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反思
第一次课后教学反思
5月3日在科学组研修课上我上了一节研修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去年集团对外展示课我也上了这节课,时隔一年后,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定位。所以再课堂上我把原有的教学流程精简了一下,留出更多的实验时间和思维空间,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达到科学应用的目标上来。整节课上下比较顺畅,学生思考也比较积极,在最后的教学延伸环节中,我也巧妙的把学生学到的知识,顺利延伸到生活应用中来,总体效果良好。但这节课在与教研员交流后,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 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语言指向性不明确。
2、 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其实很多问题应该由学生在自己探索实验中发现,并提出,这样对孩子的科学素养才是真正的提高。
3、 实验器材的准备不够及时,特别是食品的包装罐和自己准备的信息纸片不够及时,所以再上课的时候耽误了一些时间。
4、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信息的分类做的比较浅显,其实我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做的更深入,更实一些,完全可以上出一种比较新颖的课。
5、 在学生信息收集的时候,我是直接让学生写在记录单上的,其实我可以让学生先写在粘贴纸上,然后再让他们在信息纸片上分类,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同时达到全面的提高的效果。
6、 整节课上下来,时间上略有超时。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我的思考:
1、教学流程上,我应该把握重点,把信息的整理和分类做的更出彩一些,同时弱化”食物的配料表的调查”和”“保质期的比较”。这样这节课我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升华信息的分类。
2、在教学设计上,我应该把主要活动定位在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上。
3、教学语言上自己应该更加精炼一些,对活动内容的指导上应该更详实一些。
第二次课后反思
在上节课由教研员阮老师指出建设性意见后,我在教学过程的优化,实验器材的精简,教学语言的提炼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其他三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教学过程都非常顺利,学生活动踊跃,同时我还试着用把自己的实验单再精简优化,以便更贴近四年级的学生。
回头思考一下,自己在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
1、 在不同班级上的时候,由于认知差异的存在,我的难度始终没有做调整,所以在有的班级中我期望达到的目标和实际达到的有些出入,主要在我引导的过程中做的还不够。
2、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分类理由的讲述时,讲述的不够科学和精准。
第三次课后反思
在确定上区里的研修课时,教研员阮翔老师决定再对我的课试听一下,但这次对我的要求是用三年级的学生。今天的这节课,整个环节的把握上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
1、 很多信息学生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如产品标准号,学生仅仅是觉得它是一串数字,而并不清楚含义,所以在分类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偏差。
2、 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我还沿用了四年级的目标,这个显然太高了。
3、 教学实验器材可以再从新优化一下,特别是黏贴纸的使用和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都可以从新再改动一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组只有一个材料,所以有的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实验了,所以我应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积极。
课后在与阮翔老师交流后,我把教学目标从新有了新的定位,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对收集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概括的能力。2、在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这样的话,新的目标和原有教材的目标出入很大,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难度把握上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原因是我以前所有的设计都是按教材原有的目标设计和内容来上的,现在无论是对课还是对学生的改动都很大,所以我一下困惑起来了。
第四次课后反思
今天上完了区里的研修课,区里的科学老师对我的课问的问题特别多,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达成都和原有的教材有很大变动。在我和阮翔老师的解说下,很多老师才明白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和目标达成改动比较大。回头反思这节课,自己收获颇多:
1、 对孩子的认知把握不是很好。在凤桥小学这边,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很多信息本身的意思,我在我们学校试教的时候,总体感觉孩子都能把握其中大部分意思,所以在后来分类的时候,分的不是很精彩。
2、 课堂教学展示环节我处理的不是很好。其实在后来孩子分类分好以后,最重要的展示环节我处理的不够恰当,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组的资料时,没有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败笔。
3、 板书设计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板书写的有些凌乱,不够精炼简洁。
4、 对孩子的引导做的不是很充分。主要表现在三年级的孩子还能完全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更需要我们老师来“扶”他们去有意识的分类。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和想留给学生的
这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分类指导上,所以我思考了三种教学过程,
1、 第一种就是,让小组自己分类,最后全班交流,达成一种科学的共识------相对比较科学的分类标准。
2、 第二种教学过程是,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科学分类,这对学生的思维来说绝对是一个飞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这是很难达到的(特别是有些抽象的信息,如产品标准号等),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分类时候,可以造“一座桥”,或建一艘“船”,让孩子通过我们的桥梁到达我们预设的标准上来。
3、 第三种教学过程是,是让孩子自己分,我们不提出分类标准,他们可以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分,只要他们讲得有道理,能说服班里其他同学就可以了。上的这节课我矛盾了很长时间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第三种教学方案。
这节课,我留给学生什么:
1、 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一节课,学生能学会思考,学会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而且想到用自己的分类标准来说服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思考了,他们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科学的,如有的小组说,按关心的信息分和不关心的信息分等---------
2、 用我们的眼观来看很多学生的分类方法并不科学,但我没有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我想他们的思维比结果更重要,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本来就没有很明确的标准的,所以我选择第三种教学方案。相信以后他们会有更科学的标准来从新看待自己的分类。
3、 快乐。记得上完课,我在他们班级前面去了一下,很多学生老远还给我打招呼,还有学生要了我的联系方式。我觉得我仅仅给他们上了一节课,孩子们就能记住我,喜欢我,我想留给他们的快乐更多一些,毕竟他们仅仅是三年级刚学科学一年不到的孩子。
4、 肯定。在这节课,我们没有把我预定的标准给他们,或者说没有把学生的想法统一到一起,间接的否定一些学生的观点,我觉得学生能按自己的分类去分,他们主动思考了,他们主动参与了,我想再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5、 一段难忘的经历。也许5年,10年以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还能想起,曾经有一个老师,给他们上过一节课,在课上他们获得了肯定,获得了快乐,而不仅仅是知识,不也很好么。
第五次 听课后反思
今天清河小学肖文杰老师邀请我去听了一节她上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整节课听下来,觉得她对内容的把握和学生的把握上很好,整节课上的很好。只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如导入的时候她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来教学时间严重超时,如学生在分类的时候,为了赶时间和进度,她说时间到,所有同学停下来,这样学生就被动的听下来了,而且停下来的同学还有的偷偷摸摸写信息。在和她交流后,知道她现在对课还是比较困惑:到底是应该给孩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还是不给孩子一个分类标准,统一标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课能够收的回来,不统一标准孩子会天马行空的分。我也只是帮他们提了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学设计上还是需要她来把握。
第六次 听课后反思
今天南湖区其他几个兄弟学校老师一起上《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了,我的心一直痒痒的想听听其他老师对这节课新的开发和见解,以便我对这节课有更深的认识和把握。今天清河小学肖文洁上3年级,嘉兴市实验小学李张宇上4年级,南湖国际实验学校蒋跃华上5年级,秀成教育集团吉水小学沈敏杰上6年级,几个老师都站在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来上这节课。使我对这节课的纵向理解上深入了很多,而之前我仅仅是横向的三年的学生思维来理解这节课,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后,现在我对这节课的新的认识:
我现在对这节课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在平时我们的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采集信息,而只有对信息进行处理后,这些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的分类就是对信息处理的一种。在这么多信息中,学生能够按一定标准,或按自己的标准去解读这些信息,相信对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而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从3-6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差异中,可以间接反映他们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差异。通过这个活动无论是我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认识,还是我们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都大有极大提高。学生在这样的课上我们更应该做到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在自己年龄和认知范围内对食品信息的从新定位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