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很好!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3-9-7 21:07:00的发言:
关注影动帖子,好贴,分类清晰,易于理解。感谢分享!
关于杠杆尺来判断是否省力的问题还需要一步步思维导入。第一步确定阻力点和用力点;第二步用力点挂的钩码数与阻力点挂的钩码数比较,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少了,说明用更少的力翘起更重的物体,则省力,并板书画出杠杆尺图。反之……;第三步根据图来分析省力情况的用力点到支点距离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比较,同理分析费力时的情况。如此三步学生理解省力和费力的意思就更明了。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编排,我把此单元中的第二课和第三课结合起来教学。原因:第一《杠杆中的科学》教学难度大,且量也很大,思维难度较高。第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也是先找三个点,然后再来判断杠杆的省力情况。基于此我第一课时将两课中出现的常见的杠杆工具且较难寻找三个点的杠杆单独罗列寻找,并仔细分析。例如:羊角锤、镊子、开瓶器、杆子撬罐、铡刀、钓鱼竿、投石器……等等。最后10分钟做一做杠杆尺的实验,只做不分析,只要平衡即可记录数据。第二课时,先罗列杠杆尺平衡状态图,省力一类,费力一类,并板书画图。再仔细分析省力情况,深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入到概念呈现。最后来判断前一节课寻找过三个点的那些杠杆是属于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当然包括书本第八页的十种杠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