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去年因为要上公开课,在我的四个班级里已经给孩子们玩了我为上课准备的大的杠杆尺-----一个大跷跷板,并让孩子们认识了杠杆上的三个点。所以今年上起来感觉比以往的要轻松,因为提前已经有了点基础。但是即便是这样在一节课上我还是没能把杠杆的秘密上完。
按照我的想法要孩子掌握一些内容:
1.能在杠杆尺上完成在左右两边挂上钩码后能使杠杆尺保持水平方向的平衡,感觉是件不那么难的事情,但是实际动起来,一个班还是有一小半的同学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
2.右边固定格数、钩码数,同学们要能有至少两种方法在左边挂出使两边保持水平方向平衡的情况。这是对于第一条的补充,也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有这个实验尝试的能力,但是第一节课上没能全班都完成这个。
3.想孩子们在挂出水平平衡后通过实验、记录、分析出每一种挂法是属于哪一种用力情况的(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这里要看用力点的钩码数量和阻力点的钩码数量的比较了。
4.再通过属于哪种用力情况,进而发现用力点到支点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关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上又是一个推进,要把几个信息串起来思考。
(而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往往没有很好的的把这些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一条线索没有很好的为学生整理的清清楚楚,这里是不是要用几个问题一起投影或者板书,让孩子们自我根据问题研究,我没有整理清楚自己的想法,所以感觉比较琐碎。)
5.再拔高一点,能推断出杠杆尺保持水平平衡的公式,即左边钩码数和距离数与右边钩码数和距离数的乘积是相等的,那这个杠杆尺就是能保持水平平衡。
这么多的内容我无法在一节课内全部解决,感觉不解决就这么过去又不行,所以只能再上一节,在第二节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遍,将这些内容整理了、罗列了,理清了,用板书全部呈现出来,孩子们才算有点入门了,估计这样的整理大多数的孩子都理解了,再有困难的就是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了,只有再个别补课吧。
总体上觉得自己上这个内容还是挺开心的,孩子们得到了机会,实践的、思考的,看见他们在研究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自己觉得比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