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点的位置偷偷的在改变! [复制链接]

1#

支点的位置偷偷的在改变!

  刚刚在上六年级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发现孩子们在学习时还算清楚,可画图时就不清楚了!尤其是支点的位置常常搞不清楚!其中跷跷板的用力点以及阻力点的区别,羊角锤的支点位置的改变不是特别清楚!在课前进行了一组实验,有照片为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羊角锤支点位置的改变


一.拔短钉子时,支点在中间


 



 


二.拔长钉子时,支点向后移动,在锤的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8:59:4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2#

沙发!照片清晰,形象!有说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8:52:53编辑过]

TOP
3#

这个确实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源,谢谢1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4#

二.翘翘板的用力点,支点的区分


1.平衡时,双方都可以是用力点或者阻力点




2.失去平衡时,先用力的一方为用力方,既用力点.


 反之,另一方,被动用力方为阻力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8:58:47编辑过]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5#

好帖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9:02:16编辑过]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6#

照片清晰,形象。
TOP
7#

好细致的教学记录,赞!


翘板这个实验确实会出现这个问题,不过也正好可以引到杠杆尺这个实验,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学习了。

享受教育
TOP
8#

感受到我们一线教师的力量和智慧,非常好的插图,学生看的很明白,再结合实验就非常落实了。
TOP
9#

真仔细,避免学生固定的思维。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10#

于细微处见精神,不错!
TOP
11#

天平的阻力点和用力点是不是不能互相交换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2#

好细心,科学需要这种精神,向您学习!
TOP
13#

好资料!我补充到课件里了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4#

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说明,很好。
TOP
15#

有图有真相!

TOP
16#

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TOP
17#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3-9-6 10:33:00的发言:
感受到我们一线教师的力量和智慧,非常好的插图,学生看的很明白,再结合实验就非常落实了。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了插图和实物,比较容易明白支点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18#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3-9-6 11:19:00的发言:
于细微处见精神,不错!

希望能一直做下去,教师就应该不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19#

以下是引用周王庙师在2013-9-6 11:56:00的发言:

天平的阻力点和用力点是不是不能互相交换


第二组图就很说明问题啊!当平衡时,两面都可以做为用力点或者阻力点!当一方开始用力并破坏了平衡了之后,先用力的一方就是用力点,被动用力的一方就是阻力点!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20#

            杠杆尺的研究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杠杆尺,却只限于玩,不能真正了解何时为省力,何时为费力,何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于是,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了!


上图!有图有真相!


 


1.杠杆平衡,不省力也不费力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2.杠杆失去平衡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省力




        


3.杠杆平衡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越省力



4.杠杆平衡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越省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22:56:14编辑过]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21#

5.杠杆平衡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 


 





这样引导下来,学生们能够很快找到规律!之后,在进行深一步的训练!如左四挂一,可以右四挂一,右二挂二,右一挂一加上右三挂一等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22:59:51编辑过]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22#

旭姐的这些图真的棒的,非常清晰,呵呵,做进课件里,便于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感谢!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3#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3-9-7 12:47:00的发言:
旭姐的这些图真的棒的,非常清晰,呵呵,做进课件里,便于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感谢!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24#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3-9-6 21:57:00的发言:

第二组图就很说明问题啊!当平衡时,两面都可以做为用力点或者阻力点!当一方开始用力并破坏了平衡了之后,先用力的一方就是用力点,被动用力的一方就是阻力点!


天平非跷跷板,天平的左边盘子放被测量物体,右边盘子放砝码。所以,天平的左边是阻力点,右边是用力点。

TOP
25#

关注影动帖子,好贴,分类清晰,易于理解。感谢分享!


关于杠杆尺来判断是否省力的问题还需要一步步思维导入。第一步确定阻力点和用力点;第二步用力点挂的钩码数与阻力点挂的钩码数比较,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少了,说明用更少的力翘起更重的物体,则省力,并板书画出杠杆尺图。反之……;第三步根据图来分析省力情况的用力点到支点距离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比较,同理分析费力时的情况。如此三步学生理解省力和费力的意思就更明了。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编排,我把此单元中的第二课和第三课结合起来教学。原因:第一《杠杆中的科学》教学难度大,且量也很大,思维难度较高。第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也是先找三个点,然后再来判断杠杆的省力情况。基于此我第一课时将两课中出现的常见的杠杆工具且较难寻找三个点的杠杆单独罗列寻找,并仔细分析。例如:羊角锤、镊子、开瓶器、杆子撬罐、铡刀、钓鱼竿、投石器……等等。最后10分钟做一做杠杆尺的实验,只做不分析,只要平衡即可记录数据。第二课时,先罗列杠杆尺平衡状态图,省力一类,费力一类,并板书画图。再仔细分析省力情况,深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入到概念呈现。最后来判断前一节课寻找过三个点的那些杠杆是属于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当然包括书本第八页的十种杠杆工具。

TOP
26#

虽然没教学六年级但也学习了。自己平时也在做这样的事儿,每天给做实验的孩子拍拍照&^&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2/17012/index.html欢迎您常去做客!
TOP
27#

谢谢啊,学习了
TOP
28#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3-9-7 20:41:00的发言:

天平非跷跷板,天平的左边盘子放被测量物体,右边盘子放砝码。所以,天平的左边是阻力点,右边是用力点。


谢谢指导!原来天平的左物右码中,放置钩码的一方为用力点!下节课要解释给孩子们听了!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29#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3-9-7 21:07:00的发言:

关注影动帖子,好贴,分类清晰,易于理解。感谢分享!


关于杠杆尺来判断是否省力的问题还需要一步步思维导入。第一步确定阻力点和用力点;第二步用力点挂的钩码数与阻力点挂的钩码数比较,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少了,说明用更少的力翘起更重的物体,则省力,并板书画出杠杆尺图。反之……;第三步根据图来分析省力情况的用力点到支点距离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比较,同理分析费力时的情况。如此三步学生理解省力和费力的意思就更明了。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编排,我把此单元中的第二课和第三课结合起来教学。原因:第一《杠杆中的科学》教学难度大,且量也很大,思维难度较高。第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也是先找三个点,然后再来判断杠杆的省力情况。基于此我第一课时将两课中出现的常见的杠杆工具且较难寻找三个点的杠杆单独罗列寻找,并仔细分析。例如:羊角锤、镊子、开瓶器、杆子撬罐、铡刀、钓鱼竿、投石器……等等。最后10分钟做一做杠杆尺的实验,只做不分析,只要平衡即可记录数据。第二课时,先罗列杠杆尺平衡状态图,省力一类,费力一类,并板书画图。再仔细分析省力情况,深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入到概念呈现。最后来判断前一节课寻找过三个点的那些杠杆是属于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当然包括书本第八页的十种杠杆工具。


是啊!看来我们的教材可以考虑改进一下!我们都感觉上不完!杠杆第一课时的教学还是应该是找出杠杆类物体的三个点为主!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amp;amp;Id=12396
TOP
30#

细微之处显价值,很多时候,多一种思考角度,就多一扇窗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