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多样性>单元之《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后记:
因为考虑到季节因素,避免冬天时观察不到太多的动物,部分落叶类植物光秃秃了,所以将第四单元安排在秋天提前教学了。
我们的校园应该说还是蛮大的,对于这项“前无古人”(改版前的科学教材中没有此课内容,因此就从没有学生从事过此项活动)“有一定挑战性的”“很有意义的,能为母校留下些宝贵资料”的活动(我在单元教学导入谈话时就是这么“噱”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所激发了,当然难度也不小,要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若大一个校园的角角落落所生长的各种植物,所活动着的各种动物,必须经历一定时间的观察、调查活动,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于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来说,尤其是语数课业压力较大的学校而言,是蛮矛盾的一件事。一个班四十几位学生,也许不会人人充分参与此项活动,我也不会如此奢望,如果能有一半学生认真参与了,通过全班的努力合作,得出了一份详细的校园生物分布图,我就感到很满足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记住很多校园里的植物名称,虽然以前他们常见,但却不曾认真去观察去记录它们的名称,这又是一个不错的收获。所以,尽管困难有,也不少,还是应该将此项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
本课教学,通过回忆三年级时曾观察过的动植物,并结合图片,认识、了解一些校园中,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然后问学生:在学校生活了快六年了,能说说校园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吗?一个个摇头,因为从没有去尝试过,当然也就无从回答。引入本课的活动任务:校园生物大搜索。为日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作好调查准备工作。
那么本课的重点,就在于调查前的指导、分工、准备工作。如何开展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重点在:如何记录(画草图,分类记,通过画图、拍照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准备些工具;注意安全和保护环境等方面。这么大一个校园,让每人学生都独立完成,难度太大,我采取了“明确分工,层层合作”的方法。将整个校园分成四大块区域,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别负责调查了解一块区域。每一大组又有三个小组,三个小组都调查同一区域,调查时各自独立完成,在汇报时进行补充、修正。每一小组的成员,可以自己安排时间,独立进行调查了解,在汇报之前,小组内先汇总,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这样,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合作,大组间的合作,就完成了对整个校园角角落落的调查。即减轻了负担,又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分配各组调查区域时,我以前制作的一个校园模型发挥了很大作用。(辛苦制作好给学校,却因保管不善,而导致大部分损坏,又花费了我来不少精力进行修补,哎!)上课时,我借助这个模型,给各组安排观察场地,使各组非常明确自己的活动范围。这个模型在汇报交流阶段,在后面讲生物分布情况时都能发挥作用。
本想在课堂上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校园调查的,可惜时间不够了。想想还是课堂上有些事项讲的详细些吧,调查活动主要还是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必尽上课时间有限,短短十来分钟也无法完成的。就让学生零敲有碎打,化整为零,反而更灵活些,对最终汇报的效果会更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