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川汶川北川科学教师在东城小学 [复制链接]

1#

青川汶川北川科学教师在东城小学

本周起,杭师大东城小学迎来了三位来自四川的客人,分别是来自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房石九年制学校的杜春彦老师、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第一小学的王道菊老师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刘晓雁老师,他们将在我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和交流,和我校的科学组老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和理论研修。我们将在这两个月中共同研读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并要求有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每周一千字的教学反思,每周研究一节课,学习结束后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4 10:07:0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东城小学有刘校长带队,科学教师队伍肯定会有很快的提高,希望有更多精彩能够分享。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

浙江的科学一直都是全国最棒的,能够在杭州学校有两个月的学习,收获肯定会很大的,等待分享学习心得。
TOP
4#

记得到时候分享你们的成果看看啊!呵呵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

向刘校长取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TOP
6#

期待看到一些过程性的成果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7#

与四川老师的第一次备课组活动
本周二,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科学教室内进行了我校教师与四川教师共同组织的备课组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组内同备一节课,六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我们从实验入手,每位老师动手参与下水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以1:3的比例放入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并不能反应完全。因此,必须从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式计算。该反应式为NAHCO3+CH3COOH=H2O+CO2 +CH3COONA。由此算出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比例为5.6:100。然后,用天平称出这两种物质的量再做实验,获得成功。接着,我们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和建构。本课的重点是观察实验现象,难点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为突破难点,我们建议提供给学生有关气体的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这种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从而推测是什么气体。
本次备课组活动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集体的智慧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TOP
8#

为啥不能发图片呢?
TOP
9#

 

魅力杭州    思绪飞扬


刘晓雁


学思篇


1、听钱海美老师《种子的萌发》一课有感


听这堂课是比较偶然的,突遇钱老师在教室里上科学课,没有提前与钱老师打招呼,有点不礼貌,还请原谅。因为我的目的就是要听一些“原生态”的课,没有经过多“打磨”痕迹的课,只有这样才最能直观反映出教师的基本素质,反映出老师课前否真正钻研教材并做好充分准备。


深入课堂之时,一个小班化的班级,学生对于钱老师准备的种子很感兴趣,整个课堂围着种子的知识进行研究探讨。钱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这也展示了她的用心,首先泡发了许多的蚕豆种子(便于剥开种皮),这是需要在放假期间做的,很好,还有上课所用课件,制作精细,对油菜、黄豆、蚕豆种子的外观、结构都清晰地展现出来了;学生的准备状态也很好,透明的塑料杯、餐巾纸、一些自购的种子等,这也展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其次是课堂的活动气氛感染了我,真想不到学生是那样的认真实践、认真分析研究,整个课堂活动开展很多,如同学们亲自剥一剥种子的皮、再观察、再说一说;分开种子的子叶、再观察、再思考及猜测各部分的作用;对于让种子萌发实验的活动等等,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课堂气氛显得活跃、轻松而又具有科学探索意义。


   


最后我从整个课堂中的视听效果来分析,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从活动中去发现,从事物中去体验,从探讨中去明晰,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一堂课中,学生对于种子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对于种子的萌发是非常期待,都热情高涨地举起小塑料杯,想要得到一颗珍贵的种子,体现了学生对于发现生命奇迹的期待。


     


对于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我以前的教学心得,学生对于种子的根的生长方向虽然知道,但观察不是很仔细,我给钱老师出了一个小建议,让各组同学们对种子的摆放位置,如横竖方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我还给靠近我那小组提了个“大胆”的建议:让他把剥了皮的种子放进杯子,等待奇迹出现,可爱的孩子都很认真地照着做了,但他们暂时不会明白这样做的意义的。


很高兴听到这样一节“原生态”的课,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尽管原生态,我们也是高要求,细处理,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追求常态化下的科学思想教育影响,课后我偶然看到教室里的植物角,几盆正盛开的油菜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正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由此我更加相信钱老师的科学追求精神。

TOP
10#


 

参训随笔


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冬的逝去,春的归来,终于在不知何时的某一个春的枝节拔长的时刻盼来了期盼许久的美丽春天。我放肆地徜徉在春的怀抱,呼吸着春的气息,吮吸着春的甘露,心情分外的愉悦,精气神分外的饱满。正当我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沉醉在魅力十足的春的怀抱中感受着春的魅力时,我有幸接到了参加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主办的到浙江省杭州市杭师大东城小学的为期两个月的科学学习培训活动的通知。初到杭州,由于路途的舟车劳顿,原本敏锐的神经早已麻痹,再加之途经的地方本不属旅游观光胜地。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能和天堂媲美的杭州没给我留下任何难以磨灭的一点印记。可却是随同杭师大东城小学的刘晋斌校长初到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美丽校园时就被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美丽宏伟的校园所折服,被杭师大东城小学的刘晋斌校长的和善所动容。在与我一起共同把我的行李提拿至我的一切东西均亦崭新的温馨如家的寝室后,刘校长才匆忙离去。看着渐行渐远的刘校长的身影,我心中无限感慨: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真的是来自于知名度极高的杭师大东城小学的校长吗?


随着第二天六点二十闹铃的铃声的响起,我快速洗漱完毕,伴着初升的太阳与同伴步行至艺苑校区的校门口时,凝望着早已明亮的异域天空,心中怀着无限憧憬与期盼。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在740盼来了接送我们的沈主任。搭乘办公室主任沈主任的私家车来到了从位于离科苑校区近800的艺苑校区后。正满怀期待的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开始的为期两个学月的培训学习活动时,却等来了刘校长亲自在办公室接待我们并安排当天活动事宜的通知。当我们快速来到校长办公室,在校长亲自接见并带领下来到了宽大漂亮的塑胶操场,认识了学校的陆文奇副校长和政教主任后和他们一起亲历了学校的隆重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全身心的感悟了学校别具特色的升旗仪式后我们又随同刘校长到了学校的会议室参加了他们学校年轻并充满活力的科学教研组专程为我们的到来准备的科学培训一帮一的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结束之时我们原本打算立刻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培训学习活动中时,刘校长又给我们安排了一项让我们从没想过也不会想到的活动。你们猜,是什么活动?我相信你们都不会猜到。为什么呢?因为刘校长让我们列席他们学校的全体行政大会。诧异吧?!再一次跨进会议室,迎来的不仅是热情的服务,而且还有一张张年轻和善的面孔。当时,心中那份感觉真的无法用语言能形容,真的特别的舒畅。在亲历了学校时长两节课的全体行政例会后,内心就似平静的湖水中投进了无数的彩石,既激起了无数的思绪波澜,更是荡起了我心中对该学校的揣度。正当我惊诧我亲历的行政会议时,又接到了参加下午举行的全体教职工会议的通知。在我们一次次见证学校的各项活动事宜后,不得不为之一震,学校的民主、人性化的办学理念太值得学习推崇了。刘校长的个人人格魅力,人品修养时时、事事浸润着他周边的所有人,当然包括我。把我们视为上宾,当贵宾对待的学校的刘校长的儒雅、和蔼可亲、坦诚、有素养、正直坦荡的君子风采深深地彻底征服了我。让我不得不叹服,杭师大东城小学仅仅办学才三年却在当地有极大极好的口碑和反响的真正原因——刘晋斌校长敢为人先的管理理念。三位副校长及各位杭师大东城小学的行政及教师们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及敬业精神也征服了我,让我深知了为什么杭师大东城小学办学教学的教学质与量的成功飞跃及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名校的真正原因。我坚信,在刘晋斌校长的带领下,名符其实的优质教育的幸福校园的杭师大东城小学一定会像一只翱翔在湛蓝自由天空中的雄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汶川一小教师:王道菊


20123


 

TOP
11#

以下是引用回归线在2012-3-27 16:00:00的发言:
我们将在这两个月中共同研读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并要求有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每周一千字的教学反思,每周研究一节课,学习结束后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

下午刚把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电子稿传给了刘校长,希望你们有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8 18:57:0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2#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刘晋斌
TOP
13#

                                       感受细节
                       青川房石   杜春彦
    到浙江已经三天整了,因为是来学习交流的,早就想走入杭师大东城小学,想与科学课名师刘校长交流,故还没来得及感受杏雨春花的江南、淡妆浓抹的西湖,却已经感受了杭师大东城小学教育中的细节把握和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刘校长的严谨治学,并深深刻在脑里,使人肃然起敬。
    星期二的上午,一老师因为要上《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向学校科学课小组进行备课交流,在具体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的试验中,对书中取三勺白醋一勺小苏打提出质疑,认为取小苏打一勺容易,白醋一勺量难以把握,且不一定刚好白醋小苏打反应完,影响实验效果,刘校长是备课小组成员,立即要老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式为NAHCO3+CH3COOH=H2O+CO2 +CH3COONA。由此算出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比例为5.6:100。计算出具体的小苏打和白醋反应质量的比并换算成体积比,经过计算白醋和小苏打的质量的比应是1000:56,并根据白醋4%含量针对集气瓶的大小决定用3克小苏打60毫升白醋来试验,实验结果效果明显,为节省实验材料方便学生自己操作又减量实验,最终减量到1克小苏打20克白醋,其它效果明显但熄灭蜡烛效果欠佳,经过几次试验发现在向蜡烛倒气体时有一个关键就是瓶口距离蜡烛火焰的距离和角度很重要,把握好效果就明显,又对距离和角度进行了试验和目测找到了最佳位置和角度,使得实验趋于完美。
    一般的来说这样的实验,只要实验达到了效果就完成了实验任务,化学方程式、反应质量比、体积比、最少多少效果既明显又节省材料还便于学生自己操作,倾倒气体角度、距离火焰距离等细节之处很难去注意,更不说进行细致研究,可这些细节的深入研究却是一个科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研究素养和钻研精神,细节之处见真功夫,不得不是肃然起敬。
TOP
14#

                                        魅力杭州    思绪飞扬
                                    刘晓雁
                                    学思篇
     2.关于参加科学组每周一次的科学备课研讨会的体会
     今天是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东城小学科学组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时间,上午8点,包括校长、学科组所有老师共同进行了这次备课活动,我们来自四川的三位老师也有幸参加了观摩和学习,走入学校的实验室,开始了本次备 课组活动的整个历程,让我感触颇多:
    感触一:研读教材深入,团队注重科学精准性
    首先是俞老师介绍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于本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的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如对两种物质产生的化学变化,学生能猜测出来吗?会出现什么困难?同时对于产生的气体又能猜测出来吗?需要直接出示出来吗?同时又提出了一些困惑的东西,如她提出了实验当中准备材料量的问题,本课要求是小苏打是一份,白醋取三份,这个量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有没有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啊,他们这个团队真的是给我上了一课,因为现在的我对于物质的化学分子式基本忘记了,没想到在小学科学知识中要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还真需要涉及到它们,比如白醋中的醋酸、小苏打混合在一起,又会生成什么?它们的量应该是多少?如何计算?单位的换算问题呢?我一看头就大了,只能虔诚地在那当起学生来了,经过团队几年的努力,终于有结果了,白醋与小苏打数量配比应该是100克比5.6克,接下来是精准地测量取样,一一地用天平称量出来,在整个过程中还不时地作好量的对比记录。
     感触二:实验发现问题,团队注重操作规范性
     实验操作应该是科学研究当中重要的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大家都是初次进行该实验,也许操作会有问题,不规范或不符合科学要求,比如我们是按照书本中的图片要求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做呢?还是按照书上文字的要求先倒入白醋再放入小苏打做呢?再如我们加入小苏打是一勺一勺地加呢还是一次加进去?这些书上都是没有明确指出的,尽管此次没有研讨出绝对的结果,但刘校长也指出,这个图片上的问题:倾倒液体有问题,正确的应该是“杯壁下流”吧!还有就是整个团队在做实验时,涉及产生化学反应时液体流出容器、如何倾倒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等都做了一系列对策研究,让我们在实验课中真正做到规范操作,正确引领。
     感触三:精心论证教材,团队注重问题的准确性
     当团队在对教材问题的探讨时,发现课后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当我们把这个问题以本课中的要求来回答的话,会出现以下问题:我们的白醋只有液体的4%,其余都是水,而小苏打会溶解在水中,那小苏打还在吗?这个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这个问题是不是该改为:“小苏打还有吗?”或是其它问题呢?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这个问题又怎么能回答呢?看来教材的编写工作也不是易事。

     通过本次的研讨活动,触动了我对科学的另外一种看法: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的教学应该有充分的准备的,科学的教材是有值得商榷的。我们不能小看小学科学,我们在科学面前,永远是小学生,我们永远都应该以虔诚的态度对待科学,永远以严谨的思维去考虑,我们对教材中的任何一个点都不能放过,需要把握精准、深入讨论、集体碰撞,纠正某些问题。(2012年3月27日)
TOP
15#

 

第一次的考试


 


杭师大东城小学组


 


青川县   一切根源皆我


      3月29日下午,听了东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听完之后,针对该课授课剩余时间充裕,科学课小组进行了集体评课,并就一些大家困惑的代表性问题提出来讨论,该校校长、全国特级教师刘晋斌校长指出:为什么时间这么充裕呢?因为该展开的没有展开,直奔主题,忽略了过程体验,使目标单一化。现在我们需要明白哪些地方需要展开?为什么要展开?该怎样展开?展开到什么度合适?


     通过进一步展演该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将该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逐一分析,经过集体研讨探究,大家达成一些共识,从白醋开始,我们应该抓住这两种物质,需要学生观察到它们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方法即该如何进行观察;当混合时,可能出现了什么?进行猜测,猜测应该是有依据的而不是胡乱猜,对猜测的结果要有充分的理由。在接下来的混合实验中又该如何观察,那么最后生成的物质特点又是什么,这里我们认为强调了生成什么不是重要的,重要的不是什么了;当出现了气体时,应暂时不研究气体是什么,重要的是继续研究“变化”,最终引导出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我们应该注重整个课程追求的是过程体验,也就是科学思想的追求:观察、比较、推理,而不是单一的实验结果。


在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具有多元化,切忌目标单一化,目标的多元化是要靠时间来生成的;其次在目标的实现中要注重过程体验,不要忽视过程,注重过程将会有不错的收获,这正如我们去风景优美的景区旅游,过分注重目的地就会忽视了沿途美丽的景色,显得的单一枯燥,也缺少了收获,其实沿途的景色也是很美丽的,将会有预设以外的收获。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对课进行环节分解,把握好每个环节知识点,对每个环节那些需要展开,展开到什么度合适,怎样展开都需要考虑,刘校长要大家针对本节课,根据大家评课发言,在听取他人意见基础上,大家思考,觉得该课应该有哪些环节,你认为每个环节该怎样展开、把握,自己择重选一个环节具体说说自己的措施,大家正准备发发言,校长笑笑说不发言,拿纸笔考试!我以为听错了,可看他一脸认真像和其他人的脸是真的!大家埋头写起来,查资料、翻教材、看笔记可认真了,半小时过去了,大家拿着自己的试卷发表自己各自的措施意见,胸有成竹,各抒己见,大家在讨论中真的考了自己,也提升了自己。




 

TOP
16#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汶川一小教师:王道菊


【教材分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本课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通过本课教学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丝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变化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试管(内装有2/3的硫酸铜溶液)、一根细铁丝(表面用砂纸打磨洁净)、一个塑料杯。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试管(内装有2/3的硫酸铜溶液)、一根细铁丝(表面用砂纸打磨洁净)、一个塑料杯。


【教学过程】:


一.激趣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好!我相信孩子们早已知道了我是一位来自于四川的老师吧!今天很高兴能和孩子们一起共度这愉悦的40分钟。从俞老师的口中了解到我们6、3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科学课,是一个能干、好学、文明守纪的善于团结协作的优秀班级体。我相信,6、3班的孩子们一定能在这节课上展现出你们应有的风采。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开始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旅程吧!


2、出示硫酸铜溶液和铁丝,让学生观察特征


孩子们,你们去过犹如童话仙境般的九寨沟吗?知道那里的水吗?那里的水很有特色,会变魔术哦!你们看!我手中就有一杯会变魔术的溶液。出示硫酸铜溶液,让学生观察描述。喜欢变魔术吗?(喜欢)我很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想)那好,我今天就应你们的要求,给你们变一个。出示一根新铁丝进行演示实验的展示。孩子们,想知道魔术的结果吗?自己去探究发现吧!


3.让学生谈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并课件随机呈现。


a.实验器材和步骤。


b.注意事项:


1)、我们把洁净的铁丝,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丝的原样进行比较。


2)、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硫酸铜溶液,如果不小心,硫酸铜溶液溅到手上,请尽快用干净水冲洗。


3.教师分发实验器材,组长排队领取实验器材。


4、各组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5.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抽两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展开评价活动)注重比较和推理。教师相机播放硫酸铜与铁丝的化学反应的课件。


6.引导思考:物质变化有几种形式?分别是哪些形式?(出示课件)硫酸铜和铁丝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教师课件呈现结果。


7.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丝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教师发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除了有我们用肉眼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外,还有哪些现象呢?聪明善于学习的孩子一定会向无言的老师:课本请教的。孩子们请看书并自学37页图片。


2.回顾整理:化学变化过程中会伴随出现哪些现象?学生讲述教师课件展示。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件:根据现象判断是什么变化?


2.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3、抽问学生收获,进行本课的总结。


四、课后探究实践活动:


网上寻找可以变魔术的化学实验方法。


板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物


2012年3月31日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教学反思:


汶川一小教师:王道菊


这个单元是全新的一个单元,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一、本课教学的收获:


1.激趣引入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


由阿坝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九寨沟的水会变魔术引入教师的演示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通过学生想知道魔术的结果引出后续的探究实验活动的展开。为顺利完成实验的发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反应前的观察记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质的变化》上到这一课,学生已经经历了许多物质变化的过程,看到了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反应前后物质的观察尤为重要。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好实验前后参与实验的物质的变化情况。并将这个观察记录作为反应后物质作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项重要证据。实际教学中发现重视这一环节对教学极有帮助。


3.采用竞争激励机制,迂回教授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性


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杭师大东城小学的六年级三班的学生,至于孩子们的学习特点一无所知,为了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达成本科的教学目标,突破本科的教学重难点。我尝试着在本节课中运用竞争激励机制、迂回授课法展开本堂课的教学,结果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二、本课教学有待改进之处:


这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很多之前的知识的积累,才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图例分属于本单元的化学变化,再加之孩子们都通过亲历实践探究活动感知到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因此,本节课,我在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总结这样的流程展开后并未再引入更多的化学变化,结果导致孩子们在汇报交流时也仅仅只是谈到了书中提及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在教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之前还应多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来丰富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能根据更多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来准确的判断物质的变化形式。


2012年3月31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8 10:15:23编辑过]

TOP
17#

有一个团队一起探讨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期待更多的图片和录像课、实录的后续报道。
TOP
18#

 


 


                    东城小学团队:一切根源皆我


 


从本周开始,按照计划和东城小学安排,本周开始,我们东城团队的三个学习交流的成员渐次走入东城小学的课堂,开始了学习交流的第二流程,分别执教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在听取了一周东城小学本校科学教师的示范课、常态课的,与学校科学备课组做教材分析,教具准备,知识点注重点,实验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教学过程实施方法进行了充分交流,特级教师刘晋斌校长做了指导,大家做了一定准备,开始走进课堂,实际演练。


王道菊老师执教六年级《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团队成员第一天就开始购买实验器材铁丝,对铁丝长短、粗细都做了仔细考虑,王老师还精心制作了课件。杜老师执教五年级《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用自己语言优势,课堂风趣幽默,气氛随和,师生关系很是融洽。刘晓雁老师执教《动物的卵》,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四天前团队成员就一起购鸡蛋,先在宿舍团队之间仔细观察,相互交流,煮熟后的鸡蛋怎样切成两半便于观察都做了详细研讨。总之,我们团队已经不再是单纯听课,开始上课啦。


2012/4/1

TOP
19#

 

《动物的卵》教案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


刘晓雁

















































课题


动物的卵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卵的构造及卵的作用;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条件;


3、掌握卵生及卵生动物的概念知识。


过程与方法:


1、  用图片与实物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  了解小鸡、青蛙卵的孵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观察的好习惯,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培养爱护小生命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认识动物的卵的构造及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难点是从动物的卵孵化的过程体验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观察:各种动物的卵及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的演示图片。


过程体验:体验青蛙卵孵化成小青蛙的整个历程。


分组观察:新鲜鸡蛋、熟鸡蛋、小盘、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课题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学生感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卵。


(1)从图片中进行感受,动物的卵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使用放大镜和一些观察手段,从实物去观察,认识鸡蛋外形特点,并思考蛋壳所起的作用。


(3)打破生鸡蛋、纵切开熟鸡蛋,观察鸡蛋内部结构


2、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1)播放小鸡由卵到出生的整个生命过程图片。


(2)要求根据刚才的观察猜测鸡蛋各部分以胚胎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体验青蛙卵孵化成小青蛙的整个历程。




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并说一说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生分小组观察鸡蛋外观并说一说结果,思考蛋壳外形年起的作用。



生分组观察并作好记录



感受生命成长的奇迹。



生猜测并说一说结果







生长孵化、培育、喂养青蛙,感受生长过程。




相同:外形等


不同:大小、颜色等



壳很粗糙、壳上有小孔、捏不破,但一磕就碎。


弧形结构能承重——国家大剧院、拱桥


蛋白(蛋清)、蛋黄、气室、胚。




蛋壳:起保护作用;


胚:发育成小鸡;


蛋白:提供营养和水分;


蛋黄:提供胚胎生长的营养;




无条件略过



三、归纳总结


3、归纳总结。形成科学知识体系。


1、通过生活感受,我们的动物卵发育成小动物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2、对于由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归类问题。




生思考并总结





明晰科学概念



卵孵化条件:温度、温度、空气等


大约3个星期的时间



科学概念:卵生和卵生动物


四、课后延伸


下来对生活中的动物进行调查,分一分,哪些动物是用卵繁殖后代的。


生调查分类



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气室


提供氧气







壳:保护作用







蛋白:提供营养和水份







胚:发育成小鸡







蛋黄:提供营养

 









像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教学反思
















 

TOP
20#

 

上《动物的卵》一课教学反思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


刘晓雁


今天是4月1日,来到东城小学数天,一直以来都是听课、探讨、写心得等,今天终于上第一堂课了,但心中却没有以前上课的小紧张。一堂课下来,值得思虑的很多,课堂细节真的是“不可控的”,总的来说,今天这堂课比较满意,自己给自己评分除去教学艺术因素外打75分吧!


本课教学优劣分析:


一、课前准备:


在准备范围上,我觉得是在可控范围内,整个课堂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很少超出我的准备,不管是从知识上还是从实验材料上或是从课件准备上都考虑得比较周到,这得益于自己透彻地去研读教材,精心准备课中所涉及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环节,同时也得益于我的辅导老师钱海美的“前车之鉴”和他对同学们的要求与准备。


不足之处就是在针对小鸡孵化时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的获知上,自己无法运用一些实例来证实某些条件,如需湿度、空气等条件,所以在这个内容上显得太过直白,学生不易形成难忘的知识条件反射。


二、课堂教学环节


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基本按照事先所预设的路线行走,没有出现太大的被动转折而导致教学出现停滞或走偏,事个教学环节基本环环相扣,过渡展现较自然,由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整个学习过程掌握比较好,但自己在应对突出其来的教学环节改变时还不能完全做到应对自如。比如学生在观察鸡蛋外部时提出里面有气室时,我虽然因势诱导进入另一个观察鸡蛋内部环节的处理,但是却遗忘了蛋壳现象对于生活应用的启示——如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应用等,然而学生之前确实提出了鸡蛋用手使劲握也握不破的现象,没有抓住这个时机,这个环节真的很遗憾。


三、科学理念运用


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整个课堂对于知识的传递处理应该比较好,很少部分是老师进行讲授而传递知识,大部分的知识是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汇报、提供不同的论据争论所得到的一些论断,由此觉得他们应该是在体验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知识得到升华。其中个人觉得比较精彩之一的是对于动物的卵的观察,学生观察很仔细,汇报情况内容丰富,在小结时就不用吹灰之力了;另一个出彩点就是学生对于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所起的作用探讨,这可以要算整个课堂的最热点了,学生由我出示的小鸡孵化过程的图片,真正的感受了一回小鸡出世的全过程,虽然仅仅是图片,但他们很有好奇心,而且观察很仔细,特别是观察之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观察论据来证明鸡蛋内部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很精典,如一个小男孩子在说他的观点时还将前面所学植物的知识带入,作了很形象的比喻:“蛋壳好似种子的种皮,有保护作用,蛋黄上的胚好似种子的胚,能发育成小鸡”;再比如一个小女孩子说得很全面:“鸡蛋的蛋白有蛋白质和水份,通过观察,我发现蛋里的小鸡身上湿湿的,蛋白让小鸡湿润,并且提供营养”。还有个小男孩子很有主见地说:“我看见胚逐渐变成小鸡,越长越大,而里面的蛋黄越来越小,蛋黄应该是为小鸡提供营养”。这些让我感觉东城的孩子是这么的聪慧、这么的有个人主见啊!我得感谢我们的孩子!


四、教学时间把握


虽然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握问题一直有争论,但我觉得:由于课堂观察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加之同学们的汇报、论据辩论相当充分,很少有重复的回答,因此导至了本课的教学时间按原计划不够,至少还需要5分钟时间,才能完成最后知识的归纳总结、课后延伸环节。本课在完成鸡蛋内部各部分在胚胎发育所起作用时刚好下课铃响了,后面对于“卵生”及“卵生动物”的科学概念还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课后延伸知识也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我拖堂了。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的课堂处理中,要加强时间的安排与落实。


TOP
21#

 

 


集体备课   吃透教材   撞击灵感  严谨执


迎着初升的旭日,踏着愉悦的步调,怀着舒畅的心情,在晨风的吹拂下我们杭师大东城小学培训组一行三人,来到了杭师大东城小学的教师就餐点。吃完早餐在刘校长的引领下随同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科学教师们行至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和他们一起展开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参与他们的时长两节课的集体备课活动,让我获益匪浅。


一、 吃透教材,深挖教材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好的准备,好的开始,好的结果!”从教多年的我,通过亲历教学活动至今,对这些话语深信不疑。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一直践行着这些话。但经历此次和杭师大东城小学的刘校长和科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活动后,更加认识到了好的认真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认识更加深刻,深入。确实,要上好一节科学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必须要下苦功。必须要花足够的时间对教材、教参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习,从每一个字到每一个实验。否则,会出现在课堂上不能应对自如,完全不能掌控整个教学的流程,继而就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 目标细化,导向明确


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细细品悟研读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备导向性的可逐项开展的,操作性强的,细化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正常有目的的开展做好指引方向。


三、设计新颖,创新实验


在新课程教学宗旨的指导下,科学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新课标精神,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展开人性化的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在认真落实新课标精神理念的思想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的展开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成长为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人才。


四、找准材料,课前试验


为了能在上课的实验环节完成好实验,避免出现实验不成功的现象,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进行实验的试验。然后找准实验的不足,进行修订。最后选取实验现象能明显呈现的实验器材给学生进行实验。


五、 熟记流程,精心预设


要完成一堂令自己满意,学生喜欢的科学课,非常不简单。必须在跨入教室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在熟记自行设计的教学教案的基础上一定要多预设一些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否则,当你在不熟悉自己的设计,不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不预设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及应对措施时则定会弄得自己手忙脚乱、无地自容。那则情何以堪啊!因此,我们一定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六、 敢于质疑,敢于修正


在对六年级下册的二单元4课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课进行集体备课时,刘校长敢为天下先的大丈夫行为再次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对书中的一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33页最后的两个问题的问法他认为不规范,不准确。“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溶液还是白醋吗?”由于该校的科学教师都谈到了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的问法确实应该进行修准才规范,准确。因此,在经过大家认真审慎定夺后一致认为把“小苏打还在吗改为小苏打还有吗?留下的溶液还是白醋吗改为留下的溶液中还有白醋吗?”那样一改不仅科学而且严谨合理。为此,我们一定不要不敢质疑,不敢修正!


集体的智慧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通过参与本次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科学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让我更加坚信了这句至理名句。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科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给我上了一堂非同寻常的记忆深刻的集体备课的活动课。通过参与杭师大东城小学的科学集体备课活动,让我充分意识到,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时,一定不能有丝毫懈怠旁观者的心态与举动,每一位参与者都要有主人公的态度积极参与。否则集体备课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以管窥豹,我相信杭师大东城小学的其他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也一定是严谨而和谐的。有足足两个月的时间充分融入到杭师大东城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深感荣幸!


汶川一小教师:王道菊


2012年4月


 


 

TOP
22#

收获很多,期待继续报道!
TOP
23#

各种好话,各位坛友已罗列,我就不重复说了。提几点建议:


 


1、本贴第一楼刘校长可以做个目录,把活动中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并注明标题、作者和所在楼层,方便查看和学习。


 


2、如果可以,让三位老师自己注册用户发贴,感受我们浙江小学科学网络研讨的氛围,也许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


 


3、个别老师在备课、写文章时,参考他人资料是可以的,但是尽量要自己去重新构建、组织,网络痕迹不要过明显。


 


4、可以多让老师们写些深层次的研讨,有过程有图片有细节有反思,浮于表面的颂歌适可而止,这样更有借鉴作用。

TOP
24#

谢谢兔子!


我们会及时根据兔子的意见加以改进。


谢谢支持!谢谢关注!


刘晋斌

TOP
25#

 






































教学内容:磁铁的两极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教具):


为小组准备: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有简单标识的磁铁,记录纸。


教师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



一、情景导入: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猜测


(如不动、掉下来、滚向左边、滚向右边)


学生观察



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两端磁力较大、两端位置较低等)


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



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


(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4、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


5、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报。


6、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7、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铁的两极)


8、我们一起描述一下磁铁的磁性吧


1、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后,再做一做看看。


3、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4、小结、延伸。


我们用字母A、B简单标示了磁铁,能够描述什么情况相互吸引,什么情况相互排斥了,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给磁铁标示两端的。




学生猜测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用图画描述



 


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学生实验,并记录。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学习合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步骤。
























 


 


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表象。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首先是感激,感激我们科学组的老师给予的帮助和指导。《磁铁的两极》一课经历了小组备课,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正式上课这样一个过程,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中,我汲取了师傅和组内老师的不少经验,收获颇多。


上课前,我们尝试着根据课本的实验来证明磁铁的磁力强弱,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新购置的条形磁铁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两端以外的其他部分都没有磁性,没办法挂住回形针。


再者,发现本节课书本上的实验一直颇受争议,用挂回形针的方法来证明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是两端挂的回形针太多了,浪费时间且挂起来难度大,二是中间的回形针会往两端移动,影响实验准确性。


因此,在找到合适的条形磁铁之后,我们对课堂的实验操作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回形针的悬挂方式采用一个接一个往下吸,而不是所有的都串在一起;其次,将悬挂条形磁铁的细线绑在实验的第二个点和第四个点上,那么就可以避免回形针往两边跑这个问题了。


在多次试教和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努力改进。首先,课前的准备不够细致。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课前的预想来,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会觉得手足无措。假如在课前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设,那么这个问题会更好处理。其次,课堂的应对能力不足,有时学生提到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有非常好的价值,但是,我没能很好的关注到。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8 13:38:28编辑过]

TOP
26#

         此次来浙江学习收获颇多,感谢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感谢浙江对口学校,感谢指导我们的老师们。我们共同努力。


                                                                             汶川八一小学       赵良友
TOP
27#

                                                        关注学生的倾听能力
    近日听了三年级一节科学课内容是研究《磁铁的两极》,很有趣的一节课,学生非常喜欢做关于磁铁的实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动手的探究的课都非常的有趣,可下课翻看了几个学生的作业本,又让我反思课堂的有效性了。为什么看似还不错的课堂,学生的反应也不错,为什么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却没有掌握呢?找到其中一个学生了解情况,发现他光在课堂上玩磁铁了,而根本就没有在认真的听。部分学生不良的听讲习惯和低下的倾听能力,实在是令人担忧。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会听”是能取得进步的一个关键因素,“会听”的孩子学习起来往往事半功倍。
看来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的教学,更要关注你有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倾听氛围。加拿大教育学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教师应该不断的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
    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意志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这样不是一个老师,一堂课就能解决的,要靠所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善于适时引导,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

    (东城小学 俞平平)
TOP
28#

   



































































教学内容: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重难点分析:


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教具):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酒精灯、不锈钢调羹、浓盐水、食盐若干、白糖若干、100ML烧杯、定量勺、搅拌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马铃薯的沉浮: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四、阅读资料: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杯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


 


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在两杯看似相同的液体中,马铃薯出现不同的沉浮情况。


 


因为马铃薯是同一个,所以浸没时的排开水量是一样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就只能是液体了。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分组活动。


对加热方法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观察加热后的痕迹。


让马铃薯浮的液体,加热后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1、    是不是只要在水中溶解了别的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


猜测。


其实并不是在水中溶解了物质就一定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当液体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止。实验记录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交流调制盐水的方法,并分组活动。


 


 


让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地加盐,自己来解释前面的问题。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


 


我们的猜想要通过很多证据来验证,要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前面课的研究,已经知道很多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但是前面的研究都是从物体出发考虑的。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要让学生明白液体也会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第一个活动猜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就有很多学生猜到其中一杯液体是盐水,这是他们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知识(死海)。但是如何来证明呢,从而引出给液体加热,通过观察加热后的痕迹发现,一种液体加热后几乎没有痕迹留下,另一种液体加热后留下了明显的白色颗粒,两种液体是不同的。并不能说明这种液体就是盐水,但是可以知道水中溶解了另一种物质。究竟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另外的物质就一定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呢?从而引起了第二个活动,在100ML水中,一次次加盐,当食盐完全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知道马铃薯浮起来为止。很多学生在调制前都认为只要溶解了别的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了。他们在观察了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表时,他们就简单的以为加入4g盐就一定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但是当他们发现加入4g盐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并不是任意放一点盐,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东城小学 孙碧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9 14:57:23编辑过]

TOP
29#

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你们收获颇丰啊!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30#

 

《动物的卵》教学随想


教学《动物的卵》这一课,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尽量收集多种动物的卵。上课时,发现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们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因此,只能以图片材料代替实物,让学生感受各种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对这块内容的教学,心中还是留有遗憾,自己的教学准备还应更充分,多准备些实物,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观察。


在认识了一些动物的卵之后,以学生最熟悉的鸡蛋入手,探究鸡蛋的奥秘。先让学生观察鸡蛋的外形特点和内部特点。学生用各种感官观察到,鸡蛋不容易捏碎跟它的外形有关,可以把力量分布均匀。鸡蛋外壳上有很多小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鸡蛋内部有蛋黄、蛋白、胚、气室等等。观察这些并不难,难的是探究鸡蛋怎样发育成小鸡,才能理解动物的卵是有生命的,这才是关键。如果不给学生一些素材和材料,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那只能是空想。       


教学中,我吸取刘老师的建议,给学生播放一组鸡的卵如何逐渐逐渐发育成小鸡的图片,给学生造成震撼,同时,引起思考。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现鸡蛋的胚发育成小鸡以及蛋白、蛋黄、气室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科学课中,总有一些材料很难准备,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不能观察鸡蛋内部的变化,只能以图片来解暗箱,效果也不错。


                                                                                                                            东城小学 钱海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