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有问题的数据,我们该怎么办?
在上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时,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中,有2组得出缠绕3圈比6圈行驶的距离还要远,甚至3圈的数据与9圈的数据差不多。课堂上巡视时,我看时间来得及,叫他们课堂上再去实验一次,有一组后来找到原因了,并且在交流时汇报了,说自己第一次小车行驶路线歪了,并且启动时用手推了一下下。另外一组说自己第二次实验时还是这样,还可怜兮兮地说,我们操作都正确的呀,我说等会儿下课后,我再跟你们一起研究一下,我们找找原因。但是下课后,学生跟我说,他们要跑回教室上下一节课了,因为实验室和教室有点距离,虽然我补充了一句,你们可以随时来实验室研究这个问题,但现在的学生习惯了接收知识,同时还有各门功课的压力,他们已经很少会主动了。
面对有问题的数据,我曾在公开课上看到有老师这样处理,一位老师把有问题的数据不写上去,不汇报(这处理方法我也不赞成,这样处理表示这组同学没有参与这个活动了);也曾看到一位老师,为了这组有问题的数据走到他们中间,跟他们一起找原因。(这种处理方法老师的精神是可佳,但冷落了其他11组同学,致使课也被拖堂了10来分钟)。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纠结着,探索着。各位同行,你们怎么处理的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3 19:47: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