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专题研训活动有感
萧山区南翔小学 李伟
2013年9月6日,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专题研训活动在高桥小学举行。来自全区各小学的160余位科学骨干教师参加本学年小学科学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安排了教研课、观点报告和专家讲座三个环节。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每次活动的收获。
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高桥小学的张青青老师执教了《植物的叶》,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的课如春雨点点入土的,说不上什么华丽,但是却都十分细到,这些或许是我们男老师难以做到的吧。
细节一:课前的谈话,上课一开始张老师就有表扬个别的形式夸了某个同学的坐姿好,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就马上跟样学样,表扬的效果恰到好处,随后又谈了毛巾怎么用,强调了叶的摆放,我想正是由于点点滴滴的善诱,通过表扬的引导规范了孩子们的课前准备,引领着孩子们观察,研讨。本人认为“好”的观察习惯就是得靠这样一点一滴的养成的。
细节二:很美的展示,张老师准备的材料准备很充足,这么多的不同的相同的叶子,我想张老师为了这节课付出了辛苦,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观察学习材料,建构孩子们的科学概念,我们的科学老师都会煞费苦心,那么我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多努力。当学生将植物的叶按照“不同的叶”和“相同的叶”展示在墙上的时候,内容真的很丰满,就如杨老师的话,占尽了地利!让人看了非常爽心悦目,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有利于教学的探讨。
细节三:生命的延续,现在常说核心概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知道核心概念是什么,然而,硬生生地跟学生去说这个核心概念的东西,我觉得学生不一定能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一堂,一堂堂课慢慢的,如春雨一般的建构,张老师的盆景观察,包括随后的研讨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我想核心概念就是得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引的工作,主体还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应当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教学中体会到。
二个精彩的观点报告
云石小学,沈辽老师给我们讲了《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讲座一开始就讲到了科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评价是寻找新的起点,学生的起点,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评价我也这么想着。我想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评价,我们就不会在对优秀学生太宠爱了,也不会对问题学生不耐烦了。皮亚杰认识螺旋图更让我认识到了平衡到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认识到建构、迁移,再建构,再迁移的过程,当然更多的收获可能是知道了如何去设计一张好试卷。特别是表格式的研究型设计,让人印象深刻,看来出一张好的试卷绝非易事,做一个好老师还有许多事情学习。
萧山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杨老师关于《评价活了,学生乐了》的讲座,更是开拓了不少思维,这学期我们这个科学团队就在研究“聚焦学生、科学评价”,而我也在评价上思考,听了讲座收获很多的,开放的思维,独特的观点或许是杨老师对我们提的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应该朝这个方面加倍努力,课堂教学在改革,我们应当吃透教材,看透学生,两句话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去做。科学学习评价什么?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运用科学方法等等,都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我想这样的指引下我们的孩子都会爱科学,认认真真的学科学,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我们的孩子的心中开出科学之花!
一个及时的专家讲座
活动邀请了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叶晓林老师做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正如杨老师的话,此讲座正是一场及时雨,叶老师一看就是一个特别会写论文的专家,他从破题立论、创意材料、起承转合、遣词造句等等谈如何写好科学论文,以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整体讲了6个方面“选题的技巧”“题目的推敲”“摘要的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等等内容,历时2个小时30分钟左右的讲座让人学到了不少写论文的技巧,而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写论文是一项长期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别指望一星期写出好文章来;多参加活动,或许活动中你就有了有了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题目,有了写作的题材,……
新学期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虚心向专家学习,利用网络学习,让我们践行,感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0 13:41: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