成组一块岩石。


要求将岩石放回盒内。由一生表述自己的记录,另外小组学生来猜,是几号岩石?(从学生判断准确性看学生纪录是否抓住了重点)2-3人,适当奖励,但是能不能改进描述使更简洁。


3、分析观察描述记录的岩石特征汇报交流,汇总展示。板书各种特征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描述的都是哪些特征,实物投影(光滑、粗糙、软硬、光泽、透明、轻重、颜色、构造、花纹……)说明岩石的特征是各种各样的。


4、再次用简洁语言描述矿物特征:如4号岩石红色、表面光滑、易碎、脆……


(三)探究活动二:给岩石分类


师:从一块岩石能发现这么多特征,那老师再给你们几块岩石,会怎样?现在我们要从更多岩石中寻找他们的相同特征,找到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分类)


1、教师布置分类活动要求(PPT说明)


2、四人小组内的每位同学,根据不同特征在分类纸(见图)中给石头分好类,看哪个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来分


3、组长记录总表:


























分类标准


岩石编号


 


 


 


 


 


 


 


 


 


 


 


 


4、各小组将分类表贴到黑板上,汇报交流,教师板书记录,作分类结果的分析。师根据学生分类,也可自己摆一摆,让学生来说说依据。如(124单色的,多色的;颗粒状与层片状7,轻8与重)。


师:我们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哪里看出来了?有没有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分类方法多种,分类结果有多种,可见岩石是怎样的——板书:各种各样)


(四)拓展延伸


1、小结岩石的多样性


师: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岩石的特征是各种各样的,岩石的秘密是各种各样的,期待我们去发现。一块不起眼的岩石里,蕴藏着无数的神奇与秘密。


师:我们还可以用到更多的观察手段、方法,比方说:切割岩石、用放大镜、锤子等工具、放到水里、甚至用磁铁等(展示经过切割的玉石)


师:大家每获得一块岩石,都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观察,说不定就会有意外收获。


2、展示更多岩石。(萧山红石、赭山浮石、雨花石、火山岩、玉石原石)


3、补充奇石赏石趣事。萧山国宝,价值60亿的中华彩陨石


4、拓展提问: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都有什么作用呢?后面会陆续学到


鼓励课后阅读和观察活动P8182资料库


 


板书:                     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特征:轻、重、软、硬、光滑、粗糙、


                         光泽、颗粒、花纹、层状……


 


岩石观察记录单   _____号岩石


 


 







这块岩石的特点:                                             


                                              


                                             


                                             


                                             


观察者姓名:_________


 


岩石分类记录单         小组


























分类标准


岩石编号


 


 


 


 


 


 


 


 


 


 


 


 


 


 


 


 


 


 


 

TOP
223#

教科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靖江第三小学  沈佳丽


【教材分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科学四下年级《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后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工后的食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食物的包装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但他们不善于或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也不会深入地思考能从这些信息中获得些什么?这节课旨在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常见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整理,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帮助他们识别食品信息,有效抵制伪劣食品,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饮食质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关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视。通过对保质期、配料等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研究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世界,学会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一颗果冻,感知食物配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2.学生通过观察食品的包装袋,分析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学会搜集、整理、分类信息。


3.学生通过分析配料表,学会分辨食物中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


4、学生通过了解食品添加剂,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密性,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色不透明袋子、一个去包装的空果冻盒、一个成行的大果冻


学生准备:每一小组一小杯稀释后的色素、稀释后的香精、一小包蔗糖、一小包果冻粉、一份果肉、一杯热水、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2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8分钟


一、纸袋猜物,导入新课


1、猜一猜:教师出示一个用一个黑袋子包过的果冻,请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


师:你能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吗?


学生1猜测:可能是……


学生2猜测:可能是……


师:猜不到啊,那我现在给你一个范围,你再猜猜看,它是一种食品。(用手把袋子合拢,捏出形状。)


师:现在你能猜到这是什么了吗?


生:是果冻。


二、探究果冻制作过程以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这个朋友不是随便就能见到的,请全班同学一起闭上眼睛,用其他的感官来认识它。(等待学生闭眼)都闭上了吗?如果不闭上,它不肯出来的。教师出示浓缩草莓香精,绕教室走一圈。


师:现在请睁开眼睛,说一说它是谁?


生:草莓……


师:味道是草莓的味道,但它可不是草莓,它是——草莓香精。


师:我这里还有另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我们可以用眼睛来观察它。(出示食用色素胭脂红)它是谁?


生:是色素。


师:不错,它就是食用色素,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胭脂红。


:这又是谁?


生:糖。


生:盐。


师:这是我们经常吃的蔗糖。


师:想不想用他们来做一颗果冻。


生:想。


师:同学们,食品不仅仅是用来看和闻的,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生:用来吃的。


师:你做出来的果冻你敢吃吗?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具体要求。(课件出示制作方法和观察发现)


步骤:1.带上口罩、手套。


2.向热水杯中滴入510滴食用色素、5-10滴香精。


4.倒入一小包蔗糖、一小包甜蜜素、一小包果冻粉、果肉。


5.快速搅拌,放入泡沫箱中冷却。


6.整理桌面,实验仪器放回实验台。


师:制作过程中,有任何观察与发现你都可以记录在对应的表格中。


师:非常好,声音很响亮。请实验员上来领取材料。


师:果冻制作完毕,请同学汇报一下制作中的发现。(站起来说一说)。


三、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师:我们的果冻和外卖超市卖的有什么区别?


生:少了一个包装。


师:有一个包装就够了吗?(出示一个透明盒子)老师这里有一个透明盒子,我把果冻装进去就行了?


生:包装上要有一些信息。


师:比如?


1:生产日期。(板书)


2:保质期。(板书)


3:食品名称。(板书)


 


……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食物包装上还有哪些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出示课题)


(投影出示喜之郎果冻包装)


师:我这里有一张喜之郎果冻的包装,上面有很多很多信息,请同学们一起来找一找,寻找过程中可以相互小声讨论。写出关键词并选出你们认为最重要的2个信息。


学生汇报。


师:保质期有什么作用?


生:最佳食用期限。


师:净含量有什么作用?


 


预设:学生会认为生产日期、保质期最重要,提醒学生有保质期必须有生产日期,否则无法计算保质期。教师引导将问题聚焦到配料表。


四、研讨配料表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配料表最重要?


1:这样我们才知道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知道我们吃下去了什么东西。


师:原来配料表有这样的功能,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喜之郎果冻的配料。


(课件出示喜之郎配料)


师:同学们,这个里面哪些配料是你知道的,能不能介绍一下它们?


1:水。


师:它什么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


2:白砂糖,提供能量。


3:果肉,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


师:我们班的同学对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非常熟悉啊,这里有没有你不熟悉的?


生:食品添加剂。


师:这里一大串的配料竟然都是食品添加剂,有没有我们碰到过的?


生:香精和色素碰到过。


师:香精和色素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胭脂红、果绿、草莓香精、苹果香精等介绍)


胭脂红:胭脂红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经过较复杂的工艺合成的一种人工合成色素。超标使用,对肝肾功能会产生影响,严重的有可能致癌。


果绿:果绿色素实际上是由柠檬黄和亮蓝组成的混合食用色素,是从石油等物质经过复杂的工艺合成的,食用过量会致癌。


师:很多食用色素都是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不能过量食用,因此,我们上课使用的都是稀释到标准后的。


师:那么香精呢?


生:也是合成的,过量食用对人体有伤害,甚至致癌。


山梨酸钾:俗称防腐剂。人工合成。


甜蜜素:甜味剂。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师:现在你能说说添加剂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了吗?


生:可以增加颜色,香味等等,但不能过量食用。


师:我们吃果冻是为了什么?果冻的营养丰富么?


生:不丰富,营养不多。


师:那我们为什么要吃它?


生:因为它好吃。


师:也就是说,有些食物我们吃它是因为它的口感好比如果冻,有些事物是为了它的营养。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琳琅满目的食品呢?


1:少吃营养少的食物,多吃营养多的食物。


2:……


师:同学们的态度都很正确,希望在今后选择食物的过程中都能够遵循这样的原则。


师:你们是不是都很惦记刚才做的果冻?都很想尝一尝?尽管我们的操作都已经很规范,但是我们教室的环境和生产果冻的车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颗果冻同学们就带回去作纪念,吃就不要吃了。请实验员上前领取果冻。


五、课后延伸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研究果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把你的研究报告交给徐老师。


反相印证,指向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一课题。


 


 


 


猜测需要证据。


 


 


 


感知食用香精、色素等物质。


 


 


 


 


 


 


 


 


 


 


 


 


 


 


 


 


 


 


实验探究食品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学会细心观察和记录。


 


 


 


 


 


头脑中形成食品加工工艺需要规范、精细化操作的前意识。


 


 


 


 


 


 


 


 


 


 


 


 


 


 


 


提问信息,帮助回忆食物包装上的前概念。


 


 


 


 


 


 


 


给出实物,寻找证据。


 


 


 


交流汇报,明白食物包装上信息的用处,学会根据需求寻找信息。


 


 


 


 


配料表指向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指向食物包装上其他所有信息,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科学饮食。


 


 


 


 


 


 


 


 


 


 


 


 


 


 


 


 


 


 


 


 


 


 


 


 


 


 


 


 


 


 


 


 


 


 


 


初步形成胶体的前概念。


 


【板书设计】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配料表、净含量、厂家信息、产品标准号、条形码、商标、QS标识、标签认可号、生产许可证号、贮藏方法、版权声明、营养成分、图案、食品广告、环保标志、口味、注意事项、食品图案

TOP
224#

好诱人的果冻,真想啃一口。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TOP
225#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执教:萧山区劲松小学徐韩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活动中,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开纸片的张数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并能这样的方法对实验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还能隔着一些物体来吸铁”的概念。


3.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活动中,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科学使用磁铁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物吸铁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还学会对实验材料的整理分类,最终形成磁铁有磁性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隔开纸片的张数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概念,并通过“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究模式的建构,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科学的探究过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硬币(一元2个、52个、一角2个)、14种检测材料、10个以上的磁铁、10份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


1.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磁铁)是什么磁铁?(环形、条形、马蹄形)


2.想玩一玩磁铁吗?(想)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磁铁吧!


二、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一)摆一摆                         10


1.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媒体出示)大家看看,都认识吗?(认识)真的认识吗?再细细看看哦!你能不能将这些材料放到盖子里,怎么放?(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盒盖中,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盒底中)不能确定的就放在中间(媒体出示问号),听清楚了吗?学生领材料并摆材料。


2.哪位小组代表愿意用这样的形式(媒体出示)跟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小组代表讲,教师板贴物品名称在黑板上)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提出意见,教师移动相应的物品到中间)同学们,看来意见不统一呀!大家看,我们有不同意见的材料主要是(铜丝、铝条)他们好像都是(金属)幸好老师今天带了磁铁,下面我们就——(做实验/用磁铁来检测,学生领磁铁并检测)


3.有结果了吗?谁愿意来修正我们原先的判断?(让学生到黑板上来修正)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实验的作用可真大,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意见给统一了。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铁做的)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能吸引铁)科学家们和我们一样,也发现了磁铁能吸引铁,他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板书:贴纸),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磁铁又叫吸铁石了吧。


(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实验材料放进盒子里,再放到抽屉里)


5.老师讲刚才经历的探究过程整理了一下,同学们可以帮忙排一下顺序吗?(多媒体出示)


1)确认或修正原先的想法


2)预测


3)实验检测


4)得出结论


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板书:磁铁有磁性)


(二)测一测                             15         


1.磁铁能吸引这个纸做的信封吗?(不能)哎,我再来吸吸看(将信封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回形针上面)你看,信封真的被我吸起来了呢?大家看,这是怎样一种现象?(磁铁隔着信封将回形针吸起来)那把信封换成木片、塑料片、玻璃片,看到这些后你觉得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呢?(引导学生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并板贴: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2.老师等一下给大家提供一些材料,我们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或许探究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3.(多媒体出示实验照片)怎么做知道了吗?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4.同学们,隔开作业本的数量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有关系吗?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隔开作业本的数量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


5.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们觉得表达得合不合理?应该怎么表达?(书的多少/厚薄)


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你觉得如何?(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插入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四、拓展延伸,学用结合


1.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磁铁的两大本领(教师用手指着黑板上的概念,暗示学生读出来)(磁性能吸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我们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预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想法—得出结论)


 2.能不能用今天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来判断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学生说铅笔盒能被磁铁吸引,因为这个铅笔盒是铁做的)可是老师看到你的铅笔盒上还有五颜六色的油漆呢?(因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请3-4位学生说说即可)


3.老师这里有几个硬币,他们能否被磁铁吸引呢?我们先——预测(等待学生说出来)(能/不能)检验——用磁铁来识别一下吧!修正——结论


为什么有的能有的不能呢?能不能试着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呢?(老师已经将其中的奥秘贴在你们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了,课后大家自己去看!

TOP
226#

劲松小学上课的三位老师的资历很有代表性
TOP
227#

联合体的研讨氛围非常好,让我们在一起进行观点的碰撞,3位老师的3节课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比如长时探究、有效交流等等,让我们能在平时反思自己的课堂,希望有长足的进步!
TOP
228#

三位老师的设计都相当新颖,别出心裁。相信通过本次的展示,加上老师们的建议,再悉心打磨一番,必定非同凡响。
TOP
229#

上课后的研讨环节更吸引人,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收获更多啊
TOP
230#

  一天的活动,三节观摩课和两个观点报告,自己又收获了很多。研讨之后,带给自己的是更多的思考,怎样为孩子们设计探究空间更大的活动,如何打破自己的权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分享他们的想法。从结论教学、过程教学走向探究教学的路是漫长而困难的,且行且思且尝试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3 16:14:25编辑过]

TOP
231#

每次听课之后的讨论环节感觉比听课收获还多,因为能听到各种不同的想法和建议,当然了,前提是在3位老师上课都上的很棒的基础之上的啦,哈哈
TOP
232#

一天的活动,谈得上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制作果冻更是设计新颖,很有趣味。
TOP
233#

三节观摩课两个观点报告,收获满满,赞赞赞!
TOP
234#

将几个小活动整合起来是我在试教过程中纠结的事,活动整合了担心效率降低了,活动不整合,又担心给学生的空间太狭隘了,听了杨老师的建议后,猛然想到了一些东西,趁记忆犹在,赶紧写下点什么吧!

TOP
235#

上完课后,感想颇多,交流研讨环节还是没做好,往后要多多再这方面下苦功夫!!
TOP
236#

这三节课创新点很多,三位老师都上出了各自精彩的想法,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学习了!

TOP
237#

徐老师的风格,张老师的创意,汤老师的教态,点赞!!!

TOP
238#

活动已经结束了,收获还是很满的。有一个问题我还在一直思考:长时探究活动和短时连续探究活动,两者到底如何取舍?
TOP
239#

联合体这个小团队的运作,就像排球队的短频快打法,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科学老师的教研状态,也提高了科学老师的教研水平。在联合体中,我们看到了大家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真得十分过瘾!
TOP
240#

5月太充实了。在共同体的这种氛围下,又参加了一次科学教师技能比赛,侥幸又进入了第四轮。第四轮上课,提前三天准备,经过去年一年的这么多的训练,应该是我形成自己教学思想的时候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