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美丽”武装自己——紫色鸢尾的读书专贴 [复制链接]

1#

用“美丽”武装自己——紫色鸢尾的读书专贴

   

今天,收到教育局文件:《张家港市“美丽学校”建设行动计划》。“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包括:“美丽校园”建设工程、“美丽课堂”构筑工程、“美丽教师”培养工程和“美丽学生”培育工程。


让学校美丽起来,首先得让学校里的人美丽起来。如何让教师美丽起来?用阅读来武装自己,当然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件中不仅对老师提出了读书的要求,更对校长提出了明确的读书任务:“每年阅读学习3种必读书目和3种自选书目,必读报刊为《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和《江苏教育》,自选书目以教育专业类和拓展视野类为主。全体校长要勤于读书、勤于思考,通过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交流阅读成果、共谋学校发展……”


的确,“良师兴教,教师不读书,何以为师?”校长自然更该做老师的示范。为了鼓励自己读书,特在论坛设立个人读书专贴,以更好地督促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2#

   

也谈读书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我一直没有书读,印象中,到初中毕业,留在记忆中的似乎只有寥寥可数的几部武打小说的名称。


进了南通师范,才真正开始了读书的生涯。那时,通师有四大才子,都是满腹经纶,其中三位都是我们的任课老师,他们的读书劲头感染着我们班的每一个人。每天,徜徉在书海的时光,是最快乐、最充实的。现在回想起来,五年的通师生涯,给了我们最为丰富的文学积淀,所以,毕业后,每个同学报考本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后,也读书,但更多的是跟教育理论相关的书籍与杂志了。其实,我赞同的方式是杂读,读教育,读管理,也要读文学,读艺术,读科学。不是有哲人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只有杂读,才能更全面的塑造人的性格。


女人尤其要读书。不读书的女人,靠容颜来装点门面,而容颜终将老去;读书,“让我们女人高贵起来。看书,女人最好的化妆品”(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双休日的午后,躺在阳台的摇椅上,阳光透过玻璃暖融融的照进来,拿一本小说或是散文,静静地去品尝每一段文字的味道,多么充实而惬意的日子!我总是幻想着这样的场景,觉得,这才是人过的生活呢!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懒惰的心态让我们与书越来越远了,而随之失去的,是灵活的头脑与创造的激情。所以,无论多忙,也得逼着自己每天读半小时候的书,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我们的孩子,是每天被新知识、新信息包围着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读书,那么,只能拿陈旧的落伍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如何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欢呢?


现在的我,做了家长。不想把自己小时候的缺憾带给儿子,所以,儿子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坚持每天给他讲故事,直至他慢慢大了,会自己读了。如今,最让我自豪的就是,儿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一校之长,我更期望老师们爱读书。特别是年轻的老师,时常逼着他们读书。本学期,也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购置了一部分书,平时,也经常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我相信,总有一天会从“被读书”变成“要读书”的吧!


让读书融入我们的生活,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信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爱读书的我们去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TOP
3#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如果能够重新选择,你会做老师吗?如果,你仍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常常问自己,也常常无法获得一个坚定的答案。


30岁之前,我被各种比赛所“折磨”,从张家港自然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到苏州、省基本功比赛,从片会课到市、苏州市会课……;那时侯的我,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永远不知疲倦,也没有任何怨言,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因为我懂得:年轻就需要奋斗,成长要付出汗水;


30岁之后的我,仍然不敢懈怠,因为,还有更高的目标在前头,终于,参加省基本功比赛得了一等奖;终于,代表苏州市参加了全国整合课的比赛;终于,评上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这一切,让我觉得付出——值;


40岁了,当到了很多活动都以此为界限的年龄时,我开始迷茫:苏州市名教师该是我教学生涯的终点了吧,我可以歇歇了吧……毕竟,我也不算年轻,毕竟我也有一点资本可以自傲——


当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随意拿起这本《玫瑰与教育》,当我走近窦桂梅老师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中年女性,在年近不惑的时候还可以找到成长的快乐,而我呢?想沾沾自喜地躺在所谓的功劳簿上慢慢等待衰老,慢慢走向枯萎,这样的日子,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不是每个人都能象窦老师这样成名,然而,每个人都跟她一样,拥有不断成长的权利。读了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我心中不由豁然开朗。是的,要做,就该象老师这样,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


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首先要拥有“专业自信”。这种自信,简单地说,就是“专业底气”。这种底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的,这种底气来源于自身的“积淀”。以前,我一直误认为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式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就能够使大部分老师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然而事实告诉我,这些机会,只能属于一小部分老师。而且,这样的成长方式也有弊端 ,使很多的老师忘记了自我的内在修炼。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这些年来,书渐渐地离我远去,虽然学校每个学期都提倡读教育专著,也努力地去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却没有了师范那种读书的劲头,读书的面也越来越窄,随着书远去的,是那积极的思维、创新的火花。这样的成长,怎么算是专业的发展?所以,一个人的专业自信,更重要的是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也许,你没能在各种公开课上亮相,但你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剖析、自我澄明,从而构建起积极的专业自信来。


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其次便要做到“专业自能”。一个老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如何把学习获得的能力转化为课堂智慧,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实践——反思。你可以借鉴大师的理念,但不能照搬大师的教案,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见解,拥有教科书外的见解,才能拥有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就如窦桂梅老师在书中所说:要有“惟我读尊”的课堂自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的专业特色。


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还要有“专业自我”。专业自我,就是指教师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老师无疑是一个有专业自我的人。她的文字记录着她的专业自我:从“大敬佩与小遗憾”到“玫瑰与教育”;从“顺风逆风,我心飞翔”到“考试:不要让学生的生命支离破碎”……,每一篇,都从内心深处反思教育、反思自我。老师的每一段文字都让我热血沸腾:“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寻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那么,如何让自己站立起来?


斯宾塞写过这样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听说很多学校都把它作为老师的必读书。书中的奶酪是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的一种比喻,书中写了不同角色面对奶酪失去时的不同态度和应对方法,对我们教育者是一个极大的启示。如今的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年代,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新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转变?是固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还是随时最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更好一点,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我想,一个敢于追求新知识,敢于探索新方法的老师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教师的意识决定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要想实现专业自我,我们要进行三项修炼:第一:实现自我超越;第二,改善心志模式;第三进行系统思考。面对自己,经常问一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谁而做,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作得怎么样。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让自己获得提高,不管“站立”多少,能站立都是好的。


 


窦老师是一名专家,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也许,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家”,也无法拥有玫瑰的绚丽。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吧,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给路过的人以精神的慰籍,这,也就足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4 15:02:27编辑过]

TOP
4#

虾米校长的动作真快啊,今天收到文件,马上就有行动!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于人玫瑰,手留余香,爱读书的人是美丽的 虾米是我们的好榜样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6#

向虾米学习,我也该读书了!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7#

好女人犹如一本书,越“读”越有“味”儿~~


 


意犹未尽~


 


虾米,请继续~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8#

读书可以增长才干,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生活是一本活的书,也是世界上最厚实的书!


体悟生活,感受生活,梳理生活,创造生活,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主题!

TOP
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书籍。教师因读书而美丽,因读书而智慧!

TOP
10#

 读书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信仰,教育应成为我们的宗教!
TOP
11#

女人的味道是书堆里浸出来的,看来有时还是离电脑远些好啊!姐姐加油!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2#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3-1-14 20:59:00的发言:
 读书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信仰,教育应成为我们的宗教!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3-1-14 20:58:00的发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书籍。教师因读书而美丽,因读书而智慧!

   感谢帅哥的支持。虽未曾谋面过,但看你的帖子,觉得你特别有思想,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TOP
13#

有三本自由书籍,这个要求挺好。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我们也应该多了解综合的社会。读书也不能限于专业书籍。


向虾米同学学习!

享受教育
TOP
14#

   

教育,就在那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


这是一本很有纪念价值的书,因为这是2012910日教师节那天,教育局邵局长签名赠送的书。


很淡雅的封面,柔和的蓝绿色调。中间: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静静地坐在大树下,翻开手中的书专注地阅读。很投入,很和谐,很动人……


题目很有新意,“剥开教育的责任”。为何要剥开?怎么剥开?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了序言《我们不要辜负了他们》。没有说理,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由抄写“辜负”二字引发的小故事。的确,我们常常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冠以“责任”,而恍然不知,这样的责任,是为我们一切不合情不合理行为找的借口罢了。于是,作者的意图豁然明朗:就是要揭示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并阐述真正的责任。


全书由32个朴实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前面,配了一副写意的图画,写了一句让人深思的话语。“真正的教育一旦实现,学生就会成为主人。”“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教育的成就,不在给学生什么,而在学生得到多少”“哪怕是一个不浪漫的梦想,也会让教育摇曳多姿”……每一句,仔细去体悟,都觉得,是那么富有哲理。


美丽的画面吸引我,生动的故事吸引我,一口气总能读好几个故事,不累。而每个故事,都觉得那么熟悉,仿佛就发生在自己或是周边老师的身上……


《请喊学生的名字》,让我反省自己:课堂上,我是如有些老师那样,叫着学生的学号说“你来回答”,还是如赵老师那样,找到孩子的眼睛,响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我看到了一个师爱与智慧并存的查老师的形象;《种子都有萌发的权利》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真得了解孩子吗?我们到底跟孩子交流了多少,沟通了多少?《用生命感悟生命》教给我们一种理念与做法……


这就是教育。教育本该这样,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默默耕耘;不需揠苗助长,只需踏雪无痕。

TOP
15#



警惕微博坚持读书


  
  
  
  
  
  
  
  
  
  
  
  





微博以其速度之快捷、互动、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受到了大家了青睐。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入迷,几乎天天上去浏览、关注,也关注自己的听众等,化了好点时间。一天看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一段话,他说:



现在很多人,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我觉得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对于一个人需要从外部接受的全部的文化知识资讯来说,信息只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最低的层次。信息知识学术思想,那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现在太多的人用了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微博,其实是在浪费生命,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有效时间,而这些有效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汲取更专业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和思想的。

  也许有点过激,但不无道理!坚守读书、坚守寂寞,我对自己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5 14:53:27编辑过]

TOP
16#

以下是引用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在2013-1-15 14:52:00的发言:

警惕微博坚持读书


微博以其速度之快捷、互动、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受到了大家了青睐。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入迷,几乎天天上去浏览、关注,也关注自己的听众等,化了好点时间。一天看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一段话,他说:


现在很多人,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我觉得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对于一个人需要从外部接受的全部的文化知识资讯来说,信息只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最低的层次。信息知识学术思想,那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现在太多的人用了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微博,其实是在浪费生命,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有效时间,而这些有效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汲取更专业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和思想的。
  也许有点过激,但不无道理!坚守读书、坚守寂寞,我对自己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5 14:53:27编辑过]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和你一起,坚守读书,坚守寂寞!

TOP
17#

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像虾米校长学习。
TOP
18#

我的观点是,学生科学学习倡导做中学,科学教师的学习是否也要倡导做中学,


生活中体验过了,思考过了,然后在翻起有针对的书,估计这样的看书效果会更加真切!

TOP
19#

认真学习了!
TOP
20#

坚守读书、坚守寂寞!


——


我们共勉

TOP
21#

尾巴的新帖----让女人因读书变得更加知性!智慧!充实!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2#

终于在这样的一个午后,有时间又一次走近了虾米校长,原来女人的“香”醉人是“书香”。寒假,打算阅读喻老师送的好多好多的书。
TOP
23#

夏老师出手好快啊,不读书、不写作;不写作,不读书,夏老师用自己行动践行着这两句话。向夏校长学习!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4#

书香润泽生命     读书成就梦想!   向夏校长和热爱读书的广大同仁学习!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5#

l梁实秋的一段话令人深思: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时间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要原因是懒。……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坚持读书!坚守寂寞!

TOP
26#

闻到阵阵飘书香~读书、写作,看了夏校的帖子又更新了好多,好习惯需保持啊。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7#

读书与思考




       古人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读书与思考的关心是密不可分的。今天观看了有关读书的影片,我想说说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自己的看法。


先说读书,节目里说到要读些“无用的书”,也给我们推荐了几本这样的书。然而非常有趣的是,这几本书无一例外都是有关文学的,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书如今已成为主流的书了。但是,难道其他方面的书就很次要,不值得阅读了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各种方面的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应有所涉猎,而不是持有偏见,分出“主要”与“次要”。


再说思考。书中的一行行文字,是作者思维的火花。读书的过程,便是在同来自过去的一个个睿智灵魂交流,是一个个不同思维体系的碰撞。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这样,我们才能提取出书中的精彩,来完善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进而超越前人,形成新的思想。而没有思考的读书,就如同向气球里打气,不管充多少气,气球仍然是气球,不会有任何改变,即便积累得再多,也就是表面 “鼓”一些而已。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拼命读书积累,却不进行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读书生活,注定是一种悲哀。最终,也只能成为罗家伦《学问与智慧》所说的“两脚书橱”,学问虽多却毫无智慧,被世人所嘲笑。


曾经有人说过,读书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而思考则是指引人类前进的明灯。我们需要读书,更需要思考。因为只有思考,才能推进历史前进,让自己、让社会、让整个地球一点点地进步!


(转儿子奇奇文)
TOP
28#

“用一辈子备一节课”



 

今天开始,再次翻阅《给教师的建议》。故事仍然那么生动,理念仍然那么先进——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得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对,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是不是觉得这段话特别熟悉?没错,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小故事中举到的一个实例。


怎样“用一辈子备一节课”?


“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


是的,课堂上的“潇洒”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准备,而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当一年一年过去,当学校教科书的“这一点水”在你的知识海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相信,你离优秀教师的目标便是越来越近了。


有人说,对老师来说,如果当你退休的时候,你的学生舍不得你退休,还要听你的课,那么,这就是一位做老师的最大的成功。而这,真得需一辈子来准备吧!


别做那种人:当你退休的时候,你的教育教学水平比你刚上岗的时候还差。


那得怎么做?毫无疑问:阅读。

TOP
29#

享受《名师人生》——


    每一位名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不同的经历后面,有着怎样共同的磨砺与感触?学习,并不意味着走相同的路,但绝对可以让你丰盈心灵,获得启迪。

TOP
30#

品读序言《幸福的心流》——

   


    精彩片段一:


    哲学家尼采说过:人的力量强大到能克服自己的人生阻力时,他就是幸福的,幸福就是自己能做自己的上帝。而近代戏剧家萧伯纳说过:能沉醉于一种爱好而无法自拔的人是幸福的。但那种幸福往往是人生种的片段,我们有可能一生都在一种良好的心流种吗?也就是我们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吗?


 


    我的感悟:曾经感受到过幸福。那是学习的时代。对于学习,充满着无限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忘了累,忘了痛,只有解答出一道又一道难题后心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工作后,似乎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了。也许,只有忘我、投入才是幸福的标签,而只有在体验到幸福感时,人才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精彩片段二:


  或许,失意的时候,人会想到结果;生活拮据的时候会想到金钱。幸福或许就不与你交朋友。但做一个单纯的人,有这正确做事动机和人生目标,勇往直前,幸福的心流便围绕着你,拥抱于你。


 


  我的感悟:


  的确,所有的名师都有着共同点:为着自己的理想,他们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名师这个称号,不是他们人生的初始目标,他们更多的是享受着追求的过程,而荣誉,只是做事的外部结果。我相信,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他一定是一个内心纯净的人,是一个有着内涵和个性的人,也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