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义的一个实验,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细读本帖、续贴及讨论,一些想法,参与讨论:
1、“为什么黑色塑料袋包裹的绿豆芽长得更快?”疑问的提出好像偏早一些。
从9月10日当天的照片看,对照组与实验组发芽的“快、慢”不够明显,细小的差异或许存在,但不够归结到包裹物的程度,很有可能是种子自身的差异及其它因素的干扰;
从9月12日的照片反观,黑色包裹的绿豆芽并没有长得更快,反而长得不够健康。
2、实验中影响发芽质量的主要因素,实验初期可能是湿度,实验后期应该是光照。
9月份播种绿豆芽试验不同于早春播种,因为9月份的环境气温已经够高,这个实验中通过包裹或套罩塑料袋、瓶、桶等措施或黑色吸热能力强一些等因素所改变的温度并不是发芽快慢的主因,从9月12日“正常状态下”的绿豆苗与实验苗这个大组间的对比,经过包裹、倒扣等措施的实验组(包括黑、白2个小组)小苗明显较“正常状态下”的苗“高大”许多,这应该是“包裹、倒扣”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实验组发芽小环境的空气湿度,促进了绿豆发芽初期的生长速度,无论包裹透明塑料袋的还是包裹黑色塑料袋的绿豆,都赢在了起跑线上,所以都比“正常状态下”的小苗生长量大;
9月11日,应该是黑、白2个小组间生长质量竞赛的分水岭,从9月11日的照片看,黑色包裹的绿豆芽尚未展开的真叶呈嫩黄色,白色包裹的绿豆芽尚未展开的真叶呈嫩绿色,二两者大小相当,至9月12日,两者真叶的色差更明显,子叶、茎杆的色差也表现出来了,白色包裹的小苗子叶开展的程度更大。种子发芽的这个阶段,正是由初期依靠子叶(胚乳)提供能量的“吃奶”阶段逐步向自己生产能量,自力更生的阶段发展,2个小组间光照的变量开始起作用了。
3、几个角度:
原帖中的实验组可以看做一个大组:“正常状态下”不包裹什么的那杯与包裹、倒扣了什么的那2杯——可以指向适宜的空气湿度对于种子发芽的影响这个变量;还有一个小组:包裹或倒扣黑色物的那杯与包裹或倒扣透明物的那杯——可以指向种子发芽及后续生长过程中光照的影响这个变量。
2杯包裹小组的实验的过程可以分成3个阶段:9月11日前种子萌发的初始阶段,2杯小苗都发芽了,生长量基本相等——指向的科学概念是:在满足水分、空气和适宜温度等因素的前提下,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阳光;9月11日-13日,进入生长阶段后,黑色覆盖小苗的生长开始落后于透明覆盖苗——指向的科学概念是: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13日以后小苗移植进花盆,露天栽培,如果加强管理,一且顺利,小苗苗们都能健康成长、开花、结果——可以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后天努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