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绍兴县双梅小学 陶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食物链。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能耐心地倾听并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投影仪 纸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影片
1)在影片中,你看到了谁吃谁? 狮子吃斑马,斑马吃草。
2)从影片中,你知道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食物关系。
二、食物链
1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方法,能够既清楚又简单地说明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狮子→斑马→草或者草→斑马→狮子
引出课题------暂且不论这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正确,像这样用箭头把相互之间具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联系起来,像链环一样,叫做食物链。
2小试牛刀:讨论蔷薇花丛群落的食物关系
1)教师呈现蔷薇花丛的动植物,提出问题讨论:蔷薇花从里的食物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小组讨论)
2)把学生的思考结果用投影仪展示,有些食物链没有写完整或者吃与被吃的关系搞混了,一一进行纠正。
3)展示三条食物链:落叶→蚯蚓→小鸟,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草→斑马→狮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以植物为起始,后面的食物吃前面的食物。
4) 引出生产者、消费者概念:生产者就是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消费者就是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
3课堂练习
判断下面两条食物链是否正确:落叶←蚯蚓,兔子←青蛙←蛇。
分析错误:箭头指向后面的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要合理,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
三 食物网
1 勇攀高峰:课本第13页,小组讨论:找一找我们能发现哪些食物链,试着用箭头表示,看谁找得又多又准确,请同学到黑板上连线。
鼓励学生的发现,分析错误。
2 这些生物中哪一种的处境最危险?哪一种最安全?
同一种生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食物。
学生看着课件上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
系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
四 课堂小结
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2、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终止。
3、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
面的动物。
五 深度思考
生产者一定是植物吗?
随着食物链的延伸,生物的数量有何变化?
食物链能无限制地延伸吗?
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拓展自己的视野。
六、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网
生产者 能自己制造食物
消费者 吃别人制造的食物
2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与动物联系起来,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为后面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做铺垫。同时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首先导入时我让学生通过观看狮子捕食的视频,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研究生物间食物关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界弱肉强食又相存共息的生态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食物链的欲望。比较遗憾的是没能找到一个精彩的视频,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然后通过讨论草、斑马、狮子之间的食物关系,鼓励学生用一种既简单又清楚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大都有两种想法,即狮子→斑马→草和草→斑马→狮子,此时我没有立刻让学生做出判断,而是先引出本课的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接着让学生从生物捕食的目的出发,引导他们生物捕食是为了获取营养和能量这个角度出发,判断出食物链的正确写法。之后呈现蔷薇丛中各种生物,让学生分析蔷薇丛中各生物图中的食物链关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能力,深入理解食物链,体现了从分析到综合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自然界中存在着这种食物链关系,为下个阶段更加深入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在分析图片中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过程中,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认识到生物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接着我们进行了课堂练习,对刚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下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找出农田里的食物关系,这对学生来说是更高难度的挑战,因为农田里的食物关系更加复杂,这需要学生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把前面的知识应用起来同时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然后我在课件上展示食物关系,学生认识到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紧密联系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食物网的概念。至此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课堂小结。最后一部分,我提出让学生思考一些比较深层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查找答案,拓展自己的知识库。
在导入的时候,我本想找一个比较吸引学生眼球的视频,但是没能找到,所以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完成得并不是很好
总体来看,我觉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的互动还不够多,因为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讨论交流的学科,科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要设计精彩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自己没能在教学设计时想到这些问题,所以学生都显得比较拘谨,声音也比较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和我本身缺乏锻炼有关,在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也也有待改善,有一次甚至偏离了正常的教学流程。此外,几位前辈们也提出了许多细节方面的意见,让我很受启发,比如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的时候尽量要言简意赅,在黑板上贴出的字应该再放大些,这样才能让后排的学生看得更清楚,字可以排得整齐些,这样在连线的环节里也可以更加整洁等等,都是我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要特别感谢这些前辈们的宝贵意见,尤其是我的师傅沈洁老师,不辞辛苦听我试教,让我在正式上课就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并得到了改进.。
第一节公开课就受益匪浅,让我迫切地期待这样的机会,因为我想每一次这样的上课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希望自己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上次忘了带上反思了,这次补上,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18 19:44: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