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 [复制链接]

31#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有感


靖江三小 沈佳丽


201396,天空飘着小雨,出门有点冷飕飕,但依然阻挡不了我的热情。这就出发前往高桥小学参加研训去,机会难得,好好把握。本次活动分三大块进行,分别是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植物的叶》观摩课,云石小学沈辽老师《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和杨春晖老师《评价活了 学生乐了》主题论坛,以及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叶晓林老师《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一天下来,收获颇丰,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首先来谈谈对《植物的叶》一课的感想。这是一堂三年级上册的课, 指向科学大概念生物的多样性。老师为这堂课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树叶,利用现成资源将树叶张贴在墙壁上,这一教学手段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家忍不住将这一幕拍了下来。整节课由一个个紧凑的活动联系起来,首先是引入,请学生寻找与老师手中树叶一样的叶子。这一环节是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的过程,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寻找相同的叶子。活动一,将小组中的叶子进行分类,相同的叶子贴在一起,不同的叶子贴在一起,并在汇报的时候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发现颜色、大小都不能作为区别相同叶子的依据,前概念得到纠正,并建立起了新的概念,即只有形状一样的叶子才能说是同一种叶子。活动二,通过观察与归,纳知道叶的组成。活动三,观察常春藤,知道同一植物上的叶是不一样的。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盆长势茂盛的常春藤,让学生经历5分钟时间的观察,发现植物的叶的奥秘。学生的回答也是那么生动有趣,观察地如此细致入微。这一活动目的在于指向叶也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我想, 常春藤也是老师的特意之选吧。


沈辽老师的主题报告让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不是一张试卷,不是一种奖惩手段,而且寻找新的起点。沈辽老师从科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关于科学总结性评价的一些现象、怎样设计一张试卷、怎样设计一些题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们在编试卷的时候,应该注重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如皮亚杰的认知螺旋图等等,科学地来出一份试卷。这些对于一个新教老师,真的受益匪浅。最后,沈辽老师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勉励大家,让我们信心倍增。


杨春晖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科学评价进行了剖析。首先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解读,教师应该树立教育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某节课教学难度的把握和处理,应该回归课堂,研究学生。这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了。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二方面入手,分别是“吃透”教材和“看透”学生。“吃透”教材要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本质、微观上设计课堂细节。最后,老师从科学学习评价方面进行阐述,为么要进行科学评价,用什么观念评价科学学习,科学学习评价写什么,用什么方法评价。让我们对科学评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下午,叶晓林就《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讲座。老师给了许多鲜活的事例,让我们知道撰写论文应该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应该要用自己的案例,而不是别人的。如何选题呢?题目来自于日常教学中,比如《控制铁生锈的实验》,这是一个双变量实验,教材给出的实验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验,因此,教师就要学会“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改编,重新设计实验,让它适合于我们的教学。题目来自于外出活动中,如《空气有重量吗》,老师对这一堂课进行了3次改编,深入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题目来自于同事交流处,要先交流再写论文,而不是先写再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问题,从而确定论文的方向。题目来自于理论书籍中,题目更来自于网络搜索中,要学会使用网络,它会是一个极好的帮手。老师更从题目的推敲、摘要的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等6个方面给了我们年轻教师一个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不再如此迷茫,对论文毫无招架之力。

TOP
32#

参加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研训活动体会


 


                                              城东小学 陈斌


96日,虽说是秋雨沥沥,但高桥小学报告厅却济济满堂,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研训活动在这里举行,我作为其中一个参与者,又收获了一顿丰盛的精神食粮。以下简单谈谈自己参加此次活动的体会。


活动在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执教《植物的叶》中拉开序幕。可以看出,张老师为了这节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才会有这么一节精彩的课。亮点一,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张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叶子和不同的叶子,其中相同的叶子又有大小、颜色的区别,这样的材料能够彻底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后续讨论相同和叶和不同的叶做好铺垫;亮点二,巧妙利用环境资源,张老师让学生把相同的叶和不同的叶分别贴在展示墙上,交流讨论起来相当直观,便于让学生上台汇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亮点三,整节课主线明确,设计合理,张老师给予学生较长的时间观察和讨论常春藤,并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才有最后学生道出“常春藤的叶子也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达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接着,沈辽老师为我们作了《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的观点报告。沈老师从科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开始说起,具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试卷的难度系数、题型与分布情况三个方面介绍了怎样设计一张科学试卷,这样的报告很实在,也很有作用,能够帮助我们一线老师切实提高命题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研员杨春晖老师作了《评价活了 学生乐了》的讲座,为老师们指明了学业评价的方向。杨老师首先介绍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教育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杨老师指出,我们应该从“吃透”教材和“看透”学生两方面实施课堂教学,科学评价不等同与期末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及时、合理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下午,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叶晓林老师做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这个讲座对正在撰写结题论文的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叶老师结合自己撰写的《“模糊教学”不模糊》一文,从选题的技巧、题目的推敲、摘要的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几个方面介绍撰写论文的技巧和方法。叶老师不仅是一位写论文的高手,同样也是一位作讲座的高手,本以为有关论文撰写的讲座肯定很枯燥,但是两个半小时下来我听得精神抖擞,回味无穷,更是收益匪浅。在收获论文撰写技巧的同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写论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质量的论文也不是一个星期能够写出来的,论文的素材要来自于平时切实的教学实践,来自于不断的自我反思与感悟。


一天下来,收获满满。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启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30 10:57:01编辑过]

TOP
33#

 

参加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研训活动随笔


党山镇小 陆丽芬


 96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本次活动由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执教《植物的叶》,云石小学沈辽老师讲座《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教研员杨春辉老师《评价活了,学生乐了,以及下城区教研研究发展中心叶晓林老师讲座《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通过本次活动收获颇多。


《植物的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张老师出示出示一张大型的虞美人叶子,直接揭题。通过观察描述:给叶子分类(相同植物的叶)、(不同植物园的叶),并通过活动一:观察叶子,将属于相同植物的叶和不同植物的叶分别贴在两张白纸上和活动二:说一说,为什么是不同植物的叶,为什么是相同植物的叶,展开课堂。通过一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入认识叶的结构,认识叶有叶片(叶脉)、叶柄和不完整的叶。接下来通过观察长春藤植物来观察植物的一生,同一枝条上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来理解植物的一生。张老师的课堂上:(1)学生准备的材料很丰富,课文的第一个内容是“捡落叶”,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每个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叶子,这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捡叶子准备充分的结果。(2)教师管理课堂的语言,上课前准备:最舒服的坐姿、书本放在桌子中间、话筒放在毛巾上;活动中 “爱卫生的同学已经将双面胶纸放在框内了”、“这位同学小心翼翼地将长春藤拿下去了”,都是张老师在细节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云石小学沈辽老师《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从科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按照皮亚杰认识螺旋图、按照评价的功能分类、关于科学总结性评价的一些现象、怎样设计一张试卷、怎样设计一些题目等方面展开讲座。教研员杨老师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开始了《评价活了 学生乐了》讲座,科学学习评价≠期末评价,为什么要进行科学评价,用什么观念评价科学学习,是我们应该琢磨之处。上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叶晓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讲座,分别从选题技巧、题目推敲、摘要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方面开展讲座,叶老师娓娓道来,通过举例如何撰写让我们收获匪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