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听课后 备课前
2012年5月25日,来到南湖区风桥中心小学,参加南湖区的教研活动,听了三节课。其中孙冲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引起了大多的争议,大家都对这个课议论纷纷。我也想了好几个问题问孙老师。
孙老师的课,一开始有点听不懂,觉得他的意图是什么?研究单一材料,得出单一数据,貌似不是科学课提倡的多种材料丰富学生的体验,建构概念。在课后,听到孙老师的说课和阮老师的解说,我才明白,其实这个课已经不是原来的教材。孙老师进行了改变。把这个课的期中一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在三年级上,忽略了食物的营养,重点放在了包装袋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孙老师的处理很好,很有想法,这节课不再是一节简单的科学课,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但是孙老师的这节课,上下来,觉得并不出彩。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是个人的,有几步老师指向性不明确,例如怎么分类,按什么分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就去做实验,很茫然。第二,学生的实验的探究欲没有激发,老师说了旺仔牛奶奖励给学生和,然后学生一直在关注,什么时候可以喝牛奶,被动的探究。三、分类的标准没有明确和统一,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分类,两分法。
好的地方很多,课设计的很好。用牛奶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用即时贴这个方法很好,一开始把收集的信息写在即时贴上,然后在分类后,就直接把即时贴贴在左边或者右边的实验单上,很方便,贴错了,还可以移动修改。用单一材料,信息统一,便于交流。
教研员阮老师看大家对这节课想法很多,争议多,决定6月12组织一次专题展示课,针对这个内容,3-6年级,4位教师,各执教一个年级。看看效果如何。我自告奋勇,报了三年级。
我对于这节课的设想:1、也是用单一材料;2、构建学生的思维,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什么是分类、按什么标准统一分类标准、最后进行归类。3、其他老师提出了意见,整节课的核心概念,不单单是分类,还有食品安全,健康饮食。我觉得可以从这个点切入。安全围绕整节课。最后找出和安全有关的信息。4、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我希望课堂是轻松、快乐,学生愿意去玩,去做。5、分类标准,在学生的意见上,同意标准,不然三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偏离,用二分法最简单。加一个其他不会分的一栏。分类必须明确,不是左边就是右边。
困惑1,交流的方法,是全班一起,还是分1组,大家走开来,看看别的小组,找找有没有你觉得分错的信息。
困惑2,信息的处理到底是围绕安全,还是健康?
困惑3,先学会怎么分类,然后再归类?
备课
5月25接到任务,周末思考了下,想要学生展现出什么结果。周末过后的一周备课,从简单开始,越来越多。和N位老师交流后,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希望学生达成到什么程度。第一周准备了教案框架,买好上课的旺仔牛奶和即时贴,打印好记录单。OK,周末休息。
第一次试教体会
第二周的周一,三年级试教
1、即时贴问题严重。说了一张写一个信息,但是有的人横着写,竖着写,反面写。有的小组4个人分着写,一人写几张,重复信息。
2、我演示了按信息字数分类张贴。结果学生分类出现了2个字、3个字一类,4个字、5个字一类、还有的是2个字一类,其他很多字一类。
3、学生写很麻烦,收集和写信息花了半节课。
4、我今天规定按安全健康 和非安全健康 分类。分类交流很花时间,有争议。
5、时间上不合理,设想是3分钟引入,10分钟收集,交流5分钟,5分钟分类标准,5分钟归类,3分钟交流,日期5分钟,配料表3分钟。
今天分发牛奶浪费时间,收集信息花了半节课,最后的日期和配料 简单带过,没时间了。
6、问学生分类后你获得什么信息。获得什么新信息。学生都只是将黑板上的分类信息读一下,没有自己的想法。
总之来不及,很乱!
针对处理和思考问题:
1、重点指导下即时贴必须一组一起,一名记录员,写好撕下以上贴在桌子上。
2、即时贴20张太多了,10-15张节约时间。
3、教师黑板上自由贴,不需要按字数,误导了学生的思路
4、信息,学生还是不怎么理解?信息的作用,怎么深入下?
5、环节的安排,如何更简略。
第二次试教体会
第二周的周二
昨天上的三年级来不及,整体很乱,今天利用自己的班级,试教了四年级。希望对比下三、四年级的不同,找到一个梯度。实验室上课,没有用多媒体。
1、今天的课的安排基本来得及。就是配料和日期没有深入,想展示的搜索方法没展示。
2、四年级上课比三年级轻松,孩子对分类已经很会了。看到杂乱的信息,自然而然说出了归类,分类,相近的分在一起。
3、今天的分类出现了文字类、数字类。安全类,厂家类,其他类。
4、对于分类后的新信息,很少发现。怎么引导
5 、旺仔牛奶还是夺了很多人的一节课的注意力。
6、奖励的食品貌似不是很好,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后来对比的时候有的人就没事做了。
7、 黑板上 乱贴 效果好,学生想到了分类。
总结下:三年级还是要压缩,重点指导分类的方法。什么叫分类。
感想:之前觉得很有意义的分类,这节课理念很不错。现在越来越糊涂了。首先自己都不会分,怎么把这些信息分类。信息的分类貌似没意义。上这节课,和没上的孩子似乎没差。分类的意义在食品包装带上,单一的食物上,没体现出来任何的意义。
第三次试教体会
第二周周三
试教三年级,试教下来基本来得及,还是有点乱。比上次好多了。学生写的时间抓紧了,我只发了15个即时贴。不懂的信息,这节课花了6-7分钟,很多信息都不理解。自己的分类很有特点,按文字、数字,按字数分,按厂家、食品的都有,都出现了,很不错。
今天特地百度查了下,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等等。学生对一些信息不理解。影响了分类。
第四次试教
第二周的周四,今天正好上四年级的班级
试教四年级。首先环节流畅多了,自己想表述的东西都理清了。时间也来得及,差不多32分钟全部搞定。实物投影和电脑没打开,可能节约了一些时间。学生收集信息,还是会出现重复信息,今天给他们1分钟时间整理,去掉重复的信息。最多的小组是14个信息。对于不理解的信息比三年级少了,但是还是集中在几个上,幸好查好了,解释了,但是学生也不是很懂,其实我也不是很懂。对于信息的分类的方法还没昨天的三年级好。分类倒是很快都分好了。对于最后的保质期、生产日期等这个环节比较好。
今天在思考,分类的意思,再一次分类后,学生的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这节课分类的意思貌似体现不出,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第五次试教体会
最后一个三年级班级
约了辅城的孙老师来听试教。课基本按照我的意图来上。孙老师很中肯评价了,设计的很好,但是实施是有难度,三年级的孩子还比较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三年级不需要兜来兜去,直接出示,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信息,直接提出分类。
其实这节课我自己上下来一直很困惑,觉得课把握不了。学生对于这节课也把握不了,很难上。我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学生达不到。其实自己试教了3 、4年级,韩老师上了五年级,我一直觉得这个课更适合4年级以上的孩子,三年级很难,孩子都不理解信息是什么意思,记录写字的速度也很慢。
想要休整教案,省略点,简化点。但是不知道怎么弄,听了不少意见,有简化的,有不变的,挑战难度,就怕难度系数大了,自己出洋相啊。想放开课堂,又怕太松了,三年级不好收场。想统一控制,又怕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
周日休息,周日继续整理教案,我的教案是每天改1-2次,试教后改,再试教再改。经过周末的修改已经是第九稿了。不断的在修正,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我的预期,调整节奏,加了不少机动的东西。PPT也做的越来越丰富了。
第六次试教
对于这次的课还是心里没底,联系了海风,周一去他们学校,本来想去看看下学生,有点不放心,问了海风可否试教,他说可以。周一一早赶到市实验,准备我的第六次试教,经历三四年级混合试教,从四年级身上,我找到三年级的标准,孩子的特点。找到这么一个梯度,心里希望达成的目标。实验小学的孩子很活跃,很热情。和四年级的李老师互听了各自的课,海风进行了指导,指出了不足和建议修改的地方。明显感觉课的结构,层次,心里有把握了。三年级的孩子分了有困难,找哪几个接近的归类还比较容易找。让他们讨论分类有点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如果教师分类直接给出分类标准,指向性明确点,学生操作的也更容易,更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另外,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还有困难,特地找了一些关键词信息的解释做成PPT。
晚上回家继续整理教案和PPT ,完成最终的教案第十稿,PPT第四稿,不容易啊 。
2012 6 12嘉兴市实验小学东校区活动展示,主题“信息分类再聚焦”。
直接出示引入,分类指向性明确,展示明确,交流多样化,重点信息突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4 8:09: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