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小学科学二届一次年会研讨专帖 [复制链接]

1#

湖州市小学科学二届一次年会研讨专帖

 

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一次年会通知




关于组织参加“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一次年会”的通知


各小学:


根据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关于召开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一次年会通知” 的精神,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决定组织会员参加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会员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主题为“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研讨。


2.会员论文评比:数量不限,全体会员均可参与,以自愿为原则。


3.评选学会先进工作者。


二、会议时间


11月6日――7日。听课会员于6日中午12点前到南浔实验小学报到。


三、会议地点


南浔实验小学


四、参加人员


全体会员(会员工作有变动其他教师也可参加)


五、会议日程


6日上午:上课教师及教研员报到;6日下午:研讨课3节。7日上午:研讨课3节;7日下午:返程。


六、会议经费


由承办学校收取一定的会务费用,会议经费由会员所在单位自行解决。



湖州市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2012年10月13日

分享 转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

 


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一次年会会议资料


 

湖州市小学科学二届一次年会资料.doc (, 下载次数:13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0:47:24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

课堂实录及课堂点评汇总


 


目录: 


《磁铁有磁性》    执教  长兴县西太湖图影小学    范建龙


11楼:课堂实录


27楼:评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 执教  南浔实验小学              杨晓丽


14楼:课堂实录


28楼:评课


 


《测量力的大小》     执教  安吉县章村镇中心小学    王来珍


21楼:课堂实录


30楼:评课


 


38楼:三堂课总评


 


44楼:湖州小学科学年会11月6日课件下载地址


 


《抵抗弯曲》           执教   德清县实验小学              沈建峰


43楼:课堂实录 


 


《电和磁》               执教  南浔马腰小学                 费建红


47楼: 课堂实录  


 


《抵抗弯曲》            执教  吴兴区凤凰小学              徐明夏


 


 50楼:课堂实录 


 


54楼:湖州小学科学年会11月7日课件下载地址


 


55楼:11月7日评课



56楼:市教研员杨海荣老师会议课堂总评和活动总结


 


59楼:湖州市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一次年会活动综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7 15:55:03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

  学习、分享、收获。


  感谢小学科学论坛的平台,感谢付出劳动的教研员和老师们,感谢一群踏实肯干,活力四射的网络团队。


  2天的相伴,收获颇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7 15:38:03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5#

你占楼,我来插一脚!先来捧个场!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

教研员、开课教师碰头会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1:08:44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7#

关注!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信息发布很及时,关注着精彩的会议资料。
TOP
9#

学校电子屏幕



 


 


上课会场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0#

报道很及时,期待精彩内容!
TOP
11#



《磁铁有磁性》课堂实录



湖州市长兴县西太湖图影小学 范建龙



 



课前谈话:



:我们来交流一下?还认识我嘛?



生:认识。



师:那我们直接上课了。



一、            
谈话导入,搭架设粱。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很期待吧!看一下!可是调皮的小钉子混在其中,吃饭时吃到它怎么办?你有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挑出来。



生:可以用磁铁把它吸出来。



师:试一试,老师这里有磁铁。



——生操作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师:玩过磁铁吗?你用它吸过什么?



生:吸过物体。



生:吸过钥匙。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它们能被磁铁吸引吗?



——课件展示



师:想见到它们们?



生:想。



师:老师有个要求,看到它们时,仔细观察,摸一摸,掂量一下。你认为能被磁铁吸引的放在左盘,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放在右盘,不能确认的放在中间,清楚了吗?



——学生预测



师: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生: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



生:有不同意见吗?



生:回形针



师:说说你的理由,有不同意见吗?



师:还有嘛?



生:铁钉能被磁铁吸引。



师:继续



生:金属能被磁铁吸引。



师: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嘛?



生:螺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铁做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还有吗?



生:铁珠



生:铝块



师:那其余的物体我们都认为它们是?



生: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这是我们的推测,检验我们的推测,我们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听清楚实验要求:每件物品用磁铁两面都吸一吸,每吸一件记录一件,全部完成后整理材料,示意等待汇报。



师:有两个小组已经完成了,完成的小组整理实验器材。



师:时间到,我们请几个小组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回形针、螺帽、铁钉



师:我们和之前的预测比较一下,需要修正嘛?一样吗?怎样修改?



生:铝块



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铁做的



生:它们都有磁性



师:说说看什么事磁性



师: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没有铁



师:哦,没有铁的成分。



师: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它有铁的成分,而不含铁的成分的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三、辨认铁制材料。



师:我们来当一回检测员



(出示各种硬笔)



师:讨论一下哪些能被磁铁吸引?



师:哪位同学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师:来说说你怎么想的?



生:1圆和1角含有铁能被磁铁吸引。



师:来自你的生活经验。



师:来检验一下。



师:同样是五角硬笔,颜色接近,为什么一枚能被吸引,一枚不能。



生:古人的技术比较落后



生:一枚硬笔含有铁的成分比较少



生:新的硬笔表面铁的成分没有被遮住,而旧的硬笔被遮住了。



师:同学们都绕进去了,老师来介绍一下。



(硬笔成分资料介绍)



师:看来辨别物体能否被磁铁吸引用磁铁检验很科学,很可靠。



师:老师这儿有两个易拉罐,你能辨别它们能被磁铁吸引吗?



(生猜测)



师:检测时怎样去检测,按照怎样的顺序。



生:从上面开始



(生上台检测)



师:一个易拉罐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通过检测发现了易拉罐的奥秘。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利用磁铁辨别能多的物体是否有磁性了吧!



师: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四、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铁吗?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杯水里面有一个回形针,你能不碰到水把回形针取出来嘛?



有想法吗?



生:我的想法是用磁铁从烧杯底部把回形针吸出来。



(学生实验)



师:取得成功的小组请他们把经验分享一下。



(学生示范操作)



师:成功了。



师:老师有个问题,磁铁吸引回形针时隔着一些东西嘛?



生:玻璃、水



师:那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嘛?



出示物品:玻璃、布条、纸片、塑料片等



师: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它们能被磁铁吸引吗?



(教师演示操作后,都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我们来试一试,材料有限,我们拿到什么物体就用什么物体实验。



(学生实验)



师: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嘛?



师:纸片行吗?



生:行



师:布呢?



生:行



师:是不是磁铁能隔着所有物体吸引铁呢?



生:不一定



(出示较厚的木块)



师:谁来试一试



生:不行



师:什么原因?



生:太厚了



师:有办法隔着木块吸引住吗?



生:用两块磁铁。



师:有点吸住



师:老师给你一个大的磁铁



生:哇!可以了。



师:是不是磁铁能隔着所有的物体吸引铁?



师:课上到这里我们只能说: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铁。



五、小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铁。



生: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如铜钥匙。



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313100
QQ:51304613 微信:y51304613
TOP
12#

 

《磁铁有磁性》课堂实录


                     长兴县西太湖图影小学  范建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类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铝块、回形针、铁钉、弹簧、玻璃珠、钢珠等物品。


2、回形针、烧杯和水


演示准备:


1、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一元钢币,5角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铝币和钢币等。


2、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饮料罐。


3、纸片、布片、塑料片、橡胶皮、木片


4、回形针、大、小环形磁铁


5、 PPT课件


【课堂实录】


背投字幕:


我们对它都感到好奇,“它”确实是一种很奇怪的物体,“它: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能把一些东西吸住,”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能?让我们进入“它”的世界,一起来探究吧。。。。。。


13:11


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金灿灿的水稻种子,可是调皮的小钉子来凑热闹也混在了里面?


如果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它也混在其中,会怎么样,


——磕掉大门牙。


师: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们可以把它挑出来


师:你来挑出来。


生:笑


师:有没有更快更省力的办法?


——小丁子是铁。 可以用磁铁吸出来


师:老师给你一个磁铁你来试试。


——生演示。


师:哇,吸出来了。磁铁可真了不起。


你们玩过额磁铁么?


——玩过。


师:你用它来洗过什么物体?


——吸过有铁的铅笔盒。


——吸带铁的钥匙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体,他们能不能被磁铁吸引呢?


Ppt 展示物品(回形针、铁钉、螺帽、弹簧、铁珠、吕快、铜钥匙、木块、塑料尺、玻璃珠、瓷勺、橡皮)


实验材料:逐一认识。


师:想见到他们么?


——想。


师: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用手摸一摸,掂一掂这些物品。小组里讨论一下,哪些能被吸引的,放塑料盘的左边,不能被吸引的,放在右侧,判断不了的放在中间。做好的小组用举手告诉老师你能行?



3:16


学生开始实验



3:17


汇报交流:



师:请小组说一说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铜钥匙。


师:说说你的理由额


——有铁的。


师:有不同的意见么?


——铜钥匙是不知道能不能被吸引的。


——回形针。


师:说说理由


——因为上面又铁。


师:其他有不同的意见。那应该放在那里?-


——放在这个地方。


……



——螺帽是可以被磁铁吸引的。


师:你的回答很科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觉得弹簧是可以被吸引的?


师:说说你的理由。还有么?


——铁珠子。也是用铁做的。


——铝块。


师:有不同意见么?


——没有。


师:那我们把它放在可以被吸引的方框里。那其余的物体你认为是不能被吸引的,有不同意见么?


——没有。


师:那其他的是不是都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的?


——是。


师:好,这是我们的观点。要检测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检测?


——实验。


师:用磁铁轻轻的靠近被测物体,轻轻的靠近物体。检测2遍。将实验结果记录。



13:22


学生开始检测实验:



13:28


交流汇报


师:请小组把你们的发现用汇报单交流。


学生用汇报单交流(实物投影):












能被磁铁吸引


不能判断


不能吸引


吕快


铜钥匙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


师:你的弹珠指的是的铁柱还是弹珠?


——铁柱


师:有不同意见么?


师:把我们的发现你原来的比较下,是需要修改么?


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发现?你原来是怎么想的?


——我原来想是金属。


师:用磁铁去吸引比我们用眼睛去判断更准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吗?


——它们都是铁做的。


——它们都是金属。


——它们都有磁性。


师:在看看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不是金属


师:是吗


——不是


——它们都没有磁性。


——都没有铁


师:你说的是没有铁的成分是吗?


——是。


板书:磁铁能吸引铁


展示硬币


师: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呢?


——新版能吸引,旧版不能吸引


师: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因为我试过


师: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哟什 么相同的地方么?


——都有铁的成分。


——都有磁性。


师:你来说说什么叫磁性?


——就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住因素,


师:说说不能被磁铁吸引的?


——没有磁性。


——没有铁。


师:你是指没有铁的成分。我们得出了能被金属吸引的都是有铁的成分,不能被吸引的是没有铁的成分。


师:我们来当一回检测员:看老师给大家准没备什么?


——硬币


老师来介绍下,,有可能没见过。猜猜,哪些硬币能被磁铁吸引。同桌互相讨论。


13:33


学生讨论。


13:34


交流:


师:将你的意见交流下。


——一元。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分类。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元,里面有铁,,我试过的。


师:源于你额生活经验。这个五毛的很接近,你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来检验。


请同学来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师:为什么颜色接近却一个能被吸引一个不能被吸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古人的科技没现在人的科技发达


师:这些都是现在的人做的。


——一造的时候,一个铁的成分少了一些。


师:你这么想的?


——有一点点的根据。


师:你来说说看?。


——新的被吸住,因为表面铁的成分有铁,旧版的脏了,,


老师介绍:


硬币的组成:


见课件:


师:能被磁铁吸引的,都有什么成分。


——铁、


师:用磁铁来检测更科学也更可靠。日常生活中,很多日用品,出示饮料罐。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两个饮料罐,谁来判断一下哪个能被磁铁吸引


你来判断下?


面向大家:


——两个都能被吸引。


师:再请一个男同学。判断下。


——这个能被吸引,这个不能。


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我们可以怎么办?


——检测。、


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是检测。


——从左往右。


师:你上来给大家检测下。


——学生检测。


将两个管子悬挂,试着用磁铁吸引。


先吸引顶,再吸引边。再底。


师:一个简易的易拉罐,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通过我们的检测,发现了易拉罐的奥秘。


我们必须用磁铁去检测,你现在能辨别更多的物品么?


科学上把这种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你们能了解什么叫磁性么?


师:老师这边有被水,水里面有一枚回形针,我们怎么不碰倒水取出回形针。


——用磁铁贴着杯子壁慢慢把回形针吸出来。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


——想


学生实验。


讨论


13:43


师:说说你的想法。


——放烧杯底部,逐渐移动上去。


学生尝试实验:


13:44


汇报交流


13:37


师:取得成功的举手。把你们小组成功的经验展示给大家看。,


边说边做。


——把磁铁给这玻璃杯,慢慢吸起来。


师:隔着什么东西么?


——水。


——杯子。


师:隔着水,隔着杯子能吸引。那隔着其他的东西也行么?


出示,一些东西,



师:看看,他们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一一展示。


师:那磁铁隔着这些东西能吸引回形针么?


13:50


各组分组实验。


12:50


师:隔着能吸引回形针么?


——可以。


师:塑料片的?有么布呢?


磁铁是不是隔着什么物体都能吸引回形针呢?


出示厚木板。


——拿着大一点的磁铁就行了。


师:那你来给大家检测下。


学生展示:隔着木墙。(吸不起来)


师:怎么回事?


——太厚了。


师:能想办法,让回形针隔着木板也被吸起来。


——用两个磁铁。


师:你来试试/


学生演示。


师:有一点点。给你一个大的磁铁。


展示:


——能吸住了。


师:通过我们的实验发现,磁铁能被吸引。如果隔着铁质的材料去吸引的话,情况就比较复杂。研究都这里,我们只能说吗,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铁。是一些,而不是全部。


师:在这节课中,你收获什么?


——磁铁不是吸引全部的东西,是铁的东西。


——额概念。


——磁性更u强,才能吸引。


——不是所有的,都被吸引,不如铜。


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5:11:30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3#

磁铁有磁性教学  我们可以据于学生的前概念来定位教学重点  如果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概念掌握的教好  那重点可放在辩认铁制材料上  如果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概念构建的不够  那我们就可将此定为重点。
TOP
14#

 

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堂实录


南浔实验小学   杨晓丽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镭射笔、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直管和弯管


三、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寻找光是直线传播的依据。


四、教学过程


师: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光源 遮挡物 屏


师:老师现在用手做遮挡物,你们看到了什么?


——手影


师:那老师把手移开,手电的光照到了屏上。手电筒的光是怎么样照射到屏上的,你能画出它的传播路线吗?


——能


师:打开一号信封,画传播路线。


学生画。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画光线。


师:手电筒有很多的光线,这些光线是怎么样的?


——是直线


师:光线是向四周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完善一下两幅图。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现象能支持你今天的这个画法


——家中打开电灯四周都亮


师:你在家中能看到这些线吗?


——不能


师:你在哪能看到这些线呢?


——黑暗的地方开手电


——晚上的灯


——早上太阳的光线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那你觉得光是怎样传播的?


——直线


——四周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意见:自然界的光是四面八方,手电等是直线的。


师:冲突吗?灯的光四面八方但不是直线吗?有拐弯吗?


师:刚才我们的都是猜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实验来验证呢?老师提醒一下,三块泡沫有孔,一块没孔。


学生实验。


学生展示。


——1三个孔一条直线,2三个孔是弯的


师:我们要开始实验还缺少什么?


——光源


师:还缺少实验要求


——读实验要求


师:打开第二个信封,边实验边完成活动记录。


学生开始实验。


学生记录展示


师:第一幅图光从三个孔中过去,在哪看见这个光


——第四块板上


师:第二幅图光在哪里能看见?


——第三块板上


师:为什么?


——因为第三块板移动了


——对,光不能转弯


师:除了这个实验,你还能设计其他的实验,也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用一个弯曲的吸管,用手电照射,如果光能照射出来证明不是直线传播,如果光不能照射出来证明是直线传播。


师:老师这里没有弯曲的习惯,但有这个(弯曲的水管),大家用镭射笔照射,用泡沫板做屏,如果光能照射出来证明不是直线传播,如果光不能照射出来证明是直线传播。


学生活动


师:实验的结果,直的管子能看到吗?


——能


师:弯曲的管子呢?


——不能。


师:我们再证明一次。


将激光照射玻璃盒,学生看到直线,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我们今天通过多个实验证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我们来猜个谜语……


——:影子


师: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光是直线传播的,被花瓶挡住的地方光找不到


师:为什么影子在背光的一侧


——因为被东西挡住了


师:如果光是可以转弯的那我们还能看到影子吗?


——不能


师:你还知道其他光的知识吗?


——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


师:湖州到南浔大约30千米,那光一秒钟可以跑多少次


——一万次。


师:所以大家基本都感受不到,一开灯房间里马上都亮了


师:分享下你的收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5:11:55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5#

黎黎速度好快!好好学习一下!发掘亮点!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6#

花絮插播:


 


倾情感谢以下成员参与到此次现场实况汇报活动,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是不可能这么及时更新的。


 


 


感谢:


 


湖州市吴兴区弁南小学                         陈熊峰(网名:湖州科学老师)


 


湖州市吴兴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陆志浩(网名:麦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沈  丹(网名:长兴吊瓜子)


 


湖州市德清县雷甸小学                张球星


 


湖州市吴兴区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黎作民(网名:夏日蒲公英)


 


 


再次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5:29:24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7#

下载学习,感谢分享!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8#

以下是引用长兴白果在2012-11-6 14:56:00的发言:
磁铁有磁性教学 我们可以据于学生的前概念来定位教学重点 如果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概念掌握的教好 那重点可放在辩认铁制材料上 如果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概念构建的不够 那我们就可将此定为重点。

欢迎老师来帖子评课,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位老师说的很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是我们值得去思考,行动的。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的: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5:24:46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9#

湖州风刮起来了!
TOP
20#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2-11-6 12:15:00的发言:
报道很及时,期待精彩内容!

谢谢喻老师的关注,,,我们湖州小学科学团队,一直在努力。。。。。。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1#

 

测量力的大小  课堂实录


安吉县章村镇中心小学  王来珍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过程与方法: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2、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学习重点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


    认识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器材准备


    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长条形的纸板、橡皮筋、回形针、弹簧、钩码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着是什么?


生:弹簧秤


师:它的学名知道吗?


生:弹簧测力计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


生:……


师:你知道各部分的作用吗?比如指针


生:指示数量


师:刻度板呢?


生:


师:弹簧呢?


生:拉力


师:刻度板上有N 和 gf谁知道什么意思?


生:牛顿 克力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一牛约等于一百克力


师:一牛等于两个鸡蛋


师:你们会用吗?那让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测重物


用用弹簧测力计


学生活动(15:03---15:04)


学生汇报。


师:老师给你们的钩码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数据不一样?


生:可能读错了


师:你们是怎么读的?老师这里有个弹簧测力计我们来看一看


学生读数据


师:2和3之间有几小格


生:5小格


师:每小格表示多少


生:0.2


师:那这是多少


生:2.4N


师: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手在动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手要稳不都


生:钩码放桌上慢慢拉起来


师:还有吗


生:读数要水平视线


师:还有吗?


生:指针没在0刻度上


师:对,我们要把指针调整到0刻度


教学调0


师:我们等下测量物体先要调零


师:老师这里有个弹簧,(拉长)现在弹簧怎么了


生:拉坏了


师:它还能恢复吗?


生:不能。


师:我们的弹簧测力计也有弹簧我们能不能这么拉


生:不能


师:对我们不能超过它的范围,那应该怎么办。先用手掂一掂,如果太重就换一个量程大的弹簧测力计


师:我们来看一下活动提示


学生活动(15:12----15:20)


学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弹簧测力计了,那我们来轻松一下,我们来活动二


【活动二:


1.文具盒重力()N,水平拉()N,两次相差()N,我猜相差的力因为(     )


2.橡皮筋挂钩码,橡皮筋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时要多大的力


3.一人背对大家,用手拉挂钩,其他同学猜他大概用多少力,没、每人一次】



学生活动(15:22----15:36)


师:你还想测一测身边的哪些物品。


生:……


师:老师把这些弹簧测力计带回安吉,你能怎么测


生:买、自己做


师:我们哪些材料能来做弹簧测力计


生:橡皮筋做弹簧


生:木板做刻度板


生:牙签做指针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看看能做吗?


师:自己做一个橡皮筋测力计,测一测其他物品的力的大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6 16:17:52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2#

光是怎样传播的  这节课遵循了  问题——解释——实验验证——解释的程序。
TOP
23#

强烈感受到湖州小学科学队伍的强大!


 


资料整理和上传速度快,课堂教学很有看头,认真学习!

TOP
24#

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节承上启下的课  既是对力的概念深入 了解  同时又是为后序研究力做准备。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  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价值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TOP
25#

《光是怎样传播的》这课,我感觉没有首尾呼应,刚开始让学生画一画光线,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前概念的环节,可是后面在揭示、验证光是直线传播这个结论后,没有回头去关注学生的猜测。还有开头画一画光线这个环节,学生展示,老师点评这个过程,老师过分的指向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个知识,以至于学生还没有这个概念,老师已经把这个画纠正的很正确了,后面的验证实验都感觉没有必要了。
做一只贪婪的蚜虫,努力吸收科学的营养!——湖州市吴兴区东风小学 陆志浩
TOP
26#

《测量力的大小》第二个活动中的2、3觉得可以整合,不然显得3这个点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做一只贪婪的蚜虫,努力吸收科学的营养!——湖州市吴兴区东风小学 陆志浩
TOP
27#

 

点评研讨:


 


主评人:周宏亮


第一堂课:《磁铁有磁性》


 


第一:教师精神状态很好,个人素养高。说话风趣,能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清晰。


第二:充分了解到原有的概念。


比如:让学生逐个观察12种材料,哪些能被吸引,哪些不能吸引,交流阶段充分。再如:了解到前概念,铜钥匙的能不能吸引。学生把铁和金属是等同的,这样容易形成错误认识。


课堂中也反复多次的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比如:用铁做成的,是准确的额,而都是金属做的,这则是是混为一谈的。


老师在课中,不厌其烦的,猜测12种材料,一个一个的说。这种交流方式看似时间长,但是充分展示学生的想法,为后续交流铺垫作基础。,


第三:课堂严谨,科学性强。检测物体是否能吸引铁的环节,严密。一件一件检测,本身是否能吸引,再下发实验器材。再如,是不是跟什么物质都能吸引呢?还有,饮料罐的悬挂有创意。


一点小小的想法:


课中出现,问同是硬币,却有的能被吸引,有的不能?


学生这里为什么回答漫无目的。关键是问题指向性不明确。


还不如,直接问学生,这两枚硬币,材料有什么不同呢?


对待低年级的问题,要具体,明确。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8#

 

第二节 《光是怎样传播的》点评


主评人:周宏亮


第一,材料的准备是充分的。操作性强。用房子装修的弯管,很好。


还准备许多照片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看出,精心准备,花了很多的努力。


第二,研究的活动,是有层次的。


如,先画一画,再说一说,再寻找现象,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来展现。


最后,再设计其他的方法,比如震撼力的,烟雾的装置。很清晰的看到传播的路径,光的直线传播概念建立牢固。这时,学生进行分析,有思维过程。


对于,光,是怎么传播的。这个结论不是学生都知道。这堂课,杨老师说走的不是探究的路线,是验证的路线。我觉得验证试验,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探究的方法。


另外,学生的一个问题。手电筒的光线是直线传播,而说太阳,是四面阿播放的。这里没有进行知识点的合并。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9#

以下是引用长兴白果在2012-11-6 15:59:00的发言:
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节承上启下的课 既是对力的概念深入 了解 同时又是为后序研究力做准备。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 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价值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这节课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充足,教师不断让学生去测量更多的物体、不断给学生不同的测力计,最终有的小组中有3 4个测力计,学生兴趣被不断激起,可能有些活动能稍微整合一下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0#

 

第三节:《测量力的大小》点评


主评人:周宏亮


第一,学生的活动开展应该有基础的科学概念。这一课科学概念的建构应该以弹力的概念为基础。同样,正确科学工具的使用是,也应该有基础的科学概念。比如,活动二。橡皮拉长,测度数。这里在为后面的概念建构做铺垫。


第二,体现先学后教教学思想。


比如,先试着测,再规范。弹簧秤展示后,学生产生实际测量的欲望,但是少测量的基础。于是,通过测量,出现数据差异时,再寻找数据不同的原因,再测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第三: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每个同学使用的机会很多,熟练的掌握弹簧秤的使用方法。因为不实践操作,理论知道的再多,也没有用的。制作橡皮筋,这个应该是有意思的活动,提倡课堂上做。对于概念的建构是有帮助的。


再者,弹簧秤的调零,也是有方法的。应该拎着圆环操作。


其实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方法是不一样的。测重力,测摩擦力等。或竖着,或横向测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