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快乐木偶的科学足迹 [复制链接]

31#

以下是引用快乐木偶在2013-9-11 15:45:00的发言:

9月11日:三年级《水生植物


 


水葫芦的叶柄不膨大,或者说膨大的不明显,为了不误导学生就没有带过去让他们观察。


 


这个环节的处理有些可惜了,其实应该让学生观察的,他们还是可以发现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另:为什么有些水葫芦的叶柄膨胀的不够大,主要是生长的时候比较密集,所以被挤压了。若要找典型的,可以在水塘边上找一些。

TOP
32#

9月12日:六年级<<动滑轮和定滑轮>>


     出示旗杆顶上的滑轮,问同学们它能不能上下左右前后移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它能自己转动,有位学上说.由此我们得出了定滑轮的定义,固定在一个位子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拿出实验器材,开始做定滑轮实验,做了几组他们就得出了结论,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他们对于力的方向却有点难理解,在说明之后,总算基本明白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出示动滑轮,说明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进行实验,寻找它的作用.经过定滑轮的分析,他们基本能得出定滑轮的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出示各种滑轮说明他们的特点作为结束.

TOP
33#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3-9-13 8:46:00的发言:

 


这个环节的处理有些可惜了,其实应该让学生观察的,他们还是可以发现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另:为什么有些水葫芦的叶柄膨胀的不够大,主要是生长的时候比较密集,所以被挤压了。若要找典型的,可以在水塘边上找一些。


谢谢兔子的提醒,周末的时候再去水塘边上找找吧,找到了周一再带给他们看好了.


可惜没有找到啊,怀疑它们是不是变异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7 8:18:17编辑过]

TOP
34#

9月13日:5年<<<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饿了要吃东西,那动物都吃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先找找蔷薇花丛里的生物,看看他们都以什么为食?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积极.那能不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呢?完成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一般我们把被吃的写在前面,箭头指向后面说明前面生物身体里的能量流到了后面生物的身体里.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都写好了,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吧,仔细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那大家回忆一下植物能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呢?像植物这样能自己制造养料的生物,我们称为生产者.所以刚才所写的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 不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刚才所写的食物链中谁是消费者呢?一般来说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的.


    在田野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他们之间有有怎样的关系呢?在作业本上用箭头表示.写完了大家一起讨论.我是用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吃的方式来画食物网的,我觉得这样不容易画漏了.看到画好的图,同学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像网状,自己命名也会想到食物网这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5 8:15:40编辑过]

TOP
35#

快乐木偶老师很用心哦!
TOP
36#

以下是引用大苹果龙泉在2013-9-14 13:10:00的发言:
快乐木偶老师很用心哦!

谢谢大苹果龙泉老师的夸奖

TOP
37#

9月13日六年级<<滑轮组>>


     上课之前先诵读作业本上的课堂练习作为对上节课的回忆,也作为对这节课的引入.


     动滑轮和定滑轮有着各自的优点,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让他们的优缺点及于一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滑轮组,看看它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的机械称为滑轮组.一个动滑轮或一个定滑轮大家都会组装,那么把2者合起来该怎么组装呢?画画我们的想法.


      那滑轮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怎么做实验呢?做完实验,发现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有的能改变力的方向,有的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经过对比之后发现是缠绕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滑轮组还能不能更省力呢?猜想可能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做一下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TOP
38#

快乐木偶,你上三个年级?你六年级上到第6课了啊,看你的上课环节“一个动滑轮或一个定滑轮大家都会组装,那么把2者合起来该怎么组装呢?画画我们的想法.”这个画法应该是这课的难点,考试也经常出这样的题目,想问一下,你这个环节费时吗?效果好吗?


   我才上到第5课,我在上第5课时,讲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后,给学生长时间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把2个活动组合在一起,效果也不错的。

TOP
39#

给他们实物,他们基本是能组装的,让他们先实物组装,再根据实物画图就简单了
TOP
40#

9月16日:6年级《斜面的作用


     在第一课已经学过怎么把油桶运上车,这节课仍用它来引出斜面的定义。猜测斜面有什么作用?说法什么都有,那就实验吧,先说说实验计划,需要的材料,再进行实验。我是用钩码盒来装钩码再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为了数据更简单一点我选择忽略了钩码盒的重量。但是竟然有一班的学生提出测量钩码盒的重量,说这样数据才能更精确。我很欣慰他们能想到这个问题,反思我是不是有时候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实验现象明显,结论很容易得出斜面能省力。


     怎样才能省更大的力呢?大部分都能想到斜度,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坡度。先说明怎样算坡度大,再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得出结论,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这是他们得出的结论。问他们真的是费力吗,他们又会说是省力的,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再说出斜面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小。


      知道了斜面的特点,那就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斜面的应用呢?说到螺纹,他们都不太理解,用一个三角形纸条在笔上绕一圈他们就明白了,再拿一张高度相同,斜度不同的纸条,让他们区分谁更省力,再绕笔看看,那个纹路更密还是更疏,得出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7 8:57:20编辑过]

TOP
41#

9月17日:3年级《植物的叶》


     出示很多叶,问学生这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树叶,问他们只有树有叶子吗?他们才反应过来草也有叶。引出课题植物的叶。


      让他们给叶子分分类,他们基本都会分,也能说出理由(形状一样)。再说说叶子的结构:叶片,叶柄,在叶片上有叶脉。再问一遍,就会说成叶子是由叶片叶脉和叶柄组成的了,看来这里得多问问。问过几遍之后,基本是能答对了,希望下次别再出错了。


      接着讨论新鲜的叶子和落叶的区别,颜色是最明显的,有无生命他们就分辨不出来了。不过提醒过后,他们就明白了。


      阅读课本最后一段,说说叶子经历了哪些阶段作为结束。


     

TOP
42#

9月18日:3年级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植物的共同特点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课内容较少就两课连在一起上了.


     由于是农村的孩子,对于植物的周期都不太陌生,对植物发生的变化都能理解.植物的共同特点就是这单元的复习课,回忆这个单元我们到底学了什么.


      打算下节课讲完习题带他们到校园里看着真实的植物复习这单元的内容.


 

TOP
43#

5年级:<<做一个生态瓶>>


     看着课本中的池塘图片,说出图中有哪些生物?他们有什么作用?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动物,作用想到的就是可以当作食物。让他们再想想,他们会想到植物,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还有的学生能想到微生物。再说出图中的非生物及作用。他们能想到的是水,空气等等,作用也说的八九不离十。(ps: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作业本上他们经常把植物放到非生物的那类。)最后归纳,生态系统的定义,并强调一定得有生物和非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的密不可分的整体,还举了不少的例子。


      询问他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生态瓶,根据实际情况想想在里面放些什么,放多少呢?画画自己的设计图,说说理由。在看看课本是怎么制作的,借鉴一下,回家自己做一个生态瓶。


      期待他们明天带来的生态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1 13:43:01编辑过]

TOP
44#

6年级《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出示自行车图片,说说它有什么优缺点,方便,环保。想想它是怎么把我们的力传递到轮子上的?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是齿轮和链条。回忆自行车上的齿轮一样大吗,齿一样大吗?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脚踏板那里的齿轮比较大,但有的同学认为它的齿不一样大,让他们想到前后齿轮是用同一根链条来连接的,如果齿不一样大它还能运动吗?从而得出他们的齿是一样大的,只是齿的个数不同,导致了齿轮大小不同。为什么我们把脚踏板那里的齿轮做的大一点呢,也就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有什么好处呢?翻过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又会怎样?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的简单机械,回忆一下他们都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呢?在自行车上找找这些简单机械。

TOP
45#

快乐木偶这么快啊,上到第8课了,上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也许搬一辆自行车到讲台上实物演示,学生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TOP
46#

上的好快哦,我们一周两节,才到轮轴,建议第8课可以带停车场参观哦。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47#

坚持记录真好!
TOP
48#

他们教室在三楼,所以没想过把自行车搬上楼去,或许,去停车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56年级都一周三节,34年级都一周2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4 7:18:09编辑过]

TOP
49#

9月22日:5年级<<改变生态瓶>>


放完中秋假期,学生把带生态瓶的任务也忘在脑后了,昨天他们到是带来了.看了一下,基本上都有植物和动物.但有些植物是陆生植物,不太符合要求.动物的话主要是小鱼,也有螃蟹乌龟的,但螃蟹乌龟却把小鱼给吃了.


    没有生态瓶,那就看看视频吧.先预测说明理由,再观察结果,完成作业本上的活动纪录.最后讨论植物过多会怎么样.说明生态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相协调.

TOP
50#

9月23日:6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课


讲解作业并订正,剩余时间让他们完成表格,我改他们的作业.表格如下:


简单机械类型                        特点作用                           举例(除滑轮外至少3个)


        省力杠杆


杠杆{费力杠杆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轮轴


 


       定滑轮


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


 


斜面

TOP
51#

9月24日:5年级《维护生态平衡》


1.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食物链说说大草原上有草,兔子,鹰,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链。


2.再回顾改变生态瓶的不同的条件后,会有什么结果发生。由此联系大草原上的食物链,设想课本中的问题。说明生物群落的定义,并与生态系统做区分。


3.说明我国北方的现状,引出沙尘暴。说出人类的哪些活动引起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后果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年级习题讲解并订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6 8:53:31编辑过]

TOP
52#

9月25日:


3年级考试


6年级试卷讲解。

TOP
53#

9月26日:5年级考试


9月27日5年级试卷讲解


6年级:抵抗弯曲


指着教室里的横梁问他们这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横梁,问他们柱子和横梁谁的抗弯曲能力更好,他们的回答竟然是横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如果没有横梁房子就塌了。我说没有柱子房子就没支撑了,也会塌的。他们反驳我说现在的房子不是都没柱子嘛,怎么都不塌呢?我指着窗户边上变形了的柱子,告诉他们这是柱子。他们还是不能理解,无奈之下,只好让他们读课本第2段,再告诉我答案。结果读完之后,他们仍然整齐的回答我是横梁。我只好让他们再读,结果还是一样。我彻底无语了,只好告诉他们是柱子的抗弯曲能力更好。现在想想如果我准备点倒塌的房子图片会不会能让他们能理解柱子的抗弯曲能力比横梁好。


然后是做实验,发现拿图画纸和大小差不多的粉笔头做实验效果挺好。特别是4倍厚的时候效果特别明显,都放了30几个了还不塌。做完实验得出结论。就下课铃响了,感觉时间过的好快啊,剩下的下节课再说吧。


 

TOP
54#

9月29日:5年级《光和影》


打开投影仪,把手放在中间,出现了影子。问学生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他们马上就想到了光,讲述光源的定义指明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让他们寻找我们身边的光源。他们会想到太阳,开着的投影仪,燃烧的蜡烛,开着的电视,萤火虫,也会想到月光,这时会有学生反驳说他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是光源。也有学生想到眼睛,但是马上被反驳了。指着投影仪让他们想想除了光源,影子产生还需要什么条件?这时同学们会想到我的手,换个粉笔盒也能出现影子,提出遮挡物,并说明是要不透明的物体才行。再让他们想想影子出现在哪里?他们的回答是在屏幕上,告诉他们出现影子的地方叫屏,屏可以是墙壁,也可以是地面等等。


让他们讨论一下,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否要有一定的顺序。告诉他们遮挡物应该在光源和屏之间。


把手在光源和屏之间来回移动,他们会发现影子的变化。在光源和屏的距离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同时也能发现影子总在背光一侧。换个教室里的脸盆试试,让他们猜测脸盆的影子会是什么形状的,大部分的猜测都是圆形的,一看果真是,再一看怎么像帽子了?看来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影子的形状不一定一样。顺便说明一下什么叫投影以及投影的应用。再想想旗杆一天的影子变化,说明当同一光源从不同角度照射同一物体时,影子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TOP
55#

9月30日:6年级《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拿一张普通白纸,在上面放上垫圈发现很快就塌了。思考怎样可以提高抗弯曲能力。


对折,顺便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增加纸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想想可以折成什么形状,预测他的抗弯曲能力,并说明理由。再动手做做得出结论,看看预测的如何,里面蕴藏着什么道理。


出示瓦楞纸,看看它的结构,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9 9:07:14编辑过]

TOP
56#

同感,来不及上
TOP
57#

10月8日:5年级《阳光下的影子》


前一天还是台风菲特的影响下大风大雨,那天早上也是下着雨,本想着没法上这节课了,结果早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天放晴了,还出了大太阳,那就来见识一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吧!


来到教室,教室门口斜斜的射进一方阳光,把手在阳光下一放,问我的手沐浴在什么下,答阳光。再问地上出现了什么,答影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阳光下的影子。


先把刚上课时的太阳位置和影子长度来说明一下。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说说太阳早晨在哪边,傍晚又在哪边。再根据影子总在背光一侧,想想早晨的影子在哪边,傍晚的影子在哪边。


猜想一下,一天之中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午。说明阳光下的影子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拿出一个长短不同的物体,思考在同一时间,他们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相同点。答案自然是方向,因为物体形状,长短都不同。在思考一下,一天之中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古代人们根据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变化,制成了日晷。最后再说日影观测仪的制作。

TOP
58#

10月8日:3年级《寻访小动物》


回忆一下,你曾在学校的哪里观察到什么小动物。不知道是我说的不够明确还是怎么回事,他们竟然说出在海里有鲸鱼。只好一再提醒他们是学校里的地方,并且是小动物才行。后来他们提到蜗牛的时候,我顺带讲了一下去哪里找蜗牛。为下节课做准备。


接下来是注意事项。然后就带他们出去寻找小动物了。他们发现最多的是蚂蚁,还有一条毛毛虫,还在墙角发现了2只癞蛤蟆,等等。


10月9日:三年级《蜗牛》


 今天上课之前特地去外面转了一圈,期望找到蜗牛或者蚯蚓,结果只发现蜗牛爬行过后留下的痕迹的菜叶,带回去给他们看,算是聊胜于无吧。没有真实的蜗牛,那就准备关于蜗牛的视频了。


到了教室里,发现大部分学生带的都是田螺。只有几个带的是蜗牛,其中有有一位学生带了七八只蜗牛。上课开始我们首先请那位带蜗牛最多的学生分享一下他是怎么找到这么多的蜗牛的。


然后就是拿蜗牛做实验,因为那位学生带了很多只蜗牛,所以我们看到了这在排泄的蜗牛,指出它的排泄孔就水到渠成了;看到了一只整整一节课都不停在吃菜叶的蜗牛,在感叹它能吃的同时学习到了它的齿舌以及怎么吃东西的;看到爬行的蜗牛知道了它是波浪式的爬行方式,在爬行的时候会分泌粘液留下爬行的痕迹,它还能在许多地方爬行,比如菜叶,尺子铅笔等等。仔细观察蜗牛的各部分结构,知道了它有2对触角,长触角上有眼睛,轻轻触碰触角,触角会发生收缩,但不会整个身体缩回壳中。蜗牛都很精神,没有睡着的,再给他们讲解一下假如蜗牛睡着了应该把它放入水中来唤醒它。告诉他们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回家写写今天你在学校学习的关于蜗牛的知识,比比谁更了解蜗牛。


 10月14日<<蚯蚓>>


在这有点寒冷的秋天,要找到蚯蚓是有点困难的.但我班的小朋友们还是找到了它们,把它们带教室,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首先请带蚯蚓来的学生介绍一下,你是在哪找到它的,怎么找到的.认识蚯蚓是生活环境.


再把蚯蚓放在投影仪下,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并画出它的样子标出各部分名称.


再把蚯蚓放入浅水盆子中,观察它会怎么办?


播放视频总结蚯蚓的特点.再比较蚯蚓和蜗牛的异同点.


要求课后送蚯蚓回家.


10月15日<<蚂蚁>>


在我们的学校里就有不少的蚂蚁.学生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就见过它们.


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了蚂蚁


首先我们先讨论了在哪里找到的蚂蚁,怎么找到,怎么把它放入昆虫盒中,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画出蚂蚁的身体,可以明显地发现身体分为3部分,分别是头,胸,腹.在头上有一对触角,在胸部有3对足.学生对于足的分布经常画错,有的是每一部分都有一对足,有的是胸部2对,腹部一对足.在仔细观察之后确定3对足都长在胸部.


接下来我们还讨论了触角的作用以及捉蚂蚁时你所发现的事.在观察蚂蚁之后强调把蚂蚁送回家.


10月22日:<<金鱼>><<动物有哪些相同点>>


让学生带了小金鱼,仔细观察并画出示意图,标出你所知道的各部分.聊聊你还知道关于金鱼的哪些事.金鱼的呼吸通过课本的示意图让它们了解金鱼是用鳃呼吸的.比较蚂蚁和金鱼的异同点.看时间还有多余,用表格对比4种动物的运动,遇危险时的反应, 食物以及生活环境.


10月23日:<<动物有哪些相同点>>和单元复习


出示上节课的表格,想想动物有什么共同点,进行归纳.再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点.最后是作业本的习题讲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5 15:33:12编辑过]

TOP
59#

10月9日:6年级《拱形的力量》


出示各种图片,找找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这么多地方用到拱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拱形的力量。


我们这么探究拱形就有什么力量呢?那就来制定一个实验计划吧!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怎样使拱能承受更大的力呢?抵住拱足。


解释拱承重的秘密,受力分析。两个班都没讲到这里就下课了,今天继续拱形。


 


感觉这节课上的很乱,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好。

TOP
60#

10月11日:


5年级《光是怎样传播的


外面阳光明媚,太阳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就是没有提到是直线传播。我急了再问,是沿直线传播还是波浪式传播呢?学生说是直线传播,问他们理由是什么,他们又答不出个所以来。没有办法,只好让他们想想夜晚汽车的灯光,他们才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赶紧趁热打铁,让他们想想实验计划,说到相同不同条件和实验方法时就又迷茫了。让他们念了一遍课本的实验方法,找出实验相同和不同的条件,再猜测一下现象。由于阳光太好,教室没有窗帘,所以没有做实验。只是让他们看看课本上的现象得出结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再让他们想想有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他们又茫然了。我只好让他们把两手卷成圆圈状前后交叠,看看能不能看见我;在垂直放置看看能不能还看的见。这次他们到是得到了一致的答案。


再阅读课本阴影说出光的传播速度和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久。


10月15日:<<光的反射>>


指着教室外面的阳光,请同学思考怎么把它引到教室里来.学生都很聪明,马上就想到了镜子.


借此说明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再动手做做课本上的小实验,并把它纪录下来.


再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不完全的再进行补充.


最后做壹个潜望镜


10月17日:<<光与热>>


冬天的时候,在太阳底下晒太阳,我们能发现光照射到我们身上,我们的身体还会感觉暖洋洋的.这说明太阳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许多光源都有这样的本领-在发光的同时也会发热.但不是所有的光源,例如萤火虫在发光的同时就不发热.太阳同时也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和热,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首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提出我们的猜想.(光越强,温度越高.)那要怎么验证呢?这个实验该怎么做.看看我们课本是怎么做的吧,讨论一下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实验留待我们讲解完再做.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额镜,它是一面凹面镜,我们知道它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为什么它会有这个作用呢,我们来看一幅示意图.我们的太阳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会用到放大镜,它是一面凸透镜.也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那么它的作用原理和凹面镜相同嘛,我们来看看它的示意图.有位科学家曾利用它来分离制得了氧气呢!


接下来是实验时间.一直做到下课,结论留待下次课再讲.


 


10月18日:<<怎样收集更多的光和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收集更多的光和热呢?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告诉我谁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怎样可以收集更多的光和热.


讲解2个实验的实验计划,预测实验结果,说明原因.


进行实验,纪录数据,得出结论,讨论生活中的应用


10月22日:<<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视频展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设计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


10月23日:<<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主要是依据作业本来评价.


10月24日:习题讲解


10月25日:考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5 15:47:43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