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缪小杰
【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的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将有无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前两课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学习,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通过学生品尝米饭,对淀粉、碘酒的观察,使用碘酒检测淀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接触过淀粉遇碘酒会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了解了一些常见食物中含有淀粉,而淀粉可以用碘酒来检测,也学习了滴管的使用方法。在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下,学生已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对于变化伴随的现象还只是停留在形状、形态、大小、位置阶段,并且观察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采用看的方法。学生对于有无新物质产生的判断还停留在有明显现象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新物质的产生的判断也存在疑惑,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下,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观察能力,挖掘生活中的化学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的,可以用作做菜的辅料,生活中也常叫做生粉;碘酒是棕色的,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用来消毒。
3.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伴随颜色的变化,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知道马铃薯、番薯、玉米、黄瓜、蚕豆、香蕉、苹果、花菜、胡萝卜、青菜、刀豆中都含有淀粉,它们中含淀粉的量有多有少。
5.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发生颜色的改变,颜色的深浅与淀粉含量有关系,淀粉含量越多,颜色越深;淀粉含量越少,颜色越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尝米饭的味道,知道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反应,而且这一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通过看、闻、摸的观察方法,知道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的,碘酒是棕色的,有刺激性气味。
3.运用淀粉与碘酒相遇会发生颜色改变的现象,去检测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活中大多数食物都含有淀粉,感受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现象判断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米饭一碗、淀粉一包、碘酒一瓶、表面有塑料薄膜的白纸一张(涂上固体胶)、滴管一支、喷雾器一个。
小组准备:米饭一碗(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分到一勺)、碘酒一瓶、滴管一支、淀粉半碗、食物一盘(马铃薯、番薯、玉米、黄瓜、蚕豆、香蕉、苹果、花菜、胡萝卜、青菜、刀豆)。
小组准备(课前各小组准备):一些常见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魔术:在一张已经涂有固体胶的白纸(表面有塑料薄膜)上喷洒棕色液体(碘酒),请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
2.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3.师:同学们,刚刚运用了看的观察方法,在我们科学中还有哪些观察方法呢?
生:闻、听、摸、尝。(预设)
二、新课教学
(一)品尝米饭
1.师:一般我们不采用尝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尝一尝,请学生品尝米饭,先出示品尝的要求。请学生说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
①刚放入口中时的味道;
②咀嚼约一分钟后的味道;
注意:取用饭粒请用塑料勺子。
生:刚放入口中是无味的,咀嚼一分钟后出现了甜味。(预设)
2.师:请学生解释出现甜味的原因?
生: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3.小结: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在我们嘴里与唾液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了甜味。
(二)观察淀粉、碘酒
1.师:同学们,认识淀粉吗?可以用什么来检测淀粉的存在呢?
生:认识,碘酒。(预设)
2.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其他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下淀粉和碘酒。
生:观察淀粉和碘酒。
3.请同学说说你的观察结果,学生表述观察到的结果。(可以稍作提示,从颜色、质感、气味方面来说)
4.师:关于淀粉和碘酒你还知道什么?
生:淀粉也叫做生粉,做菜的辅料,碘酒可以用来消毒。(预设)
5.师:介绍生活中的淀粉,碘酒。淀粉在生活中也可以叫做生粉,是做菜的辅料(出示一些菜肴,如:糖醋排骨、大豆腐)。碘酒的气味我们在医院里经常可以闻到,它可以用来消毒。
6.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淀粉的存在呢?同时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
生:用碘酒滴,出现颜色的改变。(预设)
7.师:请学生演示碘酒滴在米饭或者淀粉上。请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出现了新的颜色),复习滴管的使用与放置。
8.师:出现了新的颜色(蓝紫色),蓝紫色的物质是淀粉吗?是碘酒吗?那它是什么呢?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是一种新物质,得出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9.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检测淀粉的技术,那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吗?
生:学生猜测。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师:我们现在课堂上检测这些食物(PPT出示食物照片,一起认识下这些食物),当然同学们在完成了这些食物之后,还可以继续检测自己带来的食物,也记录下来。
2. 每个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单。
实验材料:马铃薯、番薯、玉米、黄瓜、蚕豆、香蕉、苹果、花菜、胡萝卜、青菜、刀豆。
出示实验记录单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到小组中指导观察的方法,碘酒滴的位置的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重点是对于检测到的和没检测到说明了什么,颜色深浅说明了什么)
4.请小组成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表格中出现和其他小组不同的可能原因。
5.出示常见食物淀粉含量,生活中四大类含淀粉的食物。
三、小结
1.师:通过本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表述自己学到的。
总结:通过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米饭、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蓝紫色的新物质,还有生活中很多食物中含有淀粉。
2.师:你能说说这节课中有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呢?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应用
1.师:现在你们知道一开始的魔术是怎么变的吗?出示固体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固体胶也会遇到碘酒变色。
2.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如果你还想继续去探究,课后请继续你的探究,可以将结果记录,再下一节课上和我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理念体现】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平时运用的观察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观察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课堂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品尝米饭,对于学生来说吃饭是很熟悉的事情,简单的吃饭也有科学知识包含在里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就来自于生活周围,体会到科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到第二个环节观察淀粉和碘酒,先让学生从已有的对这两者的认识入手,让学生来表达自己对于淀粉和碘酒的认识,在课堂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来调整教学方法,而对于这两者的教学都从生活中入手,淀粉和碘酒在生活中的用途,同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常见食物中淀粉的检测,让学生认识常见食物中的淀粉。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而这些探究活动中都结合了科学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