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六上(。。。) [复制链接]

61#

六上第二单元第八课


      六上第二单元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这个单元学习之后对学生一个综合理解、运用的考察,也是看我们学生的设计、创造、执行的本领,当然其中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在没有这种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要完成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感觉学生有些无所适从,所以后来我给学生看了论坛里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参考了我以前学生的设计,并再次强调了要求。桥长大于10厘米,桥宽8厘米,最小抗弯曲能力是200克力(4个钩码),桥墩由我提供。同学们可以用少量的吸管作为拉杆,棉线作为拉索,胶带纸不能成为捆扎的工具。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设计、并根据设计努力做,做完全班展示,提出好的及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当看见自己组的桥能承受N多钩码时,学生非常兴奋!


 





 


还有一些班级正在进行中,也希望看见他们的作品!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2#

无论是拉索桥还是拱桥,学生做得都非常认真啊!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3#

以下是引用海风在2012-11-6 12:37:00的发言:

无论是拉索桥还是拱桥,学生做得都非常认真啊!


是的,孩子们非常认真!对于自己组的桥能承受几盒钩码非常在意!课后还在不断改进,要求再次尝试比赛!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4#

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接近尾声了,给孩子们复习了。我首先给孩子们看了他们在这一单元中几个制作场景的相册,这都是他们在课上的表现,我都给他们分别记录,制作了文件夹,每个我执教的班都有。看着孩子们非常认真、开心的看着自己的表现出现在大屏幕上,班级里快乐之声不断。。。


 




      


       接着我们按照作业本进行了一些错题比较集中的巩固复习,并在此基础上每一课领了一下重点,最后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己将作业本与书本对照起来看书复习。由于时间有限,本来还准备给孩子们一些题目的抢答巩固来不及进行了,希望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再给他们看看,下一节课就是单元检测了。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5#

姐姐真是认真!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兴趣与实效并存!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6#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1-7 12:14:00的发言:

姐姐真是认真!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兴趣与实效并存!


谢谢鼓励!孩子们看见自己的实验场景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记录它们的活动吧,给孩子们也多看一看!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7#

今天还有学生陆续拿来自己做的框架,有大的用木棍做的,也有小的用牙签做的,做得非常可爱的!


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动手去做,每一个孩子都给自己一个机会,其中有困难、有挫折,也会有喜悦。不是要故意难为他们,不是无意义的动手工作,这是一种锻炼!


明天把照片拍来展示吧!


 


现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了,特别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14 11:26:59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8#

     在单元复习之后给孩子们进行了单元考试,主要是对于单元练习本上的最后一题,我就用框架结构的制作来评分,不做的没分可得,试想连课上让拿回家做的都不愿意做,还指望他去做单元练习上的,而且课堂上材料也是一个因素,这样是促进一部分孩子继续去做框架的,当然也有几个孩子迟迟都交不出来的,我还在耐心的等待之中。。。


     单元练习中的实验设计方案绝大多数孩子写的非常好,按照我给定的格式从问题到猜测、到实验材料、改变条件、不改变条件、实验步骤这些方面进行了书写,写得不错的,也有个别孩子对于改变条件不清楚,不是写改变的是纸张的材质,写的是垫圈的个数,因为他们理解垫圈个数不是在变么,这就是改变的条件,课堂上我让同学自己讨论,到底什么是改变的条件,他们互相辩论比我直接告诉他们要好的多,这方法可以多用用的。


      还有一个简答题,说例子中的画图对么?不对请学生改,我们的学生也是一半画图的能力很弱,折现统计图表不会画,点都会点错位置的,这样的题目我对他们说这是从科学中看大家的数学学习能力,对的孩子表示你的数学这方面是过关了的,不过关的抓紧改进,争取早日过关。


 


     单元练习看出我平时的教学,看出学生存在的优点与缺点,也是促进我教学的,针对薄弱点该怎么改进的要改进。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9#

    开始第一单元的教学了,估计接下来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了,也会有一些模拟考等等,上课还是要抓紧的。


 


 


六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工具》,这里就如大家在论坛里讨论的一样,给孩子一个对“工具”的定义,同时对机械、简单机械也做了简单的解释,给孩子们一个框架,不要漫天的发散出去,那我可拉不回来了,呵呵!


    和学生一起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工具和它们的用途,教师适时的板书了一些,然后给学生一些认识常见工具的PK,这部分学生兴趣非常高,指定15种,能认识13种的是高手,认识10种的良好,认识8种合格,8个以下的要及时补课了,来老师这里学习认识工具、使用工具。


    接下来取出钉子让学生钉进木头里,也有让学生把钉进木头里的钉子取出来的的活动,大家都想试,不过材料不够,还有安全考虑怕看不住就没有全员铺开。


    在完成了书本中的几个场景的实践后,让学生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做好的同学可以到上面的器材框里拿你需要的工具实践一下使用它,我给孩子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发现孩子们比较喜欢扳手这个工具,喜欢去拧他们自己坐的凳子,结果我本意可以把自己的凳子拧紧一点的,后来倒好,反道拧松了张凳子了,到了下节课上课还有孩子在不断的拧自己的凳子,不然上课没得坐啊!哈哈!有意思!


    孩子们对每一节课多充满期待,我感觉他们喜欢科学课,喜欢有这样的尝试,希望我带给他们的是对他们有益的。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0#

丫儿的课堂很充实 学生参与面非常广,我们现在也在玩第二单元,相信多动手,多探究对孩子们的帮助是大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71#

孩子们动手很开心,很兴奋,对他们来说上这样的科学课是一种享受。
TOP
72#

丫儿,我回来了。


 


电脑罢工,我可不能罢工。。。


借个电脑,继续上。


好久没来逛帖子了,心里时不时的挂着这里,


呵呵,突然觉得,自己是心有所属的。哇哈哈。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73#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2-11-14 21:50:00的发言:
孩子们动手很开心,很兴奋,对他们来说上这样的科学课是一种享受。

以下是引用湖州科学老师在2012-11-14 12:11:00的发言:
丫儿的课堂很充实 学生参与面非常广,我们现在也在玩第二单元,相信多动手,多探究对孩子们的帮助是大的

谢谢两位哈!


我们在论坛上交流彼此的上课感受,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我是喜欢这样的方式,就像在湖州科学老师那里我就学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也是非常棒呢!我们互相学习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4#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11-15 20:17:00的发言:

丫儿,我回来了。


 


电脑罢工,我可不能罢工。。。


借个电脑,继续上。


好久没来逛帖子了,心里时不时的挂着这里,


呵呵,突然觉得,自己是心有所属的。哇哈哈。


就是啊!那天我就说了你的电脑坏了,你可不能疯啊!你疯了,我们的大队长没有了,没有领导了哈!粉丝团会垮台的,那可不好玩。


嘻嘻!恭喜你回来,“活着”回来!


还有你已经属于这里了,在悄然无声中。。。你已经在那里驻足了。。。。。。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5#

已经又有几天干不出活了,晩上手写的输入太慢浪费时间,就这一刻我又在ipad前待了很久了,补上了几天没来的缺憾,已经动笔在写六上笫一单元第二、三课的上课小结了,希望有完整一点的时间做事,我前面第四单元还有欠着没完成的。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0 23:44:16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6#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去年因为要上公开课,在我的四个班级里已经给孩子们玩了我为上课准备的大的杠杆尺-----一个大跷跷板,并让孩子们认识了杠杆上的三个点。所以今年上起来感觉比以往的要轻松,因为提前已经有了点基础。但是即便是这样在一节课上我还是没能把杠杆的秘密上完。


按照我的想法要孩子掌握一些内容:


1.能在杠杆尺上完成在左右两边挂上钩码后能使杠杆尺保持水平方向的平衡,感觉是件不那么难的事情,但是实际动起来,一个班还是有一小半的同学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


2.右边固定格数、钩码数,同学们要能有至少两种方法在左边挂出使两边保持水平方向平衡的情况。这是对于第一条的补充,也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有这个实验尝试的能力,但是第一节课上没能全班都完成这个。


3.想孩子们在挂出水平平衡后通过实验、记录、分析出每一种挂法是属于哪一种用力情况的(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这里要看用力点的钩码数量和阻力点的钩码数量的比较了。


4.再通过属于哪种用力情况,进而发现用力点到支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关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上又是一个推进,要把几个信息串起来思考。


    (而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往往没有很好的的把这些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一条线索没有很好的为学生整理的清清楚楚,这里是不是要用几个问题一起投影或者板书,让孩子们自我根据问题研究,我没有整理清楚自己的想法,所以感觉比较琐碎。)


5.再拔高一点,能推断出杠杆尺保持水平平衡的公式,即左边钩码数和距离数与右边钩码数和距离数的乘积是相等的,那这个杠杆尺就是能保持水平平衡。


     这么多的内容我无法在一节课内全部解决,感觉不解决就这么过去又不行,所以只能再上一节,在第二节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遍,将这些内容整理了、罗列了,理清了,用板书全部呈现出来,孩子们才算有点入门了,估计这样的整理大多数的孩子都理解了,再有困难的就是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了,只有再个别补课吧。


     总体上觉得自己上这个内容还是挺开心的,孩子们得到了机会,实践的、思考的,看见他们在研究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自己觉得比较开心。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7#

六上第一单元第三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有了上一课比较扎实的基础,这一课学生相对来说轻松了一些。这些班级的孩子我感觉比我以前的两届在对杠杆的研究要好一些。特别是对开瓶器的认识上,绝大多数都是对的,理解到位。对支点的指示清楚,知道瓶盖上面的中间部分与开瓶器卡住的部分就是这个“杠杆”绕着旋转的点,所以这里是支点。以往我的学生这个支点的认识相对比较薄弱,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难点,但是为什么这一届在这里会好一些呢?我思考有几个,一个我对于杠杆的认识早在五年级就已经给孩子们渗透了,他们已经对什么是杠杆有一个了解,这个基础不是现阶段给予的,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二是,这一届的孩子在家里好像帮助家长开瓶盖的机会比以前的孩子多,估计和当时招生的生源还是有一定关系的(这里暂且不讨论生源)。以前的孩子哪怕我给每个组一个开瓶器,一瓶瓶装饮料,让他们实践,但是到最后还是有一些学生怎么都不理解。我想是不是这种的学习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孩子们有了一个认识,然后一段时间后再来学习,当他们有了这个认识的能力了来学是不是就会比较容易一些,当然这也是我自己的思考,不一定对,但是学生有这样的进步对我来说是非常高兴的。


     学生动手体验了一些我能为他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尝试了一下,一字螺丝刀开盖子,订书机订纸,钢丝钳剪铁丝等,对杠杆的认识,三个点的把握比较到位,学的兴趣也比较高。就是对于筷子的支点问题有一些疑惑,每个孩子握筷子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大致体会了一下支点的位置,知道使用筷子是个费力杠杆。还有讨论了杠杆费力,为什么还要生产出来,这也是孩子们自然而然有的问题,通过讨论,他们自己就得出了,虽然费力但是它也有它的好处,它的使用情境,有时候是为了方便,为了提高效率等等。


     最后的小杆秤我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都做,因为第二单元学生们已经做了许多动手的东西了,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吧,有学生就做来了呢!


 


    上图:


自制小杆秤


 




 


接下来第四课的小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1 16:07:09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8#

反思加图文,对教学很有益,已经第8页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79#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2-11-21 20:20:00的发言:

反思加图文,对教学很有益,已经第8页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可是看了你们的一些上课反思才后面跟进的啊!我要向你们这些家伙学习呢!你还一人两贴的,我真是佩服你的努力与勤奋,我还有一些欠着的没完成呢,不逼着自己怕越来越落后啊!


谢谢文佳!一起努力!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0#

六上第一单元第四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四课《轮轴的秘密》。这一课还是老的方法先给孩子们了解了轮轴,对这种简单机械进行了研究,认识了一些生活中的轮轴,并进行轮与轴的区分,进而询问学生你还见过怎样的轮轴?那部分是轮,那部分是轴。学生举出了一些例子,例如:开门、关门的动作隐含着轮轴,我们夏天用的吊扇、实物投影机要立起来的镜头、脚踏车的踏板等等。


     接着我们了解轮轴的作用,这次用上了新配的轮轴实验器具,真是好啊!有不同大小的轮,不过因为时间不够,学生一起实验了轮轴的作用,教师演示了轴不变,轮越大会怎么样的研究。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孩子们发现轴不变,轮越大,省的力越多,由此我们一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还在游戏中发现用轮轴时,如果轮带动轴运动,省力,相反轴带动轮运动,费力。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1#

六上第一单元第五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说能模仿毎周一早晨的升国旗,他们是更高兴了,在了解了这两种滑轮的特点后,就让孩子们组装出这两种滑轮来,这种体验是他们平时所没有的,每个组都兴致勃勃,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能自己做一遍。再接着了解两种滑轮的作用,从实验中比较得出定滑轮、动滑轮各自的优点,到这里心急的孩子已经开始在研究组装它们的组合体了一一一滑轮组,学有余力的小组就让他们动一动,而那些本课都不太有把握的继续掌握本课内容。感慨:孩子之间的动手差异太大,小组间的学习水平不一,要想整齐划一的课堂,难!教师怎样喂饱不够吃的,又怎样管好消化不良的,累!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2#

六上第一单元第六课「滑轮组」,简单的给孩子们复习了定滑轮、动滑轮,就直奔主题了,那定滑轮加动滑轮是什么呢?有孩子说"定动滑轮",我说你很有创意,不过不够简洁,表达上也有欠缺,既然是它们两种滑轮的组合,就叫"滑轮组"。给小组一根长绳,定、动滑轮各一个,你们能组装出滑轮组么?绳子必须经过每一个滑轮。毎个组的差异依旧比较大,有个别女生组忙了半天还是不尽如人意,我看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大部分组实验得津津有味。接下来实践滑轮组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对比,发现了滑轮组是结合了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的优点,所以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通过这些学习这个是落实的比较好的。多组滑轮组的实验课堂上没有做,而是看了我以前学生和我一起做的照片,组装好的样子,测量的力的大小,应该说没有动手做还是比较遗憾的。整节课最后的画滑轮组的绕线还有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同学实际与设计有差距感,相应的练习还是必须的。错了再到我这儿重新画,建立一个对应的关系。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3#

丫儿开始更新反思了啊??来学习下!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84#

丫儿继续坚持哦!

TOP
85#

姐姐更新反思了,有些惭愧,也是好久没更新自己的反思了,忙于各种杂事,4号后能结束2个比赛和一节公开课后,再学姐姐的样子补充更新吧!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86#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11-28 16:32:00的发言:
丫儿开始更新反思了啊??来学习下!

蒲公英,我一直找时间在跟新的,就怕自己是没时间跟新啊!汗!


我会继续的!监督一下啊!


还有我的名字中的姓,你给我写错了啊!结果大家都抄袭你的,我就被迫改姓了啊!


我是-----余敏雅,是多余的那个啊!不是这个“俞”哈!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7#

以下是引用漫步云天在2012-11-28 16:59:00的发言:

丫儿继续坚持哦!


谢谢版主!我会继续!谢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8#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2-11-28 20:36:00的发言:
姐姐更新反思了,有些惭愧,也是好久没更新自己的反思了,忙于各种杂事,4号后能结束2个比赛和一节公开课后,再学姐姐的样子补充更新吧!

文佳比我做得好,也比我做的多多了,没事的,你的心意我们都看得见!我们一起哈!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9#

 

六上第一单元第七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七课《斜面的作用》,这节课让孩子们了解斜面的作用,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课的本身,条理就非常清晰,所以课的安排、设计比较有效,感觉层层递进。


我们的学生觉得斜面可以省力,可以方便,但是我们只是感觉,需要有一些证据来说明,所以我们需要来验证一下。我们开展第一个活动“斜面能省力么?”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实验,给这些材料---木板、弹簧测力计、钩码、一个盒子,你们准备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学生都讲出了要对比,对比什么》对比直接提升重物与用斜面提升重物的力,从两个力的比较来看斜面到底是否省力的。外觉得他们能这样规范的设计,不错!


设计后每个组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把学生的实验数据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分析数据,发现了什么呢?发现用了斜面后测得的力都比直接提升物体的力要小,从而得出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接下去直接引出“不同坡度的斜面与拉力大小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是一个什么实验?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你们准备怎么做?需要什么其他材料么?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提问中,开始了第二个活动。实验、分析数据,在斜面都能省力中学生是知道的,但是在归纳结论时还是出现了我所预料到的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讲到了“。。。。。。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这里外停下来,马上就有敏感的学生感觉到了,“费力”是要比直接提升的力还要大才能这么说,不然就准确了。但是也有学生要狡辩“我们说的费力是针对前面那些小的坡度说的,不是老师你理解的这个意思。。。”,我也给孩子们引导,“我们说的费力,如果出现在你的这个实验的结论里,你觉得看到这些结论的人会怎样理解,他们会这样的体会你的意思么?。。。所以我们在写结论时要尽量科学与完整、规范,不然会引发歧义,不然会影响我们结论的正确行啊!”


最后我们还研究了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力的作用,并且是符合斜面这样的简单机械的,孩子们想到了残疾人通道、盘山公路、引桥、滑滑梯、缆车,但是不太容易想到剪刀、菜刀这样的例子。


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带着学习的心情,愉快地走出了实验室。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0#

我们的学生不可小觑啊!

我在教学滑轮组时,学生自己就研究出来,如果绳子最后是绕过定滑轮的那这个滑轮组就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的,但是如果最后的绳子没有绕过定滑轮,而是绕过动滑轮的那这个滑轮组就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你看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可比教给的要多多了。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