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六上(。。。) [复制链接]

31#

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里我觉得有一些形状是无法检验抗弯曲能力的,比如:圆柱状的、三角状的,而且基于课堂的实验时间也是很有限的,能做三到四个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主要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觉得可以做的有一字型、N型、U字型,W型,口字型,这里看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差异了,可以的多做几个,能力弱的少做几个,但是通过数据的对比,是看出随着形状的变化,抗弯曲能力都是有变化的。这里为什么不说形状变化,抗弯曲能力一定是越来越好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检验过所有的形状,不能保证一定是越变越好,所以就归纳“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观察瓦楞纸这里时间不是非常够了,所以是大屏幕一起看的展示,了解了瓦楞纸的结构,说了这样结构的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最后观察身边的物体,举例哪些是改变形状与结构增强抗弯曲能力的,一是时间的约束,没能尽情的讲述,二是学生的视野还是比较小,一般举例都是钢材上的,拱桥等,还不够放开。


 


 


出示几张上课的图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2#

我咋就没想到用这个桥墩啊,我还是原始的用科学书,然后桥墩中间的位置不同,出现很多数据的不同意,有利有弊。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33#

以下是引用若凡在2012-10-22 15:25:00的发言:
我咋就没想到用这个桥墩啊,我还是原始的用科学书,然后桥墩中间的位置不同,出现很多数据的不同意,有利有弊。

呵呵!若凡现在发现也不晚的,如果还没上这个单元那就把它们找出来,接着就用上吧!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4#

六上第二单元第三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三课《拱形的力量》,这一课因为作业的一道题的设置让我们想了很久,要比较横梁平板状的和拱形的哪个承受的压力大?这里到底要怎么摆这两种材料。后来参考了一位朋友的课件,看见他的设计中是用科学书作为“桥墩”,然后把纸做的桥梁放在科学书的上面,所以自己再次改进,设计成以下这样的对比情况,如图所示:


 


用书本垫高的“桥墩”上放平板的纸梁


 



 


用书本垫高的“桥墩”上放拱形的纸梁(此处条件都是做到公平的,为了保证两处桥墩的距离不变-----我还在书本中间架了一个支架,纸拱就弯出拱形直接放在“桥墩”上)


  




 


     这样出来的数据、比较感觉比较符合要求。


 


     接着思考实验中我们看见什么问题?纸拱虽然抗弯曲能力比平板的形状强,但是有缺点,拱足会向两边垮塌,那怎样使纸拱的抗弯曲能力增强?抵住拱足。


     在这个基础上,再思考能否增强纸拱的抗弯曲能力?---引导到增强抵住拱足的力量变大会怎么样?再实践一下,这里纸拱的边上放的抵住拱足的书本要一本一本的抵实这个纸拱,不然没有效果的。


     最后原理思考,学生基本上能讲到这些要点,只是语言上的归纳比较薄弱一点,现在我们的孩子确实概括、归纳的话不是他们所擅长的,这让他们很为难,也让我很纠结,他们必须这样概括么?严谨的话对他们真的是有困难的。


 


上几张上课的图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5#

很是好奇杯子中是什么物体来充当重物的啊!貌似粉未状?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6#

以下是引用若凡在2012-10-22 15:25:00的发言:
我咋就没想到用这个桥墩啊,我还是原始的用科学书,然后桥墩中间的位置不同,出现很多数据的不同意,有利有弊。

以前没有材料的时候,为了上这些内容,还特地做了一些木块,现在还保留着,整整一大箱,随时可以用。

一直努力中……
TOP
37#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0-22 18:52:00的发言:
很是好奇杯子中是什么物体来充当重物的啊!貌似粉未状?

如果用A4纸,可以用垫圈

一直努力中……
TOP
38#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0-22 18:52:00的发言:
很是好奇杯子中是什么物体来充当重物的啊!貌似粉未状?

     杯子里的是垫圈和回形针。哈哈!材料不够用了,就用上可以替换的回形针,八个回形针等于四个铁垫圈的重量。回形针八个一包装在塑料袋子里了,偶怕孩子们上课一个一个数时间来不及啊!


     汗!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9#

六上第二单元第四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四课《找拱形》,关键是拱形与圆顶形相比较抗弯曲能力谁强时,要学生理解圆顶形承受压力时的特点,它比拱形强的地方就是在承受压力时,没有一个外推力了。这个点,学生理解了,球形抗弯曲能力强就不成问题了。


 


这个实验给学生的冲击比较强,上图


 





实验后再说说为什么圆顶形的乒乓球没有被压到变形?对学生的理解比较有帮助。


这节课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0#

我们要设计纸桥参加比赛的时候,重物是不能与地面接触的。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1#

碰到了桌面好像有点不妥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42#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0-23 11:57:00的发言:

我们要设计纸桥参加比赛的时候,重物是不能与地面接触的。


这个也是,上面的承重就不全是它承受的了

TOP
43#

以下是引用罗海军在2012-10-23 12:06:00的发言:

这个也是,上面的承重就不全是它承受的了


     我是就地取材的,这个班的孩子没有辞海这样的大字典,所以就直接把教室里的本子一刀一刀的放上去了,不过老师们纠正的对,下次提前了解一下班级同学的工具书,没有字典就去其他班借一本,在第二个班级里学生是有字典的,所以直接就先放字典,再放书本了,这样上面的书本就没有碰到凳子的。


     非常感谢大家的提醒!是要注意的!谢谢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4#

承重比赛中的桥梁底座第一次看到,很好!


拱形重物测试中使用一次性杯子,也是第一次看到,也是很好!


丫儿的科学课很有特色,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TOP
45#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10-23 13:12:00的发言:

承重比赛中的桥梁底座第一次看到,很好!


拱形重物测试中使用一次性杯子,也是第一次看到,也是很好!


丫儿的科学课很有特色,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呵呵,谢谢亚军的关注、支持!没你说的那么好,只是希望想得多点,为孩子们稍微多做一点,可以让他们在课上多一点体验与感受,是我想要的。谢谢你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6#

看见老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非常好!下午在其他班上课时就注意了,特意在学生那里借了一本大的新华字典带到课堂上,先让孩子们观察了三个圆顶形实验前的样子,做完实验再检查一下,到底是否变形。


 


见图


 


实验前的代表观察


 




 


实验的场景


 



 


 


实验后学生代表的检查圆顶形



 




 


呵呵!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23 14:16:38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7#

六上第二单元第五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五课《做框架》,先了解了什么是框架结构,再了解了几种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各自是怎样的,体验了加固长方体框架,这里由于是用橡皮筋捆扎的,所以虽然加了斜杆还是有些扭曲,不过当力施加在框架的“脚”的位置,框架结构明显比开始的要牢固许多,学生看见的效果很明显的,这里对斜杆的作用做出解释,孩子们大多能讲到加了斜杆起到了稳固的 、支撑的作用,对于拉与推的作用我感觉自己没有讲解到位。


      最困难的是动手做正方体的框架结构,虽然我已经布置同学提前回家去做了,但是做好了带来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而且有些也是捆扎的歪歪扭扭的,不过我到不是要去取笑他们,只要他们去做,去体验,就给予实验的成绩,这就是一次磨练,一次促进,由此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能力,自身的素质。


    最后小结了本课,体会了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上几张孩子们捆扎好的框架结构的图片


 






其实做出来的同学是非常得意的,在班级里进行了比赛也是激动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8#

看到课堂中孩子专注的神情和实验图片的详实报道,让我想起往年上课的情景!
TOP
49#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2-10-23 14:16:00的发言:

看见老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非常好!下午在其他班上课时就注意了,特意在学生那里借了一本大的新华字典带到课堂上,先让孩子们观察了三个圆顶形实验前的样子,做完实验再检查一下,到底是否变形。


 


呵呵!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嘛!


给丫儿姐姐颁发年度最佳知错就改好孩子奖!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50#

 孩子们是从心里爱科学的!爱动手的科学,能思考的科学,会学到新东西的科学!有丫儿姐姐这样一大批用心教学,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的一线科学教师存在!我想科学这门学科一定会大发异彩!到时候,我们就可小小自恋的说,有本事你也来教科学啊!哈哈!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51#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2-10-22 14:38:00的发言:

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里我觉得有一些形状是无法检验抗弯曲能力的,比如:圆柱状的、三角状的,而且基于课堂的实验时间也是很有限的,能做三到四个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主要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觉得可以做的有一字型、N型、U字型,W型,口字型,这里看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差异了,可以的多做几个,能力弱的少做几个,但是通过数据的对比,是看出随着形状的变化,抗弯曲能力都是有变化的。这里为什么不说形状变化,抗弯曲能力一定是越来越好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检验过所有的形状,不能保证一定是越变越好,所以就归纳“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观察瓦楞纸这里时间不是非常够了,所以是大屏幕一起看的展示,了解了瓦楞纸的结构,说了这样结构的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最后观察身边的物体,举例哪些是改变形状与结构增强抗弯曲能力的,一是时间的约束,没能尽情的讲述,二是学生的视野还是比较小,一般举例都是钢材上的,拱桥等,还不够放开。


 


 


出示几张上课的图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这一课中,学生做实验发现各种形状的抗弯曲能力是不同的,他们可以发现他们所作的形状中有一个种是最强的,于是就把实验结论写成是:我认为XX形状是最强的,就是想不到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也改变。

TOP
52#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10-24 18:16:00的发言:
看到课堂中孩子专注的神情和实验图片的详实报道,让我想起往年上课的情景!

恩!亚军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好老师!我从你这里也在不断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能将所学与动手结合起来,希望他们也有你们学生的创造能力!感谢你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3#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0-24 20:02:00的发言:

给丫儿姐姐颁发年度最佳知错就改好孩子奖!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0-24 20:05:00的发言:
  孩子们是从心里爱科学的!爱动手的科学,能思考的科学,会学到新东西的科学!有丫儿姐姐这样一大批用心教学,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的一线科学教师存在!我想科学这门学科一定会大发异彩!到时候,我们就可小小自恋的说,有本事你也来教科学啊!哈哈!

影动也非常会表扬人哦!感谢呢!


大家在一起学习、探讨,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你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啊?我们是一起在今年才突然在论坛上显现出来的,自我感觉真的是进步很多了,愿和你一起携手快乐的走在科学的阳光大道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4#

晴雨-----
在这一课中,学生做实验发现各种形状的抗弯曲能力是不同的,他们可以发现他们所作的形状中有一个种是最强的,于是就把实验结论写成是:我认为XX形状是最强的,就是想不到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也改变。

我也是学来的,所以要多看,还有多听学生的思考,我有学生也讲到了,因为我们没有全部检验过所以的形状,所以也不能肯定的说一定是越来越强的还是相反的。


呵呵!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5#

     今天的一个班上有个同学的做得非常强悍,不过他线棒了以后是再用胶水固定的,确实在捆扎的过程中很容易变形,学生们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其实我并不是真的要去比较谁的有更强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而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动起来、活起来、玩起来,这样在经历中体验、比较自觉不同的方法所看到的不同的现象!


     展示这个最牛的框架,就是用的学具袋里的很细的小木棒搭建而成的。承载了三本厚的新华字典,和几本作业本、科学书。


 




 


   还有这个小个子男生是基本所有老师都讨厌的孩子,别看长相不错,但是人懒得要命!什么作业都不想做,有动手障碍(特别是做作业),我五年级刚接班时就是班主任嘴里特别提醒的问题人物。但是他在我的科学课上一直都非常好!肯做作业、肯做实验、这次的作品他是第一个做好,拿到我这里来评分的,每次接班我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但是这样的有心爱科学的同学我怎么都是呵护着的,保护他们的科学热情,保护他们的那么积极燃起来的小小的信心!


     看看他的作品,他的开心!


 



 


     还有班级里也确实存在很有个性的孩子,你让他做什么,他偏偏要做其他的,有个孩子就要做其他的框架,还不用绳子就做出了这样的形状,我也呵护他,支持他发展,但是最后希望他也能做出一个实际要求的,也来试一试。




 


    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真实且生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25 11:06:41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6#

认真的读完的丫儿的帖子,今年也教六年级,向你学习!
TOP
57#

今年学生学具带没有,真是有点头痛,二单元框架材料的分发都花了老长的时间,而且限制了学生课后的探究。
TOP
58#

以下是引用我予我乐在2012-10-25 12:47:00的发言:
认真的读完的丫儿的帖子,今年也教六年级,向你学习!

以下是引用我予我乐在2012-10-25 12:49:00的发言:
今年学生学具带没有,真是有点头痛,二单元框架材料的分发都花了老长的时间,而且限制了学生课后的探究。
我们互相学习!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也请多提宝贵意见啊!谢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9#

六上第二单元第六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六课《建高塔》一课,先带着学生了解了一些塔的基本机构,分析了它们的特点。


再出示了课本中的几个实验,了解塔不容易倒的几个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规定材料、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与创造,建自己组的“高塔”。评分标准:稳是第一位的(经受抗风、抗震能力的检测),其二才是高,按小组评分。最令人激动的就是集体观看检测效果这一环节,那股激动劲儿啊!天都要“震动”了!


 


上图:


 







 


    有个别组到了教室还在检测,还在做,看来学生确实兴趣很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29 14:22:48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0#

六上第二单元第七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给孩子们了解了桥的定义、作用、分类等,大量运用了图片观看各地各种的桥,将拱桥进行了归纳,还对比了桥面拉住拱和没有的这种,得出桥面拉住拱的实际是抵消了拱的外推力,增强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还了解了大跨度的桥的特点,看图了解了拉索桥的分类,有斜拉索与悬索桥,这样建造的特色。其实生活中很多桥是多种结构组合而成的,并不是一定单一的,为下节课学生制作桥拓宽思路。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